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8030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检测:第二板块 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过关高分练(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乐山调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选D据材料中中央人民政府的成员组成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D项正确。2“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

2、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年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解析:选D据材料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些条文应该出自1949年的共同纲领,由于这时还没有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所以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故D项正确。3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

3、,盛行于十年动乱中,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选A由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可知,在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中出现曲折,在80年代纠正,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始进行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错误;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这种表述存在问题,不是审时度势,而是修正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对政治的调整,故D项错误。4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4、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解析:选D材料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真实性和平等性,显示了依法治国的决心。5(2017邯郸质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

5、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解析:选D宪法宣誓有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故D项正确。6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经济的发展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D城乡人口的变化解析:选B从材料中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城乡代表名额由1953年的14变成2010年11,说明民主范围扩大,反映了

6、民主政治的发展。7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可知,中央对香港有所管、有所不管,为防止香港出现混乱,中央要适度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8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谈中斯大林再三问毛泽东:“

7、你来一趟是不容易的,那么这次我们该做些什么?你有些什么想法或愿望?”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其中“又好吃”是指()A中苏结盟共同对抗美国B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团结C有利于新中国站稳脚跟D双方互相提供经济援助解析:选C1949年,毛泽东访苏与斯大林会谈,毛泽东认为双方应该签订协议,所谓“又好吃”应该指的是经济方面,苏联能够给予中国以经济援助,帮助中国恢复经济。A、B两项属于政治范畴,排除;接受苏联的经济援助,对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新中国站稳脚跟,故C项正确;苏联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化国家,新中国经过

8、长期的战争破坏,经济凋敝,需要苏联对新中国提供经济援助,而不是相互提供,故D项错误。9(2018届高三湖南六校联考)下表是1950年至1956年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统计表,表中主要反映当时中国()年份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67.3%49%28.4%35.4%25.8%25.7%34.2%据中国统计年鉴(1982年版)A打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选C图表反映出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当时中国

9、为应对两极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采取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政策,不断减少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比重,故C项正确。10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解析:选B据材料“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可知,万隆会议对南南合作和中非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其精神具有强大

10、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11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对新中国的外交干涉B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美中两国间无任何的共同利益D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解析:选D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是造成中美之间关系紧张对峙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12.右面是新时期中国的“三环准联盟外交”示意图,据此可知(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赢得国际认可B中国外交注重观念更新与机制创新C中国外交政策由“不结盟”回归“结盟”D冷战时的外交烙印被世界

11、各国遗弃解析:选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赢得国际认可”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图片中“多边组织”“新兴合作”“准联盟外交”“传统友好”信息说明中国外交观念的变化,故B项正确;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是不结盟,故C项错误;被世界各国遗弃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尚书周官中提到“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在古汉语中“议”包含了商讨、谋划、评价、抉择等含义。“议”的活动包含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语”);第二,协商过程中有理性的思考(“谋”);第三,协商的目的指向事情自身可能具有的最为恰当的解决方式(“宜

12、”)。在典籍中,“所议之事”主要是政治事务,如“议储”“议兵”“议勋”“议罪”等等,都可以归之为“议政”,即政治协商的范畴。在制度设计上,在上述所论及的先秦“三朝”制度中,“治朝”就是君臣之间每日的例行朝会,凡有官爵者皆可参加,讨论具体的政治事务。秦汉以后,随着皇权专制体制的确立,“朝议”制度就逐渐成为国家决策的关键形式。具体而言,“朝议”又有“廷议”和“集议”之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传谕旨,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等,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摘编自卢兴、吴倩中国古代政治协商

13、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材料二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摘编自覃敏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

14、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政治协商”的主要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6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和新中国关于“政治协商”的不同及二者产生的相同政治影响。(10分)解析:第(1)问,从古代“议政”的形式、“议政”的内容和“议政”的规范性上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句号分层,分析汇总两层材料的含义即为原因所在。第(3)问,可以从组织“政治协商”的目的,组织者的阶层利益,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来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所在;从其对决策正确性的保障上,对社会矛盾的缓和,对执政效率方面进行概括归纳其相同政治影响。答案:(1)特

15、点:协商议政形式不断规范,发展固化为政治制度;协商议政的事务广泛;君主是协商议政主导者。(9分)(2)缘由:近代中国社会对民主政治有强烈的诉求;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民主为治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管理需要;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古代治国以和为贵精神的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3)不同:协商的根本目的不同:前者实际上是君权的辅助形式,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君权的统治;而后者目的是协调利益关系以实现个体和集团的合法权利。协商主体的地位不同:古代“君”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决定权,而“臣”和“民”的地位是从属性的;而现代政治协商在民主制度框架内进行,协商中的个人之间、党派集团之间都具有平等的政治地位,每个

16、协商主体都享有生命、财产、言论等多方面的自由权利。(8分,答出两点不同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影响:政治协商在制度上为政治决策过程规定了理性协商的程序,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执政效率,缓和社会矛盾。(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毛泽东和尼克松!在1971年以前的世人眼里,他们的二重奏似乎显得奇异。尼克松担任副总统时,美国曾三次以核武器来威胁毛泽东的中国。美国12次阻挠毛泽东的政府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在毛泽东进入紫禁城以来的22年中,直到尼克松委派基辛格访华的前一年夏天,这两个国家没有一位政府官员访问过对方的首都。在1969年和1970年间,中国报界称尼克松为“战争瘟神”,这一尊称

17、似乎是代替了理查德米尔豪斯。然而事实是:一位美国总统先不访问东京或莫斯科而访问毛泽东的北京;尼克松在中国8天的逗留是美国总统访问外国时间最长的一次;美国总统在一个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领土上谈判是第一次。摘自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据材料,提取任何一项尼克松对中国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态度产生的原因和影响。(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题干材料显示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有两种,一是敌视,二是缓和。在此基础上,从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其态度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答案:示例一态度:敌视中国。(2分)原因: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受美国传统对华政策的影响;遏制社会主义在全球发展的需要。(6分)影响:加剧了全球的紧张局势;不利于美国全球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外交事业陷入僵局,不利于中国影响力的扩大等。(4分)示例二态度:同中国缓和关系。(2分)原因: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被迫调整其全球战略;美国经济陷入“滞胀”,霸主地位动摇;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处于对抗状态。(6分)影响:符合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有利于中国打破外交僵局。(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