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1(2019邢台质检)(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英法联军计划在索姆河及其支流昂克尔河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彻底击溃法国北部德军。德军在该地区构筑有三道阵地,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守军是F.von贝洛将军指挥的德第2集团军13个师(后增至67个师),防御纵深78公里。英法联军投入39个师(后增至86个师,其中英军54个师,由F.福煦将军指挥)、3 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此役,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夺占德军240平方公里的阵地,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德军损
2、失53.8万人,被迫收缩防线,在西线暂时转入战略防御。此役表明,进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占优势,但若逐次投入兵力,仍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 摘编自索姆河战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索姆河战役的背景和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索姆河战役的结局,并分析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1916年初,根据协约国确定的战略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进入相持对峙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
3、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德军损失53.8万人”“主阵地为阶梯式堑壕和坑道工事,前沿阵地敷设多道铁丝网”“3 500门火炮和300多架飞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得出。 第(2)问,第一小问结局,从材料“联军以损失79万人(英军约45万人、法军约34万人)的巨大代价”“德军损失53.8万人”“难以达到突破对方纵深防御的战役目的”中可以概括出索姆河战役的结局。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索姆河战役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战术思想的影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战中吸取教训,采用了以高度机动性大迂回包围消灭敌军的闪电战方式。答案:(1)背景: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战争进入相持对
4、峙阶段;英法军队计划通过该战役突破德军西线防线,扭转战争局势。 特点:战争时间长;双方伤亡巨大;新式武器和作战方式得到运用。 (2)结局:该战役结束后双方都有巨大的人员伤亡,英法并未实现作战计划。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阵地战中吸取教训,采用了以高度机动性大迂回包围消灭敌军的闪电战方式。2(2019资阳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局外中立条规,宣告中国恪守中立,一切事宜,均按国际公法办理。1915年,协约国为打击德国在华势力,曾劝诱中国加入协约国阵营。袁世凯政府为摆脱日本控制,亦有参战打算,终因日本
5、反对作罢。朝日新闻对中德问题有评论:“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出严正抗议。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8月中国正式对德宣战。中国立即收回德奥在华特权,掀起对协约国的修约谈判。李志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对
6、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国参与战事,将于和平会议得一席地,而获与日本对等之投票权,则会议处分青岛等问题时,日本将不利”得出希望融入国际体系,提高国际地位,收回国家主权;根据材料“协约国承认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后,转而支持中国参战”得出协约国的诱导和支持;根据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而致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得出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参战时机成熟;根据材料“北京政府内部却意见不一,演变出府院之争
7、,最终段祺瑞掌握政局,决定参战”得出段祺瑞为代表的主战派掌握政局;根据材料“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皆主张对德宣战并掀起舆论热潮”得出有识之士与社会舆论主战强烈。(2)可以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原因:希望融入国际体系,提高国际地位,收回国家主权。协约国的诱导和支持。美国参战,协约国胜券已握,参战时机成熟。段祺瑞为代表的主战派掌握政局。有识之士与社会舆论主战强烈。(2)认识:利用国际法、国际规则和国际机遇,主动融入国际体系,是一种外交进步。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融入国际体系虽非完全主动,成果也有限,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半殖民地半
8、封建社会的中国,既不可能真正融入国际体系也不可能完全、主动地收回中国主权。3(2019石家庄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942年开始,美国汽车、飞机等凡是与军工扯得上边的企业,都在为军工生产让道。美国制造的飞机、舰艇、坦克、火炮,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大战场,孤悬两大洋之间的金元帝国,迅速转化为令人恐怖的“军工厂”,成为法西斯轴心国的噩梦。1942年美国的坦克生产为26 000多辆,超过了苏联,更大大超过了德国。1941至1945年间,美国总共下水航母131艘(包括护航航母)、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或护卫舰800多艘。作为轴心国海军强国的日本,同期仅仅造了航母17艘、战
9、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德国、苏联生产的飞机分别为7万架、近10万架和10多万架,而美国生产飞机则多达20多万架。在太平洋岛屿上,铺天盖地的航空炸弹和舰炮轰击,让无数彪悍勇猛的日军眼睁睁地“玉碎”,而他们的步枪和刺刀甚至根本够不到敌军。摘编自杨益淹死德日的钢铁洪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时军工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战时军工生产迅速发展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从1942年开始,美国汽车、飞机等凡是与军工扯得上边的企业,都在为军工生产让道”得出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根据材料中“
10、1942年美国的坦克生产为26 000多辆,超过了苏联,更大大超过了德国。1941至1945年间,美国总共下水航母131艘(包括护航航母)、战列舰10艘、巡洋舰48艘、驱逐或护卫舰800多艘”得出战前美国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先进;根据材料中“美国制造的飞机、舰艇、坦克、火炮,源源不断地流向各大战场,孤悬两大洋之间的金元帝国,迅速转化为令人恐怖的军工厂”得出美国本土远离大战主战场,可以充分利用本国资源优势发展军工生产;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41至1945年间”得出罗斯福推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和反法西斯战争动员,有效地提高了美国民众的生产积极性。第(2)问,可以从对美国(为美军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装备;
11、促进了美国战后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美国战后称霸世界的军事优势)、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德日法西斯轴心国的灭亡;援助了其他反法西斯盟国)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答案:(1)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战前美国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先进;美国本土远离大战主战场,可以充分利用本国资源优势发展军工生产;罗斯福推行的国家干预政策和反法西斯战争动员,有效地提高了美国民众的生产积极性。(2)影响:为美军提供了精良的武器装备;加速了德日法西斯轴心国的灭亡;援助了其他反法西斯盟国;奠定了美国战后称霸世界的军事优势;促进了美国战后重工业的发展。4(2019辽阳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罗斯福总统、蒋
12、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
13、,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决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中美英开罗宣言(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得出三国对日采取统一的行动,根据材料“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得出归还中国的领土,根据材料“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得出反对日本的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第(2)问,根据材
14、料内容可知促进了中美英三国的合作,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材料中表达了对日本等侵略势力的打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对中国来说,抗战胜利后收回中国领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1)内容:强调中美英三国对日统一行动;归还被日本夺取或占领的中国等相关国家的领土;强调维护世界和平和反殖民的理念。(2)意义:开罗宣言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政治意愿;促成了三大国的团结合作,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5(2019石家庄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
15、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在朝鲜停战协定墨迹未干之时,美韩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例,美国进一步将东北亚的军事同盟关系扩大到朝鲜半岛。1951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的旧金山会议上,达成旧金山和约,日本从法律上恢复了国家独立,迈出了重返国际社会的第一步。1961年,朝鲜同中国、苏联
16、正式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周恩来曾经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局部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性的。”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格局的形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周恩来的观点。(8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苏联对日参战后,大有席卷整个朝鲜半岛之势,为阻止苏军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美国提议以北纬三十八度为界分别在朝鲜接受日本投降,得到苏联同意”“朝鲜半岛解放后,各种政治势力未能形成合力,以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思想为标杆,左右两派的分离日趋表面化、复杂化、尖锐化”“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的建立,东北亚政治格局
17、顷刻间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在东北亚有着重大利益的美国立刻对东亚战略进行调整”,可知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是美苏在朝鲜争夺“势力范围”;朝鲜内部政治势力未能有效融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平衡;美国对东亚战略的调整。第(2)问,周恩来的观点反映出朝鲜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结合朝鲜战争对中国、美国、韩国、朝鲜、日本等国家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的史实,进行论证。答案:(1)背景:美苏在朝鲜争夺“势力范围”;朝鲜内部政治势力未能有效融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破了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平衡;美国对东亚战略的调整。(2)论证:朝鲜战争提高了中
18、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在强化中、苏、朝关系的同时,也推动了美韩关系的巩固,客观上也有利于日本的崛起;朝鲜战争加剧了中美之间关系的持续恶化,也不利于美苏矛盾的缓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影响深远。6(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事实上,曾推动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的美国总统卡特,早在多年前就在牢墙内的巴勒斯坦一书中明确表达了对巴以冲突悲剧的无奈:“中东地区的仇恨和
19、互不信任根深蒂固,各方自尊心非常强烈,谁也不会贸然提出申请或者做出让步,原因是主动一方最终会被拒绝。”“今天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和基督徒内流动着的仍是上帝选民之父亚伯拉罕的血液,为了争夺这位中东尊崇的族长的嫡系地位,各方不惜血溅圣地。迄今牺牲生命不计其数。地上的血仍向耶和华哀告苦苦渴求着和平。”(引者注:耶和华为圣经旧约中的上帝)据刘中民巴以冲突无法调和的根源在于文明与文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以冲突的大国因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性和文明史的角度分析巴以冲突悲剧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分而治之”政策、第二次
20、世界大战后美国操纵联合国的不公正分割、冷战时期英法的插手干涉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民族性角度分析,材料“为了争夺这位中东尊崇的族长的嫡系地位”,受宗教史观的影响;从文明史的角度看,“中东地区的仇恨和互不信任根深蒂固”,缺乏容忍多元共存、宽容他者的和谐精神。答案:(1)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该地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对巴以土地不公正的分割;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霸权,支持不同利益相关方;英法维护既得利益插手干涉。(2)原因:从民族性的角度看,巴以冲突的悲剧是因为双方受宗教史观影响而形成的不善于妥协的民族性;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是因为双方过于强调自身信仰与价值的绝对性,从而使其缺乏容忍多元共存、宽容他者的和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