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 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3.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
2、,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4.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5. “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只因他的心全是天理而没有搀杂人欲,并不是因他无所不知
3、。所以,只是从知识与才能上学圣人,只知道钻研书本,考索名物,比拟形迹,结果是知识愈广,人欲愈滋,才能愈多,天理愈蔽。”请问这是哪一学派的观点? ( )A.陆王学派 B.程朱学派 C.浙东学派 D.洋务派6.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7. 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
4、要是(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8.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9.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
5、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10.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觉醒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1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
6、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12.左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B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13.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
7、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叙述历史时期A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古代希腊B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文艺复兴C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宗教改革D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启蒙运动14.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不同
8、15.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 ( ) A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 B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C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 D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17.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18.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
9、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A批判了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指出了西方启蒙思想宣传上的缺陷 抵制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否定了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19.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C把
10、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20. 维新派主张对科举制改革:改试策论,增设经济特科,改武举为艺科,废除八股。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联名奏请递减科举名额,1905年再次联名上奏,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是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表明( )A维新派、袁世凯、张之洞政治立场相同 B废除科举制是近代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 C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改造逐步深入 D清政府被迫改革使统治得以巩固21. 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
11、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 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 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22.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诗界革命”“文学革命” “思想革命”“家庭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经济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下列对当时这一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革命”话语影响极为广泛 B国民的权利自由得到法律保障 C“革命”已带来根本性变化 D“政治革命”目标已彻底实现23.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
12、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 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 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C. 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D. 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4.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25.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
13、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二 材料解析题26.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君齐桓公田午,在齐国都临淄西门外创建稷下学宫,各国、各家学者纷至沓 来“邹衍、淳于髡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孟轲、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 盐铁论“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孟子公孙丑下“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司马光稷下赋(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4分)材料二 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
14、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 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人权宣言(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中孟子公孙丑下观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观点不同的原因。(8分)27.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
15、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
16、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
17、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28、(20分)某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展览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
18、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1)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4分)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6分)书名项目清朝儒林外史意大利十日谈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主要思想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批判社会现实展览三: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
19、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3)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6分)(4)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4分)南安一中2014届高三(文)历史寒假必修三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2014-1-815 B D A B A 610 C A B C C 1115 D B C B A 1620 A C B C C 2125 B A A D A 26. 1)齐国官办;诸子百家汇集;提供政治咨询;培养人才,传播文化。(4分(2)同:都主张言论自由。(2分)
20、异:材料一中认为未做官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材料二强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受言论自由。(4分)不同的原因,所处时代的代表的阶级不同。(2分)28、(1)孔子:提出仁和礼。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4分)(2)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专制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上文化专制。(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主要思想:人文主义思想。(2分)(3)同意。理由:伏尔泰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和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而平等自由;这些思想有利于破除对教会和君主的迷信,利于人的精神的觉醒。(4分)(言之有理即可)(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民权,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并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国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任意举一例、言之有理即可即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