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346KB ,
资源ID:27708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770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15讲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届高三历史(人教版通史版)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1板块 第15讲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5讲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知识点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1原因(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2概况(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3)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和政策,使民族工业在十年间得

2、到了较快发展。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4影响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9271936年)1主要原因(1)整顿税务。即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增加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2)控制金融。即先后成立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四大银行控制全国的主要金融活动。 (3)改革币制。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中

3、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以取代过去市场上流通的银元和各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币制改革顺应了统一市场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即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农业、交通运输业。2表现:棉纺织业和面粉业以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3作用: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三)抗战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19371945年)1沦陷区:日本对民族工业的摧残和吞并。掠夺的表现日军对未撤出沦陷区的民营企业以“军事需要”为名霸占把沦陷区变成服务于侵略战争的军事和工业基

4、地方针和目的日本内阁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经济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主要目的掠夺的方式对沦陷区工矿业的掠夺与控制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控制和垄断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制在沦陷区掠夺大量劳动力,严重破坏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经济体制与政策的调整(1)目的:国民政府为扭转不利的形势,争取主动,在战争初期逐步实现抗战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2)调整:改组有关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战时经济体制。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争紧迫的情况下,加强了中央尤其是军事委员会对经济的干预,对金融和经济行

5、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形成比较集中的经济领导体制。对促进战时社会经济的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颁布一系列法令和法规,加强了政府干预和控制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充裕了国家财政,对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制定开发大后方的建设方针,将战时经济纳入长期抗战的轨道。国民政府基于长期抗战的设想,运用国家资本,在大后方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于民营工矿业,国民政府采取鼓励海内外投资和奖助等政策。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制定计划,采取许多措施,发展大后方的交通建设。(3)作用:民族工业历尽艰辛迁往内地,并尽快恢复生产,对后方经济发展和支持抗战,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民族工业

6、的发展。(四)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19461949年)1原因(1)美国商品的排挤:蒋介石集团为取得美国援助以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排挤国货。(2)官僚资本的垄断。(3)政府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4)苛捐杂税不断增加。2表现: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1土地革命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1930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7、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最迫切的问题作用农民在经济政治上翻了身;使中共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政权得到巩固,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抗日战争时期政策停止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原因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作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同时团结了地主共同抗战,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6年把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1947年9月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

8、行耕者有其田;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者,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原因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民要求土地。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需要巩固后方作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大批青壮年踊跃参军,支援前线,农民群众的支援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知识点三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1服饰的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特点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长袍马褂和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影响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自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

9、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中山装和旗袍2礼仪习俗(1)“断发”与不缠足运动:“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不缠足运动: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2)日常礼仪的革新:古代礼仪: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3)婚姻风俗的变革: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范围: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

10、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4)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3大众传媒(1)报刊:19世纪中期前后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时期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维新运动时期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电影: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1913年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

11、片。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丰富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4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1)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2)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3)有些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4)发展不平衡,广大内地农村相对闭塞和贫穷。(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表现(1)铁路的发展:1881年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始终未入正轨(2)水运与航空:1

12、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此后十年间,发展较快。(3)通讯的变迁:清朝后期: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后设邮传部;1877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民国时期: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2影响(1)经济和观念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社会和生活上:大大增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主题一民族资产阶级的“中

13、国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史料下图为1913、1919年民族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探究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提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工业发展不协调,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缓慢。史论形成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发展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

14、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史料一漫画“三座大山”探究据漫画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提示民族工业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破坏和压制,同时又与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不安,民族工业发展极其艰难,兴盛十分短暂。史料二我(刘鸿生: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资金困难之机,收买股票20万股,占南洋股票总额的一半。从而控制了这家中国最大

15、的民营烟草公司。探究史料二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史料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官僚资本主义,很难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史论形成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列强侵

16、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时期与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群众爱国运动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民族工业的地位和影响史料公司宛如种子,只要触碰到市场的土壤,便要生根发芽,它在无声无息中助推了大清王朝的覆亡。公司还瓦解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逐利、平等、竞争等思想和理念为公司的发展传经布道

17、,而封建统治者的专制、等级和抑商等意识终被抛弃。但是,自始至终中国公司都没有“触碰到”西方市场经济的优质土壤。薛金福、詹志方公司的力量(中国篇)探究史料中作者概述了“公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公司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发动维新运动,形成思想解放潮流;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思想的广泛传播;发动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动摇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史论形成民族工业的地位和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8、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处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没有摆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史料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

19、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探究结合史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提示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史论形成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1)工业布局得到一定改善:在大后方初步建立起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

20、的近代工业体系,使中国的工业布局得到一定的改善,也推动了大后方战时经济的发展,有利地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2)客观上促进了西部的现代化进程。 战争致使大量人口西迁,对于开发当地,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不乏科技人才,这就为西北工业的发展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加速了西北工业的现代化。 (3)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北地区教育的发展。东部工业及人口的西迁带去的种种事物和思想冲击了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为当地经济的现代化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础,并广泛传播了科技文化知识。(4)国民政府西北开发活动的主旨是满足军事需要,为其政治目的服务。从整体规划上看,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活动难以从整体角度出发,导致开

21、发后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不合理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主题二东西方文明碰撞中的“文明开化”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史料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探究上述史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提示说明了在移风易俗方面,中国人受西方影响,开始断发,但是受封建思想毒害影响特别深,彻底根除陋习是相当难的。结论:要想彻底地移风易

22、俗,必须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同时政府的决策要果断和彻底。史论形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特点变化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明显变化性质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变化差别从空间范围上看,在城市和沿海地区较为显著,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从主体上看,市民阶层接受较快,农民阶层接受较慢变化过程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史料近代女子的生活变迁时间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有身段的女人19301939年中西合璧的

23、名女人19401949年政治之花探究这些标准反映了近代社会尤其女子生活方面的哪些变化?提示从缠足到放足;从衣着的陈腐、呆板到体现女子的形体美;从“女子无才便是德” 到学习西方先进知识;从足不出户到关心国家命运;从礼教束缚到个性自由等等。史论形成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原因外部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思想近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政策历届政府的重视与提倡,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影响政治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

24、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文化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传播自由、平等观念 命题视角感悟视角一过程与方法灵活考1下表为1939年和1942年华北地区的华资企业总体情况简表。该表数据说明()企业数量 资本总额 总产值1939年438家 1.075亿元 1.842亿元1942年808家1.222亿元(与1939年币值,比值为12.49) 1.658亿元(与1939年价格,比值为12.49)变动幅度84.47% 13.67% 9.99%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绩显著B民族资本企业效益呈现曲折发展C民族资本企业因战争陷入困境D民族企业为日军提供了大量物资解析:选C“国民经

25、济建设运动”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9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沦陷,民族工业出现了迅速萎缩的状况,并非“曲折”,故B项错误,C项正确;抗战时期的民族企业大部分内迁,来不及内迁的被战争破坏或被日军以“军管”“委任统治”的方式接管,故D项错误。2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工矿业生产简表(单位:吨)年代 钢 生铁 煤 锰矿1935年256 565 787 061 36 091 747 31 4001936年414 315 809 996 39 902 985 43 4001937年556 347 958 683 37 23

26、0 469 79 187对该表蕴含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政府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B官僚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C政府实施“经济统制”政策D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结合解析:选D钢、生铁、煤、锰矿产量的不断增长显示了国民政府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视角二主流价值观引领考3广告能反映某个时代独特的文化心理。如下图所示,申报登载的这则广告()A反映了国产香烟具有较高的质量B说明购买国货是简单的消费行为C将购买国货与爱国主义联系起来D迎合了民众期待战争胜利的心理解析:选C根据图中的时间可以看出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人士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把购买国货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迎合了人

27、们的爱国情感,故C项正确。4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记载,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中国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 据此分析其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B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提供了物资保障解析:选D根据材料“战时金融”强调“战时”这一特殊时期的金融政策,不突出官僚资本的垄断性,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论述战时经济,不涉及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无论从工业的种类、范围还是速度上,都不能推动工业的协调发展,故C

28、项错误;根据材料“战时金融”“重点是工矿业贷款”“193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抗战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努力,故D项正确。视角三学术成果创新考5民国初年,苏州丝绸业从业者大多世代相传,各织绸厂都采用手拉织机。1925年,在延龄冠记绸厂采用电力织机后,各家绸厂纷纷效尤,舍木机、手拉机而采取电力机。这一变化()A未能突破传统丝织业的技术瓶颈B反映苏州重工业发展领先轻工业C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华的交叉应用D标志着我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解析:选C电力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材料反映中国的丝织业没有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故C项正确。6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

29、,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解析:选D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且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近代化,故B、C两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D项正确。仿真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临汾二模)1913年张謇说:“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又惟

30、有开发极大之富源,以驰逐于世界之市场。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谓我国铁业发达之日,即日本人降伏于我国旗之下之日。”材料反映出()A一战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时期的思想潮流C抵抗日本侵略成为实业家们的共识D民族资本主义的工业体系日益完备解析:选B“为捍卫图存计,若推广植棉地、纺织厂是若开放铁矿、扩张制铁厂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为了救国图存发展实业,抵抗日本侵略仅是发展实业的一个目的,故B项正确。2(2016青岛质检)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

31、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资金。”这些奖励政策()A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D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和轻工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解析:选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14年,而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信息反映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故D项正确

32、。3(2017茂名一模)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持续发展解析:选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阶段应在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故A项错误;题干图片并未显示国际局势对中国产业资本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题干中1936年官僚资本所占比例依然保持一定份额,说明其并未开始崩盘,故C项错误;题干中1913年至1936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比例持续增长,说明一战后民族资本主义依然发展,故D项正确。4(2016荆州一模

33、)下表为1921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类别 比重(%)年平均增长率(%)1921年 1936年轻工业44.130.75.46重工业54.662.99.94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B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D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1936年较1921年重工业比重上升,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抗日积累战备,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正确。5(2016太原二模)19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

34、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解析:选B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材料中主旨强调国家对财政的控制,与国民党刚刚结束军阀混战的背景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日本侵华始于1931年9月18日,不存在所谓全面抗战的问题,故C项错误;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6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规定全国所有公私款项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规

35、定自1935年1月4日起,停止使用银元,改用法币(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在当时()A有利于收回贸易主权B造成严重通货膨胀C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解析:选C30年代面对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实行货币贬值以刺激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放弃使用银本位,有利于稳定金融体系,故C项正确。71938 年初,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这些法规()A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 B挫败了日军经济掠夺C防止了国民经济崩溃 D积聚了抗战经济力量解析:选D据材料“国民政府颁布多部法规,要求

36、将每一工厂、商号、银行、钱庄都纳入到同业工会内,又将每一同业工会纳入当地商会内”可知有利于积聚抗战经济力量,故D项正确。8(2017潍坊一模)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故B项错误;出于国防的需要,联系所学

37、,与日本侵华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布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9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年份1937.719391940 19411942 19431944总计工厂数量2344195173061 0611 3765495 462 A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B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C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D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解析:选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时间是19271936年,故A项错误;1944年大后方工厂占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社

38、会重心已转移到大后方,故B项正确;四川一地的工厂就占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表明工业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D项错误。10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解析:选D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伴随南京沦陷后,1938年7月在武汉的工厂大规模迁往这七省,所以在19411943年数量多,伴随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而减少,故D项正确。11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

39、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这体现了当时()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尚解析:选A根据材料“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表明妇女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故A项正确。12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解析:选C依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该现象出现于民国时期,故A项错误;

40、由材料“互换约指”“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徙”,表明青年男女都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故B项错误;材料“宣读婚约”“携手同归”“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等婚姻习俗,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故C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思潮出现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间上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商务印书馆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在我国近现代出版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初为合伙经营的小型印刷工场,不久为满足当时社会上学习英语与西方科学文化的需要,先后出版华英初阶、华英

41、进阶以及商务印书馆华英字典等中英文对照读本。1902年正式开设印刷所、编译所及发行所。后聘请支持维新且翰林出身的张元济担任编译所长,汇集一大批知名学者和专家加盟,制订系统全面的编辑出版计划,奠定了商务新型出版事业的坚实根基。1903年与日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抓住清末学制改革机遇,出版中国第一部中小学全套教科书最新教科书,风行全国,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草创意义。出版严复译作群己权界论(论自由),后出版多部严译名著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1904年至1914年间先后创刊东方杂志教育杂志小说月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等。1914年,收回全部日股,在组织方面重新调整,逐渐建立了一处(总务处)四所(编译所、

42、印刷所、发行所、研究所)的组织系统。1915年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问世,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的出版先河。1922年置办德国造的滚筒印刷机,印刷速度提高10倍。1924年商务印书馆创建了东方图书馆,不久这个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对民众开放。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校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以及丛书集成,达到了商务印书馆发展史上的最高峰。 摘编自肖东发等著中国出版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向并说明其迅速发展的原因。(1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9分)解析:第(1)问第一

43、小问,根据段落一、三、六、九的内容总结;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商务印书馆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改革的措施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等因素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商务印书馆出版书籍的作用,总结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答案:(1)方向:集中于编译出版教育教学书籍、汉译名著、学术著作、经典古籍等方面。原因:近代西方科技文化传入的推动(国外因素);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影响(维新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推动,顺应了先进中国人了解西方向西方学习的努力与需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清末新政的推动(抓住清末学制改革与废除科举的机遇出版新教科书);积极引进外国资本与先进印刷技术;大胆吸收人才

44、,任用专家学者;准确引领教育文化界的潮流(面向民众教育事业);重视组织管理,适时调整业务。(2)影响:传播了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启蒙了民众民主自由意识;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校教育与大众教育事业的进步;传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化;促进教育平民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年 1913年 1933年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手工业 7.7 7.7 7.4现代制造业 0.1 0.6 2.5采矿业 0.2 0.3 0.8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

45、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对其评述。需要根据图表,结合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如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原因主要从近代社会性质、列强的侵略及自然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示例: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