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99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3.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5页
第55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6页
第56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7页
第57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8页
第58页 / 共60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文档: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9页
第59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情概览备考定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题型命题研究考试内容核心知识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2015课标,1011题,8分2014课标,36(1)题,6分2013课标,36题,22分选择题综合题内容探究:地壳物质循环图的阅读、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原理、内外力作用在不同地域的表现。重点关注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形式探究: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并存。难度系数在0.55左右,分值为48分。热点探究:河流地貌,虚拟地质剖面图。山地的形成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014课标,46题,12分选择题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

2、地貌对聚落的影响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考点一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知 识 整 合1能量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深 度 解 读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

3、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对内力作用概念的理解1(2013广东文综,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审题突破】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答案B命题角度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2(2011山东文综,4)下图为我

4、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解析图中显示,处是断层,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答案D考点二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知 识 整 合1能量 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

5、、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图所示:深 度 解 读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地貌侵蚀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

6、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地貌沉积类型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3.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

7、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1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方法(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湿润、半湿

8、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风力作用:在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2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

9、风向: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河口三角洲外力作用的变化1(2015新课标,1011)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1)(2)题。(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审题突破】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题干材料:“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可知: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

10、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2从图像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2)B命题角度二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2(2015安徽文综,28)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题。甲地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图中甲地位于湄公河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答案C(2014安徽文综,3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

11、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完成下题。3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解析该地全年以偏北风特别是东北风为主,而沙山位于临湖西南一侧,且由松散沙粒组成,故沙山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作用,其沙源来自于枯水期露出的湖滩。沙山上的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冬季风势力强且经过湖面时摩擦力较小,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垄槽相间的地形。答案C考点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知 识

12、整 合1岩石(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2)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成因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花岗岩(最常见)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玄武岩和流纹岩、安山岩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为岩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

13、岩石中?提示化石只能存在于沉积岩中。2地壳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2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提示不能。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深 度 解 读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常考的类图像之十四)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

14、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岩浆岩:一进三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3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地壳物质循环在实际考题中有许多种变式图,如下图所示: 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岩石圈物质循环1(2013上海地理,56)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

15、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B C D【审题突破】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答案(1)C(2)C2(2015天津文综,34)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16、风化、侵蚀搬运、沉积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2)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该矿物形成于上地幔,然后经过地质作用而到达河滩泥沙中。那么,应该是岩层断裂,岩浆喷发而出露地表,然后经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再经过搬运在河滩泥沙中沉积,故C项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山地的形成及地形剖面图。火山是由于岩浆喷发而形成,一般构造上呈锥形形态,也就是火山锥,但图中的火山坡度偏大。故A项正确。答案(1)C(2)A命题角度二地壳运动先后顺序的判断3(2012山东文综,3)下图为某区域地

17、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褶皱后沉积层顶部岩层被侵蚀掉,说明出现了侵蚀作用;后出现了沉积岩层,说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而、岩层都被岩浆岩破坏,说明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和沉积层。答案D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

18、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课后作业提升选择题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12题。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1题,由甲图可知,景观

19、悬崖壁立(是我国著名的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貌。第2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褶皱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答案1.B2.A(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 C D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第

20、3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第4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答案3.D4.D5(2012浙江文综,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题。“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

21、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解析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答案C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68题。6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A B C D7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A B C D8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

22、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Aa Bb Cc Dd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第7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第8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推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答案6.B7.B8.D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910题。9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

23、0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解析第9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近现代以来,丙海岸一直向海洋推进,说明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第10题,乙处海岸线从公元4世纪以前至12世纪向海洋推进,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答案9.C10.C11(经典题)读图,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是火山岩,在地球表层受外力作用可转化为沉积岩。答案C

24、(2013江苏地理,78)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1213题。12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风化残积13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 B C D解析第12题,甲地处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显著。第13题,金刚石堆积物是由流水搬运而来的,故金刚石矿一定位于甲地上游,排除A、D两项;含金刚石堆积物多为砾石等大颗粒沉积物,而地为砂粘土堆积物,颗粒较小,地为岩浆岩,且周围多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故在地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答案12.B13.B(2014天津文综,

25、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4题。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14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答案B15(2013天津文综,7)读图,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太平洋珊瑚礁(岛)分布示意图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解析组成沙滩的物质是外力

26、风化、侵蚀、搬运的结果,但沙滩是波浪在向海回流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将大量的珊瑚碎屑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的,故选D。答案D16(2012北京文综,10)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解析景区峡谷落差大,水流急,显然就是河流向下侵蚀而成;本区地处温带地势较低最高的只有2 038米,不可能有大量的冰雪融水;瀑布的落差取决于地势的起伏,是由地壳的运动、岩层构造等地质条件决定的;湖泊面积大,位于河流中游,并不在山顶,不可能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答案A(经典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

27、。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B C D18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解析第17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在海洋沉积环境下,形成石灰岩层;石灰岩层在地壳运动作用下,抬升形成陆地;地下石灰岩层遭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随着地壳进一步抬升,地下暗河被抬升到地表形成溶洞;在流水溶蚀、沉积作用下,溶洞内部形成石钟乳、石笋等。故D正确。第18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环境:浅层石灰岩层,湿热的气候条件。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降水丰富,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土层较薄,土壤贫瘠;喀斯特地

28、貌区,地形崎岖,岩层破碎,地表水贫乏。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17.D18.C(经典题)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完成1920题。19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A和 B和 C和 D和20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解析第19题,山脊是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的部分,山脊高于两侧;山谷是指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为山脊,为山谷。第20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的,后来地

29、壳抬升,经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将其上部岩层侵蚀掉以后才出露。答案19.D20.C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考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知 识 整 合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

30、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时往往选择向斜?提示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2断块山结合断层示意图,回答问题。(1)断层成因: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表现: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位移类型地貌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方向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3.火山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1)成因:地下

31、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2)深 度 解 读1背斜、向斜的判读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为向斜。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4地质构造和构造

32、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1(2015浙江文综,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

33、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审题突破】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由材料:“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说明具有层理构造,此地为沉积岩,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岩层的新老。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答案C【读图指导】 地质构造剖面图判读(常考的类图像之十五)(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中丙)。(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34、(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如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和断裂带,均为断裂。2(2015福建文综,9)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A背斜谷 B背斜山C向斜谷 D向斜山解析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答案A3(2011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

35、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答案B4(2014山东文综,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上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 B C D解析根据关键信息“向斜东翼”,将向斜地貌补充完整(如下图),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上面后来覆盖上的岩层最新。故选B。答案B命题角度二断块山地形的形成5(2012四川文综,1)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36、该山山顶海拔3 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题。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壳运动产生的,与内力作用有关,C、D项错误;结合图片可知该山为块状山地,岩层并未产生弯曲变形,所以A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A考点二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知 识 整 合1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观点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2两种边界与地形

37、 安第斯山是由哪两个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提示南美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深 度 解 读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图表如下: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特别提醒】 特殊板块及地区分布(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

38、、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板块分布的判断1(2014大纲文综,6)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

39、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审题突破】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答案C2(2014海南地理,17)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P地位于()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解析P地位于日本附近,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可知,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答案A考点三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知 识 整 合结合山区交通图,归纳总结。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线路分布

40、延伸方向表现首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迂回前进原因与铁路相比,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地势相对和缓避开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以降低线路坡度深 度 解 读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分析影响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

41、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工程施工要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对 接 高 考命题

42、角度一山区公路路线的选择1(经典题)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PQ线(2)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AKRQPT线 BKMNQPT线CKLOPT线 DKST线解析第(1)题,因为KMOP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低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脊,由此判断B项正确;A项中KLO线经过地区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C项中NQ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该处为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中K

43、PQ处等高线没有发生明显弯曲,说明该地既不是山脊也不是山谷,与分水线为山脊矛盾,因此D项与题意不符。第(2)题,因为KST线经过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且沿线没有跨越河流,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由此判断D项正确;A项中KRQ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与公路选线应选择坡度较缓、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低的原则矛盾,因此A项与题意不符;B项KMNQPT线KM处为山脊不适宜修路,PT处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C项KLOPT线经过甲河流工程量大,因此C项与题意不符。答案(1)B(2)D命题角度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影响22012北京文综,36(1),6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说明在地

44、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6分)解析读图可看出,图中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高原,平原地区城镇的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而山地和高原地区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答案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课后作业提升选择题(2014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第2题,

45、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答案1.B2.A(2012江苏地理,910)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完成34题。3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A B C D4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解析第3题,由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线,可绘出同一沉积岩层剖面线,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用地形剖面线上各点的海拔减去其地下垂直对应的已知沉积岩埋藏深度,即为该沉积岩

46、顶部的实际海拔高度,得到该岩层在剖面图上的实际位置及形态(见下图)。由此可判断两处所对应的沉积岩层向上凸出明显,为背斜构造。由地形剖面线图可知,均为谷地,故为背斜谷。第4题,处沉积岩层发生错位,且相对左侧岩层下降,应是断裂下降。答案3.D4.C(2013北京文综,89)读图,回答56题。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 B C D6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答案5.C6.C7(2011江苏地理,11)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

47、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图1中、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解析根据岩层形态可以直接判定、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背斜、向斜与断层,故C项正确。答案C(2016郑州一模)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完成89题。8图中表现内力作用的主要有()固结成岩褶皱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断层侵蚀作用A BC D9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岩浆的喷出 B断层的发生C页岩的沉积 D褶皱的发生解析第8题,内力作用主要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其中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和断层。第9题,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

48、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外力侵蚀页岩沉积。答案8.B9.D(2016衡水中学期中)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它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的图。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完成1011题。10、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几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分别是()A气井、水井、油井 B水井、气井、油井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11该地沿EF线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解析第10题,处岩层海拔低,利于集水,、岩层海拔较高,与背斜相似,适于储存油气资源。处高于,则处是气、处是油。第1

49、1题,EF线由高到低,再到高,排除C、D;穿过了断层,所以B正确。答案10.B11.B(2016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12B处地貌为()A断块山 B火山C背斜山 D向斜山1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解析第12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第13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

50、,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答案12.D13.B(2016南京市、盐城市一模)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1415题。14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15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解析第14题

51、,长白山天池是火山湖。第15题,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爆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答案14.A15.D(2016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某地地质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重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完成1617题。16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 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17乙处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 B背

52、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解析第16题,红色土壤可以判定是南方,B正确。第17题,乙处海拔低于甲地和丙地,所以是谷地;岩层更低于两侧的甲和丙地,为向斜地质构造。答案16.B17.A18(2016北京海淀模拟)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解析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判断出甲地为背斜构造,其成为谷地的原因是背斜顶部被侵蚀;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乙地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后不易被侵蚀形成;泰山为断层构造,与丙处的地质构造不同。答案B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920题。19

53、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20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20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答案19.A20.C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2.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3.能够结合示意图,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特征。考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知 识 整 合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演

54、变河谷发展阶段侵蚀类型地貌初期(A)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B)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成熟期(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高效记忆】 河谷的形成过程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2河流堆积地貌堆积地貌a出山口处泥沙堆积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b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c入海口(河口)三角洲、冲积岛如何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环境特征?提示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若河流有结冰期,则说

55、明该河所处纬度高。深 度 解 读1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1河道侧蚀的分析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2用“凹凸”两字诀掌握河流的凹凸岸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有三种类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机制地貌特点图示洪积|冲积平原山前季节

56、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河口地区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点拨】 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凹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河谷岩层结构分析与洪水对河谷的

57、影响1(2014北京文综,67)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 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审题突破】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1)A(2)D命题角度二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影响2(2015北京文综,45)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D丁村比丙村

58、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自然灾害及地下水。读图可知,甲地为花岗岩,不会发育喀斯特地貌,A项错误;乙地低平,而泥石流发生于山区,B项错误:丙村位于冲积扇边缘,沉积作用显著,土层厚,丁村位于冲积扇顶部,土层薄,C项正确;结合图中地下水水位分析,丁村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丙村地下水埋藏较浅,D项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外力作用、水循环等。通过山地与山前平原分布的位置、地表水流向及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A项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

59、明显,B项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地形、岩石性质、植被覆盖程度等,C项错误;渠水不易下渗,主要通过蒸发、径流等环节参与水循环,D项正确。答案(1)C(2)D命题角度三内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3(2015广东文综,6)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河床形态主要有“U型”“V型”等,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故C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影响;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岩石软硬等)、河流水量大小、流速快慢有关,而降水量

60、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故A、D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故选B。答案B考点二河流流向的判断深 度 解 读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如工业区一般位于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流。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若要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据等高线特征描述河流流向12015安徽文综,35(1),10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61、。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4.7。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解析河流发育在山谷之中,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答案(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命题角度二河流特征的分析与判断2(2010天津文综,12,12分)结合下图材料,回答问题。(1)图中右江的流向为,判断的依据是。(6分)(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6分)解析第(1)题,地形、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图可知,该地西北部海拔高,东南部海

62、拔低。第(2)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的影响。广西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大。且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答案(1)自西北向东南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考点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知 识 整 合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2聚落规模与河流的关系地区河流地貌耕地状况乡村规模江南水乡河网密布破碎较小华北平原河网稀疏连片较大3.河流对聚落选点的影响(1)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

63、水位的地方。深 度 解 读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地形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成因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兰州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发祥

64、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易错警示】 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并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常成为聚落密集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平原也是聚落稀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差,人烟稀少,聚落极少。 对 接 高 考命题角度一河流堆积地貌分析与皇家陵墓选址1(2014浙江文综,78)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1)(2)题。(1)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C地断裂下沉

65、、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2)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 B C D解析第(1)题,根据此地位于北纬38.5,东经106附近,且有黄河流经,可推知是银川平原,地为贺兰山,地势较高,无法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A项错。地位于山口地区,由黄河的众多小支流形成沙砾洪积,不是干流洪积形成的,B项错误。地有黄河干流流经,断裂下沉后黄河的泥沙在这里冲积形成冲积平原,C项正确。地地势较高,黄河干流无法向高处堆积,D项错误。第(2)题,仔细读图,为侵蚀山地,土层薄。地洪积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地势较

66、高,地下水埋藏较深。为冲积平原,土层深厚,但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为沙丘覆盖的平原,土层较薄。对比四个地点,地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符合皇家修建陵墓的选址条件,B项正确。答案(1)C(2)B命题角度二河口三角洲对港口建设不利影响22014山东文综, 36(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塞内加尔河下

67、游流经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这为沙洲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这也是沙洲能够不断向南延伸的条件之一;沙洲作为“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不仅与“陆地条件”有关,还需要考虑“海洋条件”,即沿海洋流对其影响,洋流自北向南流;沿海沙洲的形成阻碍了船只进出港口,对圣路易港的发展极为不利。答案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不利影响:形成障碍(淤塞河道),不利于航行。主观题常考的15题型之五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题 型 解 读1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类型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

68、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2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题目成因的答题思路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答 题 模 板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侵蚀作用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作用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

69、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典 题 示 例2013山东文综,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200 mm 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 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

70、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图1图2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思维流程】答案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模 板 应 用12014新课标,36(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解析抓住材料中“就地起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得,沙源

71、应该是来自错那湖东北部(铁路附近)沿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的河滩和湖水下降出露的湖滩。再结合题干中“冬春季”这个时间点,可知此时间河、湖水位低,河滩和湖滩出露泥沙面积大,成为沙源。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22013课标,36(1),(3),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

72、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解析第(1)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会带来大量泥沙,枯水季节水位较低河床泥沙裸露,风出风口后,M处附近风力减小会导致风沙沉积。第(2)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如选择观点A沙丘群规模会扩大,则要根据材料中的沙丘群形成的条件说明理由,即风和河流带来泥沙导致沙源丰富,河床裸露、风力减小导致泥沙沉积

73、。如选择观点B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则要说明泥沙来源减少的原因,以及限制沙丘群规模扩大的因素。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论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

74、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每名考生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若两种观点都提供了论据,以所答的第一种观点评分。)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 B、 C、 D、解析第1题,图乙中显示,R河的源头地带海拔接近5 000米,说明源头附近有冰川活动,源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图甲中的河谷形态看,该处河谷狭窄,呈

75、“V”型,应是河流的上游河谷,且该“V”型河谷出现在一个大“U”型谷的底部,说明先经冰川侵蚀,后经流水侵蚀形成。第2题,图乙中E示意的河谷形态是河流在山谷中的形态,应该位于河流的中上游;图乙中F示意的河谷呈现出展宽的特征,应是位于河流的下游。答案1.C2.D(2014海南地理,1820)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下图,完成35题。3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5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

76、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地形及河流流向判断:甲位于河流上游,丙和乙位于中游,丁位于下游。因此A正确。第4题,通过图示分析,乙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最适宜建大坝,因此选B项。第5题,若山脉先形成,河流应平行于山脉延伸,即纵列分布,不会将山脉切开,更不会穿行山脉,因此A和B错;只有河流先于褶皱形成的前提下,才会出现河流穿行山脉,C正确。答案3.A4.B5.C(2014重庆文综,810)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68题。6如图中砾石滩常

77、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C凹岸 D入海口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 B冰斗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8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解析第6题,河源地区一般水流较急,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峡谷地貌,A项错误。河流在凸岸堆积,凸岸水流缓,较大的石块在这里沉积下来,形成砾石滩,B项正确。凹岸侵蚀作用显著,河水较深,不会形成滩地,C项错误。河口地区水流变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等地貌,不会形成砾石滩,D项错误。第7题,砾石变圆的原因是石块相互碰撞磨蚀,在流水

78、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关键找出各个选项的外力作用。石笋是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A项错。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项错。风蚀蘑菇是风吹动小石块对大石块碰撞、磨蚀,即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与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C项正确。花岗岩风化球是风化作用下形成的,D项错误。第8题,仔细读图,图中有一石块标出为直径9 cm,通过与其它石块的比较分析,接近直径9 cm的石块最多。A项中各类石块所占比例相差不大,排除A。B项中接近9 cm的石块所占比例最小,排除B。C项中1720 cm所占比例最大,排除C。排除A、B、C三项。D项中811 cm所占比例最高,符合题意。答案6.B7.C8.D(2013浙江文综,5

79、)图I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9题。9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解析本题通过景观素描图与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考查河流的沉积与侵蚀作用。结合材料和图可知处于凹岸的流速大于处于凸岸的的流速。图I中甲为凹岸,流速大于位于凸岸的乙,甲以流水侵蚀为主,需要建水利设施(防洪堤),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域较浅,不利于建港口。答案D(2013上海地理,910)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

80、表形态。据此完成1011题。10在下图所示河流的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A搬运 B堆积 C侵蚀 D风化11如果在图示的、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A B C D解析第10题,本题考查河流弯曲对河流外力作用的影响。在河流弯曲处,凹岸受河流冲刷严重,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凸岸泥沙淤积,主要表现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图中处为河流的凸岸,主要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第11题,本题考查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和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两地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侵蚀作用显著,河道较深,有利于航行。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答案10.B11.C(

81、2011北京文综)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B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C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D河流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13该聚落()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解析第1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A项河流下蚀距今2 1002 300万年的地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后B项处2 100万年以后地层缺失,是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C项处2 1002 300万年地层与130150万年地层相连,地层是不连续的D项河流

82、流向是由南向北,处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第13题,由图可知,道路和聚落跨越了断层带,说明聚落出现在断裂产生后;聚落坐落在河流两岸的高地上;河漫滩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居住区不宜向河滩扩展;而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答案12.D13.C二、综合题14(2015潍坊期末)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析图中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

83、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积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15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

84、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B处呈。(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成因是_。(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水源和水运有关。答案(1) “V”型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5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