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情分析】高考试题多以形象的新情境切入,考查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判断。多极化趋势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和第三世界的兴起都受到了高考命题者的重点关注。因为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国的外交政策备受高考重视,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高考命题多侧重考查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表现。【知识交汇】一、“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公开破裂和苏联“冷战”的开始。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它企图通过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政局
2、,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联合西欧各国一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乘人之危实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十分明显。2二者的实质可以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实施步骤和组成部分。“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当然,“马歇尔计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也产生过积极作用。二、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
3、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三者的关系: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三、美苏争霸的经过及其两国对中国分别采取的政策1第一阶段:(1)时间: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2)双方基本态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3)表现:缓和方面:第一个事例是签定对奥地利和约。第二个事例是苏联承认联邦德国。第三个事例是赫鲁
4、晓夫访美。紧张方面:一是柏林墙事件。二是古巴导弹危机。说明战略优势在美国。出现缓和是因为双方实力差距的缩小,出现紧张是因为在争霸中双方存在利益冲突。第一阶段特征以缓和为主。这一阶段赫鲁晓夫主动与西方合作来实现争霸的目的,是因为:美苏势力差距仅管缩小,但优势还在美国方面。所以苏联采取合作形式与美国争霸。(4)与中国关系:苏联:恶化。美国:遏制。2第二阶段:(1)时间: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2)双方态势:苏进攻美防守(3)表现:苏联在欧洲采取缓和战略,而在亚洲以武力进攻。双方战略重点利益在欧洲。美国一是从越南撤军,二是与中国关系正常化。(4)与中国关系:苏联:威胁中国。美国:正常化。3第三个阶段
5、(1)时间:80年代。(2)双方态势:美对苏强硬,苏联全面收缩。(3)表现:美国在争夺第三世界上打小规模战争与苏联竞争,因此很多别国内政问题因美苏双方的介入而国际化,难以解决,如阿富汗问题,一打就是9年。在核战略方面美苏在质量上竞争,如“星球大战计划”,但美国此举意在拖垮苏联。苏联先是裁军,从阿富汗撤军,退出了其最传统的东欧地区。(4)与中国关系:苏联此后不断访华,中俄关系到今天一直保持良好;美国在争霸中取胜,以前通过中国抗衡苏联,现在与中国关系时好时坏,关键有一个台湾情节在其中。四、西欧、日本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冲击的差异1具体目的:西欧与日本一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进而建立平等的战略伙伴
6、关系;二是仍坚持与美国一起对抗、遏制苏联。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基本宗旨和原则,主张以和平方式代替“冷战”,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2性质不同:西欧和日本冲击两极格局是企图再现昔日的辉煌,追求大国、强国的地位;而第三世界的反帝、反殖、反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3冲击进程不同: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再到经济斗争。五、二战后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的演变1美国同西欧国家关系的演变:战后初期,经济上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得以控制西欧。政治上通过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把英法等西欧
7、国家推向了与苏联对抗的最前线。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欧国家同美国的控制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欧共体的成立和扩大,使西欧终于成为能与美国、苏联相抗衡的力量。80年代中期,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与美国相当,进出口贸易是美国的三倍多,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动摇。2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特需订货”,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为了把日本变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结束了占领状态,大力扶植日本经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力强盛,从70年代起,日美
8、经济竞争激烈,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成了最大的债务国。日本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逐渐激化,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六、西欧和日本崛起原因的异同1相同点:二战前就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基础。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和日本采取了扶植的政策。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受到美国保护,减轻了军事负担,可以集中精力和财力进行经济建设。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进行社会改革,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和外资,发展新兴产业和外向型经济,重视科教事业。2不同点:西欧走向联合,1967年成立欧共体,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战后在美国占领下被迫进行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
9、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战后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军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七、全面认识“冷战”的含义、表现和影响1含义:“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敌对行动。2表现:(1)美国为首的“冷战”政策:舆论上:1946年丘吉尔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即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政治上: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借口抛出杜鲁门主义,把目标直接指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10、,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其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把西欧纳入美国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军事上: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的对策: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为打破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封锁,1949年初,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它对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加剧了东西方之间经济领域的“冷战”。军事上: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为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封锁和威胁,保障苏联的利益和安全,1955年5月,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政
11、府首脑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东西方“冷战”进一步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影响:(1)积极作用: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美苏两国又长期势均力敌,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时有一定的约束。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多极化格局的出现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进一步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消极
12、作用: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战后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美苏联各超级大国的工具,为谋求霸权,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八、欧洲联合的原因和主要影响1原因:(1)历史渊源: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2)必要性: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起来,西欧才能继续在国际事务中发
13、挥作用。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反战情绪非常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尽快恢复和发展经济。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贫乏。因此西欧各国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雅尔塔体制使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控制之下,既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威胁,又受到美国经济渗透、政治控制的压力。随着西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激烈。(3)可能性: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的差异,经济联系也较密切。西欧各国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西欧各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西欧各国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
14、传统重要地位。法德两国出于恢复大国地位,摆脱美国控制的共同利益,逐渐排出宿怨,实现和解,为欧洲的统一铺平了道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趋势加强,使这些面积狭小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要求商品、资本、劳动力等超越国界,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为欧洲经济联合提供了保证。2影响:(1)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2)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到1986年发展为世界最大的区域贸易实体。(3)欧共体奉行在维护欧洲联盟的前提下增强西欧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
15、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4)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的支持。(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安全。九、苏联解体的原因从1922年建立苏联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一共存在了69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和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会匆匆发生剧变和解体了呢?(1)根本原因:苏联共产党几十年在领导革命与建设中没有解决好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苏联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得不到纠正。所谓体制的弊端就是高度集中的官僚体制和计划经济管理体
16、制,严重缺乏民主和法制,无法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错误政策主要指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歧视主义,歧视中小民族,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国主义和美苏争霸的政策,不仅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而且在争霸中耗费了国力,加剧了苏联自身的经济困难和苏联的衰退。(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路线和政策。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公开性”、“民族化”、“多元化”,将党的黑暗面顷刻之间暴露在人民群众面前,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使人民放弃了对党的信任,造成了人民群众思想混乱。“公开性”还鼓吹盲目赞赏与崇拜西方的一切,似乎西方存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17、与合理的。在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各种反马列主义、反苏维埃的思想言论四处泛滥,宣扬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价值观的言论充斥于新闻媒介,严重腐蚀着人民的思想与灵魂。(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给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十、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的影响(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由于战后四十多年的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
18、团对抗局面的终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2)造成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两极格局瓦解后,民族矛盾的激化、地区冲突的加剧和霸权主义的横行,使天下并不太平。但是,这些冲突和动荡属于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3)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和国家联盟为了填补两极格局瓦解后遗留下的格局空间,争取构筑新格局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纷纷制定和实施各自新的国际战略,并为此展开竞争和角逐,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
19、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十一、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各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十二、两极格局结束后,新
20、的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3“一超多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俄罗斯虽然受到国内政治经济危机的困扰,但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时地与美国处于对抗状态;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遭到包括西方在内的大国的反对;日本因经济实力的增长,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欧洲地位提高实力增强;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都将促进新的
21、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4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还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从挫折中不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5对世界的影响:(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2)有利于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十三、两极格局解体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1)对中国的影响:意识形态的对抗相对减弱但仍继续存在。有利于中国吸取苏联的教训。中国也得到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其它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深。(2)中国应对的措施: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抓
22、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总之,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一定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方法】1注意理清其基本线索: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2突出四个重点:“冷战”的原因、实质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走向联合的欧洲、迅速崛起的日本、蓬勃发展的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及其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作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原因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及原因。3注意把握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从内容
23、上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都是教学的重点。围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国家综合实力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苏联解体只是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曲折等问题,都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本单元的难点是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为什么世界多极化趋势将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本单元涉及的历史概念比较多,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概念的不同属性,分门别类的去处理好概念与教材的关系。本单元涉及的问题大多数是社会现象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学习时应立足当今社会,密切联系实际,
24、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握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5注意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这一转变过程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要注意认识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学习本可与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相联系,进一步理解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6本专题中可学习用分类与比较法。只有通过分类和比较才能为进一步的理解本专题的内容,以便于能够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本专题。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