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外17世纪历史的不同走向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从世界范围看,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国也出现了近代化的曙光,面临着走向近代化的机遇。但是,中国明清两朝对外执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内加强君主专制,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丧失了走向近代化的机遇。封闭的传统文化形态、经济模式虽然可以造就出虚假繁荣的景象,但却无法克服自身固有的历史局限,无法应付充满竞争的世界浪潮。(一)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中国西方经济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开展工业革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政治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外交闭
2、关锁国殖民扩张思想理学占主导;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近代科学产生(二)16、17世纪中国和英国的不同发展中国英国政治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宦官专权、特务机构,明朝灭亡,清朝建立都铎王朝与斯图亚特王朝加强王权,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江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通过圈地运动和海上掠夺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获得发展军事面临葡萄牙等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入侵和倭寇的骚扰开始争夺海上霸权,1588年击败海上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17世纪打败荷兰文化出现了崇尚
3、实际的学风和反封建思想,但八股取士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力受到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1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解析:选C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东方封建专制加
4、强,故C项正确。2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海禁”政策。这说明()A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B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连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解析:选A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模式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观念,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不符;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而外部的殖民威胁只是加速了这一政策的出台,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3“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改革最多,国
5、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对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洞察力的说法是()A近代社会的前兆B大清盛世的辉煌C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D资本主义社会的来临解析:选C康乾盛世时期清朝虽然国力强盛,但就整个封建社会而言,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故选C项,排除B项。此后,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了衰落,但没有很快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排除A、D两项。4“正当东方衰弱的趋势不断显现时,在欧洲的城市中,先是在意大利,后来在大不列颠和荷兰,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不断兴起。16世纪晚期,这里有些城市已经和东方一样富有,并且后劲不减。”这体现出()A工业革命促进城市的兴起和繁荣B西欧经济发展超过东方C殖民扩张导
6、致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西欧城市向近代转型解析:选D由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的时间是1516世纪,此时西方开始迈入近代化。由材料“新的资本主义精神不断兴起”“有些城市已经和东方一样富有,并且后劲不减”中可以得出,欧洲城市正处在转型时期,D项正确。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此时西方只是有些城市能与东方相比,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差距只是在迅速缩小,排除B项;C项说法缺乏依据,排除。二、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不同境遇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同时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它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关系,预示着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然而它在中西方却有着不同的命运,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得到
7、了发育、成长,助推西方跨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走到了世界前列;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虽应时而生,却未能茁壮成长,始终处于萌芽状态。(一)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1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只是出现于江南个别地区和个别手工业部门,而欧洲产生途径更广泛,既有城市手工作坊转化为手工工场,也有商业资本的重要作用,还有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2社会环境不同中国封建制度发展顽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欧洲封建制度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容易突破封建主义束缚兴起发展。3结局和影响不同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形成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对外
8、进行侵略扩张,冲击着东方落后制度,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主义扼杀,止步不前,拉大了与欧洲的差距,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二)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差异出现的原因1从经济基础方面看中国中国中央君主集权制根深蒂固,皇帝直接掌控全国土地与人口;中国广大自耕农民以自产谋生又极度贫困,既缺乏消费欲,又没有购买力,消费市场无法形成欧洲欧洲封建领主虽掌握土地却缺乏对市民阶层的控制,封建关系较为松散。欧洲广大城市平民没有土地只能以经商或手工业为生,购买日常商品是生活必须,有利于市场形成2从具体表现方面看中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江南地区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欧洲欧洲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9、有长足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成为普遍现象3.从资本积累方面看中国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中,土地是财富的主要象征,地主和商人往往把剥削来的钱财用来购买田地,加上封建的地租剥削一直很重,拥有土地可以榨取更多的财富,并且地租收入稳定,是发家的好手段。因此清朝时,就有人说“凡置产业,自当以土地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样的一种投资意向使得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必要的观念支持和资金准备西方西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政府甚至不惜使用行政命令,强行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此外,政府积极支持和鼓励对外殖民扩张,抢夺财富,或者通过奴隶贸易,积聚大量血腥的资本。
10、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非常崇尚节俭,他们认为,俭省、节俭甚至吝啬都是美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资本4从市场条件方面看中国中国消费品生产主要面向高级消费,丝绸、金银加工、高档瓷器等基本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市场范围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有限;中国国内市场低迷,商人普遍缺乏资本,无力开展对外经营,小农经济依赖土地,没有海上开拓的欲望,具体表现即闭关自守欧洲欧洲商品生产、服务对象广泛,棉纺、毛纺、制铁等大多是广大群众的日常消费,市场范围大且稳定,资本主义发展后劲实足。欧洲市场活跃资本运作通畅,财富的扩张必须继续扩大消费,同时急需劳动力与资源,对外扩张势在必行,具体表现即组织航海拓展殖民地5从技术
11、支持方面看中国中国古代的传统科技在明朝时虽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终究没有步入近代科学的范畴,更没有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不能对发展科学技术提出迫切要求和提供推动力;重农抑商政策又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专制的文化政策更窒息了学术空气,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再加上对外闭关锁国,阻碍了正常的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又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文化的机会。科技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西方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发展,因为西方一直受神权思想压迫,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能得到自由、平等,与此同时封建经济无法支撑西方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西
12、方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开始掌权,并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这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发展与推广1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因而,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这种状况出现的社会根源是()A商业资本运作缺乏经济效益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C不合理的家族式的经营方式D君主专制的强化和自然经济的阻碍解析:选D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和自然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都是原因,但不是社会根源。2明清江南市镇雇佣群体研究一文中提到,在农业生产领域,为获取经济利益
13、雇工生产,将农产品投放市场的现象越来越多,该领域的雇佣人员与工商业中的雇佣人员并没有明显差别。这说明()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加强B农业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C资本主义萌芽的较快发展D社会等级制度发生明显松动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农产品投放市场的现象越来越多”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加强,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材料没有体现。3(2017洛阳统考)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有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B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加重了农民的经
14、济负担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合并征收银两”“取消人头税”可知明清赋税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按亩折算缴纳”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不会加剧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取消人头税”得出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明清经济政策的改变,故D项错误。4(2017湖南六校联考)明清时期我国产生了手工业行会组织,行会对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原料采购、产品销售价格、吸收学徒的数额、年限、工资水平、技术传授范围、劳动时间长短,都有严格规定,以垄断本地区行业的业务。据此材料可推知()A中国已产生了工业垄断组织B行会不利于资本主义萌
15、芽C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性商帮D工商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解析:选B明清时期中国是手工生产,没有工业垄断组织,故A项错误;从材料行会规定严格垄断本地区行业,可知行会不利于行业创新发展,故B项正确;商帮是地域性商人群体,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工商业经济稳定发展,故D项错误。三、东西方人文精神交相辉映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
16、是以人为主的社会型伦理道德;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核心,反对专制权威,强调人的自由。(一)中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1古典时期的人文主义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阐述,第一次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不同流派思想家的思想都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人的关注,人文思想大放异彩。如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倡导“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理论;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的观点。2中世纪的反人文主义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权一统天下,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主义,
17、人性受压抑和束缚。中国的“民本思想”也演变为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帮助统治者维护社会秩序和封建专制者们施展统治权术的工具,人性遭摧残,个性被泯灭。如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三纲五常”等伦理观念;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等观点。3资本主义萌芽后的人文主义随着14世纪文艺复兴的开展,欧洲先后进行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由复兴、发展逐渐走向成熟。18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个性解放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但稍纵即逝。(1)西方: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崇尚人性,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反对天主教会的宗
18、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启蒙运动高扬“理性主义”大旗,用“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2)中国:表现:李贽否定三纲五常,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反对传统道德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自由,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思想和限制君权,提出建立“天下之法”;顾炎武提出“众治”的主张。人文复兴的原因:政治上,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上,西学东渐开始出现。稍纵即逝的原因:政治上,封建专制
19、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阻碍;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统治者力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4现代社会的人文主义现代西方社会用立法来确立和保障人权,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使人文主义有了法律保障。如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各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20、成立,开创了中国人权发展的新时代。1954年起的历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设立专章规定“公民的权利”的条款,“尊重和保障人权”还在中共十七大上写入了党章;党和政府一直全力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人权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人权观念的巨大进步。(二)对于东西方人文精神异同的认识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2不同点(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中国关注“社会”中的人,而西方思想家特别强调作为个体的人。(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西方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
21、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西方思想家比较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世界的人文精神。(三)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对比展现出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1东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1)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孔子的“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体现了天是万物的主宰。孟子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性与天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善。(2)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更是表明天与人是息息相通的。程朱理学进一步发挥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将人性、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宇宙的本原“理”的高度,将三者统一起来。道家的
22、天人合一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强调独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形成了一种注重群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更是侧重群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规范与压制,强调个性服从并统一于共性。2西方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1)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的价值和冒险精神,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注重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2)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不求冒尖,甘居中庸;而西方主张人的个性张扬,积极进取,勇为人先。这种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塑造了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四)东西方人文
23、精神在现代民主法治方面的共通之处1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精神都是在反对神学观念中奠定的,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以人为本”。都提倡“人”的觉醒和自我主体意识的生成,主张人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塑造了自由与责任共同担当的健全人格,个人在“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中寻求着自由与责任的和谐。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经济合作加强的同时,文化也趋向多元融合。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坚守,是我们应该永恒坚持的理念。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整个社会才能向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更能找到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现代社会需要人文精神,未来世界仍然需要人文精神。1有
24、学者认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有重大突破的“轴心时代”,同时期的许多杰出思想家,虽然互不知晓,但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下列属于在当时中国和希腊都出现过的思想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顺应自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天理”是世界的本原ABCD解析:选C“人是万物的尺度”仅仅是西方智者学派的观点,故错误;“顺应自然”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观点,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的“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也强调顺应自然,故正确;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强调德治,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故正确;“天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宋朝理学家的主张,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2战国时
25、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解析:选A孟子言论的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二者都重视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认知,故A项正确。3(2017邯郸质检)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A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B西学传
26、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C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D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解析:选D据材料“西学源出中国”反映了中学高于西学,但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故A项错误;据材料王夫之等士大夫认为中学传入西方,被西方改造后再传回中国,故B项错误;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部分士大夫开始认识到西学中有其优于中学之处,由于受“天朝上国”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西学源出中国”,故D项正确。素养提能满分练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公元前5世纪前后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
27、杰出的代表人物。二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解析:选D孔子主张维护西周时期的“礼”,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君主权威。而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追求古希腊的民主政治。A、B、C项是二者的相同点。2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些做法有助于()A纪传体例的推广B君主权威的神化C宗法观念的强化D华夏文化的传承解析:选D题干中并未提到史记的体例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权威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中“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并未体现出宗法观
28、念,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可知黄帝被奉为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祖先,有助于华夏文化的传承,故D项正确。3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A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B维持家族血缘伦理C祭祀家族列祖列宗D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解析:选B根据材料“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体现中国古代推行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家训起到家族治理的作用。A项不是家训的主要作用,故A项错误;家训作为宗法观念
29、的表现,主要起到维持家族血缘伦理的作用,故B项正确;家训用来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主要不是起祭祀列祖列宗的作用,故C项错误;家训可以凝聚家族成员,但不能起到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作用,故D项错误。4陈忠云在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中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
30、偶然性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解析:选C从“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客观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可知,作者认为政治制度不同是由于掌权者主观欲望和客观统治手段导致,即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由掌权者决定,有一定偶然性,故C项正确;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可知,作者认为政治制度的形成不受地理环境制约,故D项错误。5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建立了官僚政治B打击了贵族政治C不利于中央集权D改变了社会性质解析
31、:选B嬴政建立了官僚政治,克利斯提尼没有建立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二者都打破了血缘关系,打击了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二者的措施有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故D项错误。6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B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C不利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D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解析:选C材料表明徽州人因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几乎家家经商,徽州土地贫瘠但价格非常高。这是因为徽商固守“以
32、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价值观念,将大量金钱用来购置土地,而非用于扩大再生产,这必然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的产生和发展,C项正确。A项是徽州土地价格上涨的原因,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始于鸦片战争,D项错误。7“广州十三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内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广州十三行的兴盛主要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C闭关锁国政策松动D清王朝被动融入世界市场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清代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频繁,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并不一定导
33、致广州十三行贸易繁荣,排除A项。广州十三行的繁荣就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不能体现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动,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项不符合题意。8古希腊和中国分别爆发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造山运动”,下面是思想家们流传下的著名的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希腊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人之初,性本善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上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点是()A都重视对客观世界的研究B都重视对人和自然的研究C都重视对事物评价标准的研究D都重视对人类自身或人性的研
34、究解析:选D“仁者爱人”“人之初,性本善”“人之性恶”等观点说明中国思想家研究人和人性;“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等观点也说明西方思想家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D项正确。9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解析:选B解答关键是明确商品经济与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必然关系。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带来戏剧繁荣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共同原因,故B项正确。10(2017大连高三双基测试)明清时
35、期世界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当时城市人口增长与全国人口增长大体保持同步,但并没有形成同期日本、俄国所出现的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的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制约了城市化进程B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领先C日本、俄国的实力超过中国D城市化进程没有实质性变化解析:选A明清时期中国中小规模的工商业市镇兴起,而不是盛行大城市,根源在于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其分散性的特征影响城市化的进程,故A项正确。11(2017蚌埠质检)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
36、:“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下列最能支持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解析:选D“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体现出商人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战国时期私商独立于官商之外,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宋代商业突破政府坊市制度的限制,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束缚,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靠从官方取得经营特权,没有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故D项正确。12(2018届高三湖南十三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
37、:传统与变革中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A“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B“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C“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D“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解析:选AA项仍然强调儒家的道德教化,没有体现“革新与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项批判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体现“革新与发展”;C项批判君主专制,体现“革新与发展”;D项提出以学校限制君权,
38、体现“革新与发展”。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潍坊统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古代君主“以天下为家”的情况下,宫廷皇室的财政开支往往占最优先的地位和较大的份额。清代的内务府是专管皇帝宫廷和皇室财务的特殊部门,不受朝廷监察和司法机构的管辖,其收入、支出和账目都是单独制账和奏销的。如清代内务府所辖的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完全独立于国家财政之外在政治上还拥有特权,对本地区的吏治民情、地方官治绩和官声,都可以直接向皇帝密奏。内务府主要的财源来自皇庄的地租、皇店的盈利、户部的拨款、工部缴纳的实物以及盐政、织造、各省大臣进献的财货等。清
39、嘉庆九年(1804年),仅皇家控制的榷关输送到内务府的盈余银就有九十余万两。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几个财政法案,把政府岁入分为国王固定岁入和议会特别拨款两部分给予国王威廉三世的固定岁入远少于当时的实际需要。威廉三世正常岁入每年至少缺少60万镑,用当时的廷臣埃特里克的话说,新国王被置于“仅够伙食钱”的困地。从此以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将寸步难行,“国王靠自己生活”被“国王靠议会生活”取代。国王虽然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一遇冲突,只要议会动用财政手段,总能迫使国王屈服。摘编自程汉大主编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皇室财
40、政状况的不同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种不同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本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从中英两国皇室的财政地位、财政管理制度、财政来源等角度进行比较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从中英两国的历史传统、君主地位、政治经济状况等角度进行说明;第二小问,根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分别从其对中国君主专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进行归纳。答案:(1)中国:开支庞大,处于优先地位;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拥有政治特权;财政独立,不受监督,只对皇帝负责;财源广,收入丰。(6分,答出三点即可)英国:财务管理民主化、制度化;国王财政入不敷
41、出,财力单薄;财务公开;议会掌握财政权,并以此牵制国王。(6分,答出三点即可)(2)主要原因:中国:“家天下”的历史传统;皇权至上(或君主专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确立;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8分)影响: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英国:推动君主立宪政体不断发展和完善。(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在农业和商贸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步。城市生活得到了拓展,城市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但不是政治上)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到17世纪,在中国商业活动已经很普遍了,甚至比任何一个17世纪的其他国家都普遍。清朝初期,大城市之间和许多贸易城镇之间的
42、商贸活动保持了明代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历史学家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中国拥有庞大的、在金融方面成熟的商业阶级,在许多理念和技术方面也有着领先的地位,但却没能突破成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呢?换句话说,为什么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在一个世纪后才出现的那种“工业革命”呢?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结合1617世纪中外相关史实,围绕“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材料中有效信息是“明清时期中国的成熟商业革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中国没有实现由商业革命向工业
43、革命转变的原因”(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或者商业发展的因素);“西方实现商业革命向工业革命转变的原因”(西方在商业发展的表现等)等三个方面,结合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答案:(示例一)观点:17世纪时中国出现商业革命。阐述: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快速发展;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晋商兴办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等业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瓷器销往海外。(示例二)观点:中国没能从明朝后期的商业革命跃进到西方的工业革命。阐述: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实行专卖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儒家思想(重义
44、轻利)的影响;传统科技没有突破。(示例三)观点:西方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阐述:西方的商业革命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引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综合检测高考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A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成都检测)周人认为“追孝”“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并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以及兄弟、朋友、姻亲诸侯等。这反映出周代()A伦理政治的建构B宗法观念的淡化C神权政治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选A周人认为孝的内涵不仅体现
45、在家庭内部,还体现在宗族及姻亲诸侯的政治关系中,结合西周实行宗法制、分封制可知A项正确。2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化解析:选C根据材料,这是元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行省的监控力度,进而有利于提高中央权威并提高政令的执行力,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官员的权力都是源自于中央政府,故B项错误;元朝中央政府通过将地方行省的军事权和财政权收归中央,从而有利于削弱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进而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
46、提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的中央集权制度而非削弱相权的专制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3(2017安阳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定作用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得出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故D项正确;A、B两项内容非材料主旨,C项本身说法错误。4(2018届高三湖北八校联考)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
47、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这反映了()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解析:选B尚书、侍中等近官本来就属于官僚统治集团,统治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故A项错误;皇帝身边的近官“外化”为国家重要官职,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均未涉及。5(2017唐山模拟)在中国古代,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唐代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直
48、到今天,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这种传习()A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B由于我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市场导致的特殊现象C保护了手工业工艺水平及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D使官营手工业因此聚集众多高水平手工业工匠解析:选A根据材料“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祖传秘方”得出是手工业者为了防止技术竞争采取的自卫措施,故A项正确。6北宋蔡襄在担任福州知府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表明当时()A社会风气逐渐败坏B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逐利意识普遍强化D门第制度不复
49、存在解析:选B由过去的“传嗣”到眼下的“资财”,这本身就是传统观念受到冲击的一种表现,故B项正确;A、C、D三项本身说法错误。7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解析:选D从扇形图可知,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占比最大的是肥料,其次分别是播种和灌溉,可知农村家庭投资放在小农经济之上,体现了多投入、追求高产出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征,故D项正确。8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
50、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解析:选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不能体现封建制度衰亡,故B项错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以后,虽然法律上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但实际生活中商人的地位已经提高,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社会风气变化的表现,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是指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9孟子曾对齐宣王说:“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
51、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诉)于王。”孟子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政在得民D以礼治国解析:选C民贵君轻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君民之间的关系,是实行仁政的表现,而材料强调的是施行仁政的影响,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是战国时期商鞅最早提出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规劝君主,推行仁政,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礼,故D项错误。10有诗云:“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无端女亦亡,鸩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死,请旌籍以传姓氏。三丈华表朝树门,夜闻新鬼求返魂。”这首诗猛烈抨击了()A纲常礼教对女性的残害B宗法血缘关系
52、的桎梏C士族门阀森严等级制度D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解析:选A材料体现程朱理学影响下对女性贞洁的强调,甚至不惜牺牲女性的生命,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宗法血缘关系和门阀制度,故B、C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程朱理学严苛的伦理观,而非法家法治思想,故D项错误。11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A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解析:选D根
53、据材料“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扬弃或终结理学”“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可知,它是儒学面对现实危机的一种批判和发展,故D项正确。12(2017邵阳联考)明代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号召诸侯“吊民伐罪”,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强调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这从侧面反映了()A理学失去了社会约束力B士人对平等自由的渴望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明代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是理学思想,虽然出现了一些进步思潮,但失去社会约束力是不正确的,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父逼子反君逼臣
54、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得出当时的士人强调打破传统的“三纲五常”,追求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是其原因,并非反映的现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以后,儒家没有真正实现唯我独尊。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在精神生活领域,中国人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中国的士大夫与君主也是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士大夫们一方面以儒家理念约束政权,另一方面又以专业文官的身份为政权服务。儒家的理想社会,不在天上而在人间,儒家士大夫不在朝为官时,在野为士绅与知识分子,可能比基督教的教士,有更
55、多着力之处。于是,近代以前,中国平民百姓的生活,可能比罗马治下的平民百姓,较为舒畅,也较为优裕。材料二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并简要评述这
56、一变化。(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互补而共存”“约束政权为政权服务”等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中国的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民本思想来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信息“破陈立新”“启蒙精神”等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明清时期社会转型与思想界变动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答案:(1)特征:以儒家思想为主,多种思想交融;儒家思想及其代表既约束政权又服务于政权;宗教观念淡薄,关注现实。(9分)成因:中国较早确立了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国较早形成了民本观念。(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2)变化:进步
57、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检讨和破陈立新;出现了民主启蒙思想;思想界强调经世致用。(6分)评述:思想的变动是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体现出时代的转型;明清思想界的变动有利于中国社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4分)14(2017合肥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纪的欧洲人阅读中国历史时,他们感觉,这个帝国从早期到晚期好像没有多大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停滞”的说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国历史前后期的各种变迁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现代”成为观察历史的基本参照系,“停滞论”被“分期论”取代。不过“停滞论”虽有不当但却不是向壁虚构,它也是基于一定史实的有感而发。这在20世纪,更多地被表述为“连续性”。与“停
58、滞”不同,“连续”的提法不含贬义,可以容纳“发展”和“变迁”。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连续性”是材料的题眼、试题的主旨。首先围绕“连续性”拟定一个观点,然后围绕该观点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做总结,只要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观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2分)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
59、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3分)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等方面取得不断进步。(3分)思想文化:儒家学说产生后,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得以发展和更新,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主流。(3分)总之,中国历史在连续性的基础上,渐进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分)B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石家庄质检)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
60、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解析:选A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2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有学者认为,从秦到清依次经历郡政、州政、省政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其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A先秦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选C先秦时期主要实行分封制,地方由诸侯国统治,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属郡政阶段,故B项错误;唐宋时期,州已经成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属州政阶段,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沿袭元以来行省,属省政阶段,故D项
61、错误。3(2017福州质检)622661年,通过科举进士及第的共290人,其中贞观年间年平均录取9人,永徽、显庆年间年均录取14人。而当时全国九品及以上官员约5 000人。据此可知当时()A进士科考最为显要B门荫取士仍是主流C官僚制度日趋成熟D冗官现象极为严重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科举入仕的只占唐朝官员的少部分,故A项错误;唐朝仍然沿用魏晋时期的恩荫做官,故B项正确;科举取士远远少于恩荫做官,反映了官僚制度还没有成熟,故C项错误;材料与冗官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41577年,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张居正应回原籍丁忧守制。年已十五岁的万历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
62、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挽留。虽然翰林院几十名官员以有悖伦理为由向张居正提出劝告,但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这件事本质上反映了()A皇帝软弱无能使皇权衰落B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C专制皇权高度强化D君主专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皇帝需要张居正的辅佐以便推行新政,决定以夺情而不以守制的先例予以挽留”“张居正始终没有回家丁忧”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5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
63、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C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D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解析:选A根据材料第一句话,可知明清时期(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人口增长的幅度远远大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幅度,结合史实可知明清时期来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从而满足了人口大量增长的需求;而清中期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西南地区垦荒最多,但江南三省因为是高产作物大量推广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故A项正确。6(2017安庆模拟)下表是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编制的北宋某一时期部分州县商税数额统计表,该表反映了()州县苏州杭州桂州(今桂林)陕州
64、(今陕县)数额(单位:贯)51 00082 0006 60022 000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B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C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落后D北宋政府不再重农抑商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才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以看出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商税远超北方地区,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以看出黄河流域经济虽然不及苏杭地区发展好,但是远比桂林地区发展好,故C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7明末清初,大陆居民特别是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其影响是()A打击了东印度公司在台残余B开始突破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65、C推动了台湾经济结构的转型D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解析:选D据材料中“福建、广东等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可知闽粤台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台湾,这有利于丰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故D项正确。8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反映的理念是()A仁政民本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解析:选D仁政民本与材料中强调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无关,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是在秦朝得以确立,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朝确立,是法家的思想主张,并且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家与
66、国”同治,故D项正确。9(2018届高三九江十校联考)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设计师”首倡()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选D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没有维护皇权,故A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故B项错误;法、术、势结合是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故D项正确。10理学在形成过程中对宋诗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
67、了“唐诗言情,宋诗言理”的说法。下列宋诗中“言理”的诗句是()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C“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A、C、D三项描述的是风景及习俗,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指当你看到前途一片迷茫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经过几番波折和阻碍以后,再往前走便可以找到方向,达到成功,实现目标,具有“言理”的含义。11(2017临沂质检)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
68、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这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色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D古文字是文明重要载体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神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应该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故B项错误;秦始皇最早称皇帝,皇帝的称呼来源于“三皇、五帝”,故C项错误;材料指出了“帝”“啻”“嫡”这些文字的关系,说明了古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故D项正确。12著名学者陈来指出,中华文明价值观念跟西方近代价值观念相比,有四方面的基本特点。以下相关论点与论据对应准确的是()A和谐高于冲突“知善知恶是良知”B义务先于权利“力行而后知之真”C责
69、任先于自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群体高于个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解析:选C“知善知恶是良知”强调的是良知而不是和谐与冲突的关系,故A项错误;“力行而后知之真”强调了实践的作用,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故B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在国家危难之际,责任应先于自由,故C项正确;“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了个人的私欲,而不是群体高于个人,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黑龙江省六校协作体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
70、,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清初大儒们号召士人摆脱宋明学派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直接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这些大儒激烈地反对明代的空洞和形而上学思潮,建立起一种新的学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他们把着重点放到了对古代经典做研究、旁征博引地做考证以及将知识运用到社会上。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9分)(2)根据材
71、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儒”的杰出代表及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三教相互影响、渗透”“王通提倡三教合一”“韩愈建立儒家道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清初”以及“大儒”的思想主张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主张;第三小问,从清代学术、思想等角度回答;第四小问,从社会发展与社会思潮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宋代
72、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9分,任答三点即可)(2)代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3分)共同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封建专制。(3分)影响:考据学兴起;思想呈现活跃局面,冲击了官方儒学的基础;深刻影响了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6分,任答三点即可)关系:社会发展决定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4分)14(2018届高三江西省十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初,明太祖发布诏令禁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颁布诏令:“令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者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政府大规模用银的主
73、要表现是推行“一条鞭法”,即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等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但是,历来国内采纳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行贸易,更为有利可图,因而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非常及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材料二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明清时期中国白银货币
74、化问题。(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12分)解析:由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过程可分析得出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的影响;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赋税制度变革、闭关锁国政策阻止白银流入等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观点: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4分)评析:利:白银货币化的根源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另外,白银具有作为货币的天然优势,与其他金属铸币相比白银拥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等优点,比纸币的购买力更稳定;白银货币化有利于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明代对白银的巨大需求和国内白银产量不足,刺激了对外贸易的扩展,“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4分)弊:白银作为主要货币,具有一定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白银的需求量增长,而白银增产有限,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白银大量流入,造成流通的白银量不足,阻碍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