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99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考法揭秘(全国卷I):第1板块第1~3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语文18题考法揭秘全国卷温馨提示“温故知新”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应考的重要策略。对近几年课标全国卷试题的回顾分析,具有“鉴往知来”的作用,是考前必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仔细对比近几年的试题,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如热点知识、常规考法、命题角度、试题题型等等,但更能发现试题的流变,命题人指导思想的延进。这是最宝贵的,也是本书编写的最终目的。第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2015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

2、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

3、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

4、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专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货物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

5、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

6、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解析:选A。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A项原文中并没说“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是宋代产生的。属无中生有。来源:学|科|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B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C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

7、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解析:选B。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理解错误,原文是“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和官府的强制推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B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

8、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解析:选D。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D项“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在文中并无此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2014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

9、、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

10、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

11、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

12、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

13、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解析:选D。本题从混淆是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悲剧(的性质)”的理解。原文第三段中说“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第四段也说“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而D项中表述的“甲午海战”是历史事件,不是文学艺术。A、B、C三项表述的内容属于悲剧,其信息体现于整篇文章中。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

14、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解析:选C。本题从语意夸大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原文第四段中说“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C项表述为“不至于获得”“不至于介入”,语意程度

15、加深,与原文不符。A、B、D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二段、第五段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

16、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解析:选B。本题从因果不当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选文第四段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人们喜欢欣赏悲剧的原因应是“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A、C、D三项表述正确,其信息分别体现在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中。(2013高考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

17、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来源:Zxxk.Com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

18、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

19、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实“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

20、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来源:Zxxk.Com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来源:学科网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

21、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中“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一句错,原文中有“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其”代指“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不是指“老子和道家”。本项犯了混淆指代内容的错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

22、,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解析:选D。本题从断章取义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D项在原文中的信息是“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朱熹的话“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中“或人”是指“或曰”一句中的这个人,朱熹的意思是说,有的人所称引的这句话今见老子书,因此,“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应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

23、如?”这一句,而“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一句“是对老子的批评”。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来源:学科网ZXXK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来源:Zxxk.Com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

24、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解析:选C。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C项中“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来源:Z.xx.k.Com2015年课标全国卷语文和2014年、2013年相比,在试题结构、能力要求、时间、分值、难度等方面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除个别题型略有调整外,整体可谓一脉相承,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原则,这是基于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来源:Z*xx*k.Com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是必考内容,也是课标全国卷近年来题型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部分。近年来,呈现出如下特点:1选文上,最

25、突出的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化性。文章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文章长度为1 000字左右。这类文章大多是名家学者的社科类或自然科学类论文的节选。以课标全国卷为例:2015年的文本节选自王芳的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谈论的是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形式方面的问题,属于经济学论文。2014年的文本节选自王晓旭的美的奥秘,谈论的话题是“悲剧美”问题,属于美学范畴。2013年的文本节选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谈论的话题是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问题,既有考古的知识,又有对道家哲学的介绍,属于文史哲综合论文。但这些文章都具有专业性强、知识层级高的特点,作者的逻辑思维缜密,语言准确,与高

26、中生的现实差距大,距离感强。利于考查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2在题目的设置上,紧扣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制。课标考纲对现代文阅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具体要求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在此精神指导下,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设置三个题目,三个题目不求对考查点的全面覆盖,如近几年考查的侧重点在对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上。第1题2015课标全国卷考查了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题干表述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筛选

27、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主要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能够识别题中材料的来源、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从文章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要表述。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首先要确认与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区间,然后把所给选项的信息与原文中的内容进行对应比较,最后紧扣语境,结合题干中的相关要求准确筛选。具体步骤如下:1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般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

28、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2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来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3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1)以偏概全,

29、命题人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的轻重的词语,以片面的、局部的、特殊的认识来表述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普遍性的内容,目的是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如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重点关注: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几个,大多数等);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2)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3)时态错乱,就是指故意把

30、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定事实。(4)乱加因果、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此外还有递进、条件等逻辑关系的强加。第2题2015课标全国卷 的第2题,属于对内容要点的概括分析。题干表述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所谓“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文章局部的。高考试题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在这两方面都有涉及。第3题来源:学_科_网2015课标全国卷的第3题,属于归纳文章内容要

31、点的题目。题干表述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归纳内容要点一般是针对一个或几个段落而言,常用的方法是:摘句法。文章段落的主题句(总领句、总结句)和中心句就是对全段内容的概括,可以直接摘取。联词法。在段落中摘出能表达本段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将其联结在一起,但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分层归纳抽象法。即先弄清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再将这些句子切分成合理的层次,确定层次的逻辑关系及作者的表达意图,然后舍次取主,以此为点,再找出各层的共同点,抽象概括出具有涵盖性的简洁的语句。此外,课标全国卷经常考查的题目还有对概念的理解,即“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审好题

32、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课标全国卷一般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再次要审准题干的“潜台词”。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来源:Zxxk.Com养成回文对照、辨同析异的做题习惯。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于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甄别筛选。对概念含义的理解,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概念本质的把握上,内涵一定要严格界定,也就是要严格审读一些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其次是比照分析,比照分析是指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2014年课标

33、全国卷 在这个题目上有变化,2015年又放弃了这种命题方式。2014年一改往年对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文中找“依据”的考法,改为“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不再是让考生到文本中机械地去找与比对,而是让考生用作者的观点去思考,去判断。从近几年课标全国卷的命题情况看,没有涉及对文章结构思路的考查,也较少涉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由于这类文本是论述类文章,文章的结构思路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十分重要,这两个考点也要给予相当的关注。有关题目可参见安徽卷、江苏卷等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题目。一、(2015福建长乐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却不仅是欣赏。创造

34、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来源:Z_xx_k.Com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其中园亭、花木、湖山、风月,件件都了然于心,可是我不能把它画出来。我何以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因为我不能动手,不能像支配筋肉一样任意活动。如果我勉强动手,我所画出来的全不像我所想出来的,我本来要画一条直线,画出来的线却是七弯八扭,我的手不能听我的心指使。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这种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它须费一番工夫才学得来。我想到一只虎不能画出一只

35、虎来,但是我想到“虎”字却能信手写一个“虎”字出来。我写“虎”字毫不费事,但是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虎”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一只虎和一个“虎”字在心中时都不过是一种意象,何以“虎”字的意象能供我的手腕做写“虎”字的活动,而虎的意象却不能使我的手腕做画虎的活动呢?这个分别全在有练习与没有练习。我练习过写字,却没有练习过作画。我的手腕筋肉只有写“虎”字的习惯,没有画虎的习惯。筋肉活动成了习惯以后就非常纯熟,可以从心所欲,意到笔随;但是在最初养成这种习惯时,好比小孩子学走路,大人初学游水,都要跌几跤、喝几次水,才可以学会。各种艺术都各有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例如写字、作画、弹琴等等要有手腕

36、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要想学一门艺术,就要先学它的特殊的筋肉的技巧。学一门艺术的特殊的筋肉技巧,要用什么方法呢?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本来不是两件事。姑且拿写字做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些方法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做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但是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学写字最得益的方法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看他如何提笔,如何运用手腕,如何使全身筋肉力量贯注在手腕上。他的筋肉习惯已养成了,在实地观察他的筋肉如何动作时,我可以讨一点诀窍来,免得自己去暗中摸索,尤其重要的是免得自己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推广一点

37、说,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以作如是观。比如说作诗作文,似乎没有什么筋肉的技巧,其实也是一理。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情感都见于筋肉的活动。思想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喉舌的动作。比如想到“虎”字时,喉舌间不免起若干说出“虎”字的筋肉动作。这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诗人和文人常欢喜说“思路”,所谓“思路”并无若何玄妙,也不过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而已。(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1下列关于“筋肉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筋肉活动是艺术创造过程中,在所欣赏的意象的支配下,实现手能从心,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的一种活动。B艺术方面的筋肉活动不是天生自在的,须费一番

38、工夫才学得来,在学的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麻烦,就像大人要学会游泳总要喝几次水一样。来源:学科网ZXXKC从事一项艺术活动,最初都要经过一番练习,使筋肉活动成为习惯,这样才可以达到从心所欲、意到笔随的境界。D不同的艺术,筋肉活动的方式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特殊的筋肉的技巧。而这技巧,则是学好一门艺术的一个前提。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创造是对欣赏的一种升华。创造之中都会有欣赏,但创造是在欣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欣赏到的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中去。B如果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却不能把它画出来,这是因为缺少这方面的筋肉技巧,这样即使勉强动手,所画出来的也全不像想出来的。C作者认为,学习写字

39、临帖等不是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站在书家的身旁,现场学习,以避免自己去暗中摸索和养成不良的筋肉习惯。D思想、情感好像离筋肉活动很远,实际上也是有关联的。这种观点虽是行为派心理学的创见,但现在已逐渐为一般心理学家所公认。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识字的农夫看“我”写“虎”字,正犹如“我”看画家画虎一样惊羡,这都是因为不会。其实写“虎”字和画虎一样,只要练习过就可以做到。B写字、作画、弹琴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唱歌、吹箫要有喉舌唇齿诸筋肉的技巧,跳舞要有全身筋肉的技巧,这表明不同艺术活动的筋肉技巧是有差异的。C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写印本,再其次是临帖,这都是

40、在模仿,而这种模仿也是学习,能够使人逐渐养成手腕筋肉的习惯。D诗文都要有情感和思想,而情感和思想都离不开筋肉活动技巧,文人和诗人所谓“思路”,其实就是筋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向。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来源:学科网ZXXK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

41、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西周政府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政府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

42、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

43、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土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我国建国之后,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 (选自沈雅婷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

44、想。B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C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周和唐代,政府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政府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B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D清代统治者未对

45、有识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地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C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国初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D古代的环保观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来源:Zxxk.Com三、(2015江西南昌市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如果说中国人在远古的鱼纹盆中便开始体现出对水的尊重,那么

46、旧石器时代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那“受伤的野牛”就能够让我们看到远古的西方人对光的敏感。尽管我们还不敢肯定地说那就是原始人对光影的描绘,但从黑、褐、赭、白的色彩有序递进变化中,我们分明已经看到了光的明暗显现,有如浅浮雕的拓片那样的立体空间感。也许这只是原始人在黑暗的穴居环境中对明暗的偶然一次描绘,以至于我们还无法断定原始绘画对光的表现有无意识。然而,后来成就于地中海爱琴文化时期的米诺斯“迷宫”装饰壁画,其鲜明轻快的色彩,充满生气,完全是阳光沐浴下的情景。不仅如此,当时的克里特人已经懂得运用矿物质掺和树胶的颜料营造画面本体的气质,这种气质又在阳光的照耀下挥发到空气中,弥漫了整个克诺索斯宫。自

47、然的光芒已经成了画面散发出生命所赖以呼吸的空气。古老的克里特人把光和画融化成了一个整体,这种艺术感染力至今依然令我们叹服。其光彩绚烂的大自然主题,自在优雅的开放风格,与同时期中国商代艺术繁丽、深沉、奇诡的艺术风格有着天壤之别。古希腊艺术家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塑造出彰显事物本质的典型形象。古希腊艺术(尤其是雕塑)本身所散射出来的耀眼光辉,似乎让那些来自画外空间而作用于绘画的光线显得暗淡失色。又由于古希腊画作遗存的缺乏,仅从当时的瓶画风格来看,希腊绘画已经没有了从前的鲜艳光彩。如果说他们依然有光的话,那就是逆光(黑绘式)与顺光(红绘式)的剪影,再加上衣纹与边饰图案所带来的光斑闪动感。从文艺复兴开始,画

48、家们开始打破一些禁忌,特别是开始对外光进行大胆的描绘,并且很注重明暗光线的对比,背景多作昏暗的、隐约的处理。古典时期的绘画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了对亮部的把握,并不是说古典时期画家的亮部画得不好,这里指的是他们对亮部的处理是比较克制的,但由于对光的注重,这些画家们都可以把暗部光线画得非常有氛围,以至于很多画面都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到了17世纪,伦勃朗把卡拉瓦乔的“黑影强光”发展到了更高的境界,画面光线奇妙莫测,并且用厚涂法描绘亮部光线,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使色彩更温暖更光亮。另外,专注风景绘画的荷兰画派和英国风景画派等画派中的许多著名的画家都引领了外光描绘的风气,给西方绘画注入了更多

49、的光的因素。在外光的影响下,画面逐渐明朗起来,也使许多西方画家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由于西方绘画的造型特点,光就成为其重要的造型手段,又加之其对真实场景再现的需求,光在西方绘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选自美术界,有删改)7下列各项中,关于“西方古代艺术的尚光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人对光的敏感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的“受伤的野牛”便有可能体现了原始人对光影的描绘。B克里特人注重营造画面本体的气质,这种气质又在阳光的照耀下挥发到空气中,自然的光芒已经成了画面发出的生命赖以呼吸的空气。C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开始对外光进行大胆的描绘,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

50、了对亮部的把握,使画面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D伦勃朗发展了卡拉瓦乔的“黑影强光”,画面光线奇妙莫测,并且用厚涂法描绘出更光亮的色彩,这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来源:学科网ZXXK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表明西方人在原始社会便对光影有了一定的理解,而米诺斯“迷宫”壁画则表现出克里特人的画作让人叹服的艺术感染力。B古希腊艺术家的绘画失去了从前的鲜艳光彩,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对逆光(黑绘式)与顺光(红绘式)的剪影的运用。C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与古典时期的艺术家们在处理明暗光线时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古代西方人在绘画中对光的重视。D17世纪,西方艺术家给绘

51、画注入了更多光的因素,他们在绘画时以光为重要的造型手段,并追求真实场景的再现,使光成为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绘画方面,东西方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中国,从远古时便开始体现出对水的尊重;而在西方,从原始社会变产生了对光的敏感。B古希腊艺术家在塑造典型形象时注重彰显事物本质,从而使画作散发出耀眼光辉,这种做法让那些来自画外空间而作用于绘画的光线暗淡失色。C古典时期的绘画中,艺术家们虽然对亮部的处理比较克制,但也能将亮部画得不错,其描绘方式,打破了当时的一些禁忌。来源:学科网ZXXKD17世纪,专注于风景绘画的荷兰画派和英国风景画派中的许多著名的画

52、家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从而使画面逐渐明朗起来。参考答案与解析第1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第13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来源:学+科+网_预测演练_1解析:选A 。A项,原文说的是“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此项把“筋肉活动”和“艺术的创造”这两个概念混淆了。2解析:选C。作者没有否定临帖等习字法。3解析:选A。“只要练习过就可以做到”有误,要经过练习形成筋肉活动的习惯才行。4解析:选C。“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53、来源:学#科#网Z#X#X#K5解析:选B。B项“都”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6解析:选C。C项“做法也是合理的”不符合文意。7解析:选C。C项偷换概念,“对暗部光线的把握能力超过了对亮部的把握,使画面弥漫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说的是“古典时期”的绘画,而非“文艺复兴时期”的。8解析:选B。“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对逆光(黑绘式)与顺光(红绘式)的剪影的运用”错,强加因果。9解析:选A。B项,原文中有“似乎”一词,而选项将其忽略。C项,“打破了当时的一些禁忌”的不是古典时期的艺术家,而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D项,原文说的是“在外光的影响下,画面逐渐明朗起来,也使许多西方画家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故“对光有了更宽泛的理解,从而使画面逐渐明朗起来”的表述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