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 (2010潍坊模拟)鲁迅说:“在中国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虽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这句话说明了( )A.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根本一致B. 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C. 儒家、法家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治人民的工具 D. 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2.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这句话出自(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董仲舒3. “孔子象征着什
2、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以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C. “人之性恶” D. “有教无类”4. (改编题)右图是清朝康熙帝为北京孔庙题写的“万世师表”匾额,主要是为了表彰孔子对中国古代()A. 伦理道德的贡献 B. 政治思想的贡献C. 教育实践和理论的贡献 D. 哲学思想的贡献5. 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A. 实行“仁政”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以
3、法治国D. 天道自然,无为而治6. (2010临沂一模)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A 民贵君轻说B 人性本善说C 先义后利说D 浩然之气说7. (2008宜兴丁蜀高中)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8. (改编题)历史探究课上,教师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三个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
4、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观点1:“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观点2:“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观点3:“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上述观点所对应的思想是 ()A. 1儒,2一法,3道B. 1儒,2道,3墨C. 1一墨,2一法,3道 D. 1道,2一墨,3儒二、非选择题9. 识读下图 图一 图二 孔子讲学图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世界知名的文化名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请简要总结他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 (原创题)我们现在看的许多古装剧,剧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5、皇帝的诏书开头都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应该是在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2. (2008山东莒南)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非常强大 主张实行文化专制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A. B. C. D. 3. (2008厦门)西汉董仲舒倡导的儒学,核心是( )“民贵君轻” “德治”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A. B. C. D. 4
6、.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中国由民主走向独裁C.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 中央集权制度加强5.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6. (原创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孙家洲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讲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时说:“汉武帝在推行儒术的时候,通过垄断教育,进而控制仕途,树立儒学的主导地位
7、”。汉武帝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 创设太学 C. 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D.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二、非选择题7. (2010烟台模拟)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孔子 图二 孟子 图三 荀子 图四 董仲舒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上图四位人物在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第3课宋明理学1.(改编题) 中国古代哲学史专家任继愈于2009年7月11日逝世,他对理学曾经这样评价“理学诞生于北宋,经过两宋和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由于这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制约,明清时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表现包括 ( )任继愈科举考试内容更加僵化和反动 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的
8、行为成为普遍的社会规范 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销声匿迹 “缠足”、“蓄发”日益普及A. B. C. D. 2.(2010长沙二模)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 3. 右图为三教图,其中“三教”是指()道教 儒教 佛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A. B. C. D. 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慧能和尚的著名佛偈,与其修炼的方式相吻合的是()A. 孔孟之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格物致知5. 史学
9、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王阳明的“良知”是指()A. 人固有的善性B. 自然规律C. 社会规律D. 天的意志6.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的结果 ()A. 法家、道家 B. 道家、阴阳五行家 C. 佛教、道教 D. 佛教禅宗者7. (2010烟台模拟)下列叙述符合右图人物的是 () 是宋朝理学之集大成者 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重要的著作是五经正义 其学术思想影响达到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A. B. C. D. 8. (改编题)“集大成者”一词源于儒家的术语,是
10、孟子对孔子的称赞,他称孔子为“集大成者”。后来指在同一领域里的所有方面掌握的最好的人,即最有成就的人。后世认为在心学方面的集大成者是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王阳明 D. 程颢 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请回答: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1. 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 经
11、世致用思想 .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重农抑商思想2. (原创题)右图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编越剧藏书之家的演出剧照(如图),此剧以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为原型,塑造了一群古代书痴的形象,通过收书、藏书、补书、护书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感情纠葛,表达了社会转型之际的一种文化守望精神。图片中的两本书是藏书和焚书,这两本书的思想核心可能是 ()A. 为封建礼教摇旗呐喊 B. 倡导经世致用 C. 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D. 批评毁坏书籍的行为3. 以下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对应不正确的是()A. 李贽抨击正统思想B. 顾炎武“天下为主,君为客”C. 黄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D. 王夫之物质第一
12、性4. 下列对王夫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B. 认为物质是不断变化的C. 是一位唯心主义思想家D. 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5. (2010江苏二模)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谁的评价()A. 李贽 B. 黄宗羲C. 顾炎武 D. 王夫之6. 明清之际有位思想家被称为“船山先生”,后人把他的著作汇编为船山遗书,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唯物思想和朴素的辩证法内容。据此请你判断“船山先生”应该是 ()A. 黄宗羲 B. 王夫之C. 李贽 D. 顾炎武7. 李贽的许多思
13、想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其实质含义是()A. 主张推翻封建统治B. 不符合道学家的道德规范C. 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D. 过分的愤世嫉俗8. (2010广东模拟)李贽说:“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此话的真实意图是 ()A.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新的精华,应该继承B. 对儒家思想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C. 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否定D. 强调个性,主张人性的解放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
14、山泽地区开矿产,在东南沿海通市舶,发展海外贸易。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王夫之黄书请回答:以上材料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有哪些?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测评1. C 解析: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材料中的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于西汉时期。2. D 解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主张实行文化专制,来维护和巩固大一统的局面。3. B 解析:分别为孟子和孔子的思想,而董仲舒为了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4. D 解析:思
15、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这适应了政治上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在思想上也力求保持一致,以达到相互适应的地步。5. D 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则是君权神授思想。6. A 解析: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并有专门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使得教育被儒家所垄断。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是孔子的贡献。7.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2)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家思想的体系更加完善,成为战国时期的蔚然大宗。(3)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思想
16、的著名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测评1. A 解析:自宋代开始,科举考试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依据;理学家提倡的纲常名教更加成为束缚人的精神枷锁。选。说法错误,文学艺术领域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作品始终存在;“蓄发”不是理学压制下的产物。2. A 解析:朱熹是中国著名儒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为岳麓书院的题字属于儒家思想的道德范畴,符合儒家思想中的修、齐、治、平的主张。3. A 解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出三人分别是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因此应是道教、儒教和佛教。4. 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菩提本无树”这一句话,可以判断和陆王心学是
17、一致的。5. A 解析: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意思是人都有固有的善性,但是却往往被私欲所侵蚀,因此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6.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儒学融合了佛道的思想,形成了理学。7. D 解析:本题是看图识别类题,首先知道右图是朱熹,他是中国著名儒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然后看题目选项中哪些符合朱熹。8.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心学方面的集大成者是王阳明。9. (1)异:朱熹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心”是万物的本原
18、。在认识论上,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否定“格物致知”,强调内心的修养。 (2)同:都属于唯心论。都认为人心是善的。都强调伦理道德。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测评1.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世致用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可知,这是经世致用思想,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而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2. C 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他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正统思想。3. B 解析:“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观点,不是顾炎武的观点。4. C 解析:王夫
19、之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不是唯心主义观点。5. D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对王夫之的评价。6.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夫之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的理解和识记,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7. B 解析:李贽挑战当时的正统思想,被当时的道学家们所不齿,称之为“离经叛道”。8. C 解析:注意对材料的分析。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效仿仲尼(孔子)和学习孔子。9. 历史信息: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了冲击;三位思想家都认识到了工商业的重要地位,提出重视工商业发展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