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阶段能力提升练(五) (第5至10讲)(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1.(2015淄博三模)1870年,31岁的美国人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美孚石油公司。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这体现了()A.第二次工业革命广泛开展B.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C.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D.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解析】选B。材料无法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
2、广泛开展,故A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大企业出现,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发生变化,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石油工业成为主导产业,故D错误。2.(2015泉州三模)“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缘于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这一信仰危机引发了()A.文艺复兴B.新航路开辟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解析】选D。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中期,并且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指的是材料中的“新
3、大陆的发现”,不是其影响,故B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由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影响,并不反对基督教神学和圣经,没有引发信仰危机,故C错误;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尊重科学,倡导怀疑精神,因此对基督教神学的怀疑引发了启蒙运动,故D正确。3.柏拉图说:“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而绝对的平等会使智慧边缘化,从而无法实现普遍正义。”下列对柏拉图言论的解读,准确的是()A.闲暇是智慧之源B.对民主政治存在偏见C.民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D.雅典民主政治是虚伪的【解析】选C。“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不是智慧之源,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民主政治存在偏见,故B错误;在雅典一人一票直接参政式的政治下,绝对平等往往使知
4、识、美德、才能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普遍正义,即民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故D错误。4.1785年美国首任驻英大使亚当斯赴任时,英国外交官讽刺挖苦:“怎么只有你一个人来到伦敦?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这位外交官针对的是()A.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力B.十三块殖民地都有大使C.美国没有统一的中央政权D.英国尚未承认北美独立【解析】选A。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因此被讽刺为“应该有十三位大使才对呀”,故A正确;1785年的美国不再是十三块殖民地,故B错;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邦
5、联有中央政权,故C错;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故D错。5.右图是著名的旅美华人画家李自健创作的一幅油画。有人曾评价说“凡是看过这幅油画的人无不为之震惊、为之动容”。与该油画反映主题最贴近的作品是()A.格尔尼卡B.悲惨世界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第五(命运)交响曲【解析】选A。题干中油画反映的是日本侵华的罪行,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油画,表现的是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情景,与题干油画主题相同,故A正确。6.清同治帝曾有谕令:“惟该院(同文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藉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这表明()A.朝廷坚守中体西用
6、的原则B.朝廷坚持闭关锁国政策C.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传教D.同治皇帝反对洋务运动【解析】选A。从“不准西人藉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查,毋令滋弊”,可知当时的清政府严格控制西方文化的传播,体现出仍然坚持中学为根本,没有充分发挥西方文明的作用,故A正确;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故B错误;列强侵略的主要目的是把中国变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洋务运动的内容,故D错误。【拓展延伸】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从学习目的看,洋务运动希望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技术,用以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统治。(2)从学习内容看,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
7、制度。(3)从企业管理看,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腐败混乱。(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臣挟技居奇、唯利是图。7.(2015潍坊三模)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共和观念风行B.帝制基础尽除C.传统文化皆废D.民权高度发达【解析】选A。材料中 “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
8、入人心,故A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君主专制,但帝制基础并没有尽除,故B错误;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近代社会,故C错误;民权在辛亥革命后只为上层所有,对普通民众影响较小,故D错误。8.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
9、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解析】选C。根据表中内容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并不都缺乏广泛代表性,如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故A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并不都具有独创性,如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是学习苏联的制度,故B错;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故C正确;D内容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故D错。9.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0、A.B.C.D.【解析】选A。文艺复兴运动既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的追求,同时又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此它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故正确;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体现了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故正确;戊戌变法的过程中既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同时又没有开议院、设国会,也没有制定宪法,体现了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故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完全推崇西方文化,不能体现两难的选择,故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10.(2015长春三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
11、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B.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解析】选B。材料中提到在中国宣传的有各种社会思潮,没有提到当时中国已经选择马克思主义,没有强调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故A错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向外寻求各种救国方针,各种思潮的传入反映了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故B正确;根据“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说明他们在宣传各种思潮,不是都信仰马克思主义,故C错误;材料
12、只提到了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各种思潮,不能说明他们作用巨大,故D错误。【加固训练】(2015永州三模)1898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解析】选C。该报纸评论认为留学教育改变了学生的习性,对国家没有贡献,但未反映出危及清朝统治,故A错误;B反映的是表面现象,故B错误;该评论强调
13、学生首先要“明中国大道”,以封建纲常伦理安身立命,符合中体西用的思想,这一传统观念影响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制约近代社会转型,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教育被西方国家控制,未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故D错误。11.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A.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B.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C.未能找出战争失败根本原因D.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解析】选C。材料中林则徐强调剿匪成功要“器良技熟”“大炮得用”。材料没有涉及军事剿匪的目的,故A错误;林则徐强调打败外敌
14、除了提高军备外,还要“胆壮心齐”,故B错误;材料中他认为清政府主要是军事落后,没有看到更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差距,故C正确;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改变了“鄙夷”的传统夷狄观念,故D错误。12.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解析】选D。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以偏概全,故A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
15、不大,故C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权利真正实现,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文献一:(1912年1月2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文献二:(1912年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之同意,有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之权。第五条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命国务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十八条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第三十四条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第三十五条临时大总统经参议
16、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是民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后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取代)材料二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比较材料一中两则文献内容的差异,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0分)(2)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是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主要蓝本而制定。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11分,只判断不给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中的表格内容对比可以得出:约法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力;约法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二问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为“1912年3月11日”,可以得出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其权力;第三问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可以得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消极影响结合第一问的差异,
18、可以得出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首开因人立法之风。第(2)题一种答案为赞同。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来答;另一种答案为不赞同。答案为列举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不同点来答。答案:(1)差异:约法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力;约法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约法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或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每点3分,共9分)原因: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其权力。(3分)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分)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19、(3分)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首开因人立法之风。(3分)(2)第一种观点:赞同。(2分)(只判断不说理由不给分)理由:两者都规定实行共和制。都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立法,司法,行政)。都实行总统制,都拥有行政权,统帅全国武装部队。总统都可以任命文武官员、宣战媾和、缔结条约等。(理由答三点即给9分,言之成理即可)第二种观点:不赞同。(2分)(只判断不说理由不给分)理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实行一院制;1787年宪法规定议会采取两院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总统权力远大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统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17
20、87年宪法规定总统由公民间接选举产生。1787年宪法一开始并没有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规定了广泛的公民自由和权利,强调国民的自由平等。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任期四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无明确规定任期。(答三点即可给9分,言之成理即可)14.(2015永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区域/国家GDP总量百万美元人均GDPGDP占世界百分比(%)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228 60060032.9法国38 4341 1355.5英国36 2321 7065.2日本20 7396693德国26 3491 0773.8美国12 5481 2571.81870年大英帝国26
21、5 00024.1清穆宗同治九年189 74053017.2英国100 1793 1909.1美国98 3742 4458.9法国72 1001 8766.5德意志帝国71 4291 8396.5日本帝国(明治时代)25 3937372.31913年大英帝国570 40621.1美国517 3835 30119.1中华民国241 3445528.9德意志帝国237 3323 6488.8英国224 6184 9218.3法国144 4893 4855.3日本帝国(大正时代)71 6531 3872.6历史学家李剑鸣认为,历史解释包括了解事实的真实含义,寻找不同事实之间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
22、。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述表格进行历史解释。(21分)【解析】比较从1820-1870年各国GDP总量和比例的变化,中国的世界领先地位被英国取代,依据英国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析;比较从1870-1913年各国GDP总量和比例的变化,美、德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依据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分析。综上所述,国家的发展战略在立足国情的同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6分)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瓦解,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本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2分)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教;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言之成理即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