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14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甲位于河流上游而水量较少、航运能力差,地形狭窄,不利于城市发展,故A项错误;不能判断乙聚落形成时间早晚,故B项不正
2、确;同理,也不能判断丙形成是否最早,故C项错误。答案:D2若图中A河流定期改向可能的原因是()全区全年高温,蒸发稳定全区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附近区域地势平坦植被覆盖良好,水土流失少A BC D解析:在地势平坦,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的背景下,河流易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使河道发生改道。答案:C3.下图是四地传统民居景观,最能反映当地高温潮湿气候特点的是()ABCD解析:为黄土高原的窑洞;为蒙古包,两地气候都比较干燥,冬季寒冷;为江南民居,夏季温凉干旱。故可排除A、B、C项。为竹楼,反映了当地高温潮湿的天气,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答案:D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聚落主要()A沿河流分布
3、 B沿海岸线分布C沿公路干线分布 D沿山谷分布解析:由图可知,聚落多沿交通便利的公路分布,故C项正确。答案:C5我国与A城发展区位因素相同的城市有()A北京 B上海C武汉 D大庆解析:由图可知,A城市位于交通交会处,交通是影响A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历史、文化因素,故A项错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多样,故B项错误;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且周围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故C项正确;大庆市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影响因素是资源,故D项错误。答案:C下图为欧洲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甲地()A以侵蚀作用为主 B可发展为
4、大城市C农作物一年三熟 D易遭受洪涝灾害解析:该区域为欧洲中纬度地区,农作物不可能一年三熟。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山间河谷地带,不可能发展为大城市;该地也不可能以侵蚀作用为主;该地两侧为陡坡荒山,降水时水流可以很快汇集,易造成洪涝灾害。答案:D7该流域内()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C丙渡口应建在河流的左岸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该地为欧洲某地区,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河流的右岸侵蚀,左岸容易淤积,丙处渡口应该建在河流右岸;丁地为陡坡,不适宜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答案:B读图文资料,完成89题。材料一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5、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讷位。材料二某河流分布图(图1)图1材料三弯道水速示意图(图2)图28图2中最适宜古代人建筑居住场所的是()AacdBabcCbcdDabd解析:由河流地貌可知,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较为平坦,适合人类居住。答案:A9从现代角度看,图2中最适宜建筑港口的是()Aa Bb Cc Dd解析:港口要求布局在水深的地方。河流凹岸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答案:B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1011题。10影响图示铁路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布局地势起伏河流流向矿产分布A B C D解析:决定交通运输线走向的根本因素是社会
6、经济因素;此外,地形地势是影响其走向的重要因素。图示铁路线不完全沿河流延伸,也并没有经过图中的煤炭产地。答案:A11甲城建港的区位条件有()纬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冻位于河流入海口,泥沙不易淤积地势平坦,便于港口建设水陆联运,腹地较广A B C D解析:图中没有显示出纬度位置,因此甲城水域不一定是全年不冻;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积;该城附近地势比较平坦,同时有铁路、公路与干线相连,便于水陆联运。答案:C下面图甲为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为沿图甲中某剖面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13题。甲乙12图乙所示地形剖面与图甲四条线段中对应的是()Aab Bcd C
7、ef Dgh解析:根据两个端点、最高点、最低点的海拔和沿线地势起伏状况可以判断,图乙是沿图甲中ef线段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答案:C13为了加强该区域各聚落之间的联系,最需要完善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机动、灵活的公路运输,以加强区域内各聚落间的联系。答案:B读华北地区某区域图,回答1415题。14关于图中公路A、B两处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加运量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和投资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解析
8、:A处穿过的等高线较多,走“之”字形可以减缓公路坡度;B处地势平坦,道路弯曲不仅增加了修路的支出,也增加了到大城市的时间。答案:C15若图中信息不变,聚落C的发展趋势是()A东北西南延伸 B东西延伸C南北延伸 D团块状发展解析:公路从聚落C穿过,所以聚落C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沿公路延伸。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5分)16图一是某校兴趣小组对图二四条线路中的两条线路沿线聚落调查后作的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8分)(1)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人口密度最小的是哪一条?分析其自然原因。(2)分析a、b两条曲线最有可能是沿甲、乙、丙、丁四条线路中的哪两条线路所得的结果?并说明判断理由
9、。(3)分析a、b两条曲线所代表的聚落特征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考查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而该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乙线路自然条件最差,人口密度最小。第(2)、(3)题,聚落的分布、规模大小与其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就我国而言一般南方聚落规模小、密度大,北方则相反。答案:(1)乙线路人口密度最小。乙线路经过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温带沙漠气候不适宜人类居住。(2)a是沿线路丙、b是沿线路丁所得的结果。甲、乙线路附近人口稀疏且聚落出现频度变化不大;丙线路穿过沙漠、黄土高原直到东部沿海,聚落出现频率变化大;丁线路穿过江南丘陵和长江沿岸平原,聚落密
10、度大且变化大。(3)聚落受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北方地区聚落出现频度低;江南丘陵区聚落密度大,聚落出现频度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27分)材料一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蓉快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线路全长约377千米,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途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武陵山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腹地,其中湖北省境内324.424千米,重庆市境内52.704千米,工程总投资225.7亿元,每千米造价为青藏铁路的2倍,桥隧比为74%
11、。宜万铁路2010年12月23日正式通车运营。材料二据了解,清末詹天佑受命修建川汉铁路(宜万铁路的前身),选择沿长江北岸穿行,但宜万铁路最终放弃了这样的设计线路而“另起炉灶”,现在的修建方案是“越岭线路”,选取穿越长江和清江之间的武陵山区,一路穿山越岭,自宜昌,经恩施、利川至万州。材料三下图是宜万铁路示意图。(1)分析修建宜万铁路难度大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分析宜万铁路最终放弃原设计路线,选择“越岭线路”的原因。(3)说出宜万铁路沿线的主要地质灾害,并说明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问,由材料可知,该铁路贯穿武陵山区腹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同时气象灾害较多。第(2)问,选线的原因应从地形
12、、经济、环保等方面分析。第(3)问,主要地质灾害为滑坡、泥石流,应对措施应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答案:(1)地处云贵高原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接合部,山高壁陡,河谷深切,地形极其复杂;地质条件复杂(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溶洞、暗河),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选线受限较大(工程量大);夏季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2)早期设计的沿长江北岸穿行的线路主要有三个弊端:一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困难;二是沿线多是偏僻的小镇,对周边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三是污染长江、清江水体,不利于环保。因此,综合对比,“越岭线路”更经济、环保。(3)滑坡、泥石流。工程措施:建护坡工程;及时清理碎石等。非工程措施:植树种草,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预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