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阐释时空构建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2明确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和文学革命3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理解新文化运动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掌握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及其对民主革命的影响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4页一、“新青年”的诞生1背景(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2)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而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3)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了一股尊
2、孔复古的逆流。2新文化运动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2)主要阵地:新青年。(3)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任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二、新文化运动1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
3、范。2意义(1)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背景(1)国内:新文化运动的开展。(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表现五四运动前人物李大钊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五四运动后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组织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3.影响(1)一批先进的中国人
4、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资料回放(教材第73页)该材料认为国人之所以要学习“科学与人权”,是因为国人希望脱离蒙昧时代。这里的“人权”“科学”便是后来所说的“民主”“科学”,这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精要点拨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是让新思想在与旧思想的交锋中传播,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拓展延伸近代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洋务思潮: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2)维新思潮: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相结合。(3)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历史纵横(教
5、材第73页)这段文字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得到了很多军阀和政客的支持,也使社会上鬼神迷信之说甚嚣尘上。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但仍然存在封建愚昧和迷信思想,这更说明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轻巧识记古今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线索:春秋末期创立,战国成蔚然大宗;秦朝遭打击,汉武帝时正统立;宋元明理学官方化,明清焕发新生机;近代康有为曾借鉴,陈独秀猛抨击;现代“文革”遭批评,新时期吸精华、剔糟粕。特别提醒新文化运动的启示:近代中国的救国要从思想文化上做起,不能仅仅是发展工业、用革命打击政府。要发展一
6、种新的制度,去除旧式的错误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救国之路,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规律总结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经历了“器物改革”“制度改革”“思想文化改革”三个阶段,学习的道路也经过了由英国日本美国俄国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每次发展都伴随着思想领域的交锋论战,并体现出内在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55页探究主题一思想文化反封建的体现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史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7、、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探究点:史料中“德”、“赛”两先生各指什么?试分析其本质目的。提示:含义:“德”指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念,“赛”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精神。目的:用资产阶级思想反对封建伦理纲常思想,以维护政治上的民主共和制度。2救亡图存是近代思想解放不变的主题史料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违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探究点:史料中“新思潮”与贯穿新思潮的主题各指什么?提示:新思潮:包括民主与科学;自由、民主、
8、民权、平等、新道德;宣扬马克思主义;用白话文表达等。主题: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1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关键词民主(德先生)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科学(赛先生)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新道德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臣民道德)新文学平易、新鲜、通俗的国民文学(白话文)旧文学雕琢、陈腐、艰涩的贵族文学(文言文)2.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和文学两条战线,其目的是通过营造新文化氛围来实现民主政治。(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
9、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进步性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10、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2)局限性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少数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矫枉过正的做法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策略性选择,非如此便难以启动历史车轮的前行,不会打破中国历史所具有的那
11、种超稳定的结构。”该观点()A否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偏激性B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偏激性是完全正确的C承认新文化运动有巨大缺陷D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偏激性命题立意新文化运动的偏激性突出地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上。对新文化运动的偏激性,一定要把新文化运动放在特定的时代中去分析和考察,避免以偏概全。本题旨在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环境中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得分思路本题从时代特征出发,分析了新文化运动采取偏激策略,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采取的偏激策略,是为了“打破中国历史所具有的超稳定的结构”。因此,其偏激有一定的必要性。综合上述分析,D
12、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答案D探究主题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史料一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史料二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概论史料三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厉害还迅速的一种潮流。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这个潮流
13、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探究点:(1)据史料一、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够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提示:历史原因: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破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现实原因: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使中国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武器。(2)综合上述史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提示:十月革命影响下传入;先进知识分子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等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特点(1)原因国际原因:1917年,俄国十月
14、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国内原因: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民主与科学的提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2)特点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逐渐战胜了当时的其他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社会新思潮的主流。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命题立意
15、借马克思主义传播命题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得分思路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一、学思之窗(教材P74)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答案: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二、本课测评(教材P75)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世
16、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答案:20世纪初,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资产阶级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些思想对旧思想和旧道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三、学习延伸(教材P75)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答案:观点一:儒家思想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
17、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思想仍然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政治目的,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出于反封建的需要,在思想领域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提出“打倒孔家店”。观点二:儒家思想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也包含着合理的成分。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方面,辩证地进行分析。随堂训练对应学生用书第57页题组1新文化运动1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维新变法
18、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与材料“科学与民主”无关,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实行民主共和,与材料“科学与民主”无关,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推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属于政治运动,而非材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C2美国哲学家杜威在1919年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特别是关于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据所学知识,“现代的和新的思想”的核心是()A马克思主义B白话文学C民主和科学D三民主义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在1918年大量传入中国,但未被学生一致追求,故A项错误;白话文学只是新文
19、化运动的一个表现,非核心表现,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在1905年已经产生,非新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题组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3在新文化运动中,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是()A陈独秀B胡适C蔡元培D李大钊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中“赤旗的世界”指的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积极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故D项正确。答案:D4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A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B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C知识分子
20、开始关注民众生活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解析: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专门报道关注了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未提到要暴力革命的相关问题,因此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革命思想的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到了每周评论的一个专栏报道中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不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占据思想界主流,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刊物报道了劳动者生活状况,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开始关注,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前夕新闻报道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宣传民主科学转向关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故D项正确。答案:D题组3家国情怀5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中指出
21、:“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B主张改造传统文化C有遵循进化理论全盘西化的倾向D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解析:根据材料“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表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一定偏见,故A项错误;“改造传统文化”与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吾宁忍心过去国粹之消亡”,材料仅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否定的一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表明了新文化运动救亡图存的一面,故D项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