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809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0历史专题版大二轮专题复习冲刺教师用书 习题检测:专题10 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10与时俱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干知识框架核心要旨归纳线索(一):开明地主阶级的救亡图存思想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开明地主阶级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线索(二):民族资产阶级的思想变革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和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激进的

2、民主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线索(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热考主题突破主题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开眼看世

3、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背景: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代表:林则徐、魏源。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2)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自强、求富。影响:指导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维新思潮(19世纪6090年代)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等。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倡导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兴西学。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4)民主、科学(20世

4、纪初)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短暂春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民心。代表:陈独秀、李大钊等。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马克思主义。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代表:李大钊。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影响:给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理论基础。(1)学习目的:为了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2

5、)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3)学习过程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5)发展历程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

6、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吸取经验教训,继承发展。1(2019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答案D解析“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是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专用称谓,D项正确。当时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并不相同,故排除A项;“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必然

7、联系,排除B项;“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不涉及经济理念的概念,“普遍”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主题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旧三民主义(20世纪初)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未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2)新三民主义(20世纪20年代)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变化:增加了反帝和节制资本等内容,民权的范围扩大。意义:成

8、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朝统治。(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2018全国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

9、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孙中山认为法、美革命实践“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即“组织之方法”。结合所学可知,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不会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A、B两项;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组织方法,而非斗

10、争目标,故排除D项。主题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抗日战争时期成熟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中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

11、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3(2019全国卷)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解析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

12、C项。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见其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而不是右倾,排除D项。高考考法研磨考法一拓展教材的宽度【典例1】(2018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

13、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命题分析素养鲜明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培养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底色鲜亮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拓展了教材的宽度立意高远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考查,彰显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价值取向【典例2】(2016全国卷)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命题分

14、析时空限定20世纪初,介于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亥革命之间人物限定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事件限定奏定学堂章程,即推行“学堂”这一新型学校教育制度,以国家律令的方式推行新式学堂教育,拓展了教材的宽度设问引导根本目的:维护旧有统治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意识形态考法二延展知识的长度【典例3】(2019全国卷)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15、答案A命题分析材料突破传统认知通过1919年前后“革命”“科学”等词使用频次的变化,将新文化运动延展至1922年提升历史思维通过比较变化,得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转变,辨别历史解释侧重核心素养通过考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法三挖掘认知的深度【典例4】(2018全国卷)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命题分析

16、强调历史思考考查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煞费苦心”的原因,挖掘认知的深度关注学术热点当前史学界关于天演论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的探讨渗透家国情怀通过考查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弘扬民族主义精神考法四转换思维的角度【典例5】(2018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命题分析命题材料新颖通过一些时评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转换了思维的角度强化思辨能力通过归纳概括,辨析历史解释

17、强调历史担当以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折射先进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彰显家国情怀【典例6】(2016全国卷)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命题分析丰富的历史信息时间信息(甲午战后)、人物信息(梁启超)、事件信息(诗界革命)独特的命题视角以“诗界革命”这一文学体裁的变革切入,考查梁启超力主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的家国情怀【典例1】(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在历

18、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

19、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规范解答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第二步:分析材

20、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第(1)问:“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分析第(2)问:“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分析第(3)问:“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分析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书写工整(1)不同: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2)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

21、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典例2】(2012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下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规范解答第一步: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图示中时间和历史事件的呈现方式很有特点,它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呈现出阶梯上升状态,这也表示出这段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势,每一

22、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推动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材料对“冲击反应”模式的观点有简单介绍,但特别强调了有人是用它来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就是说,是要用此模式看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时期,要对这段历史时期有一个明确的概括性认识和说明(即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材料中提供的史实对观点进行阐述论证(即论据的整理),在论证过程中,既可采用材料中的多个史实进行论证,也可围绕一个具体史实展开论述,这就需要根据考生驾驭材料的能力而定。第二步:明确观点,拟定角度赞成“冲击反应”模式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

23、”)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的角度着手回答反对“冲击反应”模式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因角度给予否定第三步:逻辑论证,条理作答观点一:这一模式是片面的。西方冲击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有促进作用,但中国社会也有自身内在的发展特点。评价:(1)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存在巨大惰性,例如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

24、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天朝上国”的心态、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等抑制了社会活力。中国近代化确实有西方冲击的作用和一定的被动性。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觉醒,但只停留在表面,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但随着外来势力加剧侵略,中国的学习日益加深,从器物向制度、思想层面转变。西方入侵确实和中国近代社会改变具有一定同步性。西方入侵是中国近代化的外在条件,加速了中国近代化。(2)在肯定西方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冲击并非中国近代化的根本原因,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不缺乏突破的内在动力,中国发展具有自身特点和内涵,比如: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外贸易

25、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思想具有反专制的色彩;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激起了中国人民不断的反封建斗争。综上所述,这一模式过于强调西方的外部冲击和中国的被动适应,是片面的。正确看待这一问题应该坚持辩证的唯物史观,既要看到历史发展的外来力量,也不可忽视内部的主观能动性。西方冲击是中国近代化的催化剂而非最终原因。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历史研究要从事实出发,全面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观点二:西方冲击对中国社会近代化有促进作用,赞成这一模式。评价:“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

26、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的“冲击”。这种模式凸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材料中所指中国在鸦片战争后,依然引不起足够的“反应”,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巨大的“冲击”下,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学习“制度”,再到五四运动时期学习“思想”,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巨大的外部“冲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凡尔赛和约等。不能不说外部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

27、因素,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观点三:对上述模式表示反对。评价:因为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只是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外部因素,也只是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次要原因,不是主要原因。理由如下:一、从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来看,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而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只不过是刺激了清政府内部的开明官员迈向西方的实际进程。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内部因素的积累。洋务运动在中央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在握有实权的地方督抚主持下进行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活动。就算没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洋务运动最终也可能会突破“中体西用”的框

28、架。二、从百日维新发生的原因来看,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而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只不过是百日维新发生的次要原因。百日维新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内部因素的积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分别为百日维新的发生准备了经济、阶级和思想基础。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只不过是加速了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进程而已。“冲击反应”模式过分强调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没有坚持从事实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西学东渐、维新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是本专题的热考点。

29、复习备考时,既要整体梳理近代中国思想的演变历程,即西学东渐(雾里看花)、中体西用(移花接木)、维新思想(残花留香)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芽绽放),又要从社会热点的角度关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让马克思主义成为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信仰的指南。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2019兰州一中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校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创作的漫画经学难抵洋枪炮。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B时代巨变要求“师夷长技”C中国应该进行制度变革D否定传统才能实现自强答案B解析图片信息经学难抵洋枪炮实际上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并不能抵御西方入侵,这就要求中国向西方学习,故B项正确

30、。材料未体现闭关锁国,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主旨是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器物,排除C项;否定传统才能实现自强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项。2(2019北京高三大联考)有学者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中西学的功能地位上始终强调“体与用”“本与末”以及“主与辅”的关系,并贯串于洋务运动的全过程,甚至影响着后来的维新运动的发展和“新政”改革的进行。这说明“中体西用”思想()A反映了中西文化的显著特色B旨在实现西方学说的中国化C有利于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D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宗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体西用”思想始终强调“中学”的本体功能,对以后清王朝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的纲常礼

31、教和清王朝的统治为宗旨,故选D项。“中体西用”思想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反映出西方文化的特色,也不能得出实现西方学说中国化的结论,排除A、B两项;“中体西用”思想始终强调“中学”的本体功能,不利于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排除C项。3(2019山东高三段检)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A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 B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C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 D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答案D解析“上谕”等放在前面意在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为变法减少阻力,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上传下达的信息,排除A项;其意

32、图是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而非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排除B项;C项不能解释为何这样排版,故排除。4(2019衡阳高三模拟)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尚浅B文学革命影响译者表达方式C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各种理论D译者尝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共产党宣言并未被完整地翻译,而且是夹杂在其他社会思潮中,说明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尚浅,因此A项正确。文学革命与这一现象无关,排除B项;此时期仍处于旧

33、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排除D项。5(2019江苏如皋高三调研)“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主张维新变法 B坚持三民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因此他们致力于在中国宣传民主与科学,提高国民的思想精神,故C

34、项正确。“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的是主张维新变法的维新派与坚持三民主义的革命派,故A、B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者希望建设的是俄国式的社会,不是西洋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故D项错误。6(2019湖北高三一调)在同盟会筹备会上讨论这个组织的名称时,有人建议叫“对满同盟会”,孙中山用“革命宗旨,不专在对满,其最终目的,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否定了这个建议。这说明孙中山主张()A革命不以反满为目标B资产阶级政党以退为进C革命以反专制为宗旨D要铲除一切封建因素答案C解析材料中“尤在废除专制,创造共和”强调民主革命不仅要推翻清王朝,而且要铲除封建专制统治,实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

35、且违背材料主旨;材料体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性,没有“退”的相关表述,B项错误;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7(2019江苏四校高三二联)孙中山在1923年元旦发表的国民党宣言中说:“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取独夫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这一论述()A阐明了辛亥革命存在的弊端B认识到民主革命的依靠力量C反映了组建国民党的紧迫性D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基本纲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可知,孙中山认为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依

36、靠力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8(2019河北唐山三模)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吁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B农业落后急需青年去发展C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D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庶民的胜利”“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些开发农村的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意在倡导中国青年深入农村,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觉悟,让民众参与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故选A项。B、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37、中国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排除C项。9(2019河南新乡三模)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这说明中共()A实现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B高度重视党内组织建设C避免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开始受到国际因素影响答案B解析“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少数绝对服从多数,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等内容是组织建设的表现,故选B项。“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不能体现其自己的思想和能力,不算成熟,排除A项;“右倾机会主义”在

38、大革命中正是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产生的,排除C项;“中共二大根据列宁的建党学说”这里不是“开始”,中共就是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诞生的,排除D项。10(2019宁夏银川一中二模)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A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B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D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答案D解析“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表明毛泽东对传统的革命理论进行了补充,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故选D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的

39、重心是工人运动,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没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与“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时间上不符合,排除C项。11(2019山西晋中调研)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时仍然处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毛泽东旨在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新民主主义革

40、命和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也是内在吻合的,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故排除。12(2019山东枣庄高三二模)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A实现民族独立 B完成民主革命C改善人民生活 D消灭封建势力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可知,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毛泽东提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土地需要,邓小平主张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的主题皆为改善民生,故C项正确。三则材料皆未体现民族独立、政治革命的主张和任务,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未提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封建并不彻底,邓小平的主张中未体现反封建内容,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模拟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最早产生的意大利城邦,由于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300年左右,但丁写下神曲,反对教皇独裁,因而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1337年彼特拉克说:“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理解我单独自由自在地漫游于山中、林间、溪畔所得到的无比快乐”。随着文艺复兴先后传播到欧洲大地,出现了大量的人才和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王任光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运动等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与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

42、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的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在影响方面的共通之处。答案(1)特点:以反对

43、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为起点;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核心;范围广,影响深。(2)表现:由维护封建纲常礼教转变为批判纲常礼教;由压抑摧残人性转变为重视弘扬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视等级秩序转变为注重自由平等。原因:民族危机加深;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3)都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都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1300年左右,但丁写下神曲,反对教皇独裁,因而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彼特拉克说单独自由自在地漫游于山中、林间、溪畔所得到的无比快乐”“随着文艺复兴先后传播到欧洲大地,出现

44、了大量的人才和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文艺复兴的起点、核心及影响等角度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提倡民主与科学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并结合所学,从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弘扬人性、服务民主政治、宣传自由平等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解答即可。第(3)问,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从冲击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促进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14(2019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质检)阅读材料,完成

45、下列要求。材料早期的西化运动和后来的现代化运动很快懂得如何去作出区分。最初,欧洲和美洲在中国汇合成一个外来社会(尽管这个社会内部有广泛的差别),它发展了一种商业工业军事的能动主义,看起来是其整个外来文化的产物。蒸汽机、代议制政府和基督教乍一看似乎是连在一起的,“西方文化”降临到中国大地时,看起来比后来所表现的要更加一致,因而更具威胁性。它的威胁似乎要求中国变成自卫的商业工业军事的国家。但是,正是“西方”的这种多样性,使人们明确了西化必须是有选择的;一般地说,选择的标准是西方的方式要适合中国的需要,这样,引进的东西才能扎下根来并变成中国的东西。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围绕材料,结合中国

46、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具有必然性和渐进性。阐述:随着列强侵华的扩大,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和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学习和反思西学成为必然;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后,西方文化渗入中国,农业文明日渐让步于工业文明;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的科技成就,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学习西方的制度成为主流,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呼吁思想革命,发起新文化运动,最终中国走向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过程体现中国人民学习西方文化的渐进性。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受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全面冲击。

47、阐述: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要求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工业发展原料,于是闭关锁国的中国大门被其坚船利炮所破,随之而来的是西方先进技术的传入,唤醒中国有识之士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以长技以自强”的呐喊;西方民主政治的传入,使先进人物要求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掀起“建国会、设议院,变法图存”及“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改良和革命;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人民重新审视过去的各种救国道路,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最终走向胜利。总之,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各方面的冲击,促进中国人民渐渐清醒并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斗争。解析根据材料“蒸汽机、代议制政府和基督教乍一看似乎是连在一起的,西方文化降临到中国大地”确定论题:近代中国受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全面冲击。然后结合西方工业革命、西方民主政治的传入、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等进行简要阐述。如果确定论题为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具有必然性和渐进性,可以结合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过程等进行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