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113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32课 泷冈阡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32课泷冈阡1赠封按照宋史职官志关于“赠官”的规定,子孙显贵,其已亡故的父祖可以有赠封赐爵的荣耀,所追封的世数(自一代至三代)和所赠官阶高低均视子孙的官位而定。本文是一篇碑文,文章首段的“待”,就是指待自己显贵,光宗耀祖,然后上阡表,以告慰于先灵的意思。2为官清廉“七贤图”欧阳修之父欧阳观为官不但勤政敬业,而且十分清廉,待人豁达大度,喜欢匡贫济困,又热情好客,常常不顾家庭困难,备酒置菜,招待四方宾客。判官、推官的俸禄本来不多,他又往往不让手头有多余的钱财。他常说:“不要让钱财拖累我们。”在绵州任职三年,同僚们争相采购蜀地特产,欧阳观却什么也没有购置,全部俸禄用

2、于养家待客。任满离开四川时,他只购买了一匹蜀绢,请人画成六幅“七贤图”。这是三年蜀地为官的唯一纪念物品。阡,墓道。阡表,即墓表、墓碑,是一种记叙死者事迹并表扬其功德的传记性文体。欧阳修在其父下葬六十年后所写的泷冈阡表,是精心创制的一篇力作。全文平易质朴,情真意切,如话家常,一扫华靡文辞、谀墓之气,使之成为碑墓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代表作品,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一起被称为“千古至文”。由于欧阳修的父亲故世时,作者年方四岁,难以知悉亡父的行状,这不能不给他带来撰述上的困难。本文最大的特点之一,即是作者采取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的方法,在文章中巧妙地穿插了其母太夫人的言语,以她口

3、为己口,从背面和侧面落笔行文。一方面以此为依据,追念表彰其亡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其父阡的同时,也借以颂扬其母德母节,使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凸现在读者眼前。父因母显,母受父成。文章构思高明的地方,即在于一碑双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衬互托。而其舒徐有致、简易平实的文风,其谦恭和平、实事求是的态度,更使一切浮华失实的谀墓文字黯然失色。1读准字音 (1)阡(qin)(2)垄(ln)(3)矧(shn) (4)戌(x)(5)褒(bo) (6)俾(b)(7)翊(y) (8)间(9)鲜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能够(2)吾何恃而能自守邪:依靠、凭借(3)不及事吾姑

4、:古指丈夫的母亲,即婆婆(4)知不求而死者有恨:怨恨,遗憾(5)其居于家无所矜饰:夸张粉饰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其(2)之(3)而(4)然(5)表(6)志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吾虽不及事姑古义:婆婆。今义:姑母;丈夫的姐妹;姑且,暂且。(2)屡废而叹古义:停止。今义:不再使用,不再继续;荒芜,衰败;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肢体伤残。(3)吾之始归也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4)庇赖其子孙古义:利。今义:依赖。(5)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古义:回头看。今义:多含抽象义,如“回顾过去”。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必加宠锡:同“赐”,赐赠(2)真发于中者

5、:同“衷”,内心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尝夜烛治官书: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烛,名词用作动词,点烛火(2)故能详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说出(3)先公少孤力学:名词作状语,用力(4)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此汝父之志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2)其后修贬夷陵:被动句,“贬”,被贬(3)是足以表见于后世: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是足以于后世表见”8翻译下列句子(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译文: (2)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译文: (3)俭薄所以居患难也。译文: (4)汝家故贫贱,吾处之

6、有素矣。译文: (5)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世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译文: 答案(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养育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要点:长,养育;俾,使。)(2)总为判死刑的人寻求活路,还往往会因失误而错杀,何况世上有些人常常要把犯人置于死地呢。(要点:语意正确通顺。)(3)节约俭朴是为了能在患难中过日子。(要点:所以,用来的。)(4)你们家本来就很贫贱,我在这样的境遇中生活已经养成习惯。(要点:故,本来;素,平素,此有“习以为常”的意思。)(5)使(人们)知道小子欧阳修虽然德行浅薄、能力很差,遇上好的时代而身居高位,却幸而保全大节没有给他的祖先带来耻辱,这是有来由的。

7、(要点:窃位,谦辞;辱,使动用法。)1文章开头就交代父亲安葬六十年后才写下这篇阡表是因为“有待”。说说这两个字的具体内涵,并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答: 答案这里的“有待”,指待己显贵,光宗耀祖。它在文中起统领全篇的作用,是文眼所在。2父亲故世时,作者年方四岁,难以知悉其生平行事,作者采取了什么方法来展示亡父的美德?主要有哪些美德?答: 答案作者巧妙地避实就虚、以虚求实,借用母亲缅怀往事、督训儿女的一番话语,生动地展示了亡父在三个方面的美德。一是居官至“廉”,父亲生前清廉自守,俸禄虽少,却乐于施舍,喜待宾客,以致死后家中“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平生又不以钱财为怀,说:“毋以是为我累。”不让钱

8、财成为自身的累赘,表现了封建士大夫中难能可贵的道德水准与精神境界。二是奉亲至“孝”,着重描写父亲的两种“涕泣”。一种是逢年过节祭祀时,父亲总要“涕泣”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另一种是家中偶尔进用美酒佳肴,又必“涕泣”说:“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懊恨之声,哀思之态,如闻如见,感人肺腑,昭示出一片孝养之心。三是为政至“仁”,突出描写了父亲谨慎处理刑狱的两次“叹”声。第一声“叹”,表现他努力替死刑犯寻求活路而找不到时的沉痛心情。第二声“叹”则记叙父亲对儿辈后人的遗训与教诲,谆谆之言,情挚意切。显现出父亲公正廉明、宽厚仁爱的品性。3作者认为自己能够“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

9、课文具体分析。答: 答案在作者看来,这完全有赖于父亲的盛德遗训和母亲的谆谆教诲。首先,作者在第2、3段详叙自己四岁而孤,是母亲于家境贫穷中抚育自己长大成人,是母亲时时将父亲为官、处事、养亲的种种做法向“我”灌输,并教育“我”居家要节俭、为人要厚道、养亲要孝顺。正是父母的养育和教诲才让“德薄能鲜”的“我”“遭世窃位”,也使父祖得受“赠封”。其次作者在第5段还以“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从道理方面加以论证。这在当时,无疑是很得体的话,毫无自矜自夸之意,一片归美先德之心。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因果报应观念有一定的局限性。阡表类文章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本文在选材构思和表现上有何特色?试作具

10、体分析。答: 答案阡表,即墓表、碑文,广义上又可归为传记类,旨在记载人物的“学行德履”,一般按人物生卒年月、主要履历及其功德进行写作。但本文没有按部就班,平铺直叙。在构思上,作者不是实陈父亲崇公之事,而是通过母亲直接叙述。一方面以此为依据,追念和表彰其父的仁心惠政;另一方面,在表父阡的同时,颂扬其母亲的贤惠德性和节操;同时,又弥补了自己对父亲没有直接的了解的不足。这样的写法极为自然得体,毫不做作。因为父亲亡故时,欧阳修才四岁,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这样写,正是避实就虚、以虚求实、以虚衬实。真可谓一碑双表,明暗交叉,互衬互托,精心选材,构思独特。在表现上,作者善于运用白描和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语

11、言、神态,真切感人。如写其父“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一节,采用白描,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其父忧国忧民、忠心尽职的形象,如在眼前。作者还善用极俭省的笔墨,将人物富有特征的细节,悉心描绘:“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回顾”“指而叹”的细节描写,将其父对现实不满却又无能为力,死之将至却不及见子成才,只能寄希望于嗷嗷待哺的幼子的复杂心情描写得逼真传神。真是字字悲怆,句句传情。又如在其父亡之后,太夫人在“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的窘迫困境中能够持节“自守”,在作者被贬夷陵后,仍“言笑自若”,安然处之,

12、还劝慰儿子“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短短篇幅中,作者将人物刻画得如此真切细腻而又感人,非文章大家不能也。旧家的火葬夏衍半个月前,接到妻从上海寄来的信,说六月一日游击队打到杭州近郊,把我们的旧家放火烧了。因为那屋子被敌伪占领了之后,开了一所很大的茧厂,所以除屋子被全烧之外,还烧毁了敌人已经收买了的几十万元的茧子。妻在后附加着说:“我们觉得很痛快,这最少对于你们沈家的那些不肖子弟,给了一个不小的教训。”在将信将疑中,昨天深夜看到了中央社金华发的一个电报,证实了这一消息我出生的旧家,竟在这样的情形下火葬了。和妻子一样,我也只能喊出一句痛快。四十年前我出生在这古旧的大屋子里。

13、那是一所五开间,而又有七进深的庄院。这一百年前造的屋子,说得毫不夸张,至少可住五百人以上,我在这破旧而大得不得体的旧家,度过了十五个年头。辛亥革命之后,我的哥哥因为穷困,几次要把这屋子卖掉,但是在那时候竟找不着一个能够买下这大屋子的买主,哥哥瞒着母亲,从城里带了一个人来估看,我只听见他们来回讨价还价,一会儿笑一会儿争之后,哥哥愤愤地说:“单卖这几千块尺半方的大方砖和五百几十块青石板,也非三千块钱不可!”我才知道了这些日常在那里翻掘起来捉灰鳖虫的方砖,也是这样值钱的东西。据母亲说,这屋子是我们祖上“全盛时代”在乡下建造了而不用的“别邸”,那高得可怕的粉墙,将里面住着的“书香子弟”和外面矮屋子里的

14、老百姓分开,所以不认识的人,只要一问沈家,那一带的人立刻就会知道:“啊,墙里。”“墙里”变了太平门外沈家的代名,据说已经是近百年以来的事了。但是,辛亥革命前后,我们的家衰落到无法生存的田地,这屋子周围的田地、池塘,都渐渐地给哥哥押卖了,只有这屋子,因为母亲的反对,而保留着它破旧得像古庙一般的形态,夏天的黄昏会从蛀烂了的楼板里飞出成千成万的白蚁,没人住的空房间也会在白昼走出狐狸和鼷鼠。但是,墙里和墙外的差别,却因为“墙里”人的日益穷困,而渐渐地撤废了,墙外的孩子们也做了我的朋友,我记忆中也还鲜明地保留着一幅冬天自己拿了篮子到乡间去拾枯柴的图画。母亲在那个时代里算得上是一个性格奇特的人,四十五岁死

15、了我父亲之后,从没念过一句佛,从没烧过一次香,出嫁了的姐姐送她一串念珠,她却丢在抽斗里从来不去理会。从这种性格推衍开去,她是一个富有民主精神的人,她从不讨厌邻近的穷孩子到我家里来,也从不禁止我和这些野孩子们在一起。但是,具有这种近代性格的人,对于这所古旧的屋子,她却怀抱着一种使人不能相信的留恋与执着。我中学毕业的那一年她郑重地对我说:“趁我活着,把这屋子分了吧,我一死,迟早会给你哥哥卖掉的。”当时是“五四”之后,我根本就对这象征封建的“破庙”有了反感,所以我对于她苦心地保守了几十年的财产简直不加任何的考虑,随口地说:“我不要,让他卖去!”这句话伤了她的心,背着人哭泣了一整日,我也就从这时候离了

16、“家”。“旧家”的影子在记忆里渐渐地淡忘了,一直到抗战开始那一年的初夏,接到母亲病笃而赶回到这屋子的时候。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旧家也有了几度的沧桑。第一次欧战之后,因为民族工业的勃兴,我哥哥也在这封建的屋子里开过一个现代式的工厂,用新式的“机子”织杭纺。在“城外”这屋子算是第一所“工场”,浙江丝织业凋落了之后,“机子”停止了工作,于是这屋子在五年前又变成了“正大茧厂”。那一年,因为哥哥要把母亲卧房侧面的“果园”改做屯茧的仓库,要把“果园”的枣树和橘子树砍掉,他们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很大的冲突,但是结果母亲失败了,我最后一次回家的时候,青葱的枣树园已经变成了煞风景的“茧灶”了。我虽然不曾亲耳听见“丁丁

17、”的伐木声音,但是樱桃园最后一场的主人公的心境,我是感受得到的。在斗争剧烈的时候,我屡次感觉到潜伏在我意识底层的一种要将我拖留在前一个阶段的力量,我挣扎,我残忍地砍伐过我自己的过失,廉价的人道主义,对于残酷的斗争的忌避,这都是我回想到那旧家又要使我恼怒于自己的事情。而现在,一把火把象征着我意识底层之潜在力量的东西,完全地火葬了,将隔离了穷人的书香人家的墙,在烈火中烧毁了。我感到痛快,我感觉到一种摆脱了牵制一般的欢欣。1939年5月(选自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有删节)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施与赐爵耳熟能详B俸禄遗训一瓦之复C勉励褒扬庇护D俭约宠爱矜饰答案B解析复覆。

18、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归:女子出嫁B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废:停下C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中:内心D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恨:怨仇答案D解析恨:遗憾。3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B逢国大庆,必加宠锡C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D闻御酒食,则又涕泣答案B解析“锡”同“赐”。4下列加点字的古今意思基本一致的一项是()A不及事吾姑B始得赠封其亲C吾之始归也D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答案D解析A项古义:婆婆。B项古义:父亲。C项古义:女子出嫁。均与今义不同。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成为欧阳修之父“必将有后”的依据的一项

19、是()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始吾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A BC D答案B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之父居官廉洁,俸禄微薄,他不让俸禄有节余是因为他认为俸禄会成为自己的累赘。B欧阳修的祖母去世后,无论“岁时祭祀”,还是“间御酒食”,欧阳修之父都会流泪,为不能好好奉养她而终生感到遗憾。C世间治狱的官吏每每想要置犯人于死地,欧阳修之父却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为的是不让被处死的人有遗恨。D欧阳修年幼丧

20、父,太夫人以“汝父之志”教育他,断定他必能承继父业,光宗耀祖。答案A解析应是:他认为有节余的俸禄会成为自己的累赘。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

21、,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始吾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

22、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

23、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克:能够B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 归:女子出嫁C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志:记下D其居于家无所矜饰 矜:怜悯答案D解析矜:夸张。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连词,那么。A项代词/助词。C项指代词,那/人称代词,他,他的。D项介词,把/连词,而,又。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直接表明“汝父之能养”和“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B项前者正确,后是欧阳修对太夫人的评语。C、D两项前者错误,都是说审判案卷。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4、是()A欧阳修父亲在公堂审理刑事案件“屡废而叹”,表现了他在执法中既怀仁德之心,又严格依法办事。B欧阳修父亲为人乐善好施,不留余财;奉养父母很孝顺,在父母去世后还常涕泣感念;对孩子寄予厚望,叮嘱夫人将来要把自己留下的话告诉孩子。C欧阳修母亲在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她在贫困中抚养教育欧阳修,常把丈夫生前事讲给他听;在他为官后仍不忘教育他为官处世的正确态度。D欧阳修能够成为宋朝名臣、文学家,是与他经受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和父母,尤其母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的。答案A解析“在公堂审理”错。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

25、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

26、,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功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卞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

27、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遂以著令著:显著B以释天下之疑 释:消除C多格不行 格:搁置D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 阴:暗中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联系后文“至今用之”,可知“著令”为拟定法令。“著”应解释为“拟定”。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不宜以小故置之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公执以为不可公为之亦自若也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从人物的品质角度

28、考查信息筛选。说的是王尧臣有先见之明,最终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表现王尧臣对待流言泰然自若。这两句与题干要求不符,均应排除。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尧臣军事才能杰出。西北边境因元昊作乱发生战争时,王尧臣通过实地考察,对兵力部署、要塞防卫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B王尧臣在陕西体量安抚使任上,当现今的韩丞相因好水之战指挥失当致使任福等人战死而被贬官时,敢于仗义执言。C王尧臣居官任职期间,处理政务遇到意见不一致时,一定与大家反复讨论,直到取得共识为止,从不固执己见。D王尧臣一生历任多职,为国为民,临终仍挂念国事。皇帝亲自参加他的丧礼,并且停止朝政一天以表达哀思。答案B解析本

29、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B项原文说的是“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不是因为韩丞相指挥失当。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译文: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译文: 答案(1)“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2)(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省略句和判断句。(1)引号内的句子为判断句,“荒政”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恤”是体恤;“论”是论处。(2)

30、省略句,省略了主语;“遇”是对待;“矫饰”是虚假掩饰;“称”是称誉。参考译文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进士第一名,担任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下诏应试,凭借著作佐郎的身份到集贤院当值,担任光州知州。当年出现大饥荒,成群的强盗打开百姓的粮仓,法官依照法律应判决(他们)死刑,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以后就拟定法令,到现在仍在使用。郭皇后被废除,住在瑶华宫,有病,皇帝很哀怜疼爱她。当皇后废除时,宦官阎文应很有权势,等到皇后病了,阎文应又主管监察太医。皇后将要去世的时候,有人怀疑阎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把这件事交给御史(处理),拷

31、问查究其中的实际情况,来消除天下人的疑虑。事情虽然没有实行,但是自从阎文应掌权以来,没有敢指责议论的,后来阎文应因为恣意横行被下令处死。元昊谋反,在西边有战事,任命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视察四周道路山川的险阻与平坦,回来后说某条路应该增加若干士兵,某条路贼兵不会进攻,某条路应该立即做准备。对诸位将领的才能大小,全都了解,举荐可以重用的有二十多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这个时候,边境上的军队刚刚在好水战败,任福等战死。现今韩丞相因为主帅出战失利而获罪,免去讨招副使职务。掌管秦州;范文正公也因为写信给元昊不事先上报皇帝,免去讨招副使职务,掌管耀州。王尧臣于是上言说这两个人是天下共推的人

32、选,他们忠贞正义智慧勇敢,名声震动夷狄,不应该因为小的原因就处置他们。况且任福因为违背节制调度才导致失败,更不可以苛刻责罚主将。因为这违背了宰相的意图,连同其他的议论,大多被搁置不能实行。第二年,贼兵攻入泾原,在定川交战,杀死了大将葛怀敏,都是(当时)王尧臣指着说应做准备的地方。从此才认为王尧臣的话是可以信任的,先前所搁置的议论,全都被施行。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刚掌权,请求收取民房钱的十分之三用来辅助国事。命令颁发到三司,张永和暗中派人用私利劝说王尧臣,王尧臣执意认为不行。京师有人多次制造流言蜚语,传到皇帝的左右近臣那里,这些流言往往说他的短处。皇帝全都不过问,而王尧臣对此也是泰然自若。王尧臣处理政事,对有所不同的地方进行议论,一定反复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从不固执己见。在皇帝面前,陈说天下利害的时候居多,等到政令实行,也并未自己夸耀。王尧臣为人质朴,虽然地位显贵但不忘勤俭节约。(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他有文集五十卷。(他)临终的时候,口授他的弟弟王纯臣写下奏章,把江山社稷看做最重要,把储君未立当做忧愁。皇帝怜悯,亲临他的丧事,停止朝政一天,追赠左仆射,太常赠与谥号文安。-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