1、第2讲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考纲要求1.生态系统的结构()。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构建网络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中三大类生物成分的作用(1)生产者: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分解者:是物质循环的关键环
2、节。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常考点(1)起点:生产者。(2)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传递效率:10%20%。3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1)能量流动。(2)物质循环。(3)信息传递。4高考常考的信息传递的“三大作用”(1)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2)保持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错混诊断1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2010大纲全国,3C)()2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013四川,6B)()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012安徽,30
3、(3)改编)()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2011海南,21C)()5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2009海南,20B)()6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009福建,2B)()7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2010江苏,11B)()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2011海南,21B)()题组一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进行命题1(2014海南,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
4、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答案D解析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正确。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C正确。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需氧型生物,因而属于生产者,D错误。2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所以鲈鱼的
5、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鲈鱼无天敌,处于优势,B错误;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技法提炼1.生态系统各生物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2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营养级
6、依次到低营养级。(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题组二以图示为载体考查能量流动3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W1D1D2B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C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D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答案B解析从能量流动图解中可以看出,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被分为四部分:一部
7、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还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所以W1A1B1C1D1,A项错误;同理,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A2B2C2D2,进而推出W1A1B1C1D1A1B1C1A2B2C2D2,B项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D1/W1)100%,C项错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所以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大于D1或(A2B2C2D2),D项错误。4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
8、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鼠全部被消灭后,鹰至少要获得0.01Q1的能量B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第一营养级能量C可通过标志重捕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D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答案B解析当鼠全部被消灭后,计算鹰至少要获得的能量时,能量传递效率应按10%计算,即Q110%10%0.01Q1。人类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牲畜的奶、肉等,牲畜属于第二营养级。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标志重捕法,但标记物不能太大,且对鼠无伤害。当此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为0。易错警示与生态系统能
9、量流动有关的4个易错点(1)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不都构成食物链:一条食物链开始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与无机环境不构成食物链。(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三点提醒能量流动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如果两种生物不构成捕食关系,则不存在能量流动。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可以低于10%,但一般不能高于20%。(3)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的特殊性: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4)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或“储存”。题组三以图示为载体考
10、查物质循环5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流向bD图中a一定是自养生物答案B解析碳循环过程中仅在生产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存在双向箭头,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表示生产者,a、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6.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甲、乙、丙、丁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甲D甲、乙、丙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
11、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代表呼吸作用。在食物链中生产者占有碳元素最多,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在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以CO2的形式传递。技法提炼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1)碳循环过程示意图(2)解读三种形式的变化图若下图中A、B、C、D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可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有多个箭头指向B,可判断B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分解者,剩下C为消费者。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有多个箭头指向C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CO2库。根
12、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D是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若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中的CO2库,E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判断C是分解者,剩余B、D、F则为消费者。题组四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综合考查7(2014海南,1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
13、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答案B解析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A正确。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也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D正确。8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图所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可能依次是植物、植食性昆虫、青蛙B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和之间则没有C如按最高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通过该营养结构获得的能量大于所含能量
14、的D该图反映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C解析青蛙为肉食性动物,不直接以植物为食;相互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该图不能反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归纳提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来源太阳能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多种途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往往具有双向性范围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生物圈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联系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稳定性的两个方面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15、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联系2.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后果错混诊断1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自我调节能力丧失了(2013海南,29改编)()2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是: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2012江苏,24B)()3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北京,5A)()4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
16、010北京,5D)()5某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招引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2011海南,22改编)()6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福建,2C)()7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2010大纲全国,5C)()8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2009福建,2D)()题组一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进行命题1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B抵
17、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地球上全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相同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相反,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而恢复力稳定性差。2如图所示的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对同一个
18、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动态平衡;结合图像,y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x值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这都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TS值,即x、y值,y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x值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所以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高。归纳提升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如下图)(1)图中两条虚线之
19、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题组二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进行命题3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命系统平衡或稳态的一种重要调节机制。下列调节过程
20、中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A当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尿量减少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C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终产物过量致使酶的活性下降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答案D解析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为正反馈调节。4.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如图所示调节机制的是()A代谢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酶促反应相关酶的活性B血糖浓度上升后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D膀胱逼尿肌收缩会刺激其进一步收缩,使尿排空答案D解析图示为负反馈调节机制,其结果是维持系统的稳态。A、B项分别为细
21、胞水平和个体水平的负反馈调节。而C项为生态系统水平的负反馈调节,当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数量也随之增加,结果会导致害虫数量减少。D项则属于正反馈调节机制,当膀胱逼尿肌受到刺激收缩时,这种收缩会刺激逼尿肌进一步收缩,最终将膀胱中的尿液排空。归纳提升两种反馈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负反馈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题组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命题5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主要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SO2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
22、;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答案A解析首先明确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而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措施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而降低CO2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而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6(2014江苏,1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
23、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B解析A项,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其他物种的生存,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项,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后,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C项,无经济价值的物种可能具有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保护这些生物能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D项,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农田清除杂草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农作物,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归纳提升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分析专题突破练1(2014海南,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
24、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答案C解析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A正确。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B正确。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不可以由鱼到植物,能量不能循环,C错误。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D正确。2(2014江苏,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
25、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D解析A项,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现象,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流动。B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C项,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约有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D项,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3(2014海南,17)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
26、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答案B解析在数量金字塔中昆虫的数量远远大于栎树的数量,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小于昆虫的数量,第四营养级的数量小于第三营养级的数量,故选B。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所固定的能量是乙、丙的能量之和B若丙增加1kg,则需要消耗甲约42kgC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D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解析图中的甲固定的能量肯定大于乙和丙的能量之和,因为绝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故A错误。若丙增强1千克,按照其传递效率130/20
27、0200/(200175875)41.6千克,故B正确。乙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丙的个体数量,故C错误。乙的数量越多,丙获得的能量应较多,但还是在10%20%之间,故D错误。5下列对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分析,合理的是()A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不是逐级递减的C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D该生态系统的功能只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答案A解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由于投放饵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由于每一营养级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较多的能量,有些能量流向了分解者或没被利用,因而只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所以
28、能量流动逐级递减,B错误;调查生态系统中某鱼类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C错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D错误。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答案A解析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城市污水中有
29、机物的能量。7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使用价值C建立植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反对盲目、掠夺式开发,不反对合理利用,故A错。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故B错。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植物园和水族馆为易地保护,故C错。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退化,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故D正确。8在“稻鸭鱼”生态工程
30、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C成本核算时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答案B解析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即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所以在建设生态工程时,要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A项正确;成本核算时应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少消耗,多效益,C项正确;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根细胞的有氧
31、呼吸,吸收矿质营养,有利于生长,D项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流动,不能循环,故生态工程促进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错。9下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在上升答案A解
32、析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故A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故B正确。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工调节,物质和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故C正确。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有积累,故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增加,故D正确。10下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4/N2100%C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答
33、案C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N2,由生产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故A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故B错。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大部分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故C正确。生产者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故D错。11四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和日照状况无太大区别,且其中的生物成分如下表:生态系统编号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数第二营养级的种群数第三营养级的种群数2030152010211051030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BCD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中种群数越多,营养
34、级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高,反之越低。据表可知,的种群数量最少,营养级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低,的种群数最多,营养级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故选A。12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物质作为能量流动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能量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答案C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指生产者总的同化量,的总和并不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还包括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13(2014山东,27)
35、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
36、、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解析(1)根据图甲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可知,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b点。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NMn/m(种群数量为N,初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数为M,第二次捕获个体数为n,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为m),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会导致m比实际值偏小,所以N会偏大,即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
37、面原先没有生物生长,从细菌开始,随后依次出现了硅藻、藤壶、牡蛎等生物,该演替的类型属于初生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初级消费者。故图中A和B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是(1.5106)/(7.5106)100%20%。(4)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污染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4(2014新课标,31)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
38、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6.50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_。(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_和_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1)(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解析(1)根据生态系统中相邻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和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理论进行分析。戊含有的能量最多,处于第一营养级;乙和丙含有的能量较多且相差很小,都处于第二营养级;甲含有的能量较少,处于第三营养级;丁含有的能量最少,处于第四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2)根据食物网可以看出: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戊是生产者,甲、乙、丙和丁都为消费者。(3)生态系统的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碳在生物群落中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