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56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语文版语文必修5:高中同步测试卷(七)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中同步测试卷(七)第四单元越世高谈自开户牖(A卷)(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B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C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故民之从之也轻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不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也不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

2、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4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B不患人之不己知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5下列各项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与人无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争。B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高了就压低些,低了就抬高些,多余了就减少些,不够了就补足些。C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弱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的道理,普天之下没有哪个人不知道,但是没有哪个人能够照此实行。D天下皆

3、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就变坏了。二、阅读理解(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甲】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乙】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问:“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丁】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

4、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感到羞耻B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劝阻别人C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使用坏了D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讨伐征伐7下列对选段【甲】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主张为人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孔子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C孔子教育弟子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D孔子解答了子贡提出的有关孔文子的问题。8下列对选段【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没

5、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学工作切忌搞“一刀切”。B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素质,教学中要采用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C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抓住时机,顺势导引,解答疑惑。D针对不同的对象,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9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0分)(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3分)译文:_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分)译文:_(2)依据【乙】【丙】两则材料,从中概括出两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4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

6、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7、。”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

8、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B贼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望:盼望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

9、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B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C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D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B孟子

10、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译文:_(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译文: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

11、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

12、,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

13、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谋:为谋划B请治剑服 治:备办C庄子入殿

14、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下列各组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3分)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ABC D.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

15、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译文:_(2)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译文:_三、语言运用(18分)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不得多于18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曹雪芹如一个丹青妙手,同施耐庵在水浒传中重点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和李逵等108个好汉的形象一样,在红楼梦中重点描写了400多个人物。据徐恭时统计,红楼梦中人物合计有975个,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个,无姓名称谓的243个。这些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同生活中的真人没有什么两样。答:_19请指出下面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4分)季羡林的

16、关门弟子钱文忠成名后,在媒体面前很低调,他一再向记者强调:“别太关注我,我可没办法应对媒体!”对于自己的走红与火爆,钱文忠有着比一般人更清醒的认识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言外之意: _20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4分)读论语宜曲阜音,读孟子宜滕州调,读老庄宜河南腔。答:_21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下面每一句话都表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请补出空白处的内容。要求:符合节日特点,富有文采。(6分)重阳节:拄杖登山,_。清明节:祭祖吊人,_。中秋节:_,银汉无声转玉盘。春节:_,千红万紫报春光。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17、少于800字的文章。媒体日前聚焦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参观北京某高中,却意外再度引爆校服之争:有网友觉得,该学校校服,确切地说,是那套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太减分了!”这就像一个火苗,在新浪微博上引爆了网友们对国内运动校服铺天盖地的吐槽。甲:校服丑是要控制成本,追求结实,尺码偏大,不分场合使用,校服虽不能杜绝攀比但能减少攀比。乙:这世界本来就是天然不平等的,学生有必要活在一个做作的平等假想里吗?希望孩子学会从容面对和正确看待不平等。丙:男女同款、千篇一律的校服,省了攀比,也“去了个性”,“可以防早恋”。丁:这种不能展现男女成长性别特点的衣服,不利于青春期少年形成正确健康的性别意识,也不利于建立性别自

18、信,外界越是遮遮掩掩,学生越是不能坦然面对。戊:这样的校服就是让青少年儿童从小丧失对美的感知,大家一起从小丑到大。校服让学生长大了也不懂得服装搭配,很多人到了大学也穿得毫无个性。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D。“孙”通“逊”,“弟”通“悌”。2解析:选D。中的“之”为代词,中的“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句中的“其”都是代词,“它的”。3解析:选B。A项,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项,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项,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4解析:选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

19、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解析:选D。对“斯恶已”的翻译有误,正确的意思应是“丑也就诞生了”。6解析:选D。伐:夸耀自己。7解析:选B。未讲“学习方法”。8导学号70562039解析:选B。乙段中没有提到“中庸”的问题。9导学号70562040(1)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怀念我。”(2)因材施教。孔子能够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多么的重要。因势利导。孔子针对公西华所面对的实际困惑,抓住时机,顺势

20、导引;由此可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是解答疑惑的最佳时机。参考译文:【甲】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谥为文。”【乙】子路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一件合于义理的事就行动起来吗?时你回答说有父兄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感到迷惑,大胆地请问这是什么缘故。”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丙】孔

21、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中等以下才智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丁】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 子路说:“我愿把自己的车马衣服都拿出来和朋友们共享,就是用坏了也毫不遗憾。” 颜渊说:“我愿不自夸好处,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 子路又说:“希望听一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怀念我。”10解析:选A。放:流放,放逐。11导学号70562041解析:选D。在大体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读懂画线部分的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另外,掌握一些特

22、殊的文言词语对正确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曰”“之”等。12导学号70562042解析:选D。D项,“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表述错误。原文的“怨”,是后被征伐的百姓抱怨不先征伐自己的国家,而先被征伐的国家的百姓是高兴的,没有抱怨。13导学号70562043解析:翻译时要注意“逾”“戚”“与”“箪”“壶”“以”等词的意义。答案:(1)国君任用贤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才,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2)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参考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

23、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功勋(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宣王说:“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识别哪些是没有才干的人而罢免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贤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才,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左右侍臣都说(某人)贤能,不行;大夫们都说贤能,也不行;全国的人都说贤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贤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某人)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某人)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也不要听

24、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像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德的人叫贼,败坏信义的人叫残,残和贼这样的人叫独裁者。我只听说杀了独裁者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

25、“兼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齐国人要兼并燕国,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它。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讨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这时),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

26、,北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是)后征伐我们(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云彩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像这样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

27、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和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14解析:选A。谋:图谋。15解析:选D。“庄子当能”是别人的看法。说的是庄子不接受贿赂。的陈述对象是“大王”。16解析:选B。A项,错在庄子并非真的剑术如此高超,是庄子为了劝谏赵文王而夸张的说法,以引起赵文王的谈话兴趣。C项,正确的说法应是庄子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的是庶人之剑而非天子之剑。D项,从原文可以看出庄子劝谏赵文王要有天子气息,使天下臣服,而非无为思想。17导学号70562044解析:(1)然,表示赞同;唯,只。(2)宰人,厨师

28、;环,名词作动词,绕。答案:(1)太子说:“是这样的。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2)赵文王于是拉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座席惭愧地转了三圈。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有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召来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拜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断绝赵

29、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还得不到呢!”太子说:“是这样的。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

30、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手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手。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

31、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赵王说:“愿意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这种剑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这种剑,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

32、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鄙薄这种做法。”赵文王于是拉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座席惭愧地转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个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18解析:注意分析语段表达的意思,比如写

33、曹雪芹与施耐庵的对比中主要表现了曹雪芹怎样的特点等。答案:(示例)曹雪芹塑造了众多逼真的人物形象。19解析:“炒香”“炒焦”分别比喻媒体对人成名起到的正、副作用,点明其本义则可。答案:当下媒体的炒作对于一个人的成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火的新闻炒作,往往会使一些明星成为“流星”,昙花一现,随风而逝。20解析:注重分析示例体现的意义,比如论语的作者是孔子,老家是曲阜,由此可以先找到一些相关的作者,然后从作者的特点的角度入手仿写即可。答案:(示例1)读莱蒙托夫宜喝酒,读海涅宜高歌,读雨果宜沉思。(示例2)读李白宜长啸,读王维宜安静,读陆游宜舞剑。21解析:“拄杖”暗示和老人有关,“祭祖吊人”悲伤,中秋望月,春节新春伊始,可以抓住节日特点再结合给出的句子思考。答案:(示例)老夫聊发少年狂路上行人欲断魂望月思乡万象更新22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