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090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讲练:第14课 后赤壁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4课后赤壁赋1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参加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

2、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地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2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为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

3、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3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踱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她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

4、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啼香。”4东坡隐居的传说苏东坡被贬谪黄州,某天与几个朋友在江上饮酒说话,不觉已经入夜,看江天一色,风露浩然,他有所触动,填了一首临江仙夜归临皋词,下阕云:“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上阕为: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写完之后,与客人们高声唱了几遍,这才各自散去。第二天不知道怎么一传,很多人就嚷嚷:苏东坡已经把冠服挂在江边,坐一艘小船长啸而去,不知逃到哪里隐居去啦!郡守徐君猷听了是又惊又怕,担心真的走失了这个罪人,急急忙忙赶到苏宅察看,却见苏先生还酣睡未醒呢。“小舟从此逝

5、,江海寄余生”,只是一时兴起说说罢了。然而这件事传得非常邪乎,连远在东京汴梁的宋神宗都听说了,也将信将疑的。元丰三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他重游赤壁又写下了后赤壁赋。这篇文章描绘了“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冬夜江岸及其寥落幽峭的气氛,写出了独自登高引起的悲戚心情。最后以白鹤道士的虚幻梦境结尾,于空灵奇幻中寄托超尘绝俗之想,笔调迷离惝恍,引人遐思。文章精于体物,写景极佳;深于寄托,寓意旷远。1读准字音 (1)黄泥之坂(bn)(2)松江之鲈(l)(3)攀栖鹘(h)(4)俯冯夷(pn)

6、(5)玄裳缟衣(o)(6)戛然(ji)(7)翩跹(xin)(8)畴昔(chu)2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之(2)而 (3)曾(4)望(5)披(6)止(7)顾3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是岁十月之望古义:农历每月十五日。今义:动词,看。(2)曾日月之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3)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古义:“反”是“返回”的意思;“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是两个词。今义: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在句中起转折作用。4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履巉岩,披蒙茸:名词用作动词,经过,到达

7、(3)适有孤鹤,横江东来:名词作状语,从东边(4)掠予舟而西也:名词用作动词,向西飞5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复游于赤壁之下:介词结构后置句,“于赤壁之下”作“游”的状语(2)揖予而言曰:省略句,省略介词“于”(3)问其姓名,俯而不答:省略句,省略主语“予”“道士”6翻译下列句子(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译文:(2)顾安所得酒乎?译文:(3)归而谋诸妇。译文:答案(1)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打算回到临皋。有两位客人与我同行,经过黄泥坂。(要点:望,农历每月十五日;自,从。)(2)只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要点:顾,但是;安所,哪里,什么地

8、方。)(3)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要点:谋,商量;诸,之于。)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说说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答:答案句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划然长啸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听其所止而休焉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感情变化的过程:平静的乐有景无酒的遗憾激昂的乐悲平静内心的虚无无着诗人因见到美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生忧,忧而长啸,长啸之后又归于寂静孤寂和悲伤之中,回到船上之后,放任漂流,心情又归于平静,梦醒后又虚无无着。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景物特征。答:答案“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月白风清

9、。”清静、明洁、空灵。“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阴冷清丽。“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奇异惊险。3文中作者为何要写到“孤鹤”和“道士”?答:答案“孤鹤”和“道士”都不是现实中的鹤与道士,是作者想像出来的。现实中其苦闷无法排遣,只好借梦鹤与道士之幻境,表达对羽化升仙、逍遥无羁的追求,以求得解脱。4清代评论家金圣叹评说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间的关系:“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请说说两赋在内容和情感上的关联。答:答案(1)后赋用道士化鹤的虚幻故事印证前赋的“羽化而登仙”“挟飞仙以遨游”,作为文章的高潮也是余韵,以抒发超脱的情怀。(2)后赋中“凛乎其不可久留”与前

10、赋中“望美人兮天一方”是同一片心肠。“望美人”而思君,处江湖而心系庙堂。(3)前赋“共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后赋见鹤梦道士,一实一虚,但从情感上看,还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作者被贬后精神苦闷想寻找解脱的表现。本文写景的语言自然工致,诗情画意,请你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反复品读,体味其妙处。答:答案如“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全用白描,状景写情,语言自然却又精致,不事雕琢,却又字字如画。景色清冷峭拔,不同于前赋的清幽。不仅展现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遗世独立的美态,而且充溢着浓浓的凭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作者的历史情绪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再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

11、地,仰见明月”。白描式的写景语言,质朴清新,语淡而意丰。寥寥十六字,便逼真地写出了初冬月夜景色之清朗,环境之清空,气氛之静谧宁馨,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苏东坡与黄州余秋雨去年夏天我刚去过黄州,印象还很深刻。记得去那儿之前,武汉的一些朋友纷纷来劝阻,理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并不是在那里打的,苏东坡怀古怀错了地方,现在我们再跑去认真凭吊,说得好听一点是将错就错,说得难听一点是错上加错,天那么热,路那么远,何苦呢?不管赤壁之战是否是在黄州打的,我还是想去看看,不是从历史的角度看古战场的遗址,而是从艺术的角度看苏东坡的情怀。大艺术家即便错,也会错出魅力来。好像王尔德说过

12、,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无所谓对错。于是我还是去了。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值。客观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可能,而不同的游人才使这种可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实现。苏东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给黄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这种意味,使无生命的自然形式变成美。因此不妨说,苏东坡不仅是黄州自然美的发现者,而且也是黄州自然美的确定者和构建者。但是,事情的复杂性在于,自然美也可以倒过来对人进行确定和构建。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

13、东坡,这实在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有趣关系。苏东坡写于黄州的那些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两方面一起提升,谁也离不开谁。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美丽,为什么一个僻远的黄州竟能给他如此巨大的惊喜和震动呢?他为什么能把如此深厚的历史意味和人生意味投注给黄州呢?黄州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呢?这一切,决定于他来黄州的原因和心态。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

14、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他很疲倦,他很狼狈,出汴梁,过河南,渡淮河,进湖北,抵黄州,萧条的黄州没有给他预备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庙中住下。他擦一把脸,喘一口气,四周一片静寂,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他闭上眼睛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在进行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选自苏东坡突围)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岩(chn)蒙茸(rn)黄泥之坂(bn)B冯夷(fn) 栖鹘(h) 戛然长鸣()C缟衣(o) 临皋(o) 羽衣翩跹(pinxin)D揖予(y) 虬龙(qi) 松江之鲈(l)答案B解析“冯”读p

15、n,“戛”读ji。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今者薄暮薄:迫近C履巉岩履:经过,到达D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答案D解析危:高。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予乃摄衣而上B横江东来C掠予舟而西也D羽衣翩跹答案B解析B项“东”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为名词用作动词。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顾而乐之A顾安所得酒乎B四顾寂寥C三顾茅庐D念父母,顾妻子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看”的意思。A项只是,C项拜访,D项顾念。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

16、而:表顺承,表转折。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曾日月之几何:(2)予乃摄衣而上:(3)披蒙茸:(4)予亦悄然而悲:答案(1)才,刚刚(2)撩起(3)拨开(

17、4)忧伤的样子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予乃摄衣而上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答案D解析乎:相当于“然”,相当于“于”。乃:于是,竟。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译文:(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译文:答案(1)直登到猛禽筑巢的高处,俯瞰水神冯夷的深宫。(2)于是我们回到船上,在大江中任其漂流,船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9结合所学过的前赤壁赋,比较两篇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前赋是新秋游赤壁,典型的意象是“_、_”,后赋是初冬游赤壁,

18、相应景象是“_、_”;前赋写的是月下泛舟的故事,后赋则用道士化鹤来印证前赋中“_”的虚幻故事,从而抒发作者超脱的情怀。答案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羽化而登仙三、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放鹤亭记苏轼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

19、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

20、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C狎而玩之狎:亲近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山的北面答案B解析和:应和,附和。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拿。B项代词,代指鹤/难道。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12下列各句中,加

21、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相同,能够。A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B项古义:正好,对着。今义:合适,妥当。D项古义:面向南。今义:南方。1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的四季景色。B第一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C第二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

22、悠远,余韵绵长。答案D解析放鹤、收鹤之歌是苏轼所作。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译文:(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译文:答案(1)在这个亭子上饮酒而感到很快乐。(2)却用酒保全了他们的本性而且有名于后世。(3)终日孤独地在涧谷之间飞翔啊,啄食着苔藓而脚踏着白石。参考译文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遭到特大水灾。云龙山人张先生的草堂,大水淹到了半个门的高度。次年春天,水退了,山人迁居到故居的东边,东山的脚下。登高眺望,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就在上面造了一个亭子。彭城的山,冈峦峰岭四周围绕,隐约像是一个大圆环,只缺西边的一面

23、。而山人的亭子,正好冲着山的缺口。春夏之交,草木与天相连,秋月冬雪,望去千里一色。刮风下雨,天色一暗一明之际,俯视仰观,景色瞬息百变。山人养有两只鹤,很驯服而且善于飞翔。早上就望着西山的缺口把鹤放飞,任凭它们自由飞去,它们有时站立在山田里,有时飞翔在云天外,傍晚就朝着东山飞回,所以把这个亭子称作“放鹤亭”。郡太守苏轼,时常带着幕宾僚属,前去会见山人。在这个亭子上饮酒而感到很快乐,为山人斟酒并告诉他说:“您知道隐居的快乐吗?即使给一个面南而坐的君王,也不能跟他交换啊。易经说:老鹤在树阴下鸣叫,小鹤也叫着应和它。诗经说:鹤在深远的大泽中鸣叫,其声音在天上都可听到。大概鹤这种动物,是清高而又闲散的,

24、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易经与诗经的作者拿它与贤人君子和有德的隐士相比。与它们亲近并玩赏它们,应当是有好处而没有害处的,但是春秋的卫懿公因为好养鹤而使得国家灭亡了。周公写了一篇主张戒酒的酒诰,卫武公写了一篇警戒人不要沉湎于酒的抑诗,都认为使人放纵迷乱,使政事败坏混乱没有比好酒再严重的,可是刘伶、阮籍他们,却用酒保全了他们的本性而且有名于后世。唉呀!做君王的,即使清高闲散像鹤那样的事物尚且不能喜爱,喜爱它就会亡国。但是山林隐居的人,即使像酒这样使人放纵迷乱、使政事败坏混乱的事物,尚且不能危害他们,更何况鹤呢?由此看来,君主与隐士的快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了!”山人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是这样的啊!”于是我作了放鹤招鹤这样两首歌,唱道:“鹤飞去啊飞向西山的缺口,高飞而下望啊选择合适的处所。转身收敛翅膀,好像要止歇啊!忽然看见什么,坚劲地拍击翅膀而又击长空飞去。终日孤独地在涧谷之间飞翔啊,啄食着苔藓而脚踏着白石。”“鹤回来啊,回到东山之北。山下有人啊,头戴黄冠脚穿草鞋,身着葛衣在弹琴。他亲自种地来养活自己啊,剩下的全供你吃饱。飞回来飞回来啊,西山不可以长久逗留。”元丰元年农历十一月八日记。- 12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