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检测(二十三)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思想文化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南昌一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解析:选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2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
2、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选C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31961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
3、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战略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的干扰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解析:选A抓住关键信息“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可以看出这体现了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故A项正确。4(2016宜昌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其
4、主要目的是()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解析:选B材料反映1954年教育部规定在授俄语的同时,允许继续授英语。新中国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B项正确。5(2017郑州模拟)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
5、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解析:选D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这一措施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故D项正确。61960年中科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新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B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选B材料无法体现科技突飞猛进,故A项错误;通过“中科院学部委员既有科学家也有工农大众”“69 项学部论文和报告中劳动模
6、范占据了 13项”信息可知,体现了“科技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少数劳动模范,故C项错误;“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2017大连模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解析:选D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理论的转型
7、,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故D项正确。8(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A基础相当薄弱 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政治导向 D发展急于求成解析:选A材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新中国教育经验缺乏,工农干部文化水平较低,师资、教材不足等问题,可见基础相当
8、薄弱,故A项正确;建国初期的教育借助苏联经验,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建国初期的教育强调政治导向,故C项错误;也没有反映出发展教育急于求成,故D项错误。9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A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需要B当时政治环境推动了教育体制变革C领导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解析:选A1953年是“一五”计划开始之时,根据“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
9、管理”可知,教育变革是服务于经济建设需要,故A项正确;这些决定的内容与政治环境关联不大,故B项错误;此决定并不是周恩来自己决定的,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10(2017上饶模拟)下表是20 世纪50 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院系调整前法学院农学院文学院工学院理学院航空学院院系调整后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电机工程系无线电工 程系石油工程系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适应“211 工程”建设的需要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解析:选D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
10、的教育方针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对建国后新教育中专业的调整,故B项错误;此时我国还没有“211工程”,故C项错误;院系调整前是社会文科院较多,而调整后理工科学院增多,正好满足和适应了“一五”计划的要求,故D项正确。111975年9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C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解析:选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
11、合题意;恢复高考是1977年;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1977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普及义务教育,跟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关,故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2(2016南昌调研)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表中数据说明我国高等教育()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8.724.65772.3A短时期实现了普及目标 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C在曲折中逐步发展起来 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解析:选B“短时期”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从1977年的录取率到2011 年的录取率可知,高等教育
12、日趋普及,故B项正确;图表显示高等教育录取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曲折”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图表中1984年和1988年的录取率对比,可知录取率并非与经济发展一直保持一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时期译著类别译著来源总计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英美日本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501
13、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年份种数印数印张数合计其中:新出195012 1537 04927 463590 988195118 30013 72570 3301 262 586195213 6927 94078 5661 698 351195317 8199 92575 4212 134 347195417 76010 68593 9132 509 03519552 107113 187107 9142 798 277195628 77318 804178 4374 316 681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
14、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15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图表从译著类别和译著来源概括变化;第二小问,认识围绕中国人变法图强,启蒙思想,推动近代中国的近代化等视角去概括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可判断趋势是不断上升的;第二小问,联系建国初期的国家发展表现,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概括作答。答案:(1)变化:译著内容从以应用和自然科学为主向以人文和社会科学为主转变;译著来源由以英美为主向以日本为主转变。认识
15、:这一变化始终以救亡图存、富国强民为主旨;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深入;认识的深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2)趋势:上升。原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双百”方针的提出,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群众基础。(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4(2017昆明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中国教育大事记年代大事记 1952年按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保留少数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建立单科性高校,政府接办改造了65所私立高校。重工轻理,取消不少学校的政法、财经等人文学科。 1958年全国高校从1957年的229所
16、增加到23 500所。 1966年高校停止招生,大批青年上山下乡。 1977年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录取学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1996年国家开始了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试点,到1998年大学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当年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是自主择业的。 1999年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47.4%,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 2000年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
17、、半公半民(如独立学院)三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大事记等上表反映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概括其特点并说明原因。(12分)解析:第一小问特点,需要选定时间段,结合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内容概括。第二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教育的角度说明。答案:示例一: 特点: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政府办学;重工轻理,削弱人文学科。原因:加强了党对高校的领导,计划经济的反映;“一边倒”外交政策下受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工业化对人才的需要。示例二:特点:2000年办学方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原因: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过多种方式办学弥补国家教育投入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