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56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5年高一语文同步练习:1单元 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2(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 程 纲 要课程名称必修3课程类型基础学科课程课程开发教学备考研究中心授课对象高一年级课程资源教材、网络、学科资料教学课数18课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学案作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特别有利于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但学案的编制无论是对教师的精力还是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同时,由于轮值教师的能力、态度等方面参差不齐,编写的学案在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师生普遍渴望获得一本不用投入大量精力的成品精品学案,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加明显,教师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研究中去。为了让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研究校情、师情、生情,让学生用更明晰的课程纲要学习知

2、识、训练技能、探究创新,我们从源头到终端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经过深度研究,科学论证,精心策划,形成了科学、客观、完善的导学方案。本模块“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既有古代诗歌散文名篇,也有中外小说和科普文章。四个单元分别是人物与环境(中外小说)、感受与共鸣(唐代诗歌)、质疑解难(古代议论散文)、启迪与想象(科普文章)。“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梳理与整合。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探究能力

3、。1.欣赏人物形象,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2.品味小说语言,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体会不同作者的不同创作风格。3.把握诗歌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4.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5.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进一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6.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7.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

4、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第一单元中 外 小 说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都要通过人物形象来表现,即使是现代派小说,也离不开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因此,欣赏小说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三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很成功,如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祥林嫂、桑地亚哥等,无不栩栩如生,各具典型意义。小说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艺术,无论塑造人物还是交代环境都离不开语言。学习时要抓住这一要素,注意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像王熙凤的语言,就非常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而小说的叙述语言则带有作家本人的语言风格,如海明威小说的简洁明快、意丰语简等,就显

5、示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硬汉子”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第二单元唐 代 诗 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

6、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全唐诗收录的情况来看,作者有两千五百余人,诗篇近五万首。从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到士林学子,乃至僧侣妇婢、舟子渔樵、贩夫走卒,有所感怀,皆发于歌咏。那是一个崇尚诗的时代,是一个歌唱的时代。缤纷灿烂的唐代诗苑,可以说是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人,共同经历了李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微的过程。二人是至交好友,也以其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唱出了唐诗最美的乐章。李白才思敏捷,诗风豪迈飘逸;杜甫博大精深,诗风沉郁顿挫。他们是唐诗星空中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一个浪漫奇绝,一个情深意永。以本单元所选课文而论,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

7、纵横,有如大匠运斤,凛然成风。杜甫诗三首所选均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感情深沉,韵律华美,有如百年佳酿,至甘至醇。白居易是中唐诗人,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白居易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天涯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于“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商隐是晚唐诗人,生活在唐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诗歌较早地放弃了济世情怀,多抒发个人情感。千百年以来,也许没有人能破解锦瑟一诗,但人们却乐于与这首诗“共舞”,百读不厌,足见其强大

8、的艺术魅力。而马嵬一诗,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缠绵哀婉的诗人,以冷静的分析、精巧的构思,用诗的语言委婉地评说了一个爱情悲剧。第三单元古代议论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在先秦有两个流派:史传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以叙事为主,后者多是议论性的文章。本单元所选的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就属于诸子散文,前者属于对话体的论辩文,语言犀利,步步紧逼,气势逼人;后者为长篇论文的节选,句式整齐,善用多样化的比喻。西汉时期,贾谊继承了先秦诸子的优良传统,总结秦代灭亡的教训,写了著名的过秦论。这篇文章通篇一气贯之,气势充沛,雄辩有力。到了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继承古人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抒情达意的优良传统,主张写文章要“惟陈言之务去”

9、,强调“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师说一文就体现了作者的这一艺术追求。第四单元科 普 文 章这个单元学习科普文章。在语文课上学习科普文章,并非以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首先,我们要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如动物游戏之谜,文中说“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的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但是对于动物们为什么消耗能量去游戏,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作者在文中展现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并介绍了他们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文章动人之处并不在于最终得出结论,而在于其中传达出的多种可能性,开人眼界,发人深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其次,要关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人。如一名物理

10、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从小就对金鱼的世界感到好奇,由此产生对多维空间的好奇心,开始向往爱因斯坦的理论,并且付诸实践。真正的科学家追求真理、探索未知时都是非功利的,科学探索是他们人生的最大乐趣,因此他们的人格魅力才彰显出来。在科学活动之外,人类还有广泛的社会生活。所以,科普文章不仅弘扬科学精神,也要表现人文精神。科学活动不是孤立的探索过程,其中也显现出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以及他们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互相交融、紧密联系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科学奉献的精神,以及关注人类、关注环保等思想,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的体现,不能生硬地区分开来。如

11、宇宙的边疆,作者在讲解宇宙的构成时,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这篇文章将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超出了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1.课堂表现:课堂学习的成果(包括对文本的诵读能力、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2.实践活动评价: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古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进行评价。3.学习档案评价:对学生学案完成情况、课堂笔记整理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学习档案评价。4.模块测试:模块学习完成后,应该进行模块修习测试,模块测试成绩应与日常评价各占一定比例,综合分析。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1.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2.了解课文中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描

12、写方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特点。3.通过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1.课前初步了解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前五回的主要内容。2.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通过具体赏析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作品主旨。3.自学讨论,查阅资料,对红楼梦和曹雪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的含义。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小说所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3.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和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4.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人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讨论

1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认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出场先后的关系,了解作者构思、行文的精妙。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从而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操。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本文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了小说中众多人物活动的中心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在这些拜望中

14、安排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出场亮相,井然有序,历来受人称道。1.落魄的寒士。康熙在位时,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卷入皇家派别斗争而受牵连,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全家由南方迁回北京。后来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香山一带,其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当著书时,他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2.旷世之奇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朝诗人、画家、小说家。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曹雪芹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更令人赞叹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如此众多的人物刻画得个个立体。很多人感叹,整部红楼梦就是一

15、座丰富的人物宝库。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第一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被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非“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具有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木石前盟”交代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

16、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以一生的眼泪还他。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

17、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作者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总纲。作者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和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作了交代。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在写作艺术上,语言洗练,自然,优美生动,描写人物血肉饱满,个个鲜明,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红楼梦写作规模宏大,结构严谨。该书具

18、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中的巅峰作品。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被公认是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被后世评价为“中国第一奇书”和“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因研究红楼梦的人众多,在国内外形成了一门被称为“红学”的学问。“红学”是中国三门“显学”(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1.文章标题为“林黛玉进贾府”,点明了中心事件。请画出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自我核对2.贾府庭院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

19、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有何特点。答:自我核对服饰非凡。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很“精良”。 气质骄矜。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礼节繁缛。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在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礼教方面的。作者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3.贾府是世家望族,作者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来展现贾府美轮美奂、富贵奢靡的气

20、派,有什么好处?答:自我核对这样一个“观察点”,至少具备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起点高,二是感受敏锐。首先,林黛玉不是刘姥姥,她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小姐,见过世面,受过教育,因而她特别注意到贾府与一般官宦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她自幼便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初次登门,前来依傍,更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因而林黛玉与一般到外祖母家走亲戚的女孩子不同,十分注意察言观色、审时度势,其感觉和反应,要敏锐得多。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懵懂()鬓发()姊妹()两靥()孱弱()忖度()宫绦()盥洗()嫡亲()呜咽()钗钏()漱盂()罥烟()翠幄()厢庑()憨顽()錾银()珠钗() 伺候()纨绔()内帏(

21、)倭寇() 阜盛()稻穗()自我核对mngbnzychncntoundychunyjunwwhnznchickwiwfsu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自我核对筵席/垂涎/诞生殡葬/绚丽/嶙峋3.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敛声屏气:(2)孽根祸胎:(3)腮凝新荔:(4)顾盼神飞:(5)不经之谈:(6)混世魔王:(7)寻愁觅恨:(8)俊眼修眉:自我核对(1)恭敬严肃得不敢说话,屏住呼吸。敛,收拢;屏,抑制呼吸。(2)造孽闯祸的家伙。根:子孙后代。(3)形容容貌俏丽。(4)左顾右盼,神采飞扬。(5)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6)比喻胡作非为、扰乱社会的凶恶人物。文中指任性胡为、易惹是非的人。(7)无缘无故

22、地烦恼、愁闷或自找烦恼。(8)形容相貌美好。4.古今异义词。(1)行为偏僻性乖张古义:今义:(2)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古义:今义:(3)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古义:今义:(4)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古义:今义:(5)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古义:今义:(6)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古义:今义:(7)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古义:今义:(8)那管世人诽谤古义:今义:自我核对(1)古义:形容人的思想行为偏激,不端正。今义:形容某一地区远离闹市,偏在一隅,荒远冷落,交通不便。(2)古义:方便。今义:物价低廉;占到不应得到的好处、小利。(3)古义:人的神态风度。今义: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由此

23、产生的行动;人的举止神情。(4)古义:可惜。今义:同情怜悯;形容极少或极坏,不值一提,如“少得可怜”。(5)古义:形体、容貌。今义:对人或事物的性状进行描摹。(6)古义:老婆子;老年女仆人。今义:妻子。(7)古义:形容姿容俏丽。今义:指妇女举止轻佻。(8)古义:议论(中性词)。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含贬义)。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思路点拨】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大部分,本文是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一步步展开情节的,可以场景的转换和人物的活动安排为依据,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内容。【与你交流】文章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林黛玉来到了荣

24、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属故事情节的开端。第二部分(214):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24段写林黛玉拜见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两位舅父(虚写),王夫人介绍贾宝玉,属故事情节的发展阶段,;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属故事情节的最高潮。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局,为林黛玉安排住处。2.找出文中体现黛玉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句子,并谈谈其作用和妙处。【思路点拨】推敲对人物的描写,归纳小说人物性格都是鉴赏小说的重要步骤。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往往离不

25、开其整体性格特征,而人物的性格特征又与其经历、身份等密切相关。【与你交流】(1)句子: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王熙凤出场时,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还“连忙起身接见”。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却不能随便,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回邢夫人话的语言、动作。贾赦没有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

26、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此处不仅表明了黛玉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还表明了黛玉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这表现她非常细心,决不轻易行事。“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这表现她细心、在意。贾母问黛玉读书的事,“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

27、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2)作用和妙处: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小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生动巧妙地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3.王熙凤个性鲜明,脂砚斋说:“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请就文中的一些描写分析王熙凤出

28、场时的形象。(1)王熙凤出场时的方式是怎样的?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思路点拨】与其他人的出场相比,王熙凤的出场是最特殊的,可加以比较分析。【与你交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如果孤立地看,不过是一句普通的应酬话,平淡得很。但黛玉进府已经领略到这个大家族的排场礼数,如今尊亲长辈在堂,远客初到,众人无不循规拘礼,因而从后院传来凤姐的笑语声,显得格外刺耳。这自然会令黛玉纳罕:“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只这一笔,既昭示了王熙凤平日的无拘无束,也透露出她深受贾母宠爱的特殊地位。(2)第5段“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丹唇未启笑先闻”

29、,这样的肖像描写有什么特点?体现了王熙凤的什么特征?【思路点拨】人物的肖像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外化,描写人物肖像是作者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肖像描写一般包括人的容貌长相、穿着打扮等。【与你交流】特点:浓墨重彩,极尽铺陈之能事。特征:王熙凤着装极其奢华,满头翡翠,环鬓金珠,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三角眼”“吊梢眉”“粉面”“丹唇”表明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与狡黠的本性。她美而不善,令人敬而远之,敬而畏之。(3)贾母戏谑性的介绍说明了王熙凤的什么特征?【思路点拨】与贾母对众人、众人对贾母的态度和贾母对王熙凤、王熙凤对贾母的态度对比来分析。【与你交流】体现了其深得贾母宠爱的地位和泼

30、辣刁钻的为人。(4)第5段中“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让他们去歇歇”,这又显示了王熙凤的什么性格?【思路点拨】从林黛玉的身份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再联系王熙凤“左右逢源”的圆滑的处世哲学来分析。【与你交流】“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嫡亲的孙女”抓住一般女性都喜欢别人说自己漂亮这一人性特点,表面是称赞黛玉,实际上却是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一石三鸟,圆滑至极。提到黛玉的母亲去世,立刻用帕拭泪,但一听到贾母的责备,瞬间又转悲为喜,“该打,该打”不露痕迹的逢迎和做戏。唯贾母之命是从,拉着黛玉问长问短,“只管告诉我”,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让他们去歇歇”,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

31、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威;另一方面又是为了表现她对黛玉周到的关心,以取悦贾母。(5)第6段中,答复王夫人已给黛玉选好了衣料,“甲戌本眉批”中却说:“余知阿凤此缎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你同意此见解吗?请说说你的理由。【思路点拨】红楼梦中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道题考查感悟作品的能力。【与你交流】观点一:不同意。从上文的分析可看出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之人,如今远客到来,为她准备衣料,这既是起码的礼节,也说明她虑事周到。观点二:同意。王熙凤是个有四百多人大家族的管家婆,平日较忙,且与黛玉不熟,想不到这一点也很正常。当王夫人问起,她回答“已预备下”,恰

32、恰更能表现她的随机应变。4.本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思路点拨】想一想小说“三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一般有什么作用,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与你交流】(1)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这是一个常规的认识,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在本课中,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2)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不同寻常,贾母、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

33、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的讲究,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甚至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不同凡响。(3)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贾府大门,“荣禧堂”,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东安郡王手书”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贾政王夫人住处

34、都很靠近,符合她荣府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性格。(4)渲染气氛,抒发作品思想感情。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做了有力的批判,预示了它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恩格斯指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红楼梦向读者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悲剧的美。文中极其奢华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大厦将倾”的悲剧气氛。5.作者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何匠心之处?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思路点拨】确定文中与贾宝玉有关的内容,分析作者精心的构思和精妙的行文,透过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分析人物性格。【与你交流】(1)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

35、的。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王夫人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 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2)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外貌描写

36、。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最主要、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

37、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

38、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需要强调的是,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但由于他在经济上要依赖封建贵族,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是很不彻底的。6.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有哪些显著特点?【思路点拨】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要素,红楼梦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写作借鉴之处,应该仔细揣摩。【与你交流】(1)围绕

39、中心事件描写人物。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夫人、王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

40、前。这也就是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皴染,经过这次皴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之处。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一向为人所称道的。 (2)人物描写别具一格。除综合运用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技法(描写人物的言行、外貌和细节等)之外,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对王熙凤、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贾母、

41、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迎春三姊妹则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惜春等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变化多姿,而且在众多人物中可使描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3)环境描写典型突出。7.本文多次写“笑”,有何艺术效果?请作简要分析。【思路点拨】首先把“笑”的内容圈点出来,再联系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环境来分析。【与你交流】对写“笑”的分析: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

42、这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赔笑。作者抓住不同人物的笑这些细节,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使读者产生了一个总印象贾府是礼仪之家。但人物的笑大多不是出自内心的笑,透过这些笑,读者又看到了贾府的另一面贾府是虚伪之家。在这些笑的背后,隐藏着太多太多令人笑不起来的、悲哀的内容,这

43、表面的繁荣和一团和气的背后,正预示着贾府以后不可避免的衰落,其中的人物命运也是不可捉摸的红楼一梦。8.宝黛初会写得极富神韵,试作简要分析。 【思路点拨】注意两人表情、动作细微的变化和前面的铺垫。【与你交流】宝黛初会便都感到似曾相识、息息相通。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感到: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了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两人初会就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是来自第一回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初会时的心灵感应,表现两人感情上

44、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情感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 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也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小说阅读之分析典型人物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之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既使人物具有独特性,又能集中某一类型的特征。这

45、种“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综合”和虚构的能力愈强,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愈典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是创造富有性格特征的人物语言。人物的对话、独白应符合人物的身份、教养、经历,能透露出人物特定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状态。分析典型人物,既要分析典型人物与同类人物的共性,又要分析典型人物与同类人物的不同点,着重分析典型人物的个性。分析典型人物,还要注意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并注意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如何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分析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意人物外貌特征的描写。如祝福写祥林嫂的外貌,虽也涉及衣着、面色等内容,但重点却是写她

46、的眼睛。抓住这一外貌特征进行分析,就不难认识到,在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重压之下,祥林嫂是怎样“想做奴隶而不得”,继而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第二,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如祝福四次写鲁四老爷说话,总计不过几十个字,却极有个性,极富表现力。分析时抓住鲁四老爷个性化的语言,就不难认识到他那种伪善、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第三,注意人物行动的描写。如林黛玉进贾府写到王熙凤时,“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短短的一句话中“携着”“打谅”“送至”等几个动词,就把王熙凤逢场作戏、做作恭维的形象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第四,注意人物的心理描写。如项链中对玛蒂尔德大段的心理描写,就揭示了她

47、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第五,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如药的结尾描写坟场的自然环境,突出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了老妇人失去亲人的悲哀。第六,从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冲突中的行为、心理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如阿Q在革命问题上由主动转为被动的矛盾发展,具体表现为宣传革命、幻想革命、静修庵革命和幻想破灭的情节走向,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命运的起伏。第七,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人物。如荷花淀中水生嫂等群体女性由家庭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其性格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

48、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

49、,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50、”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

51、,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1.这段文字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答:答案处事周详干练,庸俗,泼辣,虚伪,见风使舵,八面玲珑,处处讨好贾母。2.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效果极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请谈谈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答:答案出场方式独特。一声放诞的笑声破空而来,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也体现了来者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出场时机适宜。王熙凤在小说情节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在一个场面上集中揭示她的多面性格,既不能把她的出场安排在贾母接见黛玉的场面上,因为那样不仅会由于贾母与黛玉骨肉相见的悲痛,腾不出场面来展开对她的刻画,又不能单独介绍她,而

52、且不能通过黛玉的眼睛显示出她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因此,作者把她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诸女眷都在场的情境里,黛玉对贾府的家规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让她出场,就有了她单独活动的空间。出场形象鲜活。她一出场就全面地展示了鲜明的形象和性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

53、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便问:“下雪了么?”地下老婆们说:“下了这半日。”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黛玉便笑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宝玉道:“我何曾说要去?不过拿来预备着。”薛姨妈便命人灌了上等酒来。李嬷嬷便出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笑央道:“好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喝一坛呢!不是那日我眼错不见,不知那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喜欢,给了你一口酒喝,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薛姨妈笑道:“老货!只管放心喝你的去罢!我也不许他喝多了。就是老太太问,有我呢。”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且

54、和众人吃酒去。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喝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像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要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小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

55、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理他。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了。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个心甜意洽之时,又兼姐妹们说说笑笑,那里肯不吃?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杯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分儿老爷在家,提防着问你的书!”宝玉听了此话,便心中大不悦,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忙说道:“别扫大家兴!舅舅若叫,只说姨妈这里留住你。这妈妈,他又该拿我们来醒脾(开心)了!”一面悄悄的推宝玉,叫他赌赌气;一面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为人,说道:“林姐儿,你别助着他了!你要劝他,只

56、怕他还听些。”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了一口,想来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吃,也未可知。”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的这个颦丫头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也不是。”薛姨妈一面笑着,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到这里,没好的给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吓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有我呢!”因命“并烫些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3.林黛玉到梨香院,一看到宝玉,就说:“

57、我来的不巧了!”其弦外之音是什么?答:答案打扰了宝玉和宝钗的相会,故意说“不巧”,语含讥讽。4.薛姨妈、薛宝钗、李嬷嬷都反对宝玉喝(冷)酒,理由分别是什么?三人劝宝玉的动机各是什么?答:答案薛姨妈的理由:“写字手打颤儿。”动机:为宝玉的前途。薛宝钗的理由:“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动机:为宝玉的身体。李嬷嬷的理由:“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动机:为了自己,怕负责任。5.后三段写了宝玉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出其变化过程。答:答案喜忧喜。(心甜意洽心中大不悦垂了头方又鼓起兴来)6.在宝玉喝(冷)酒这件事上,林黛玉一开始没有像众人一样劝阻,而后极力怂恿,这里表现出林黛玉怎样的性格?答:答案一方面表现出林黛玉深感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所以不能像众人一样表现自己的心态;另一方面,林黛玉见宝玉与宝钗在一起,心生妒忌而耍起了小性子。入 门 四 问目标预览(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概况,掌握“四部分类法”以及每一部类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2) 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流变,学会用现代人的眼光来观照我国古代的文化经典,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现实意义。(3)了解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书的特点,以及每一单元的侧重点,为学习本书做好准备。单元综述本单元是全书的绪论部分。采用问题提示的方法,引导我们对中国文化经典及其学习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