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 三十五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5晋中模拟)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畬认为:“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
2、念受到挑战【解析】选D。“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只说学地图而未涉及反封建,故A错误;瀛寰志略体现了鸦片战争后少数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当时不可能“全盘西化思想大为流行”,故B错误;“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本书与魏源的海国图志同为中国较早的世界地理志,有利于开眼看世界,但一本介绍世界地理的书并不能反映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故C错误;西方所绘地图里中国不在世界中央,故D正确。2.(2016湛江调研)梁启超指出,近代中国“新思想之输入,如火如荼矣。然皆无组织、无选择、本末不具、派别不明,惟以多为贵”。出现这一现象的时代背景是()A.救亡图存运动的推动B.阶级成分日趋复杂C.西方新
3、思想不断涌现D.世界市场日益形成【解析】选A。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是其中典型代表,故材料中的时代背景是A。【加固训练】(2016江南十校联考)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封建反侵略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D.反对外来侵略【解析】选D。林则徐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错误;林则徐本身
4、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B、C错误;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生活在列强入侵中国的时代,都有反对外来侵略的要求,故D正确。3.(2015济南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非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共和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解析】选A。材料大意为,公开选举一个领导人行政,不但不世袭,而且四年就换一届,美利坚以共和国代替君主,他们的制度流传下来而且没有弊端,说明魏源认可了美国的选举制度,故A正确。4.1866年6月,左宗棠向清廷上奏,他认为“东
5、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我国家建都于燕、津、沽实为要镇。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为此,他主张()A.建立海军,加强海防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业救国,保护商贸【解析】选A。据材料“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和“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竟成虚设,星驰飚举,无足当之”可知左宗棠主张建立海军,加强海防,故A正确。5.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材料评论的是()A.顽固派的“抱义
6、而处”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解析】选B。顽固派坚持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故A错误;洋务派固守中国传统制度,但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作者认为本末倒置,故B正确;“托古改制”和“三民主义”都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故C、D错误。6.(2015洛阳模拟)洋务运动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
7、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解析】选D。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错误;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正确。7.(2015马鞍山模拟)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了。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A.中国人对西方挑战的迟钝B.近代知识分子重理轻文C.清朝仍然实行闭关锁国D.维新变法思想
8、传播有限【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半个多世纪后,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中国对世界形势知之甚少,对西方挑战反应迟钝,故A正确。8.(2016永州模拟)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C.王韬、郑观应D.康有为、梁启超【解析】选C。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他们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人人欲济其私”最接近,故C正确。【加固训练】(2015宜昌模拟)晚清驻英公使薛福成称英国贫孩院“绰有三代以前遗风”“不甚背乎圣
9、人之道”。郑观应也认为西方的福利慈善事业“意美法良,实有中国古人之遗意。”这表明他们()A.希望复古“三代”B.主张中体西用C.认为“中西同源”D.主张效法西方【解析】选D。二者仅认为西方济贫福利慈善同“三代”有相似之处,并未言明希望复古,故A错误;材料对西方福利制度持赞同态度,进而可能在此基础上学习西方制度,而不是中体西用,故B错误;材料仅仅言及西方制度同中国传统有相似之处,并未认为其同源,故C错误;从材料“绰有三代以前遗风”“意美法良,实有中国古人之遗意”可看出二者都认同西方,主张效法西方,故D正确。9.康有为提出:“国之为国,聚民而成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
10、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人人自为公共之事,必公举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用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众民之所公用。”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权力制衡B.民贵君轻C.君民共主D.主权在民【解析】选D。材料没有体现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故A错误;民贵君轻强调主政者应设身处地为民着想,其核心是带有封建色彩的民本思想,与近现代的民主思想不同,故B错误;君民共主是指君权与民权并存,材料体现君权来源于民,故C错误;从材料可知国家的权力是来源于人民的,体现的是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正确。【拓展延伸】对康有为思想的评价(1)一方面有革命性,触及社会主题,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极大地
11、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2)另一方面有局限性,它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10.(2016黄石调研)某著作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该作者持此观点的目的是()A.结合国情减轻变法阻力B.尊孔复古为称帝服务C.借鉴西方解决信仰危机D.定国教以树孔子权威【解析】选A。康有为把孔子塑造成改革的鼻祖,其目的在于利用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减少顽固派的反对,推动维新变法,
12、故A正确。【加固训练】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这表明()A.康有为改革实践将根本改变原有体制B.维新变法理论完全没有付诸政治实践C.康有为主张用革命手段实现政权更替D.维新变法失败原因在于没有群众基础【解析】选A。按照题干材料,康有为的政治纲领如果能够付诸实践的话,就会造成自上而下的体制变化,他所主张的资本主义就会取代原有的封建主义,故A正确。11.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A.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13、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C.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D.“法”“理”各异互不兼容【解析】选C。翻译材料,可见严复说明的是:中国的是非道理和国家禁令法规,在西方通称之为法律。可以判断出: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法治是指依法治国,并未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故B错误;中国的“理”在西方就是“法”,两者是相通的,故C正确;“法”“理”各异互不兼容,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12.(2016中原名校摸底)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
14、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A.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C.西方列强侵略及西学传入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的地位不断下降,反映了近代各个派别对中学和西学态度的变化,这与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对外国的认识的不同密切相关,故A正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是列强不断加强侵略导致的结果,故B错误;西方列强侵略及西学传入仅仅是从西方的角度分析,而材料强调的重点是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过程,故C错误;材料中的洋务运动、三民主义的提出并不完全是知识分子的思想体现,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
15、共2小题,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惨败,震醒了沉浸在科举仕途中的严复,从此他抛心力于翻译18、19世纪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逻辑学诸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向中国知识分子系统地介绍了西学的精华,即其所说的西学“命脉所在”。他参照斯宾塞的思想,提出了“鼓民力”(即要求禁绝缠足和鸦片,主张变重文轻武、“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开民智”(即废除八股、提倡西学。是“三民”中最急的问题)、“新民德”(即要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来代替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是“三民”中最难的)的救国自强三要政。摘编自田海林主编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严
16、复的政治思想材料二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乎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梁启超新民丛报发刊词材料三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为自由而争端者不出四端:政治之自由,宗教之自由,民族之自由,生计之自由。而此四者,中国无有其一也柔弱之文明,卒不能抵野蛮之武力。然则尚武者,国民之元气,国家所恃以成立,而文明所赖以维持者也。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三民”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6分)(
17、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主要思想主张,指出梁启超对严复的“三民”思想有何发展。(10分)(3)结合史实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践行上述思想的。(8分)【解析】第(1)题结合严复提出“三民”思想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可知“三民”思想提出的原因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为实现“救国自强”的需要。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三加以总结概括即可;第二问通过对严复的“三民”思想和梁启超思想的对比,二者的不同点即可作为梁启超对严复思想的发展。第(3)题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严复与梁启超的思想都是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应该选取涉及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的历史
18、事件进行说明。答案:(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为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现实需要;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封建专制的传统,影响国民自主、独立、自由平等意识的形成;传统重文轻武、文治国家思想;“君子劳心、小人劳力”的传统价值观。(6分)(2)主张:提倡新民:强调公德、尚武;民族国家意识与民主意识;宗教自由与生计自由。(6分)发展:明确提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国民基本素质;开民智、兴民权是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宗旨。(4分)(3)政治上:戊戌变法:废八股、倡西学,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辛亥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军事上:扩建海军,改习洋操,编练新军;文化上:新文化运动中的各项举措。(8分)14.(20
19、16江南十校摸底)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材料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
20、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rn”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材料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竞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体制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文
21、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8分)(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2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可以看出西方是民主制度,中国是君主专制;第二问从材料一内容可以结合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血缘继承回答。第(2)题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历程回答;第二问可以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第(3)题第一问据材料三“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
22、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说明作者运用的是辩证的观点;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任选其中一种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如果选择“保存国粹”,可以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评价,如果选择“醉心欧化”,可以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评价。答案:(1)差异:西方,民主制度;中国,君主专制。(2分)原因: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6分)(2)特点:全面学习西方文明,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2分)原因: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
23、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6分)(3)观点:辩证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4分)评价:“保存国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8分)评价:“醉心欧化”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8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