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讲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学、戏曲和书画考点1|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古代中国科技成就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1内容: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2.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使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1)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的进程。易误辨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易误点(1)中国古代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
2、2)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二、数学成就十进位值制和珠算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1)含义: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关键,一是逢十进一,再是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值。(2)影响:十进位值制记数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2珠算(1)依据:十进位值制。(2)发展历程至迟在公元2世纪,发明了珠算盘。北宋时,穿档定珠算盘普遍应用。明代,随着商业发展的需要,珠算盘的运用更加广泛。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所有运算
3、全部使用珠算盘。(3)外传: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和欧洲。概念阐释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1)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2)以算筹为主要计算工具。(3)运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系统计算。3天文历法简仪和授时历(1)天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至迟在汉武帝时期,发明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浑仪。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改革浑仪,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简仪”。(2)历法:以郭守敬为代表的元代天文学家,编制出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4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书籍作者(朝代)内容齐民要术贾思勰(南北朝)涉及农作物的栽培、家畜的饲养、主副食的加工制造等,阐述了因时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农政全
4、书徐光启(明朝)全面总结了中国历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注意反映明代最新的技术成就。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灌溉工具和水利设施概念阐释“三、二、一”概括古代科技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史料一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1266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77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1281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提出现行公历,
5、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史料二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实用特点“历法”“敬授民时”科技为农业服务,具有重视实践、实用的特点史料二:中国古代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公元11500年,占62%、71%、57%长期领先于世界公元15011840年,占4%远远落后于世界学会用史(
6、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试分析其原因。提示: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2)史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古代科技的特点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
7、动力的意识。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2)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 发展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1“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诗中描述的是()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
8、印刷术B由题干信息“针路明”“南方”“正位”可判断出与指南针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2(2017南昌调研)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C“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2017锦州质检)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
9、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D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考点2| 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地位: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内容: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的古代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其中的精华部分。(3)特点内容: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形式:以四言为主
10、,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4)影响:为中国古典文学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楚辞(1)特征:长短句相结合,形式自由,便于抒发感情。闪烁着浪漫色彩,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2)代表人物:屈原。(3)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3汉赋(1)含义:在楚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体。(2)特点:辞藻华丽,讲究对仗。(3)代表作家:司马相如、扬雄和张衡。(4)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唐代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隆。科举制的确立刺激了诗歌的创作。(2)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称号特点 李白 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
11、别“诗仙”气势磅礴、激昂豪放,想象丰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三吏”“三别”“诗圣”反映现实,思想深刻白居易卖炭翁现实主义诗人,作品针砭时弊,通俗易懂易误辨析正确区分诗经和楚辞(1)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2)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二、宋词和元曲1宋词(1)概况:词是唐朝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可以配乐歌唱。两宋时期成为文学主体。(2)繁荣原因: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发展。(3)代表豪放派:北宋的苏轼,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婉约派:南宋的李清照,代表作是声声慢。2元曲(1)构成:元曲包括散曲和剧曲(杂剧)两大部分。散曲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2)代表作家及作
12、品作家作品特点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描写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描写天涯沦落者的彷徨苦闷贯云石清江引描写宦途的风险概念阐释正确区分诗、词、曲(1)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参差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和歌唱。(3)曲: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三、明清小说1地位:明清时期文学的主流。2代表作品(1)四大名著作品名称作者成书时间内容地位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以北宋末年宋江农民起义为题材,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农民的叛逆和斗争精神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13、趋于成熟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中期以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为题材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朝描写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反映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体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2)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3)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轻巧识记明清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和发展趋势史料一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14、,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史料二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的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潮: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此种主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一)西游记;(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洋记。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而且有一类,还与神魔小说一样,和方士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这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最著名的是金瓶梅。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宋词
15、的特点和盛行原因“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体现了宋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盛行源于民间娱乐的需要史料二:明清小说的素材与内容“讲神魔”“讲世情”小说素材来自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某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及各种历史人物的逸闻琐事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主要原因是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16、适应市民阶层需要。史论归纳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和发展趋势(1)特点(2)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体裁: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4文学艺术是一定时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习俗的反映。下列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事态人情的是()ABCDB离骚是战国时期作品,故A项错误;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故B项正确;庄子是战国时期作品,故C项错误;周易属于西周时期作品,但其内容不符合“事态人
17、情”信息,故D项错误。5斯特雷奇在比较希腊和中国诗歌的差别时认为:“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这个印象不是终结,而是无穷境界的开端。”下列诗歌可以佐证该评价的是()A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B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C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D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D从材料中“中国诗不是格言式的,它要留下一个印象”可以看出题目要求的是强调意境的诗歌。D项出自李白的怨情,体现了一种深闺哀怨的意境,故D项正确;A项是揭示役夫的苦难,B项是体现友情,C项是劝慰他人,可见A、B、C三项均是写实的,故排除。6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18、。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 元曲 (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词藻华丽A材料反映的作品是元散曲。B项是诗经的特点,排除;C项是诗歌的特点,排除;D项是汉赋的特点,排除。 考点3| 古代中国的艺术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1参军戏(1)产生时间:唐朝。(2)特点:诙谐幽默,妙趣横生。2元杂剧(1)形成:宋金时期形成,是一种专为表演故事而服务的演出形式。(2)特点: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严格体制和独特艺术风格。(3)代表人物作家作品评价关汉卿窦娥冤“元曲四大家”郑
19、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西厢记3.昆曲(1)形成元朝末年,在江浙一带兴起了南戏,明代发展为传奇。到明中期,逐步形成四大声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2)发展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加以改革,形成新昆腔;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浣纱记,大获成功。清初,昆曲的名称产生。(3)鼎盛时间: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代表: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清代戏曲家朱素臣的十五贯。(4)地位、影响:昆曲是“近代百戏之祖”,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国粹”京剧(1)形成乾隆年间:昆曲衰落,地方戏曲发展。乾隆末年:南方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二黄调风靡一时。 道光年间:湖北汉调艺人进京
20、,形成“徽汉合流”。(2)成熟:清末,京剧走向成熟,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大剧种。(3)表演特色继承中国古代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以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使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多采取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象兼备。(4)影响:京剧将中国戏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轻巧识记京剧的发展过程二、魅力独特的书画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1)起源: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2)成熟: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3)演变:甲骨文以后,汉字的演变发展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
21、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秦统一后a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b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后来成为官定标准字体。c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东汉a东汉末年行书出现,至魏晋时兴盛。b东汉后期出现楷书,魏晋时大体定型。易误辨析甲骨文的性质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汉字书写艺术(1)秦汉:开始走向繁荣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2)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个辉煌时期。曹魏的钟繇,被认为“领楷书之先”,代表作宣示表。“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南北朝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3)唐代:繁盛时期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极负盛名。代表作为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柳公权被称“颜筋柳骨”,代表作分别为多宝塔碑和玄秘塔碑。(4)宋元明清时期:向多样性发展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兆页,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特点:擅长各种书体;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轻巧识记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及特点3写
23、意传神国画魂(1)原始社会:岩画和彩陶画。代表作是鹳鱼石斧图。(2)战国: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代表是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3)魏晋南北朝:全面繁荣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等绘画理论。(4)隋唐五代:璀璨繁盛,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是尉迟乙僧和阎立本以及“画圣”吴道子。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最为有名。动物画:唐朝曹霸和韩幹以擅长画马知名,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集中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5)宋元明清:达到新高度宋代元朝:赵孟兆页擅长画马,传世有
24、秋郊饮马图。明清:董其昌擅长山水画,徐渭创写意花卉,唐寅善画仕女人物,郑板桥善画兰竹。郑板桥与同时的金农等七位画家,合称“扬州八怪”。概念阐释“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古代中国的书画和京剧艺术史料一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史料二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元代倪瓒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
25、能画。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史料三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学会读史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我国书法艺术特征“书必有神、气、骨、肉、血”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史料二:文人写意画注重写意、传神“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体现了国画追求“得意忘形”史料三:清代戏曲种类繁多“雅部即昆腔统谓之乱弹班”介绍雅部和花部,体现清代戏曲的丰富唱腔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概括宋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提示:特点: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原因:宋代
26、统治者重文轻武,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 (2)史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色?提示: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3)史料三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形成什么剧种?提示:京剧。史论归纳 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1)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突出特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
27、。(2)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7(2017长春调研)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C隶
28、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D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C由材料“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可以看出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故C项正确。从“秦书有八体八曰隶书”可以看出隶书是秦代的八大字体之一,但不是八大篆书字体之一,排除A项;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排除B项;隶书是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是秦代而非汉代,排除D项。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A柳永的词雅俗共赏,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
29、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王维诗意画图轴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D柳永的词雅俗共赏,适应了当时娱乐场所的需要;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皆符合高雅文化“都市化”“市民化”的特征,故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王维诗意画图轴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体现了文人画的特征,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9“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
30、戏之祖”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B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叙述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故C项错误;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故D项错误。主题一世界科技史上的璀璨明珠古代中国的科技主题立意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注重实用性、应用性的特点,主要是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和医学等传统科技长期受到政府的重视,成就辉煌。知识交汇1古代中国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1)经济基础:农耕经济高度繁荣。(2)政治条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31、。(3)中央集权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与重视。(4)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频繁。(5)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2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项目中国西方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阻碍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障思想文化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自然的探求未予充分重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科技发展对外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科技的发展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建立世界市场主题二异彩纷呈、多元一体、雅俗共赏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主
32、题立意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风格新异、多元一体、雅俗共赏的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这些异彩纷呈的珍品,风格独具的精品,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知识交汇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兼容并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
33、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本讲全国卷命题情况分析考纲考题统计情境创设相关考点(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6全国甲卷24三体石经残片汉字的演变2016全国丙卷26唐太宗对书法的点评书法艺术2014全国卷40宋应星和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古代科技成就2013全国卷27清代学者观点: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明清小说的发展2013全国卷28京剧唱词:蓝脸、红脸、黄脸、白脸、黑脸京剧人物京剧脸谱特色2012全国卷25宋代杭州市民对许仙和白娘子故事的态度文学形式反映宋代市民的价值取向把握高考规律领悟高考真谛真题实战解题支招1(2016全国
34、甲卷)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我国汉字从先秦发展到三国曹魏,依次出现了先秦古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体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结合三体石经的字体,不难得出答案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解读材料信息。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
35、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2.(2016全国丙卷)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唐太宗崇尚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这与唐代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有关,体现的是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C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
36、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3.(2013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37、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如此分析,答案一目了然C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故A、B、D三项错误。4.(2013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京剧脸谱中的图案是程式化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
38、;白色表示奸诈多疑;蓝色表示性格刚直、桀骜不驯。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和谐统一B京剧脸谱来源于中国古代“傩”戏中的面具。在后来戏剧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给不同颜色的脸谱赋予不同的性格,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很难真实地再现历史、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从而也就不能提升历史人物的价值,故排除A、C、D三项。5.(2012全国卷)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中流传的故事的实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
39、社会政治经济在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文学兴起D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和繁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追求独立发展、公平正义,题干中的故事就反映了这一点,故选D项。从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角度来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学术前沿理论阐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一是内容方面,二是形式方面,三是思想情感方面。运用点拨1古代中国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
40、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反映帝国气势恢弘的汉赋。(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
41、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2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集中在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如诗经、汉字的发展演变、中国文人画的特征、京剧艺术的发展历程等。解答该类题时需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来分析。针对训练1(2015江苏高考)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
42、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C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汉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美为主要特征,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契合了时代的文化需求,故A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可知B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可知D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道家的无为思想在汉初盛行,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汉赋宣扬的是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故C项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2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A伦理纲常是封建统治的文化基础,尤其是宋代理学出现,强化了伦理纲常,A项与题干现象无关,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平民化、通俗化,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关,B项说法正确;C项是技术因素;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为市民文学创造了文化基础,D项说法正确,故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