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编北师大版审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精排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76239 上传时间:2025-11-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北师大版审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精排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编北师大版审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精排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新编北师大版审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精排版新编北师大版审定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精排版试卷预览部分:图片 分数复制时无法显示,完整使用请在底部1、口算: (12)506= 3007= 482= 50=60= 2408= 315= 1025=6309= 963= 242 20042、竖式计算:(12)727+114+86 850-(256+280)1000-185-145 427+273-1653、脱式计算:(12)56+25 (158242)8 93-3935+48 800254 (66-10)7二、填一填。(第4、6题每空0.5分,其它每空1分,共15分)1、计算36-27

2、时,先算( )法,后算( )法。2、( )加上346,结果是540。3、820减去128的差再减去62得( )。4、口算693时,可以把69看作( )和( ),先用( )除以( )等于( ),再算( )除以( )等于( ),最后将( )和( )合起来就是( )。5、比8个6的和多7的数是( ),4个9的和比24多( )。6、在 里填上“+” “-” “” “”。40 5=8 4 13=52 24 6=1832 8=4 20 7=140 10 5=57、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 )的。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0分)1、口算2408时,可以先算248=

3、3,然后在3的后面添上一个0.( )2、因为45=20,所以4005=200. ( )3、720里面有72个百。 ( )4、30是3的10倍。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

4、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观察长方体时,从一个方向看或从不同的位置看,每一次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

5、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四、连一连。(每小题3分,共9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