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哲学第二课高考题精选 一、单选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A、 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C、 事物新陈代谢,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和变化D、 事物有小到大,积少成多的变化2、古希腊哲学家竞技底鲁认为,方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 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2001年8月31日,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它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制糖废料
2、制造酒精酒精废液制造有机复合肥;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4、.从蒸汗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运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一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5、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握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
3、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6、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2002年全国高考题)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A、 B、 C、 D、7、“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2002年全国高考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哲学)A、 B、 C、 D、8、黄河下游滩区的一些农民,为扩
4、大耕地面积,在黄河大堤内沿河道又修筑生产堤,把河道挤的非常窄。经几年河沙淤积,生产堤内比堤外地面高出数尺,一旦决口,生产堤外农作物就会被洪水深深淹没,且河水排不出去,造成绝收。这一事实说明( )A.、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B、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C、发展农业生产不能走扩大耕地面积之路D、国务院禁止打生产堤是执行了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9、从2000年10开始,国务院要求大力开展打假活动。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究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所致。从哲学角度看,地方保护主义违背了( )(1)联系、发展、全面看问题的观点(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
5、法(3)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原理(4)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A.、(1)(2)(3)(4) B、(1)(2)(3) C、(1)(3)(4) D、(3)(4) 10、澳大利亚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牛粪不仅要覆盖成百万亩草场,而且还滋生苍蝇,更是害上加害。蜣螂则是清除牛粪的能手,为此,澳大利亚从我国引进了大批蜣螂。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D、规律是客观存在的11、有人在办某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应该是:( )A、无结果。因为原
6、因与结果没有必然的联系。B、有结果。因为原因与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C、无结果。因为有时办事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12、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些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这表明发展是:(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C、事物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13、我们青年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只有了解祖国的昨天,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的今天和明天。这说明:( )A、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B、任何事物都
7、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C、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由局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D、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14、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措物的活动,它总盼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降临,狐狸以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这则寓言表明(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因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000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基金发表了题为全球变暖与陆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报告。该报告说,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
8、根本性的改变,这将导致大量物种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请据此回答下题。15、地球的变暖将导致大量物种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C、量变必然导致质变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方案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正确地揭示了( )A、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B、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C、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带艺术创作有精辟的论述。回答下题:1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A、绘画创
9、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18、1999年9月,我国台湾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D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鲁人身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徒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展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子之所长,
10、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9这则故事的本意在于说明A一切从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 B有良好的愿望再加上坚定的意志,就能成就一番事业C劝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事物发展的方向D不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20假如日后鲁人果真“徒于越”使得越人不再“跣行”、“被发”,带动越地纺织业日渐兴盛。这说明A不断创造需求,生产才能发展 B生产决定需求,生产什么就消费什么C环境的变化决定需求的变化 D需求引导生产,有什么需求才能生产什么21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C时代变了,
11、人们的认识规律也发生了变化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22、“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句话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B、认识是由浅入深的过程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事实为依据D、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23、假如一只水桶的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全局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局部是矛盾的次要方面D、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38题。云
12、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24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 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
13、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圆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据此回答2325题。25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A B C D26造园艺术中的“借景”
14、原则生动地体现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因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二、不定项选择27、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由于剥削阶级已不复存在,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因而阶级斗争规律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这说明A、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B、 规律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C、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离不开人的意识28、大兴安岭火灾区用人工降雨催化剂,用高炮发射降雨弹,对扑灭大火起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 人们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就要认识和改造规律B、 人们只要认识了规律
15、发生作用的条件,就可以把规律创造出来C、 人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服从规律D、 人们完全可以能动地利用规律29、1995年春节晚会上,由一个看看母亲和的节目,把沿黄河不同河段取来的99瓶税排列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水的颜色由清灰淡黄酱黄灰蓝的变化。示意图生动说明了A、 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B、 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C、 事物都是同他周围的事物相联系的D、 事物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30、“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
16、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有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段话的基本哲学内涵是A、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 要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过去,也要注重未来C、 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是主观符合客观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31、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快,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厄尔尼诺又在全球肆虐,引起了海啸、暴雨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从哲学上看,这表明A、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B、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
17、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D、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32、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必须使全党的终保信与时俱进的精粹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问的新境界”这是因为 A、与时俱进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B、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C、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D 、能否做到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三、主观题33、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
18、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中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它们又办起果品场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34、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为缓解当地旱情,采用了许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显增加了降水。试分析“人工增水”体现的哲学道理35、材料一: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洁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修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公里。据粗略统计,仅在去年洪灾期间。这些设施就减少经济损失720
19、0亿元。专家估计,水利投资与收益的比率约为1:10。材料二:去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性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据统计,近30年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减少一半,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45.5%、湖底普遍淤高1一3米。材料三:国家重视环保工作去年洪灾过后,又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作出安排。(1)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3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
20、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1)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C C A D C A A A CA B D B A A D D D AA D A D AA A27、BC 28、CD
21、39、ACD 30、ACD 31、BCD 32、ABCD33、该地区的做法是:(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极大”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的客观实际的真切的了解。(3分)(2)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5分)(3)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的做出正确的决策
22、说明了这一点。(3分)(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等,说明了这一点(3分)34、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35、参考答案:(3) 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就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体现;而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灾情加重,则是违肯客观规律的结果。(6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国家兴修水利,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4分) (注:考生若答出以下观点,可酌情加23分,但该题最高得分不得超过18分。按客观规律办事,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制约或影响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国,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和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就说明了这一点。)36、答案要点:(3)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