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商鞅变法考 纲商鞅变法。课 标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大变革时代1经济(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2)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1)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进行社会变革。(2)魏楚等国进行变法,其中魏国旧臣吴起在楚国变法比较有名。(3)兼并战争频繁,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各国都面临着政治、经济制度的重建。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其中儒家的代表荀子认为要“制天命
2、而用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法家主张“以法为本”,认为除国君外,都要受法律约束。史论要旨社会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导致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在中国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时代,各诸侯国内部新旧贵族的斗争直接推动着各国不断前进。不甘落后的秦国必然要奋起直追,这就是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二、取信于民,立志变法1以重视农业、加大对立功官兵的奖赏及“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主张,赢得秦孝公的赏识。2以“南门立木”取信于民,还对破坏新法的人予以严厉打击。公元前356年,秦国开始全面推行新政。三、强国之术1经济(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3、权,允许土地买卖。(3)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3政治(1)实行什伍、连坐制度。(2)废除“世卿世禄制”。(3)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四、秦国崛起1政治上(1)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2)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
4、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史论要旨商鞅变法的特点(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在愈演愈烈的争霸战争推动下产生的。2目的相同:各国统治者变法的目的都在于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的目的。3代表的利益相
5、同:各国的变法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4指导思想相同:各国的变法都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5措施相同:各国的变法基本上都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以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6影响相同:各国的变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军事的发展壮大。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就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权,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便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社
6、会发展条件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3建立县制,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史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 史料反映的是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的改革措施。史料二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体现的是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史料三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体现的是奖
7、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提高。史料四(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卷六十八 史料表明变法使秦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框架整合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反映了社会转型这一最重要的时代特征。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八个要点:政治上,定法律、行县制、奖军功;经济上,重小农、废井田、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诗书、改习俗。其影响宏观上要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的角度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抑它,使它
8、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梭伦的诗歌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列举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
9、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死,商君车裂於秦。韩非子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家给人足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请回答:(1)摘录材料中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不得大段抄写)。(2)根据
10、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的?任选一角度,举材料中的一例说明。(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答案课时训练1(1)思路:抑制奴隶主贵族势力;改革中力救公平、公正;依法治国。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改革国家权力机构。(2)举措: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影响: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家要具有精英意识和平民情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2(1)材料一中的“决裂阡陌”,材料四中的“坏井田,开阡陌”即废除井田制。(2)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3)从商鞅的性格、措施及其影响。材料三“天资刻薄”(性格),材料四“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措施),“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影响)。(4)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生产力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