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解析: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的根系扩展来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体现了森林生态系统抵抗恶劣环境的强大能力,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答案:B2将一个在光下保持稳定的小生态瓶,移入黑暗中保持较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该生态瓶的变化是()瓶中的生物总量增加系统的总能量在开始时最大演替将发生,最后达到稳态,保持能量流动演替将发生,但最后所有生物将死亡A
2、BC D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当将生态瓶放入黑暗环境中时,缺乏能量的输入,导致生态系统最后崩溃,所以系统在开始时的总能量最大。答案:D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不正确的解释是()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呈相反关系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解析:营养结构复杂表明物种丰富,动植物种类多,受到外界干扰时自我调节能力大,抵御外界的能力强,故a为抵抗力稳定性,且一旦被破坏,恢复原来状态的难度较大,b为恢复力稳定性。答案:B4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需要考虑不同
3、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B提供的生物应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也是有变化的解析: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小,因此要放置在环境适宜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答案:C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1)甲昆虫是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 (2)施药前,该
4、生态系统保持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何种稳定性?_。答案:(1)植肉捕食具有抗药性没有抗药性(2)相对稳定抵抗力自我调节(3)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会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A级基础巩固1在下列四种措施中能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的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5、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生物种类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答案:B2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属于正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解析:过程的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这个过程,称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过程加强,就叫正反馈调节,如果是使这个
6、过程减弱,就叫负反馈调节。池塘早期,藻类的增多(过程),导致水蚤增多(结果),结果藻类减少(减弱),故属于负反馈调节;池塘后期,水体污染(过程),导致大量水蚤死亡(结果),接着水体进一步污染(加强),故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B3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及
7、稳定,它不仅存在于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之间,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的特点是通过自我调节能使生态系统内的种群数量保持相对平衡,这种调节往往是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来实现的。答案:A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区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解析: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毁灭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反
8、之越低,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错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答案:B5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探究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条件时,应遵循一定的原理,下列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关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瓶口应敞开以保证生物有氧呼吸D应给予瓶内生态系统适当的光照解析:在设计和制作小生态瓶时,应模拟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条件,既要满足各种生物之间有营养关系,又要满足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合理。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
9、级递减的,故设计生态瓶时要源源不断地供给太阳能,以满足能量的需求。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时,瓶口应密封,与外界环境隔开。答案:C6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图中的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项食物网复杂,且生产者种类多。答案:DB级能力训练7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
10、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ABC 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时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正确。答案:C8在一片动物种类繁多的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下列哪项与之不相符()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B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C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值基本不变D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增长型解析:森林中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目基本稳定,则该森林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11、其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即各种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变化不大,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相对稳定;其功能相对稳定,即物质、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同时各种群年龄组成维持稳定型。答案:D9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A BC D解析:据反馈调节的定义,系统本身工作的结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能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降低对胰岛B细胞的刺激减弱,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害虫数量增加将导致其天敌数量增加,而天敌数量增加会抑制害虫数量增加,因此和均存在反馈调节。答案:D
12、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A BC D解析:“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强,所以遭到破坏时,其恢复力稳定性弱;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增加,但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反而会破坏生态系统。答案:A11(2015广东卷)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
13、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pH值5.8(对照)4.03.02.0桃树2.0(100)2.19(99.5)2.13(96.82)1.83(83.18)蜡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木樨10.7(100)1.0(100)1.05(98.13)0.96(89.72)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色。酸雨中的SO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
14、应过程中的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解析:(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其中扩散最慢的色素是叶绿素b,其呈黄绿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光反应中促进H和ATP的形成,其中H和ATP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C3,生成(CH2O)。(2)据表可知,表中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不同种植物,另一个是不同pH,因变量是叶绿素含量。分析表格得出的结论有:随着pH降低,三种植物
15、的叶绿素含量都减少,且受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不同pH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不同,木樨叶绿素含量所受影响最小;在pH相同的情况下,木樨叶绿素含量受的影响最小,蜡梅叶绿素含量受的影响最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影响到食物链和食物网,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1)类囊体薄膜黄绿ATP、H、O2C3的还原(2)加大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蜡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3)抵抗力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1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
16、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解析:(1)该地是因为过度砍伐造成的森林破坏,所以土壤没变,土壤中会留下
17、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所以属于次生演替。(2)上述群落中草丛群落生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遭到破坏后最容易恢复;常绿阔叶林群落生物种类最多,营养结构最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随植物分层而分层,所以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C级走近高考13(2015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解析:行道树灌木丛是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A错误;杂食性鸟类的食物种类大于其他食性鸟类,则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鸟类,B正确;生态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稳定性取决于生物种类和数量,C错误;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捕食和躲避敌害,故为异种生物传递物理信息,D错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