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20届高考历史查漏补缺之论述题型专练(一)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
2、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朝实行鄴县制秦朝恍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街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成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綢、漆器以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名汜胜之书汉朝开通海上和祛上致綱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磷立俅家思想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
3、集中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锓略 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诗丰和采矿技术先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賀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
4、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
5、点。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几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据材料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论证上述观点。(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其他观点均可,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西欧,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
6、,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则像是齿轮的润滑油,
7、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穆特一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其他国家便对此实行报复性措施,以致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上台后的罗斯福推出“三R”新政,即复兴、救济、改革。为保障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法令的落实,罗斯福通过“炉边谈话”不断宣传和解释“新政”
8、,逐渐破除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束缚,对美国政府缓解危机和走出困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促成了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摘编自康拉德布莱克罗斯福传等以上材料提供了罗斯福新政的案例,蕴含了国家应对危机和改革复兴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9、 材料 在他(梁启超)看来,眼下的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西方文明走到这步田地,表面上是战争所致,实际上是西方文明内在的弱点所造成的。 俄国的道路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十月革命的胜利亦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成就。俄国同样是一个专制主义国家可是,就是在这片既专制又落
9、后的土地上,竟然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你是否赞成材料观点?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若赞成,请概括出材料中观点并进行分析说明;若不赞成,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一:细节: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概述和评价: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资金的国内积累,苏联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10、社会主义工业国。工业化的成就巩固了苏联政权,并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和光辉前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极大的示范作用,学习、借鉴乃至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就成了新中国制定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示例二:细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冲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历史现象:这一细节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概述和评价: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工业化资金的积累主要依赖于农业和农民的牺牲,其结果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又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
11、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许多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原材料紧张、商品奇缺,粮食出现危机,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国开始反思因循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做法,并开始反思苏联工业化过分汲取农业的资金积累方式的弊端;总结反思苏联的经验教训,反映出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济模式的迷信,成为中国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的开端。解析:本题属于开放试题,依据材料提取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分析。本题依据材料从“苏联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或者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冲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前者结合所学从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模式特点以及对于中国工业化影响,后者从20
12、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苏联工业化弊端以及中国20世纪50年代工业化存在问题回答。 2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1: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阐述:东西方帝国为了维护帝国的统一与安全.它们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设计.如在行政制度上.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同时在法律制度方面,秦汉时期严密的法律制度和罗马帝国完备的法律体系.都有效协调了帝国内部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周密完善的制度设计是维系西方帝国统治的重要条件之一。示例2:信息:占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阐述:秦汉帝闻和罗马帝为了有效控制广大疆域.都视公共工程的兴修。秦汉和罗马帝国都修筑了通往帝国四面
13、八方的道路,方便r帝国的信息与军队等及时到达帝国各处;除此之外.两者都修筑长城等防御工事.维护帝国的统一。重大公共工程的兴修既是第一帝国时期东西古帝国实力的体现.也维护了帝国的统治。解析:本题考查秦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政治制度及其统治措施的共同特征,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明晰论证现点.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如古代帝国依靠周密的制度维持统治.古代帝国都重视公共工程的兴修;最后.根据提取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3答案及解析:答案: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 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
14、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西方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
15、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样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据材料“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评价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例如,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
16、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说明,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即可。 4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一观点:材料观点不正确。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商业资本转向购置田产,资金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思想,使中国人丧失进取精神。综上所述,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中国缺乏资本主义
17、发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条件。(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二观点:材料观点正确。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要素的流动。发达的农业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手工业生产规模宏大,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商业发达;一定的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和科技巨著的问世;商业资本异常活跃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充足的货币条件;海外市场的拓展,表明中国是当时世界范围内商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工商皆本”新思想产生,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综上所述,明清时期中国已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条件。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没能走上发展的道路。解析:
18、材料中的观点是“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认为该观点正确,也可以认为该观点错误,最重要的是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找到支撑你观点的论据,如果认为此观点不正确,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论述中国在当时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如果认为该观点正确则重点论述中国在这些方面具备的条件。 5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观点: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论述:西欧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日益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人文主义兴起,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7、18世纪的启蒙
19、运动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独立战争,也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进步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解析:依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一:思想进步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依据材料并结合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可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据材料通过中西思想的对比可得出观点二:思想保守束缚社会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如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传儒学,社会上出现复古尊孔逆流等论述。注意观点明确,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6答案
20、及解析:答案:教育场景图1:传道式授课;上下有序,凸显师道尊严。图2:讨论式交流;自由平等。时代特征图1:西汉时期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图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开始冲破教会的束缚。解析:图1反映的是古代中国讲学的情景,人物座次分明,讲学有序进行,体现了尊师重道的思想和等级观念;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画中的人物并不是齐整有序的,体现了自由平等。由此分析各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即可。 7答案及解析:答案:论题:政治妥协有利于解决冲突、平衡利益。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其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作为国家元首世袭产生,统而不治;议会是权力中
21、心,下议院由民主选举产生,上议院由贵族世袭。这种制度是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互相妥协的产物。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宪过程充满争议,最终因各方势力的妥协才让宪法得以出台。两院制国会实现了大小州之间、精英政治与民主广泛性之间的平衡,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兼顾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各州的自主性。二战后的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双方都不敢挑起大规模的热战,妥协的结果是双方以冷战的方式相互斗争,由此避免了新一轮世界大战的爆发,保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由此可见,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中无可避免地都会出现妥协。妥协不一定是软弱、不彻底的体现,妥协也可以是一种政治艺术,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和利益的平衡。解析:结合题意,
22、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可从“政治妥协有利于解决冲突、平衡利益”的信息提取观点,阐述,从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其政体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1787年完法以及美苏争霸中存在妥协事例回答,最后从妥协不一定是软弱、不彻底的体现,妥协也可以是一种政治艺术,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和利益的平进行总结。 8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论点:国际经济发展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论据: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世界市场而扩军备战,导致战争爆发,最后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提高关
23、税壁垒,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商品倾销,最终恶化了国际关系,这成为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以美国为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根据材料“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通过斯姆特一霍利法,将进口商品的关税大幅度提高,但很快其他国家便对此实行报复性措施,以致美国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结合所学可得出国际经济发展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观点,结合一战爆发的背景和危害、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思考。 9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一:赞成。观点:西方文明衰落,被
24、社会主义文明超越。说明:西方文明曾经也有强大的生命力,将东方世界纳入资本主义文明的轨道。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秩序,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亚非拉国家的纷纷独立,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美苏对峙格局形成,都表明西方文明衰落,被社会主义文明超越。示例二:不赞成。观点:西方文明仍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文明与西方文明长期共存。说明:任何文明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都有起有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得到开展,这些都对东方近代工业和政治文明的建立起着客观的推动作用。两次世界大战虽在定程度上冲击了西方文明,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资本主义制度更健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国家吸取教训,不断调整,两种文明相互协调并长期共存。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西方文明已经走到了尽头哪能再给非欧民族提供效法的榜样”“从而一夜之间把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远远抛在后头”等亮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调用史实加以说明。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