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课 送东阳马生序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俟(_)衾(_)嗜学(_) 硕师(_)媵人(_)容臭(_)绮绣(_)耄老(_)冻ni(_) 遇其ch du(_)【答案】s qn sh shu yng xi q mo 馁 叱咄【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俟”“硕”“绮”“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
2、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中的“或”都是“有时”的意思;B项“稍”意思分别是“稍微”和“渐渐地、慢慢地”;C项“若”意思分别是“好像”和“比得上”;D项“至”意思分别是“周到”和“到”。故选A。3对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以:因为。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凭借。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况且。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之: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B项,“以”在这里是“把”的意思
3、。4以下文言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译文: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B德隆望尊。译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C援疑质理。译文:提出疑难,询问道理。D负箧曳屣。译文:背着衣被,拖着书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负箧曳屣”应翻译为“背着书箱,拖着鞋子”。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属临别赠言。B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C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下基调。D“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作用是启下,引出下文的对比。【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项,“盖余之勤且艰
4、若 此”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作者求学时的“勤”和“艰”,并引出下文。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材料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材料三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
5、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1)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_
6、(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改为“_”。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后加“_”。【答案】(1)A(2)示例: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人除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之外,更要有精神方面的追求。雷海为在送外卖之余刻苦背诵古诗词,他所获得的精神享受是物质享受无法替代的。(3)建设 营造消费 的行为【解析】(1)A句意思是“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此句与雷海为的事迹相符。B句,比喻志向远大。C句,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表现自己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D句,意在勉励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2)考查学生
7、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材料内容,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围绕自己的观点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语句通顺流畅即可。(3)甲处“建设”与“氛围”不搭配,改为“营造”。乙处缺少与“发现、制止和矫正”搭配的词语。可在句末加上“的行为”。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7翻译下面的句子。(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案】(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解析】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
8、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俟”“请”“以”“足”“口体之奉”“若”等字词的翻译。8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答案】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也体现了我的不慕荣利。同时也写出了我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了我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从而来教育晚辈们。9从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解析】首先,文章一开始就点出了一点“余幼时即嗜学”,可以看出宋濂很热爱学习。其次,宋濂为人
9、诚信肯吃苦,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便借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未曾失信于人,得以遍观群书,学有小成。再者,他对老师很尊敬,从“余立侍左右不敢出一言以复”这几句就可以看出,同时还能看出他很珍视向老师求学的机会。最后一点,宋濂家贫,其衣食不如同学好,可他却丝毫不在意,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了学习。10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答案】因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
10、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学习实际论述。如我们学生应该像作者宋濂那样,勤奋努力的学习,学会吃苦耐劳。对老师有礼貌。不攀比,多多的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等。提高篇三、中考演练(一)【2020年四川省遂宁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3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
11、自送东阳马生序)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注释卒林:即顾炎武。亭障:边塞岗亭、堡垒。垆:酒家的代称。11. 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1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2)手不释书(3)岂他人之过哉(4)以一骡二马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2)遇故友若
12、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1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答案】11.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12. (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2)手不释书 (放下)(3)岂他人之过哉 (难道)(4)以一骡二马 (用) 13. (1)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有没有养成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2)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14. 我们青少年学习时,要把心思用在读书、学习上,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能心有杂念和别人在生活方面和别人攀比。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解析】【11题详
13、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1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意思是“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遗”的意思是“给
14、予、赠送”;(2)“手不释书”的意思是“手都没放下过书”,“释”的意思是“放下”;(3)“岂他人之过哉”的意思是“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岂”的意思是“难道”;(4)“以一骡二马”的意思是“出门就用一两匹瘦弱的马”,“以”的意思是“用”。【13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精(精通)”“卑(天资低下)”“专(专一)”“若(好像)”“或(有时)”“悔(后悔)”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4题详解
15、】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从甲文可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与客观条件关系不大。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精神,同时也应该要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不要在物质上与别人攀比。从乙文可知,学习要勤奋、专心,要有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参考译文】:甲:现在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
16、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乙: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用一两匹瘦弱的马驮书。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二)【2019年中
17、考甘肃兰州卷】(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砍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18、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节选自后汉书)注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5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1)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_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_之意。(2)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
19、思是_(填序号)素:未经染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3)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_之意。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18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答案】15(1)完成,结束;询问,质疑。(2);(3)客居。16B17(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0、。(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18第一问: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怠慢。第二问:宋濂:到百里外“执经叩问”;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解析】15本题考查了词语的积累。理解课内文言文中的词义即可使用的课外文言文中。(1)【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完成的意思,【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也是“完成”的意思。【甲】文“援疑质理”中“质”是“询问”,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询问”。(2)查阅词典法,有字典的意思根据语境选择词义。“素”是向来的意思,故
21、选。(3)语境推断法,根据文中前后语境判断。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因为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客耕”也只能是给别人耕种,即“为人佣耕”。所以“客”:客居。16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助词,的/音节助词,不译;B都是介词,把;C介词,在/比;D于是,就/才;故选:B。17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中重点词语有:既,已经。益,更加。中重点词语有:去:离
22、开。矣:语气词,了。18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需要学生归纳概括要点。本文主要围绕“得书”“求师”“求学”的难题来写作,学生在回答时应该补充出这几个难题的解决办法并概括归纳。可以概括为:以抄书来克服无书之难;以谦恭的态度来克服无师之难;不畏路遥天寒克服求师之难;以读书之乐克服生活艰苦之难。郑玄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够进入厅堂听马融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三年都不能见马融一面;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根据以上分析回答两问即可。参考译文(一)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
23、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二)郑玄认为崤山之东没什么名师可求教了,就西
24、入函谷关经由涿郡的卢植拜扶风马融为师。马融门徒四百余人,能受到他当面教诲的(只有)五十多人。马融平素很自负,郑玄在他门下,三年都未能得到当面讨教的机会,(马融)只是让水平较高一点的弟子向郑玄传授学问。郑玄就找来书日夜钻研诵读,从来没有懈怠、厌倦过。(有一次)适逢马融集中诸弟子,考论图纬方面的学问,他听说郑玄长于算术,就召郑玄一起在楼上考论,郑玄乘机跟大家一起向马融请教疑难之处。请教完疑难问题,郑玄就告辞回乡了,马融(知道后)慨叹地对门徒们说:“郑玄离去之后,我的学问就会东传了。”郑玄自游学始,十余年后才回故里。(后来)他的门徒已有千人左右。(三)【2018年贵阳安顺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
25、面小题。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复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
26、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媵人持汤沃灌(_)(2)同舍生皆被绮绣(_)(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4)略无慕艳意(_)20翻译下面的句子。(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1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豪华的生活?22从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23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19【答案】(1)汤:热水。(2)被,通“披”,穿着。(3)敝:破旧。(4)略无
27、:毫无。【解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汤”:热水。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0【答案】(1)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2)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俟”“请”“以”“足
28、”“口体之奉”“若”等字词的翻译。21【答案】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我”在读书时获得的巨大乐趣。【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也体现了“我”的不慕荣利。同时也写 出了“我”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了“我”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从而来教育晚辈们。22【答案】(1)刻苦好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解析】首先,文章一开始就点出了一点“余幼时即嗜学”,可以看出宋濂很热爱学习。其次,宋濂为人诚信肯吃苦,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便借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未曾失信于人,
29、得以遍观群书,学有小成。再者,他对老师很尊敬,从“余立侍左右不敢出复言以复”这几句就可以看出,同时还能看出他很珍视向老师求学的机会。最后一点,宋濂家贫,其衣食不如同学好,可他却丝毫不在意,因为他已经全身心投入了学习。23【答案】应从宋濂身上学习他的勤奋刻苦,求教谦虚、诚恳,尊敬老师的品质。【解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学习实际论述。如我们学生应该像作者宋濂那样,勤奋努力地学习,学会吃苦耐劳。对老师要有礼貌。不攀比,多多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