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每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对于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来说,不必具备的条件是()A.选用的一对相对性状要有明显的差异B.实验选用的两个亲本一定是纯种C.要让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D.要让两个亲本之间进行有性杂交答案C解析孟德尔所做的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实验中豌豆必须具有一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同时亲本必须是纯种,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必须进行有性杂交,该过程中正反交实验都要做,才能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2.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产生F1,通过连续
2、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A.基因型为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规律B.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基因分离规律的研究对象是一对相对性状;只有F1自交产生F2时才有等位基因的分离,所以自交产生Fn的过程中,发生了(n1)次等位基因的分离;杂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在不断发生变化,基因频率保持不变。3.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体不能存活。图中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控制羽毛性
3、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 B.C. D.答案B解析子一代的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中既有绿色又有黄色,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但子代中绿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的比例为(62)(31)21,说明绿色个体中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正确、错误;绿色非条纹个体自交后代出现绿色非条纹、黄色非条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等四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错误、正确。4.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的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
4、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B.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孩子占C.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孩子占答案D解析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后代中基因型有1AABB、1AABb、2AaBB、2AaBb、1aaBB、1aaBb。依据含显性基因的个数有4、3、2、1四种,可知后代有四种不同的表现型。后代中AaBb和aaBB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占。aaBb只含一个显性基因,后代中没有不含显性基因的,因此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和AaBB与亲代AaBB的表现型相同,占。5.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
5、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推论正确的是()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联会和四分体答案C解析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则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下一时期为末期,在细胞中央会出现细胞板,而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不是结构,故A项错;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则为前、中期,而着丝粒分裂在后期,且着丝粒分裂后不存在染色单体,故B项错;若图乙表示减数分
6、裂过程,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故C项正确;图丙中c组染色体数为4n,则为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D项错。6.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答案D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A项中,黑色的基因型为XBXB、XBY
7、,黄色为XbXb、XbY,玳瑁色为XBXb。只有雌性猫具有玳瑁色;B项中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C项中由于只有雌性猫为玳瑁色,淘汰其他体色的猫,将得不到玳瑁猫;D项中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杂交或黑色雄猫与黄色雌猫杂交,子代中雌性猫全为玳瑁色。7.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写出1、3的基因型和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A.AA、Aa和 B.Aa、Aa和 C.Aa、AA和 D.Aa、Aa和答案B解析由图知代个体全正常,1和4为患者,推出1、3的基因型均为Aa,2和3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均为,故1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aAaaa。 ,所以B选项正确。8.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
8、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一对等位基因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卵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A. B. C. D.答案C解析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是因为奇数的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联会时出现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而造成高度不育;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伴随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造成的。为染色体个别数目变异造成的人类遗传病,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卵裂过程中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
9、会。是细胞质基因突变的结果。9.下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和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答案C解析是有丝分裂后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是有丝分裂中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动物睾丸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可以同时出现以上细胞;有丝分裂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含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所以C选项正确。10.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型细菌使小鼠发病)()A.R型细
10、菌与S型细菌DNA 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用S型细菌DNA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株菌落和R株菌落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DNA后与活R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细菌菌落和R 型细菌菌落D.格里菲思用活R型细菌与死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质是基因重组,A项错误;用DNA酶处理DNA后,DNA被酶水解,水解产物不能引起转化现象,C项错误;格里菲思的实验中,没有将DNA与其他物质区分开,所以最终没有证明S菌的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D项错误;B项所述是艾弗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S菌的DNA是转化因子。11.某病
11、毒的基因组为双链DNA,其一条链上的局部序列为ACGCAT,以该链的互补链为模板转录出相应的mRNA,后者又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成单链DNA(称为cDNA)。由这条cDNA链为模板复制出的DNA单链上,相应的局部序列应为()A.ACGCAT B.ATGCGTC.TACGCA D.TGCGTA答案A解析ACGCAT的互补链为TGCGTA,以此为模板转录出相应的mRNA为ACGCAU,它在宿主细胞中逆转录成单链DNA(称为cDNA)为TGCGTA,由这条cDNA链为模板复制出的DNA单链是ACGCAT,故选A。12.下列关于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转录,进行该过程的主要部
12、位是细胞核B.从化学结构上看,图中的2和5相同C.若已知a链上形成e链的功能段中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形成e链的碱基比是UACG1234D.通过该过程,遗传信息由a传递到了e上,再由e传递到蛋白质上 答案B解析图中的2和5分别是碱基U、T,所以化学结构不一样。13.若下图是果蝇某条染色体上的一段DNA分子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眼基因含有多个核糖核苷酸B.白眼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白眼基因位于细胞质内D.白眼基因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碱基答案B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与DNA相同,即为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共有4种;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很多个
13、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细胞核基因。14.下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分子上含有A、G、C、U四种碱基B.甲分子上有m个密码子,乙分子上有n个密码子,若不考虑终止密码子,该蛋白质由mn1个氨基酸构成C.若控制甲合成的基因受到紫外线照射发生了一个碱基对的替换,那么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D.丙的合成是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均为信使RNA,含有A、G、C、U四种碱基,A项正确;在不把终止密码子计算在内的情况下,合成的该蛋白质应该由mn个氨基酸构成,B项错误;若
14、基因发生了突变,如碱基对的替换,可能引起性状改变,也可能不引起性状改变,因此说丙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是正确的,C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蛋白质由两条肽链构成,可推测丙的合成由两个基因共同控制,D项正确。15.近期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医学界已指出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细菌”产生的罪魁祸首,超级细菌因含有一种叫NDM1的基因,使这种细菌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NDM1基因的产生是该细菌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B.滥用抗生素诱导细菌发生基因突变产生NDM1基因C.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
15、大,细菌耐药性增强D.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新的细菌(物种)已经产生答案A解析超级细菌含有的NDM1基因是普通细菌所没有的,这是基因突变产生的,因细菌不含有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细菌的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是抗生素诱导的结果;细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耐药性个体逐渐增多,NDM1基因频率不断增大;新基因的产生并没有新的细菌产生。16.在某类动物中,毛色黑色与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黑色为显性(W),白色为隐性(w)。如图表示两种交配,亲代动物A、B、P、Q均为纯合体,子代动物在不同环境下成长,其毛色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动物C与动
16、物D的表现型不同,基因型相同B.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15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的比例是11C.动物C与动物R交配得到子代,若子代在30中成长,表现型最可能的比例是11D.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动物C与动物D的亲本都为纯合体,动物C和动物D的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不同,其原因是生长环境不同,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物C的基因组成为Ww,动物R的基因组成为ww,交配得到子代的基因组成为Ww和ww两种,根据题中信息,Ww个体在15中为黑色,ww个体在15中为白色,若在30中成长,则表现型全为白色。17.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增
17、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答案D解析A项,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不一定会提高基因的表达水平,且该基因的大量表达对生物体也不一定是有利的。B项,若显性基因随染色体的缺失而丢失,可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但隐性基因的表达不一定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C项,染色体易位不改变细胞内基因的数量,可能对当代生物体不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影响,并且染色体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不利的。D项,不同物种作物可以通过杂交获得不育的子一代,然后经秋水仙素诱
18、导可得到可育的多倍体,从而培育出作物新类型。18.普氏野马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精心挑选出了两个家族的25匹普氏野马放归到自然环境中去。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根据以上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还是一个种群C.野外的普氏野马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其某些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A项中,分清基因频率和基因突变频率,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
19、不能预测基因突变频率如何变化。B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分布区域不同,已经产生了地理隔离,不属于一个种群。C项中,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项中,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19.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体/%抗性杂合体/%抗性纯合体/%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
20、基因频率为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及表格信息可知,抗性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碱基对替换),三个地区普遍存在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只是概率不同,说明主要受到遗传和各自环境的选择作用,因而A、C错误,D正确;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02)10012%,B错误。20.科学研究发现,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变的基因。科学家发现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这为癌症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
21、的方向。对于该基因疗法,从变异的角度分析属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 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B解析科学家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把一个目的基因导入到其他生物体内细胞中的,应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B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_种不同表现型,
22、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L是_。(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出现_或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答案(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6(2)显性隐性(3)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
23、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 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解析(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一只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bbCLC,得到F1的基因型为BbCCBbCLCBbCLCL121,其中BbCLCL胚胎致死,所以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326种,其中蓝羽短腿鸡BbCLC所占比例为。(2)由于CLC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显性基因;由于CLC没有死亡,而CLCL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死亡效应上,CL是隐性基因。(3)根据题意,由于缺失一个碱基,为
24、基因突变,从而引起mRNA相应位置出现终止密码,进而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这种情况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形成的雌配子的染色体组成为Z或W,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可能会产生ZZ或WW型染色体组成的后代,其中WW胚胎致死,所以只剩下ZZ型的后代,所以都为雄性。22.(10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 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
25、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_育种技术。(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择表现型为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3)采用自交法鉴定F2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体;反之则为杂合体。请用遗传图解表示杂合体的鉴定过程。(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将其和农杆菌的_用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_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
26、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答案(1)单倍体(2)抗性非糯性3/16(3)非抗糯性(4)抗虫基因(或目的基因)Ti质粒DNA连接酶解析(1)甲ttGG产生的花粉为tG,在EMS在诱变下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tg,再由单倍体tg获得可育的丙非抗糯性ttgg,需要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这个过程运用了诱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2)甲ttGG通过诱变产生乙TtGG,乙和丙ttgg杂交,可以获得TtGg和ttGg,从中选出表现型为抗性非糯性TtGg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T_gg的个体,其比例为3/16。(3)采用自交法,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出现性状分离。F2中抗性糯
27、性T_gg的个体有可能为TTgg,其自交结果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如果出现性状分离且抗性糯性非抗糯性31则为杂合体Ttgg。(4)转基因技术的第一步是获取目的基因,可以从其他生物直接获取抗虫基因,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然后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将其拼接到载体质粒上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法中是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然后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到受体细胞玉米细胞中,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抗虫植株,最后鉴定和筛选。23.(8分)图1是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a)是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A和a基因区域中某限制性内切酶的
28、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1、2和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探针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1)2的基因型是_。(2)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如果2与一个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3)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体(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请简要解释这种现象:_;_。(4)B和b是一对等位基因。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遗传学家对若干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众多后代的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 和AABb两种。据此,可以判断
29、这两对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理由是_。(5)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_,并切割DNA双链。(6)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答案(1)AA或Aa(2)(3)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4)同源基因型AaBb个体只产生Ab、aB两种类型配子,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5)特定核苷酸序列(6)酶切位点与之间解析(1)审读题干及示意图可以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1、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推断出2的基因型是AA或Aa,其中AA占、Aa占,a的基因频率为、A的基因频率为。(2)一个处
30、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A的基因频率为1q,有病个体(aa)基因(表现)型频率为q2,Aa的基因型频率为2q(1q),A_的表现型频率为(1q2),如果2与一个正常男性(A_)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aa)的概率为2q(1q)(1q2)。如果第一个孩子是患者,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为Aa,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3)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体(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4)AaBb和AABB个体婚配的后代的基因型只有AaBB 和AABb两种,说明AaBb只产生aB、Ab两种配子,由
31、此可以判断这两对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是完全连锁关系,其遗传符合连锁遗传规律,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5)、(6)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是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根据图2和图3,可以判断分子杂交所用探针与A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酶切点和之间。24.(12分)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亲本组合F1表现型F2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长翅刚毛6长翅刚毛3长翅截毛3残翅刚毛2残翅刚毛1残翅截毛1实验二长翅刚毛()残翅截毛()长翅刚毛长翅刚毛6长翅刚毛3长翅截毛3残翅刚毛2残翅刚毛1
32、残翅截毛1(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和_。(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
33、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用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答案(1)常XX和Y(2) AAXBYB和aaXbXb1/3(3)01/2(4).品系1和品系2(或两种品系)黑体.灰体黑
34、体97.灰体黑体11解析(1)根据实验一的结果,F2雌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为31,雄果蝇中长翅和残翅的比也是3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相同,说明控制该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F2中雌果蝇全是刚毛,雄果蝇刚毛和截毛的比例是11,雌雄果蝇的表现型比例不同,说明控制刚毛和截毛这对性状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具体过程见图解:(2)由于实验二的F2中有截毛雌果蝇,可确定B、b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如果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F1均为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F2中的雌果蝇应全为刚毛)。根据F2的性状表现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
35、B,结合亲本的性状,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 ()和aaXbXb ();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2长翅果蝇有AA和Aa ,AA占1/3。(3)根据题干描述,用来与雌果蝇杂交的雄果蝇Y染色体上有基因B,即基因型为XYB,由上述(1)的图解可知,实验一的F2中没有符合该条件的雄果蝇;实验二中F1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B,故F2中符合条件的雄果蝇占1/2。(4)本小题要求设计实验来判断两个突变品系的基因组成,设计实验时可让两个品系的个体杂交,根据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若两个品系是甲图情况,则F1均为dd1,全为黑体;若两个品系是乙、丙图情况,则F1均为EeDd,全为灰体,无法区分乙、丙两种情况。再让F1雌雄个体交配,获得F2,根据F2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若为乙图情况,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F1的基因型为EeDd,F2的表现型是灰体(E_D_)黑体(E_dd、eeD_、eedd)97;若为丙图情况,则两对基因连锁,F1只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e、dE,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灰体黑体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