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518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九课 鱼我所欲也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箪食(dn)苟得(gu)所恶(w)B蹴尔(c)弗得(f)富贵不能淫(yn)C一豆羹(gng)不辟(b)贫贱不能移(jin)D不屑(xio)得兼(jin)威武不能屈(q)【答案】A【解析】B项,“弗”读f。C项,“贱”读jin。D项,“屑”读xi。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蹴尔而与之(一起)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

2、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A句的意思是:用脚踢着给他。所以“与”的意思是“给”。故选A。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一箪食,一豆羹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C鱼,我所欲也D是亦不可以已乎【答案】C【解析】A项“豆”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一种粮食作物。B项“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今义:指钟点、时间。D项“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C万钟于我何加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D蹴尔而与之 窥镜而自视【答案】D【解析】A项两个“与”分别为“给”“语气词”;B项两个“为”分

3、别为“做”“为了”;C项两个“于”分别为“对于”“比”;D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此之谓/失其本心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答案】D【解析】D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6综合性学习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 ”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4、。(2)“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四书”:_“五经”:_(3)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答案】(1)示例:走近孔孟,感受文明。(感悟孔孟思想精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示例: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流逝,要抓紧时间,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做人要有志气,能坚守节操,具有大义凛

5、然的高尚品格。【解析】(1)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做好宣传标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炼、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围绕“孔孟之道 ”的主题来拟写即可。(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

6、在深入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意思是: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句话告诉人们做人要有志气,能坚守节操。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答案】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根据具体的语

7、境,注意一些特殊字的意思,“则”意思为“如果”;“于”意思为“对”。8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_。“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_。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_。 “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_。 【答案】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

8、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回答本题时要联系前后文,了解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本题可从前一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找到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回答本题时要联系前后文,了解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答案可以从前面的论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

9、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中归纳到。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文中指出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着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这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目的。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

10、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9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答案】C【解析】C项,对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观点。1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

11、取义”。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B.根据“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意思: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可知“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提高篇三、中考演练(一)【滨州市二二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2、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呜呼!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

13、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谓非忠可乎?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即此而论,让有余憾矣。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曰:“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选自方孝孺豫让论,有改动)【

14、注释】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最初投于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门下,因为不得重用而改投智伯门下,智伯对他十分器重。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曾两次计划为智伯报仇,均未成功。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可惜他这样死的方式还存在不忠的成分。漆身吞炭:豫让第一次行刺未遂,赵襄子把他释放了,但他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他将全身涂上漆,吞下火炭,改变自己的容貌声音,准备第二次行刺。斩衣三跃:第二次刺杀未遂后,豫让被赵襄子的侍从包围,无奈之下,他请求赵襄子将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以成全他,刺完后伏剑自杀。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B. 富贵不能淫 若夫淫雨霏霏,连

15、月不开C. 让之死固忠矣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 及观斩衣三跃 及鲁肃过寻阳1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怒而诸侯惧 溪深而鱼肥B.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C. 让为之报仇,声名烈烈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D. 观其漆身吞炭 其真无马邪?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14. 请用“/”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限断一处。谆谆然而告之曰15. 甲乙两文都是议论性文章,观点鲜明,破中有立。孟子首先批驳了无原则顺从的(1)“_”(用原文语句

16、回答),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方孝孺认为,“国士”即(2)“_”(用原文语句回答)。“大丈夫”“国士”都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之不懈奋斗,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时代要求不同,“国士”的内涵会各有侧重:唐代“国士”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代“国士”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国士”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为国家分忧、为医学奉献、为患者服务的“国士”,请你写出其中一位,并简述其事迹:_。【答案】11. D 12. B 13. (1)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中行氏用对待一般人的态度对待

17、我,所以我用一般人的行为报答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行为报答他。 14. 谆谆然/而告之曰 15. (1). (1)妾妇之道 (2). (2)济国之士 (3). (3)人物:钟南山(李兰娟) 事迹:合乎题意即可【解析】【11题详解】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这/表判断,是;B.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连绵不断;C.固然,本来/顽固;D.等到/等到;故选D。【12题详解】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

18、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A.表顺承/表并列;B.去,往/去,往;C.为了/担任;D.他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故选B。【13题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以下词语是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由(遵从)”,“独(独自)”,“道(道路)”;(2)“众人(普通人)”,“故(所以)”,“报(报答)”。【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

19、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诚恳地劝告他。可以根据句意停顿。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1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意思是“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

20、循的道理”,孟子对“妾妇之道”持批判态度。“国士,济国之上也”的意思是“国士就是救国之士”,这是方孝孺对“国士”的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国士”有很多,如:钟南山,84岁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登上去往武汉的高铁。或:李兰娟,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毫不犹豫地奔赴抗“疫”第一线。【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

21、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豫让以家臣的身份来侍奉智伯,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以后,豫让为他报仇,忠义的声名显赫,即使是愚昧的男子和无知的妇女,也没有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固然是忠心的了,可惜,他选择牺牲的方式还存在有不能称为忠心的地方哩。为什么呢?试看他用漆涂身改变容貌,吞食炭块改变声音后,对友人说:“我所做的都是极其艰难的事,我将以此来使天下后世为人臣而

22、怀二心的人感到惭愧。”能说这不是忠心吗?但看到他劈斩赵襄子的衣服而三次跳跃刺杀时,赵襄子责问他为什么不替中行氏而死,却单单替智伯而死;豫让回答说:“中行氏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来待我,我因此也用普通人的态度来回报他;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态度来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行为来报答他。”就只从这一点来分析,豫让是死而有余憾的。豫让既然自己说智伯以国士对待他,国士就是救国之士嘛!当智伯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地位上,诚恳地劝告他:“诸侯和大夫都应该安守各自的封地,不应互相争夺,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如今无故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我们必然要心生气愤;人家

23、给了,那我们就必然要心生骄气。气愤必定会争夺,争夺必然会失败;骄纵必定要傲慢,傲慢必然要灭亡。”把话说得谆谆亲切而态度又极其诚恳,劝谏不听,就第二次劝谏,第二次劝谏不听,就第三次劝谏他。三次劝谏如果还不听从,把那事后的“伏剑而死”挪到这个时候来死。如能像这样,那么,豫让即使死了也会像活着一样让人怀念,难道这不胜过刺杀他人衣服后再自尽吗?(二)【2019年中考四川达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24、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二章)(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脱粟:吃糙米饭。

25、艺:种植。曩:从前。发:打开。橐:布袋的一种。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B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C御史诣学宫(诣:到)D属吏咸伏谒(咸:都)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1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

26、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19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20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答案】16A17A18B19(1)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20围绕“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谈即可。【解析】16本题考查

27、文言实词的翻译,需要注意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A项错误,岂不诚大丈夫哉: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所以,“诚”应翻译为:真正、确实。1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A项中的两个“之”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B项,这条/代词,他;C项,用/把;D项,是/向。故选A。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错误,通读全文,孟子没有使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在这篇文章中,孟子首先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

28、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时母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该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应该是“和而不同”。只有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为原则,实际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了。1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词类

29、活用、一词多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1)句难度不大,译文: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句的“市”翻译为买,译文: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20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甲文认为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文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权、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海瑞形象。围绕上述内容做答即可。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

30、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乡试中举,(海瑞)代理南平县教谕。御史来到县学学舍,属下的官吏都跪地拜见,唯独海瑞只作揖,不下拜,说:“(按规定)在御史台谒见御史,应当用属官的礼节,(可)这个厅堂是师长教诲生员的地方

31、,不应该屈膝下跪。”(后海瑞)升任淳安县知县,在任上穿布衣,吃粗米,让家中老仆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别人说:“昨天我听说海县令为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怨恨驿吏,把他倒吊起来。(有人报告海瑞,)海瑞说:“从前胡公巡察所辖各地,下令经过的地方不要招待。现在看此人的行装非常奢华,一定不是胡公子。”(海瑞)打开(他的)行囊,有数千两银子,收缴国库里,派人骑快马把这件事报告给胡宗宪,胡宗宪无法加罪海瑞。(三)【2018年中考四川广安卷】【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

32、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出自万事莫贵于义)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33、。(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不若手足之贵也 (4)予子冠履2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事莫贵于义C故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故?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来源:Zxxk.Com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事莫贵于义也。24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4)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

34、猪林(5)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A(3)(4)(5)B(1)(2)(3)C(2)(4)(5)D(1)(2)(5)2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 ”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 ”的观点。【答案】21(1)“辟”同“避”,躲避。(2)假如,假使(3)不如,比不上(4)给22B23(1)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本性),人人都有这种思想(本性),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24C25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万事莫贵于义【解析】21本题考查重

35、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辟”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予”在这里是“给”的意思。22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这种/这种做法;B:比/比;C:所以/原因,缘故;D: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给。故选B。2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

36、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非”“是”“丧”“莫”“贵”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24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理解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了解“义”的内涵。所谓“义”就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

37、、国家的大义。表达了对追求名利的人的鄙视,与“义”无关;表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是“义”;写花的孤芳自赏,与“义”无关;写鲁智深的侠义,与“义”有关;写侯爽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乘客的安全,与“义”有关。故选:C25.本题考查比喻论证的运用。甲文中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乙文是用“冠履贵于手足”来比喻“义贵于身”形象地说明“义”比“生命”重要,从而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

38、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了。乙: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