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916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跟踪检测: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评估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评估五(第五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表为19211928年京、津离婚案主动方性别统计表。表中各项数据的变化最能说明京津地区(A)A.男女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C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 D社会动荡影响婚姻稳定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21年到1928年女性提出离婚的占比越来越多,说明民国以来妇女解放运动有所发展,是男女平等平权意识增强的体现,故A项正确。离婚案件的增加是婚姻自由观念深化的体现,不能代表西方婚俗冲击传统婚姻,排除B。不能单纯通过女性提出离婚的占比越来越多来推断出女性平等意识领先全国,排除C。社会动荡与婚姻稳定与否无直接联

2、系,排除D。2下表为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的统计表(单位:%),下列表述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C)A.改革开放前择偶标准的政治色彩浓厚B新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注重文化水平C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D社会关系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择偶标准解析:表格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本人成分、政治面貌为主,“文革”时期以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为主,改革开放主要是学历,体现出知识重要性,说明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C正确;A、B项都不能全面体现出表格信息;“社会关系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择偶标准”说法绝对,D项错误。3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 500人之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

3、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这主要反映出(C)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解析:“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说明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发生重大变化,说明科技影响人类生活,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了解历史题材作品的途径,A、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

4、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说明人们阅读意识下降,D错误。4下图列出了1645年、1725年、1843年、1865年四个年份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此图主要反映了上海道台(B)A渐变为近代化的行政官员 B行政的近代化缩影C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 D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解析: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说明了中国行政也在逐渐近代化,即上海道台其实也是行政的近代化缩影,选项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上海道台并未变成行政官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职能的增加不等于职务管辖范围越来越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上海道台的变化并不能说明其逐渐具备近代洋务思想,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5“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的一首民谣,它表明(D)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发展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解析: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引起了剪辫子、穿礼服、“不缠足”运动、礼仪革新、使用公元纪年等社会风貌的变化,说明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的“普遍”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D。6“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都市少年,喜著西装”“妇女先是旗袍短才及膝,赤露两臂近则截发烙之,

6、使曲散垂耳际”。下列对民国初期这些现象理解正确的是(C)A割断历史传统,全盘西化 B追求时尚成为国民的普遍共识C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D这些行为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色彩解析:从材料中的“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都市少年,喜著西装”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的服饰既有新潮的,也有传统的,多种多样,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C正确。材料信息表明也有传统服饰,不能说明追求时尚成为国民的普遍共识,也不能说明全盘西化,排除A、B两项。这种现象与反封建无关,排除D项。故选C。7上海虹桥路被称为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除了中式餐厅外,还有西式风格的烤肉、比萨,新马泰的咖喱风味,日

7、本生鱼片,巴西烧烤等,应有尽有。这集中反映了(B)A饮食受到当地环境、物产的影响 B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C上海经济发展迅猛 D上海人的饮食口味改变了解析:题干信息中的“饮食世界的小联合国”“应有尽有”集中反映了文明交流影响饮食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故选B。8到清末民初,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以经营西餐为主的“番菜馆”“面包房”和“咖啡店”,不少中国餐馆也增设了西餐。这反映了当时(A)A西方文化成为部分城市居民追求的时尚B西方文化为城市民众所普遍接受C西餐改变了普通民众的饮食结构D西餐成为通商口岸民众的重要生活内容解析:“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以经营西餐为主的番菜馆

8、面包房和咖啡店,不少中国餐馆也增设了西餐”表明西方文化成为部分城市居民追求的时尚,故A正确;B错在“普遍”,排除;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9.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C)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内阁、新官制、新教育、阳历、鞠躬,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应排除。故选C。10在种种压力

9、面前,不久,政府下达了一道,云:“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因为空缺部分的文字模糊不清,小明就请教了历史老师。下列老师的说法,准确的是(B)A不剪辫的,就以违法论处B反映了清末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C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D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解析:题干“均准其自由剪发”强调的是剪发自由,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发”可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风俗的改良,故B项正确。依据题干“种种压力”可知,压力有很多,材料并没有说明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反清思潮,故C项错误。依据题干“凡我臣民”可知,当时的政府是封建政府,故D项错误。故选B。11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

10、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D)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解析:由材料“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通晓中西学术门径”“悉照文明通例”可知当时可以通过报刊征婚,并提出征婚对象须有近代文明素质,婚礼遵循近代文明方式,由此可知,当时的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故D项正确。A、B、C三项反映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全

11、面反映题干材料内容,应排除。故选D。1220世纪初,上海租界工部局在闹市区马路中间立一木牌,一面涂白,一面涂朱,派人专司其职事,遇两车同至,转涂白面向先到之车放行,背面涂朱向后到之车令止,待先行车过后转涂白面示后车行。这反映出当时(C)A中国交通管理水平落后 B列强控制了中国交通业C道路安全成为监管内容 D近代交通地域差异明显解析:A、B、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上海租界工部局在闹市区马路中间立一木牌,一面涂白,一面涂朱,派人专司其职事,遇两车同至,转涂白面向先到之车放行,背面涂朱向后到之车令止,待先行车过后转涂白面示后车行”体现的是对道路安全的监管,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13

1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远隔千里的异地价格同时变动,说明消息的传递速度很快,而选项中只有电报能够做到,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A。14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B)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解析:随着农村革命根

13、据地的开辟,1930年,国民党军队对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疑对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争取反“围剿”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故B项符合题意;当时国民党军队处于军事优势地位,故A项排除;1935年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故排除D项;C项与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无关,故排除。故选B。15电话、电报等新式工具的广泛使用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的巨大变化。下列通信情景可能出现的有(C)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通过有线电报指挥抗英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武汉光复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以国际无线电报求助国联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西北战场用电话指挥沙家店

14、战役A B C D解析:鸦片战争期间电报还没有产生,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排除。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当时中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的电报网络,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是可能的,正确。无线电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出现在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政府利用无线电报寻求国际援助是可能的,正确。解放战争时期,西北地区面临国民党的扫荡,毛泽东撤离延安,在西北地区四处转移,不可能有稳定的电话通讯,故而很难用电话直接指挥沙家店战役,排除。故选C。161908年,湘潭绅商们对于粤汉铁路正线不经过湘潭深感忧虑:“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

15、相望,距其15千米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由此可见(B)A铁路改变南北经济格局B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C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D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影响城市的兴起与衰落,没有涉及改变南北经济格局,A项错误;据材料“潭埠势必永远成废”“数百年祖宗营业,一旦归于无何有之乡,万众能不寒心”及“最终结果,湘潭隔江与铁路相望,距其15千米的株洲则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可知,株洲因铁路通车走向兴盛,而湘潭因隔江与铁路相望而衰落,因此新式交通影响地方兴衰,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列强通过路权蚕食掠夺”,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方绅商掀起保路运动”,D项错误。故选B。17科学技术是推

16、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D)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 B C D解析: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交通工具明显改变民众生活,故正确。中“左右”说法绝对,排除。依据材料“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等可知正确。故选D。18下表为15001960年不同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变化。据此推知(D)时间15001840年18501930年1950年1960年交通工具马车、帆船汽船、火车螺旋桨飞机喷气式飞机速度16千米/小时56104千米/小时

17、480640千米/小时8001 120千米/小时A.科技进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B科技发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变革C科技革命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D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解析:题干数据显示,运输速度从16千米/小时到8001 120千米/小时,这是科学技术与生产逐渐实现了结合的结果,故D项正确。题干与物质需求无关,故排除A项。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科技革命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空间距离,只是相对缩小,排除C项。故选D。192019年9月3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亚洲许多国家陆续举办了各种形势的纪念活动,欧洲居民能迅速获得这一消息的媒介主要有(D)电视报纸互联网电影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

18、知,电影没有传播实况的功能。电视、报纸、互联网在当今的科技条件下,都能较快地传播信息。综上所述,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汇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媒体广泛传播,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C)A报刊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汇构成的C报刊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D外来词汇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解析: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报刊业通过传播外来文化,从而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故C正确。近代中国报刊的内容多种多样,如宣传维新变法的时务报和国闻报,宣传革命思想的民报,

19、报道国内外多领域新闻的申报,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外来词汇传入中国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21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D)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C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解析:A项中的“不受限制”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应排除。B项中的“普遍提高”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应排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报刊的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功能,没有体现社会生活状况,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报刊的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等功能,结合竹枝词的

20、特点可知,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故D项正确。故选D。2219世纪70年代初,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到的“纸”是(C)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电报解析:传单不需要购买,与材料中提到的“费去十文买一纸”不符,排除A项。信件不具备广泛传播信息的功能,和材料中“见闻历历备于此”意思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正是报纸的特征:能够了解外部信息,需要购买,能够获得大量知识,C项正确。中国电报最早是由官方使用,老百姓很难接触到,电报主要是单线传递信息,不可能出现材料中“见闻历历备于此”的现象,D项排除。故选C。23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

21、联网等传媒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是一个逐次替代的过程解析:虽然题干中提到的三类媒介是先后出现的,但它们之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不会存在替代的过程,报刊在传媒日益多样化的今天,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互联网的普及并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而是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故D错误,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24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

22、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D)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解析: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才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故选D。252009年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

23、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帖,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由此可见,网络传媒(D)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A BC D解析:“在短短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显示了网络的快捷性,体现了网络传媒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正确;“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

24、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凸显了网络的传播能力和受众接受能力,说明网络传媒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确;网络传媒“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说法过于夸大,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服装文明中心变迁历程一览表。时间服饰文明中心服饰特征魏晋、隋洛阳“门市齐正,卑高如一,环货充积,人物华盛,时诸行铺,竞崇侈丽。”服饰风尚随意,褒衣博带,呈现出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子唐西安(长安)设“东市”和“西市”,西市诸行设大衣行、杂货行

25、、绢行、衣肆等二百多行。服饰风尚开放,以“袒胸”为时尚,“中性化”着装得到社会认可,胡服比较流行南宋杭州(临安)手工作坊和店铺林立,四百四十行,万物所聚,其中与时尚相关的行市有“估衣市、衣绢市、丝绵市”等,服饰及首饰都十分精美明、清苏州城市分东、西两部分,其中东半城丝织业等手工业发达,姑苏繁华图绘有关于衣服、鞋帽、手巾业等14家,其流行服饰专称为“苏样”近现代上海作为全国的时尚中心,服装业发展迅速,至1944年,上海市老闸、黄埔与新城区辖繁华地段经营西装、洋服、时装等业的西装店共有140家。“风气所趋,人人好异”,服饰自成一派,称为“海派”整理自张竞琼服装文明中心的地域流变材料二在未来的书林中

26、,我既不选小说,也不选类似小说的史籍。朋友,我将毫不迟疑地只取一本时装杂志,看看我身后一世纪的妇女服饰,它能显示给我们的未来的人类文明,比一切哲学家、小说家、预言家和学者们能告诉我的都多。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装文明中心变迁的特点。(6分)特点:从地域上看,经历了由北向南的演变过程;从中心城市功能看,经历了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演变的过程;从内在促进因素看,服装文明中心随经济、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2)选择材料一中任意两个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0分)示例观点:人类服饰的变迁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人类文明演变的内容。论

27、证(选择以下任意两个时期即可):魏晋、隋朝时期:社会思想活跃,士族势力强盛,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流频繁。唐代:社会经济高度发达,民族交流频繁,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气度。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手工业水平较高,商品经济发达。明、清:丝织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近现代:上海开埠后商业繁荣,受西方文明影响较大;近代工业发展;社会风气开放;民众思想解放程度高。总之,服饰的变迁必然要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服饰也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两者可以相互印证。解析:第(1)问,首先,审设问,该问考查中国服装文明中心变迁的特点,属于纵向专题型设问。其次,解读材料,从地域、中心城市功能、内在促进因素

28、等方面来归纳。第(2)问,首先,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人类服饰的变迁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人类文明演变的内容;其次,选择材料一中任意两个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最后,予以总结:服饰的变迁必然要受时代背景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服饰也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两者可以相互印证。27交通规则的制定受社会环境影响,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存在的石刻实物(1181年),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材料二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在汽车进入中国后,出现了南北各不相同的两种行车方式南方靠左,北方靠右。清朝末年,政府成立巡警

29、部,用洋人做顾问,颁布的交通规章完全是欧洲式的,于是靠左行驶就变成了靠右行驶。在日本入侵时期,沦陷地区汽车靠左行驶;其余国土按照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的“新生活运动”,汽车也是靠左行驶。抗战胜利后,行政院立法通过了“靠右走”的规定,至于公路上的行人,国民政府认为中国“靠左走”实为传统不易更改,所以仍规定“行人靠左”,但不久后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中国曾“以右为尊”材料三1955年发布的城市交通规则将交通标志分为三类共28种;1982年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1999年发布实施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对标线的

30、形态、功能以及设置方式,标线的颜色和标划方式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2016年,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细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摘编自我国道路交通信号的发展(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交通规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6分)特点:出现时间较早;重视尊卑长幼秩序;重视效率和安全。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儒学的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近代行路方式的确立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并指出影响这一过程确立的因素。(6分)过程:左右反复,最终靠

31、右。因素:传统习俗的影响;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列强入侵;政府的政策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交通标志发展的趋势及影响。(6分)趋势:规范化、智能化、科学化。影响:保障了道路畅通和安全;方便人们出行;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1)特点:根据“1181年”“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得出出现时间较早;重视尊卑长幼秩序;重视效率和安全。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交通规则深受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学的影响,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2)过程:根据“我国历来都是靠左走国家”“国民政府采纳部分学者的建议做出规定,全国车、人都要靠右走”得出左右反复,最终靠右。影响因素:可从传统习俗的影响,西方工业文

32、明的影响,列强入侵和政府的政策等角度分析。(3)趋势:根据“将交通标志提升到三类105种”得出规范化;根据“细化了信号灯的设置依据,增加了信号灯排列顺序规定等;同年交通管理局下发通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全国部署推进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得出智能化、科学化。影响:可从保障道路畅通和安全,方便人们出行和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分析总结。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中国观的变迁。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20世纪初传教士、军人和

33、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6分)示例论题: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变迁。阐述:1618世纪:明清社会较为稳定,国力相对强盛,而西方社会激剧变化,国力有较大反差;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与学习。19世纪:晚清社会落后,国力衰败,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结论: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由开明中国变为衰败中国,其变迁受力量对比和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文化交流,是开放性试题。从“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可知明清时期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学习。从“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可知19世纪中国社会落后,国力衰退,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最后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