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652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1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 人民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资料卡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2、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基础知识梳理】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新中国成立的条件(1)军事基础: 的胜利发展, 以被推翻。(2)思想基础: 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

3、了理论准备。(3)群众基础:全国人民热烈拥护共产党。2. 新中国成立的准备工作:A.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 地点: (2)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由 转移到 ,工作中心:以 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基本政策: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 方面的基本政策。总任务:从 转变为 ,从 社会转变为 社会。(3)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B.论人民民主专政 :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阐明了国家的性质,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愿望。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 地点: (2)内容:(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讨论了 等问题

4、,一致决定采用“ ”的国名。通过了 等重要文件,规定了新中国的 ,起到了 作用。 选举产生了 。(3)意义: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完成了新中国的筹建工作。3.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时间: ,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一致决议接受为 施政纲领(2)开国大典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社会性质:结束了 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 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政权性质:以 为基础的 政权,中国历史不曾有过;政治建设:为 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二、开创政治建设的新阶段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背景和条件法律基础:1953

5、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决议。组织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2)成立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 地点: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2.国家的根本大法 (1)内容: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a.国家性质: 。b.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和 。国家机关一律实行 。规定了公民的 ,确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2)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 的宪法。(3)原则:体现了 和 两大原

6、则,(4)意义:开创了 的全新阶段。它是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的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它是全国人民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纲领,标志着中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起点。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继续存在:1954年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继续存在的目的:为了 ,共同促进 。1954年

7、后的人民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意义: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发展新阶段: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4)历史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原因:统一多民族国家 地理因素 历史因素 (2)建立和完善: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1954年宪法: 建立: (3)处理

8、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4)意义:实现了 , 保证了 , 促进了 。【课堂讨论】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标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资料卡片】红卫兵:“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全国性的以大、中青年学生为主的群众性组织,于1966年5月下旬最早在北京出现,并首先在首都的青少年中发起了红卫兵运动。毛泽东认为青年学生是推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的突击力量,并于同年8月1日写

9、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表示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8月18日 ,毛泽东身穿绿军装,佩戴红卫兵袖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并且再次表示支持红卫兵运动。当时的天安门广场上,是一望无际的人群,在南到前门和东西两侧的长安街上,都是人山人海。人们的口号声惊天动地。林彪在大会的讲话中,别有用心的表示坚决支持红卫兵敢闯、敢干、敢造反的“革命精神”,鼓动红卫兵“打倒一切”。“八一八”之后,毛泽东又分别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7次接见红卫兵,共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300多万。红卫兵的典

10、型着装是头戴绿军帽、身着绿军装、腰间束武装带、左臂佩红袖标,手握红宝书。红卫兵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派别林立,互不隶属,互相斗争。根据时间、出身和政治主张,大概可以分为: 老红卫兵:也称老兵,最早的红卫兵,干部子弟,血统论出身论。联动。文革后不久很快失势。 保守派:老红卫兵的效仿者,大部分是出身好的。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工作组。 造反派:红卫兵运动的主流。成分复杂,主张造反,进入革委会。典型蒯大富等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 极左派:新思潮,基本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批判者。典型长沙杨曦光中国向何处去。 以上所列“各派”也不是一体,而只是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红卫兵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统一的组织。江青:文化大革命

11、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首要分子。原名李云鹤。山东诸城人。女。1929年春在济南入山东实验剧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个月后失去党的关系。1934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获释后以蓝苹为艺名做过电影演员。1937年秋到延安,后恢复党籍,改名江青。1938年与毛泽东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全国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电影处处长等职。1963年起,以“京剧革命”为名,在文艺界煽动极“左”思潮。1965年,指使姚文元炮制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又与林彪联合写成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制造舆论。 1966年5月后,任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代理组长,解放军文

12、革小组顾问。在中共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推翻人民民主专政为目的,同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四人帮”,勾结林彪反革命集团,煽动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造成10年之久的全国大动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最严重的损失。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江青进行隔离审查。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永远开除江青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以反革命集团首犯判处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198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作出裁定,对其依法减为无期徒

13、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1991年5月14日自杀身亡。【基础知识梳理】一、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时间: 年 地点:北京)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在中国基本确立,成为中国社会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2.内容:(1)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2)规定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 (3)强调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3.意义:中共在全国 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 的一个良好开端。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原因:(1)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2)根本:“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当时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3)

14、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的利用。2.兴起 (1)导火线: (2)全面发动的标志: (3)指挥机构: 组成人员: 实质: 3.“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1)青年红卫兵运动对公民的人身基本权利的肆意践踏。 (2)工人造反派的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3)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三、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背景(1)粉碎 集团。(2)“文革”结束后,由于没有在思想上 的错

15、误, 党和国家工作处在 局面。(3) 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的讲话,为全会召开奠定了基础。2.内容(1)思想路线的转折: (2)政治路线的转折: (3)组织路线的转折: (4)改革开放的决策: 3.意义(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 ;(2)开创了 新道路;(3)我国进入了 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背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2.主要成就:(1)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过程:1980年,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 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体现了

16、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 ,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 。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 的历史任务。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 ” 写入宪法,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B.意义: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和治国方略,标志着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即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对于保障人民利益,推动政治生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制定了大批法律及其与法律有关的规章,形成了一个 法律体系框架。【课堂讨论】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

17、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资料卡片】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基本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海峡交流基金会(Straits Exchange Foundation),台湾民间机构。1990年11月21日在台湾成立,由辜振甫任董事长,陈长文、陈胜发任副董事长,秘书长由陈长文兼任。海基会以“是一座桥,不是一堵墙”为己任,主要任务是执行台湾当局委托办理的两岸民间交流中技术性、事务性的工作,包括两岸同胞入出境收件、

18、核转,大陆地区文书验证及送达,两岸人犯的遣返,经贸纠纷的调解处理,学术文化交流的沟通等等。因而可视为台湾当局与大陆联系的中介机构。海基会通过台湾当局“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对台湾当局“立法院”负责, 同时接受台湾“国民大会”监督。其资金来源大多是当局拨款,少部分为工商企业界捐款。海基会设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秘书处,文化服务处,经贸服务处,法律服务处,旅行服务处和综合服务处,负责处理有关具体事宜。1993年4月2729日,董事长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 海基会采用财团法人基金会的形式,经费由政府与民间共同捐助。海基会初成立时的定位是“以协调处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往来

19、有关事务,并以保障两地人民权益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根据章程其为社会团体法人,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致力于加强同赞成其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常权益。协会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并可根据需要设立办事机构。海协会名誉会长荣毅仁,会长汪道涵,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副会长经叔平、邹哲开,秘书长由邹哲 开兼任。台湾同胞联合会会长张光辉,全国人大侨务委员会副主任林丽韫、台盟主席蔡子民

20、为协会顾问。1993年4月2729日,会长汪道涵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为两岸事务性交流掀开了新的一页。 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病逝后,会长的职位空缺至2008年6月3日。2008年6月3日,陈云林任会长。【基础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形成过程(1)构想的雏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 的谈话,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叶九条),提出国共合作;和平统一;两种制度,阐明了 。(2)成熟: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 。(3)法律保障:

21、1984年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构想。2.含义:在 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 ,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伟大意义:“一国两制”构想是是邓小平从 出发,在 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构想,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的指导方针。二、香港、澳门的回归1.香港回归(1)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与 的会谈中提出了用 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同时坚决否决了英方 的提议。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2)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 。(3)1990年,全国人大根据 、 和 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法律的形式落实

22、了这一伟大构想。(4)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正式成立,成功地实践了这一伟大构想。2.澳门回归(1)1987年4月正式签署了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宣告成立。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1)港澳: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 ,开创了港澳与祖国内地 的新纪元。(2)中国:标志着中国在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国际:为国际社会 提供了光辉典范。 4.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条件:(1)前提条件:(根因) (2)关键因素: (3)法律依据: (4)群众基础: (5)国际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3、 1.表现:(1)停火:1979年,中国政府停止 ,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破冰:1980年后,两岸“三通”逐步放松,两岸交流特别是民间交流日益频繁。(3)“九二共识”:1992年10月,大陆“ ”和台湾“ ”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4)推动交流: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5)纲领性文件:1995年1月,江泽民 的重要讲话。(6)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平之旅”访问祖国大陆,会见胡锦涛,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2.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的意义 (1)祖国大陆和台湾结束了长期隔绝的局面,(2)两岸人员往来以及各领域交流蓬勃发展,(3)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初步形成。3.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强大 两岸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日益密切 两岸人民渴望和平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一国两制”的构想 反分裂国家法 国际公认(2)不利因素:国际上:美、日反华势力 台湾岛内分裂势力:90年代以来“台独势力”、“一边一国”论 等4.“一国两制”方针的评价(1)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符合实际(2)避免战乱带来的动荡,符合人民心愿(3)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4)实践证明其顺应时代潮流,是祖国统一的正确选择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