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702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江苏专用)文档 第13单元 第28讲 课时限时训练2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限时训练(二十八)(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7盐城中学模拟)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DA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不能体现首创,故B项错误;1905年,维新变法早已失败,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可知,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故

2、D项正确。2(2017淮安模拟)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C材料引文“不好的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的表述体现了孙中山主张实行改良。3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中山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

3、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题干材料“孙中山看到列强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只能表明孙中山注意考察西方社会现实,发现了西方工业化产生的不足,不能表明他不赞成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出于预防资本主义弊端和解决土地问题的目的,提出了“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充分考虑了普通民众的利益,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强调反专制求民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袖,其根本目的就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4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

4、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无关,故A项错误;“创立民国,实现共和”主张政治上推翻帝制,实行民主,这是严肃的阶级斗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主动寻求与俄国、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与中庸无关,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可是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

5、平衡,均体现了中庸思想,故D项正确。5(2017沭阳如东中学测试)“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B抓住材料中“革命失败以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判断,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6(2016扬州四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

6、新陈代谢中说道:“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ABCDC材料“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表明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自觉选择”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论人民民主专政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时提出的,故错误;

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著作,故正确;井冈山的斗争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著作,故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著作,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7(2016南通、扬州三模)美国学者史华慈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这里的“新的内容”()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A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8、央的正确领导,中共取得长征胜利,到达西北。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相符,故A项正确;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时间上不符,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9、与材料中“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不符,故D项错误。8(2016泰州一模)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最主要的理论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新民主主义理论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出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还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故A项错误;1940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提出是在1945年之后的解放战争后期,不符合时

10、间限制,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提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9(2017苏州高新区调研)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道:“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A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D材料主要论述的是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故A项错误;毛泽东经济思想与孙

11、中山经济思想在本质上并不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信息说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故D项正确。10(2017东台中学模拟)毛泽东提出:“有必要在我国人民中,首先是在干部中,进行解释,引导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且懂得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这种矛盾。”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B“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C“大跃进”运动的全面推进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A从材料信息看,这是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针对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12、,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并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法,故选A项。11(2016扬州一模)“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上述文字最有可能出自毛泽东的()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新民主主义论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国民革命时期,与题干主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步骤和前景,与题干主题不符,故B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新中国

13、成立前夕,讨论的是关于新中国国家性质和政治体制的问题,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一部分,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故D项正确。12(2017东海中学模拟)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加拿大国际友人的谈话中,谈到了“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主张()A有利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建设B确定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D推动安徽、

14、四川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A1980年,我国设置了四个经济特区,说明邓小平的这些主张解放了思想,有利于特区的创办,故A项正确;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是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之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安徽、四川试点“生产责任制”的改革与邓小平访美无关,故D项错误。13(2016泰州二模)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道,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

15、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B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而且我国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早在“文革”前就已建立起来,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14(2016苏北四市一模)“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1992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A.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 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 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D. 社会主义本质的

16、认识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马克思提出的,不是邓小平,故A项错误;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故B、C两项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故D项正确。15(2017天一中学模拟)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道:“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

17、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D极“左”思潮不是从新中国成立就有的,而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才有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预设蓝图”不符合题目中的“试错反弹”,故B项错误;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C项错误;“试错反弹”可以理解为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正确的道路,“南方谈话”中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的区别证明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2017扬州中学模拟)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

18、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毛泽东选集第4卷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

19、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19751997)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

20、论的共同追求。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材料一提及向俄国学习,可知此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正在形成中;联系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可知,土地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联系相关知识可知,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及中共的帮助等构成孙中山转向的原因。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理清材料中相应关键词,予以概括回答,即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第二小问,梳理材料逻辑及关键词可知是为了巩固政权。第(3)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三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可知其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相关时代、背景、任务及三大思想内容,予以比较,围绕三者追求予以回答。答案:(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