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 (课时冲关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84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 (课时冲关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 (课时冲关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 (课时冲关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 (课时冲关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设计》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复习 (课时冲关练):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冲关练1.(2015广东中山期末)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曾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肯定“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原则下捍卫国家主权解析从“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可以看出梁漱溟主张理性爱国,遵守法纪,故D项正确;梁漱溟的观点指出了五四运动中存

2、在过激的行动,并非赞扬,故A项错误;从“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可见梁漱溟对这种行动并不认可,故B项错误;梁漱溟是对五四运动的过激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没有涉及运动的性质,故C项错误。答案D2.(2015吉林三模)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解析“1926年”属于国民革

3、命运动时期。从“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可知这是农民运动发展的表现,体现当时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土地革命开始于192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标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北伐战争为高潮,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故D项错误。答案A3.(2016安徽蚌埠质检)下图是1927年3月25日国民日报关于安庆“三二三”反革命事件的报道。对这一事件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中共隐忍妥协,力保北伐战争取得胜利C.中共仍坚持“左”倾路

4、线,导致革命失败D.国民党全面抛弃新三民主义,叛变革命解析按材料所述,面对蒋介石“又唆使反动派捣毁省党部”的行为,仍然称其为“革命领袖”“自诩革命”“省党部”等,体现了当时共产党依然维持两党的合作,力图以退让求团结,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公开决裂发生于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故A项错误;对反革命的忍让是右倾的表现,不是“左”倾,故C项错误;当时蒋介石的行为还不能代替国民党全体,而且国共保持合作,说明当时的国民党没有叛变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湖南衡阳联考)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

5、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A.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B.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C.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D.“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解析依据材料“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可知南昌起义最终失败是存在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的,故A项正确;右倾思想在当时并不是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八一南昌起义创立了军队,党也掌握了军队的领导权,故C项错误;此时间段内“左”倾思想并没有影响领导者的决策,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山西晋中模拟)下图

6、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的钞票,从中反映出的信息是()A.中共领导工农革命的开始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D.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开展解析图中“1931年”“浏阳工农兵银行”表明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纸币,故B项正确;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中“1931年”已经不是“开始”,故A项错误; 1937年秋,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图中“1931年”“工农兵银行”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始于1935年,与图中“1931年”“浏阳工农兵银行”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2

7、016贵州贵阳模拟)“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的军队。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这一决定的提出()A.促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体现红军长征途中军事战略方针的重大转折D.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解析这一决定出现于遵义会议后,会议取消了王明、博古的领导权,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战略的指挥下,红军长征采取更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 “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但后面更强调的中心问

8、题是“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故A项错误;红军已经从井冈山地区转移到云贵川地区,并非“开始转移”,故B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故D项错误。答案C7.(2016江西鹰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9、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二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料三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

10、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

11、以亡国云。1919年5月1日天津大公报(1)根据材料一说明北洋政府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材料三“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

12、利之办法。”概括。第(3)问,根据整个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大公报报道的十分详实;因此可以了解巴黎和会进程。依据材料三“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可见有利于鼓动国民发动爱国运动。答案(1)态度:积极准备(或应对)说明:北京政府从日本与德国在青岛开战那一刻起,就认识到世界大战结束后将召开和会,中国需要向国际社会发言,解决青岛问题。说明最终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并非仓促成行,而是经历了四年的充足准备。(2)因素:日与英法俄意订有密约;意大利态度的变化;日本的要挟;英法美态度的转变;日本的所谓借口。(3)影响: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使中国民众比较详细、全面地了解巴黎和会的情况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反映了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爱国民众的呼声和要求;报道助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总之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和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