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故答案为D项。答案:D2他燃起的辛亥革命的烈火,不仅推翻清王朝,而且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新生民主共和国,将民主时代带到现今中国,实现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飞跃。“他”指的是()A邹容B黄兴C孙中山 D宋教仁解析:依据材料中“燃起
2、的辛亥革命的烈火”“结束了创建了”等信息可知,材料评价的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选C项。答案:C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是()A广州、上海 B上海、武汉C北京、广州 D上海、东京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新式学堂兴起和留学教育发展,中国到日本的留学生增多,他们接受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所以D项正确。答案:D4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
3、来之时,则选择了反对、独立或是逃亡。这些现象()A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地方政权B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C说明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根据“武昌起义后”“他们的转向扩大了革命的阵营和力量”“选择了反对、独立或是逃亡”可知,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纷纷脱离清政府、甚至成为其对立面,这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B正确。答案:B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建立中华民国B迫使清帝退位C铲除了封建专制制度D加快了近代化进程解析:辛亥革命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可理解成辛亥革命未发生流血冲突迫使
4、清帝退位,即用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换取清帝退位,B项正确;建立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辛亥革命铲除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项错误;加快了近代化进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答案:B6政治人物由“舞台”之争向“剧本”之争转变,是近代中国由“帝国”向“民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运动的剧本是()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辛丑条约解析:解题关键是时间“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故C符合题意;其余三项颁布的时间不符合题意。答案:C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
5、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家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个法律。”对此,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A君主立宪制 B三权分立制C总统内阁制 D责任内阁制解析:为了防止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于一身,中华民国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以期达到对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B项。答案:B8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C俄国 D德国解析:中华民国政府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与美国相仿,故答案为A项。答案:A9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说“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
6、”。这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实行责任内阁制C缩小内阁权力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缩小总统权力,扩大内阁权力,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答案:B10孙中山坦率地承认:“倘近数日内,无足够之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虽经种种筹划,而时光荏苒,交涉迄无结果于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之前,作为最后之手段,唯有与袁世凯缔结和议,以防天下大乱。”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既得革命成果B实现和平建国C顺利通过临时约法D缓解财政困难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革命政府由于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与袁世凯议和,不然就会因为财政危机而导致
7、“军队解散、革命政府崩溃”,这就说明了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既得革命成果,故选A。答案:A11“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解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A项错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是完成,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正确。答案:D12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
8、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其主要功绩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揭开了中国走向共和的历史新篇章,顺应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因此A符合题意。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愚意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徵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
9、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笔者鄙见认为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即“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四千年中的社会两大转型中,“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解析:(1)材
10、料关键信息“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可知封建在秦之前,故是分封制;帝制出现于秦皇汉武之间,联系所学,可知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民治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联系所学可知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2)“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可以联系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回答。答案:(1)封建:分封制;帝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君主专制);民治:民主共和制。(2)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
11、,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孙中山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做出的努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得出:振兴太平天国,根据材料一“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得出:反对清政府,根据材料一“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得出:实现国家富强。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直接作答;第二小问努力,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的成果角度进行作答。答案:(1)著作:资政新篇。目的:振兴太平天国;反对满清政府黑暗统治;实现国家富强。(2)含义:实行民主共和。努力: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对北洋军阀(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