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81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3届高考历史模拟试题(2)一选择题:(每题5分,计45分)1、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2、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下图),该档案残缺不全,其中有这样的文字:“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

2、联军侵华3、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导致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的主要原因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C.两极格局的存在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4、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5、耕织图为南

3、宋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清朝康熙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近代有学者将两个时代的耕织图作比较:发现除“焦图应用西洋之透视法以作画”之外,画面内容都没有大的区别。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能说明A.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中国传统农耕技术自唐宋以来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开始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西学东渐使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6、印度学者Prabir De等认为,在当今世界,不断降低的交通、通讯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各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换句话说,国家的比较优势,如果不能与地区优势,如地区内连接程度相结合,就很可能会被完全抹杀。由此可以

4、看出,该学者A.认为国际比较优势取决于交通、通讯等的进步B.倡导世界各国积极主导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集团C.认为区域经济集团对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利D.强调国家比较优势与地区内在联系程度成正比7、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说:“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下列各项中属于“极大胆之创论”的是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B.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C.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D.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

5、一必废其一8、严复在给他的学生熊纯如的信中曾写道:“袁氏四年中,行事所最为中外佩服者,即其解散国会一事,谓其有利刃对乱麻之能。”在严复看来,“共和政体,非吾种所宜”,故“天下仍须定于专制,不然,则秩序恢复之不能,尚何富强之可期乎”?严复还在他的书信与日记中多次提到,中国当时“唯学申韩,庶几可用”。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严复认为袁世凯最值得中外称道的事情就是解散国会B.严复认为共和政体符合中国的国情C.严复认为应该学习法家思想,实行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D.严复对袁世凯的强人政治予以高度的赞扬9、古希腊一位哲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灵魂中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理性在价值上的无疑属最高层次

6、一个有德性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这是人的灵魂的最佳状态。基于这一认识,这位哲学家进一步提出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建立“理想国” D.人按本性要求过城邦生活二非选择题(每题11分,计55分)10、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二

7、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2)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8、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某研究者查找到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阿苏纵向汝求婚,汝何不告知其母?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1908年12月图画新闻(1)根据材料分析,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

9、并运用上述材料进行论证。(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婚姻观的主要原因。(4分)(3)对该研究者利用上述材料研究历史,你有何看法?(2分)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二 在欧洲的启蒙时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们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学而优则仕”。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材料三 明朝后

10、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 据伏尔泰所著哲学词典载:1648年,路易十四接见了随耶稣会士赴欧的中国人沈宗福,沈宗福向路易十四献上由在华耶稣会士所译的拉丁文四库直译的手稿,后来这就是1687出版的巴黎官刊本中国哲人孔子,以拉丁文编写的中国人的学说摘编韩琦1718世纪英国皇家学会和在华耶稣会士的交流材料四 工业文化的背景是雄厚的物质力量和以“普济众生”为已任的基督教精神,所以这种文化的特点是阳刚文化,强力文化,它是进取性的,是出击性的。因为是出击性的,所以它要输出他们的的文化,首先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即基督教文化

11、。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请回答:(1)说明出现材料一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口号”的社会原因。(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说明“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普遍叫好”的理由。(3分)(3)根据材料三、四并联系17、18世纪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西学与中学”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60字左右。(6分)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

12、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

13、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

14、点。(2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 (2分)(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3分)(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材料二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该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还有大量

15、的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使得到很多观众的喜好。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捷音”指哪一事件?康熙帝统治时期,阻碍国家统一的不利因素还有哪些?举例说明。(4分)(2)材料二能否作为史料来研究康熙帝?请从历史研究的角度谈谈你对这种历史题材作品的认识? (5分)(3)从纵横联系的角度简要评价康熙皇帝。(2分)参考答案D、D、C、B、C、D、B、B、C10、参考答案:(1)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中国力量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和美苏自身力量削弱。(4分) (2)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任重道远;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

16、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4分) (3)同意。当今世界呈现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明显;当今美国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如材料三中列举的经济衰退、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恐怖主义的威胁等。(3分) 不同意。虽然美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十分强大,无人能比。(3分) 11、参考答案:(1)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四个递进层次评分:第一层次:仅给出结论,未进行论证。(0分)第二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2分)第三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但未建立两者联系。(3分)第四层次:利用材料并综合两个不同的角度进

17、行论证。(4分)答题思路示例:清末,婚姻自由观念开始被民众接受,但传统婚姻观念仍根深蒂固。(1分)(2)出现自由婚姻观念的主要原因:当时中国处于近代化转型时期;西学东渐,民众逐渐接受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任答2点得2分)保守婚姻观念的原因:官府维护传统婚姻观;旧礼教根深蒂固;小农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压迫人性。(任答2点得2分)(3)上述材料是第一手史料,有说服力,但由于仅是个案,需谨慎使用。(或该材料来源于新闻报道,需谨慎使用。)(2分)12、参考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实力比较薄弱;(1分)基督教势力

18、强大,神权处于绝对统治地位。(1分)(2)时代精神: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民主平等。(1分)理由:科举考试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有利于突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1分)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1分)(3)(6分)等级主题观点史论结合逻辑表述一(56分)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二(34分)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基本正确条理较清晰基本合乎逻辑三(02分)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史实不够准确条理不清缺乏逻辑写作思路:17、18世纪,西方进入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时代,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明清

19、之际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教士翻译的中国古代重要典籍传入欧洲,西方基督教文化挟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文明走向世界。启蒙时代的欧洲人发现,欧洲的文明只是世界上若干种可能的文明形态中的一部分。13、参考答案:(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 偏重儒家传统文化。(2分) (2)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2分) (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21分) 背景: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分)(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2分)(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15、参考答案:(1)“捷音”:清军收复台湾。(1分)不利因素:外国入侵,如沙俄入侵东北;少数民族贵族分裂,如葛尔丹叛乱;地方割据势力,如三藩之乱等。(3分)(2)不可以。(1分)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式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历史题材作品涉及重大历史人物、事件时要尊重史实。(4分)(3)康熙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奠定了“康熙盛世”的基础;但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2分)-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