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作品版权由陈林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特色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单元六中华民族的抗战1、 阶段特征:从社会主要矛盾看,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时有摩擦甚至严重冲突但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从两党政治势力的发展看,国民党的统治日益腐朽,共产党的势力日益壮大。2、基本线索:一对主要矛盾;两条抗战路线;三个发展阶段。3、 重大历史
2、事件: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洛川会议和论持久战;皖南事变;中共巩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政策或措施;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一阶段: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复习导航】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初步形成:(1) (2) (3) 最终形成:(4) “七” 七七事变:共产党: 国民党: (5) “八” 八一三事变:国民党 共产党 (6) “九” 37年9月 结合教材34页两则材料比较国共对待日本侵略态度的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一)相同点:1、 民主革命时期的合作2、 中共倡导下实现国共合作 (二)不同点:比较点
3、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组织形式党内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共产党的作用领导工农运动 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干涉 历史结果没有完成,破裂 合作性质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三)以以上知识为基础,归纳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二、日本全面侵华:1、原因: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华北事变后实行国民经济全面军事化;36年制定的“国策基准”;37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国民党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2、表现:日本发动了 、 。3、影响:标志 与 的开始。为什么把七七事变看作抗战开始标志?4、归纳日本的进军路线以及暴行:5、分析日本
4、侵华总方针和这一阶段的战略方针:侵华总方针: (始终没有改变)战略方针: 思考:20世纪30年代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几次侵华事件?为什么说日本侵华是蓄谋以久的?日本的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影响?三、国民党正面战场:1、四大会战:(归纳典型战役及其特点)战役时间典型战役及特点凇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2、结果:3、败因:问题分析:对于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溃败的原因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于敌强我弱;另一种认为是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所造成。你同意哪一种观点?4、评价: 四、中共敌后战场:1、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在抗日战场上,存在哪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 (2)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5、什么?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2、开赴敌后建立 (1)背景:指导方针;地理位置;正面战场的牵制等.(2)抗日根据地及其指挥中枢: (抗日民主政权)(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对比农村革命根据地分析其特点:3、 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1) 背景: (2) 内容:强 弱 小 大侵略战争 正义战争 失道寡助 得道寡助 结论: (3) 意义:4、 大捷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归纳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关系:【习题反馈】1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应是()淞沪会战 论持久战发表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 (1999年上海高考题)ABCD2位于中国最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2000年上海高考题) A晋
6、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3、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指导”,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特区和红军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与国民党敌对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中国共产党以让步换取和国民党合作 ABCD4(多选题)抗战初期敌后游击战的作用有()(1994年全国高考题)A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B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力C对日军后方构成战略威胁D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5七七事变后蒋介石的态度是()(2000年苏南联考题) A不抵抗B准备抗战C抵抗
7、暴力D坚决抗日6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皆有各阶层广泛参加7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B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C总结全国抗战的经验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主要是因为()A中国是大国B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C战争的正义性D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9国民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B防止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壮大C防止抗战成为人民大众的抗战D满足英美的要求10.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
8、是抗战的正面战场B是否争取国际援助C是否发动人民群众D满足英美的要求11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B进行了积极抵抗C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2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最典型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13淞沪会战的最重要意义是()A避免了上海的迅速沦陷B表明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C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D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开辟创造了条件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一、相持阶段的到来: 原因:日方: 中方: 标志: 意义: 二、日本侵华:1、战略方针改变: 影响: 变化: 背景近卫声明 内容
9、 英美态度:影响:汪 蒋 2、主要行动:(1) 军事:A 从1941年起,对 大扫荡;B正面战场:1939年初到1940年期间:发动 1944年初发动 (2) 政治:(以华制华)A、建立汪伪政权:时间: 实质: 。B、在 实行残暴的法西斯统治:在华北推行“ ”;在华中发动“ ” 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领导群众各种形式的斗争:(3) 经济:(以战养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目的 : 表现:农业方面: 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金融方面: (4) 文化:推行 目的:表现:三、国民政府的政策转向反动:1 原因:外因: 、 内因: 国民党的基本立场: (始终没有改变)2 标志: 确定了 方针阅读下列材料:
10、材料一“抗战到底在哪里?是否是日本亡了或中国亡了才算到底。必须有一说法。现在要打到日本亡了,那不可能。我们不恢复七七事变以前原状就是死亡了,恢复了就是胜利。”蒋介石敌国必败与我国必胜材料二国民政府军队第二期作战方针是:“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二期作战方针材料三“对中国共产党是要斗争的,不要怕它,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应采取不打它,但也不迁就它。现在对它要严加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蒋介石整顿党务要点材料四国民党党务报告决议,要“溶共、防共、限共、反共”。以上均摘
11、自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议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决定。(2)根据会议内容推测可能对抗日战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实如何?。(3)根据会议内容推测可能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产生了什么影响?史实如何?(4)结合这次会议对抗日战场和统一战线产生的影响综合分析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性质、作用。3、表现:(1)、政治:掀起反共浪潮类别时间事件中共政策结果政治军事第一次反共浪潮1939至1940年进攻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反共浪潮在国统区实行独裁统治: 、 、 三者互相结合。(2) 经济掠夺:实行 影响: (3) 军事:正面战场形势恶化A、 会战失利:B、 战役大溃败:C 失利主要原因:(
12、4) 对外: 国民党政策的两面性是由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共同作用的后果:日本的政治诱降想投降对外政策外因日本没有改变灭亡中国的方针又不完全放弃抗日两面性其阶级本质想反共对内政策内因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壮大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四、中共坚持抗战:1、百团大战:阅读教材黑体字原始材料归纳百团大战爆发的背景:(1) 目的:(2) 经过: 时间 ;人物 部队 地点:华北 、 、 (3) 特点:(4) 意义:2、根据地建设:(1) 原因:1941-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分析出现困难的原因)(2) 措施:A军事上:实行反“扫荡”方针: ;作用: 。 B政治上:实行 性质 作用 实行 。 依据 作用
13、 模范 C 经济上: 意义 D 思想上: 内容: 实质: 意义: 3、以斗争求团结:(1) 提出“ ”三大口号,巩固、扩大统一战线。 反击顽固派的军事进攻。 (2) 皖南事变之后的措施:4、中共七大:(1)背景: (2) 内容:一报告 ;二任务 ; 三确立 ;四选举 。(3) 作用: 思考:怎样理解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代表大会?第三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1945.8)战略反攻阶段三股政治势力的活动:日本节节败退国民党争抢胜利果实共产党发起向日寇最后一战。1、背景:1945年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的东北。2、标志: 3、结果: 4、意义:(1)国内
14、意义:(2)国际意义:5、胜利原因:【难点释疑】1、大东亚共荣圈:是指二战期间日本妄图奴役亚洲各国、建立殖民大帝国的侵略扩张计划。它首先由日本近卫内阁的外相松冈洋右在1940年8月1日的声明中正式提出,也称为“大东亚新秩序”、“生存圈”。大东亚共荣圈的地理范围包括中国、朝鲜、印度支那、缅甸、泰国、马来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属印度(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及太平洋上的所有岛屿。大东亚共荣圈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日本法西斯在“共荣”的幌子下,妄图达到政治上统治东方各国和各民族的目的。日本自封为“共荣圈”的核心和“领导者”,实际-,亡就是要爬上东方霸主
15、的宝座。日本打着“解放者”的旗号,自命为亚洲各国和各民族的“救世主”,这只不过是利用亚洲人民对西方殖民者的憎恨,来达到它对亚洲人民强行统治和奴役的目的,即以东方日本法西斯的殖民主义来代替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而已。大东亚共荣圈又是一个经济概念,即由日本来垄断“共荣圈”内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大东亚共荣圈也是一个军事概念,日本确立南进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图占领南洋地区,再利用南洋地区的资源来加强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南进和夺取军事战略基地,强化日本在东方的军事战略地位,以同英美展开持久战争。大东亚共荣圈还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即用日本法西斯的思想文化来奴化“共荣圈”内的各国人民,消灭他们的民
16、族意识。由此可见,“共荣”是假,掠夺是真,侵略和奴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和民族才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2、统制经济政策:日本的侵略使中国丧失了经济发达的地区, 国民政府只能依赖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战争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物资稀缺的局面。为了对国内有限的经济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国民政府采用政治强制和超经济干预的方法,建立了战时统制经济。首先,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垄断,后来又垄断了工矿业,并实行专卖制度,对外国援助的物资以及进口产品也进行集中管理和分配。对农村则采用“粮食征购”、“征借”的办法,来满足战时的需要。这一政策作为战时的应急措施,本来无可厚非。但由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把这一政策
17、变成了聚敛财富的手段,大发国难财,而民族资本主义因资源和市场的枯竭无从发展,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使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十分突出,直接导致国民政府的腐败和丧失人心。3、三三制”政权:是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在政权中,代表工人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的名额。实行“三三制”后,中共主要通过党的政策的正确性、党员的模范工作以及人民的拥护宋体现领导地位和作用。“三三制”的实行,使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和阶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也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提供了重要保障。4、毛泽东思
18、想的形成及其主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和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列主义的新发展。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将之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贯串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点
19、: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5、抗战时期,中共为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采取的重要政策或措施:(1)“七七”事变后,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中共及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打退了多次反共高潮,孤立了顽固派,维护了统一战线。(3)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了进步分子和开明绅士,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解放区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6、抗战初期敌后主要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名称 主要领
20、导人 晋察冀 聂荣臻 晋绥 贺龙、关向应 晋冀豫、晋鲁豫 刘伯承、邓小平 苏南 陈毅 皖东 张云逸陕甘宁地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据上表的抗日根据地状况分析如下:(1)按由北到南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晋绥、晋察冀、晋冀豫、晋鲁豫、皖东和苏南。(2)地跨山西省的根据地最多;晋察冀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3)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有:晋冀豫、晋绥、晋察冀。(4)华北地区的地理概念:现在是指北京、天津两市和河北、山西及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的华北地区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等省市,其中绥远省于1954年撤销,察哈尔于1952年撤销。6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
21、辟敌后战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必要性:(1)由于敌强我弱,日军很快就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如果让日本安稳地占领这些地方,他们就可以把这些地区作为战争基地,肆无忌惮地向其他地区进攻。实行敌后抗战,可以缩小敌占区,使日军在占领区不得安宁,牵制其大量兵力。(2)敌后战场可以有效地积聚和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八路军这样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可以成为凝聚各种抗日力量的中心,使人民力量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可能性:(1)日军兵力不足,实际上只能占领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和小城镇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2)广大沦陷区的人民群众是坚决要求抗日的,除少数汉奸外,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都要求抗日,所以敌后抗战有着雄厚的群众基
22、础。(3)敌后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怕敌人实行封锁。(4)有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有游击战术的灵活运用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作战,敌后抗日根据地能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搞工农武装割据,为此提供了经验。7正确认识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政治态度的两面性。决定蒋介石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的两面性特点的原因主要有:(1)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华策略有了重大变化,企图引诱国民政府投降。(2)英美帝国主义为推动日本进攻苏联,力谋与日本妥协,也极力对国民政府进行劝降活动。(3)国民政府没有抗战到底、彻底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决心和信心,蒋介石说“
23、抗战到底”的“底”是指放弃东北、华北的主权,只求保住华中、华南等与四大家族利益密切相关的地区,这与日本诱降的条件很接近。(4)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根本方针没变,蒋介石的妥协条件与日本的要求有巨大分歧。所以,蒋介石集团从维护其根本利益出发,既想妥协,又不放弃抗日。决定蒋介石集团反共,又不敢彻底破裂的原因主要有:(1)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并没有放弃独裁和反共反人民的根本立场。(2)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以“反共”为诱饵诱降,挑拨国共关系。(3)经过一年半的抗战,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更加强大,这引起了蒋介石集团的忌恨和极大恐慌。因而从五届五中全会开始,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
24、转向反共。(4)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逐渐把英美卷入战争,它们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中国最大限度地牵制和削弱日本的军事力量,因此不希望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5)由于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中日间的民族矛盾仍占主导地位,加上全国人民抗日的强烈要求,共产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策略的正确,使蒋介石不敢轻易公开反共。(6)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使国民党不会轻率放弃统一战线。总之,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决定其反共立场,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引起国民党的恐惧,反共投降倾向便日益增长;中日民族矛盾制约其内外政策,使国民政府既不能放弃抗日政策,又不敢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5、彻底破裂。8为什么说“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1)从背景上看,“七大”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胜利的前夕召开,肩负着从民族革命向国内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2)从政治上看,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更为壮大,发挥的作用和政治影响更大。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斗争形势的发展提出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反映了中国人民当前的基本要求,对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3)从组织上看,“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遵义会议以来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更加巩固。(4)从思想上看,会议召开之前,
26、通过延安整风,全党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不仅使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核心的地位更加巩固,也使全党有了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理论基础,为完成党的任务提供了思想保证。(5)从意义上看,“七大”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斗争目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总之,这次大会巩固了共产党24年来的奋斗成果,同时又为夺取新的更大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一个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会议。所以说它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会议。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1)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中国地大
27、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是抗战取胜的客观有利条件。(2)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这是抗战取胜的最重要原因。(3)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和游击战、运动战的军事原则,抓住了日本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最后赢得了胜利。(4)国内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和觉醒,使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5)广大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6)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如苏军出兵东北,美军进攻日本本土,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10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是落后的大国反对帝国主义强国入侵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2)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这个战场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贡献最大。(3
28、)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明显区别。(4)抗战具有两重性。它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反法西斯战争;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的战争。11沦陷区、国统区、解放区的主要区别沦陷区是指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由日伪军或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属殖民地性质。日伪军在沦陷区内实行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掠夺,推行奴化教育。沦陷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国统区是指由国民政府控制和管辖的地区,属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政治上,蒋介石在国统区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利用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结合的
29、形式,来严厉镇压人民群众;经济上,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对人民实行残酷掠夺。共产党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解放区是指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立的根据地,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三三制”政权,开展减租和大生产运动,使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为抗战服务。解放区成为抗战的坚固堡垒,全国人民的希望。 沦陷区与国统区的统治存在类似状况:进行经济掠夺,推行保甲制度,实行特务政治。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12、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
30、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固主要有:(1)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2)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3)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4)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
31、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13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主要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2)抗战的坚决程度不同。国民党坚持其反共反人民立场,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抗战后期更是抵抗势头减弱,反共倾向增长;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和分裂,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后期抗击着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3)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同时依赖美英援助。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2、,主要是自力更生。(4)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占区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5)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6)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到抗战后期,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与正面战场的大溃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互关系:(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
33、一致的。(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又牵制了大量日军,扰乱了敌人后方,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加速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封锁、进攻根据地,加重了敌后战场的困难。中共则坚决回击,打退了敌人的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既团结又斗争,一直持续到抗战结束。(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
34、极的贡献。14统一战线内部矛盾斗争的制约因素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斗争受到三种因素的制约:(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双方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约着两党的矛盾斗争。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的合作局面就能维持,阶级矛盾就会服从于民族矛盾。(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对两党关系有重要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练习题答案:(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决定。确定了消极抗战的方针,准备牺牲东北、热河等地。会议还采取了敌视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确定反共的方针。
35、(2)这次会议对抗日战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以史实来说明。这次会议后,国民党采取了消极抗战的态度,由此造成国民党正面战场连连失败,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3)这次会议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产生了什么影响?有哪些史实可以说明?国民党顽固派连续发动反共高潮,统一战线出现危机。1941年初,国民党制造的皖南事变,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4)综合分析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性质、作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是一次反动的会议,是一次历史的倒退。以此会议为标志,蒋介石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抗战到底在哪里?是否是日本亡了或中国亡了才算到底。必须有一说法。现在要打到日本亡了,那不可能。我们不
36、恢复七七事变以前原状就是死亡了,恢复了就是胜利。”蒋介石敌国必败与我国必胜材料二国民政府军队第二期作战方针是:“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同时,抽出部队轮流整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二期作战方针材料三“对中国共产党是要斗争的,不要怕它,我们对中国共产党应采取不打它,但也不迁就它。现在对它要严加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蒋介石整顿党务要点材料四国民党党务报告决议,要“溶共、防共、限共、反共”。以上均摘自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议请回答:凇沪会战1937.811月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1937.91
37、1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610月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伤亡大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粉碎了日帝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野心,促使了相持阶段的到来.同时也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但片面抗战路线不利于抗日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并有利于发动人民群众共同抗日.但其力量尚出于积聚时期.战役时间典型战役及特点凇沪会战1937.811月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太原会战1937.911月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徐州会战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610月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伤亡大为什么把七七事变看作抗战开始标志?自九一八以来,日本已做好大规模侵华的政治上、军事上准备,(卢)是其全面侵华的开始。从(卢)地理位置看,它是进出北平的唯一通道,是日本控制平汉铁路,占领华北进而占领全中国最关键一步。(卢)是自九一八以来的中华民族反日战争的政治经济的抗战总动员,是全面抗日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