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2016四川成都一模32)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图6的主题是()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考点】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解析】材料中的宣传画和标语主要是为发展经济而造势,并非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猪样肥大赛黄牛”和“蛇口标语”都与实现现代化相符,故B项正确;蛇口标语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
2、防“左”,故C项错误;蛇口标语无法体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二模31)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A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掘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A项正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是1984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四川乐山一模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 (3)根据材料三和新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论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9分)【考点】古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
4、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对外开放主题【解析】(3)此题问论述,需要结合内政、外交和国际经济格局论述,内政可以结合改革开放的深化需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外交可以结合多边外交论述,国际经济格局可以结合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极化论述。【答案】(3)意义: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3分)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3分)当今世界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加强该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
5、进经济全球化进程。(3分)4(2016河南开封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时期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阶段 明清时期 A: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近代前期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新中国成立初期 C: 制度化、体系化 改革开放以来 D: 迅速发展、实质突破 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海禁”政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全球化主题;全
6、国卷41题【解析】明清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对外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回答即可,并结合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阐释;近代前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面临列强侵略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阐释说明即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阐释说明即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阐释说明即可。【答案】答案示例: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 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
7、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 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 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2分) 阐释: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
8、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4分) 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2分) 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4分)5(2016新疆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 年份 私营企业 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数值(亿元) 比重(%) 1998 2083 390
9、 33621 6290 17750 3321 1999 3245 562 35571 6157 18954 3281 2000 5520 794 40554 5832 23465 3374 2001 8761 1118 42408 5410 27221 3473 2002 12951 1430 45179 4987 32459 3583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982002年三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变化趋势,说明形成的原因。【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全国卷41题【解析】第一小问趋势,据
10、材料“数值”“比重”的具体数据得出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据材料“2002”年比重(%)占“4987”得出国有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据材料“2000”“2001”“2002”年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材料“19982002年”得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据材料“19982002年
11、”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答案】趋势:国有企业产值在增加,所占比重在下降,但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产值的数值和比重呈上升趋势。(2分) 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答出四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6(2016安徽江南十校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列宁曾经以一个公式来概括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总和=社会主义。 摘编自列宁全集第34卷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
12、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全国卷41题【解析】解读本题关键是从所给材料中公式的含义进行解读,归纳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归纳观点进行论证,材料中公式的含义是注重经济发展的模式探讨,可以结合本国实际,借鉴国外有益的发展模式,形成发展经济的合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模式可以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来探讨作答。【答案】本题具有开放性。首先审清题意,然后根据要求对问题进行探讨。 解题思路:本题从政治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生产力;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12分;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