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74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与名师对话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10、12课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人教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时训练一、选择题1(2011年广州高三调研测试)“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解析:中世纪指封建社会,而这场战争“改革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是中国近代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线,在四个选项中A项符合。答案:A2(2010年四川文综)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

2、贸易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相关内容,其中C和D明显错误,而B选项就当时中国实行的闭关锁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也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排除B。答案:A3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是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一重大事件而设的,下面漫画中的巨龙口吐熊熊烈火,象征毒品的骷髅被烧的无处藏身,请思考这一事件是()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禁烟运动的识记与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和反毒品斗争的开端,具有重大的纪念和标志性意义。答案:B4“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

3、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据“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要在朝廷宫中”、“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等,可以判断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列强要求公使进驻北京,据此可知答案为B。答案:B5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

4、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D“弱者”被肢解瓜分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宣传画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痛打的弱者是指清政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因此B项正确。答案:B6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列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三元里人民抗英和黄海海战都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本质上都是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5、和领土完整。答案:D7“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西方列强的野蛮”带给我们的是()A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圆明园火烧后的断壁残垣C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D北京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1900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西方列强的野蛮”指八国联军侵华,因此选D。答案:D8(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期初联考)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给中国造成了“三甲纪念”。“甲午之役”是日本“脱亚”历程的开始,其“入欧”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巩固。“甲寅之役”及其“后

6、幅文章”显示出日本对华政策和国家目标发生转折。下列关于“三甲之役”的说法错误的是()A日本发动“三甲之役”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B“甲午之役”后签订条约的苛刻程度远胜于以前西方列强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D“甲寅之役”是指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解析:“甲午之役”“甲辰之役”“甲寅之役”分别指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俄战争(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出兵中国的山东半岛(1914年)。三次战役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A说法正确。“甲午之役”后签订的苛刻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最歹毒的不平等条约,它使日本得到巨

7、大的利益,也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B说法正确。日俄战争即“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C说法正确。本题答案是D。答案:D9(2011年浙江五校联考)史料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清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A1842年B1860年C1895年D1901年解析:本题解题关键点是“杭州开为日本商埠”,根据所学,1895年4月,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开放杭州等地为商埠。据此,光绪二十一年应该是1895年。答案:C10(2011年湖南省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

8、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有()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ABCD解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在清朝前期,日本是清王朝的藩属国,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说明日本已经摆脱了藩属国地位,因此正确。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了免税权,故错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法国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获得该项权利,因此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可以将使馆设在北京,故错误。答案:B11“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图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

9、读的历史是()A近代中国主权沦丧B北京已经开埠通商C洋务运动已经破产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解析:圆明园被焚毁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不包括北京,C项是在1895年,D项是在1900年,因此正确答案为A。答案:A12(2011年陕西宝鸡高三模拟)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由于缺乏正确指导思想,被清政府所利用。外国侵略者攻入北京后,清政

10、府又下令绞杀义和团。答案:A13(2011年汕头质检)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解析右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A甲午中日战争B巴黎和会C抗日战争 D明治维新解析:从漫画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当时的中国人应是“清官员”,联系到所学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华进行侵略。答案:A14(2011年南通二模)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A第一次鸦

11、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从材料中可知在该和议、赔款后部分国人转向革命,而国人转向革命是在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以后,故符合题意的是D。答案:D二、非选择题15(2011年广东潮州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

12、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

13、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请回答:(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第八条和第十九条分别针对马关条约和天津条约。第(2)问,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几项正义的要求,需要分类精简概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包括收回主权和保守措施。第(3)问,需要辩证地分析,并且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在SOLO评分法中获得较高分数。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2)正义的要求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14、保守的观念。答案2: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答案3:能进行简单概括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答案4:基本照抄“合约”内容:日本照乾隆时期入贡。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

15、: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

16、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16(2010年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开始讨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广州英商损失赔偿案。经过三天的辩论,会议以271票对262票的9票微弱多数通过了内阁的侵华决定。1840年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一致通过了上述决议。材料二1840年义律率英舰8艘,于8月进泊天津大沽口外,向清政府递交照会、施加压力。道光帝接到照会后,得知英国要求赔礼道歉、偿还烟毂、割让岛屿等。道光帝听信谗言,以为是林则徐、邓廷

17、桢等人办理禁烟之事不善才引起英军入侵,只要惩办林、邓等人,英国就会退兵。于是,道光帝任命自夸退敌有功的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并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等人革职查办。请回答:(1)鸦片战争期间中英两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与道光帝相比,同样作为国家元首的英国国王在行使权力上又有什么不同?(2)中英两国关于鸦片战争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3)鸦片战争在经济上对中英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本题以工业革命为背景,以中国和英国为例,考查了东西方世界的变化,通过在鸦片战争两国君主作出决策的不同方式,体现了两国政体的本质不同,从经济的角度考查了鸦片战争对两国的影响,本题解题关键是一定要把握好“工业革命”这一时代背景。答案:(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英国:君主立宪政体。道光帝:独裁专制;英国:国王“统而不治”。(2)中国:皇帝没有掌握全面、充分的情况,根据个人判断作出了决策。英国:议会就正反两种意见进行充分辩论,通过投票根据多数意见作出决策。区别:人治与法治。(3)对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衰败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对英国:扩大了英国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