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04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复习 第5章专题2 增分突破3演练反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槐花约 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

2、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 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

3、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贸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

4、。同行者四人皆我好友,感人的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我。毛老师于翌年病逝。 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较之十年前,身边多

5、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开篇点题,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B第三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燕园的槐花与中天门的槐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平原槐花的不屑与对泰山

6、槐花的喜爱之情。C第七段中作者连用四个“最”字加强语气,表达自己对登临泰山的郑重其事和尊崇景仰。D十年后作者跃身前往泰山践约,回忆十年旧事,物是人非,毛老师等故友的离去,心有所感,无心把酒言欢,所以瞬即离座。E作者将槐花拟人化,多次用“她”和“你”来称呼槐花,表达作者对槐花的有情有爱。解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平原槐花的不屑”错误;D项不是“无心把酒言欢”。答案BD2为什么作者说自己“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_答案(1)作者登泰山并不是像一般游客为了看风景或者上香拜神,而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2)作者通过

7、对前两者的否定,强调自己对泰山的敬意,以及登临的决心与虔诚;(3)呈现出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体现了作者对华夏文化、文明的景仰和尊重。(答出两点即可)3结合全文来看,文章第八段有何作用?答:_答案(1)承上启下。上承前文,点出槐花与前文登泰山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文的十年之约的实现。(2)点题。(3)写出槐花之约的郑重和对泰山的景仰。4最后一段中作者称赞槐花是“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而且还感慨道“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但是作者提到首登泰山五年后重登时槐花却“花时尚早”。通读全文,并结合日常生活体验,探讨作者这样写作的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槐花的情义首先体现在作者首次登临泰山的时候,在

8、平原已过花期的槐花却以怒放之姿迎接作者的到来;在十年后槐花汇成满山的香雪海,以完成与作者的十年的约定。槐花不仅蕴含着作者对齐鲁故人情义的感激和思念之情,还承载着作者对泰山的敬意与对中华文明的景仰之情。作者写“槐花含情”,实际上是作者“含情”的体现,以主体的眼光和感情看客观事物,则所有的客观事物都沾染着主体的感情,有主体的意愿在其中。(生活实际略)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祁连雪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q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

9、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洌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嶂,就投

10、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看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

11、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地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蒙,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

12、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祇,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

13、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E本文既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

14、长凝重的历史感。解析B项答题区间在第四自然段,选项中“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错误,文中说的是“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与选项意义不符。C项答题区间在倒数第二段,选项中“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的说法无中生有。答案BC6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答:_解析 先考虑首段的作用:渲染了作者从前对河西走廊的印象,引出下文写作者亲眼见到的实景,形成强烈的对照。透出文章的书卷气(奠定全文感情基调)。再考虑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作者的情绪是明朗向上的,与开头的诗句形式上形成呼应。接着答引用的作用:开头引用的诗句是为

15、了和后文作者见到的河西走廊的真正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河西走廊的富庶。结尾引用的诗句证明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说法,丰富文章叙述手段,使文章更有文采、内蕴。同时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以林则徐无奈的心境来和作者的心境作对比。答案 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7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6、答:_解析首先,“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第二段有“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第三段从自然景观的角度介绍“雪擎穹宇”“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四、五两段大量的神话和历史映衬祁连山的高耸接天,让人自然联想到山顶的终年积雪;第六段把祁连雪岭意象化,过客们对祁连山的不同形容,已经将祁连山的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交融互渗。理清了全文的思路,该题不难作答。答案“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壮丽景观,圣灵神韵,使人生亲切之感;“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

17、章富于艺术感染力。8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答:_解析第一问首先由“观山如读史”这句话所处的位置出发,来确定答题的区间应该在最后两段,思考的方向应该是找出“观山”与“读史”的相似点。第二问可以用固定的答题公式:第1句:这句话给了我的启示。(类似这样的呼应题目的话)第2句:我们生活中(举事例)第3句:这使我明白(事例分析)第4句:一句话总结。(新瓶旧酒,语言避免和第一句重复)这道题要注意的是要谈生活经历或者体验。答案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

18、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蕴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第二问:(示例)“观山如读史”,这句话让我想了很多。我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也有辽阔的东海;有雄踞亚洲的青藏高原,也有浩荡东去的长江黄河。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演绎出一幕幕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遂使我国的山山水水,呈现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景观。所以我们的古人教育他们的子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为书里的历史是死的,而寄托在山水之上的历史是鲜活的。苏轼来到长江边上,看到三国故垒,眼前涌起赤壁之战的烟云,脑中浮现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所以,游历也是一种学习。行走在中华大地上可以领略我们民族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暑假寒假,“五一”“十一”,让我们背起行囊,去昆仑山拜访西王母,去曲阜叩问孔夫子,去汨罗江边祭拜屈原,去泰山领略秦皇汉武封禅的壮观 于是我们明白:山不仅是山,它还是历史;水不仅是水,它还是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