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五)第三单元散文(1)A卷(基础巩固与重难特训)(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40分)一、基础考查(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云翳/翌日教诲/后悔供认不讳/供不应求B亘古/盘桓 坍圮/枸杞 蓊蓊郁郁/请君入瓮C福祉/地址 缜密/嗔怪 停泊/泊车D瞎蒙/蒙骗 绸缪/倜傥 称道/称职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而如雷贯耳,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A如雷贯耳B莘莘学子C
2、不免 D希冀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荷塘月色是一篇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的美文,它的美源自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B月下“荷塘”映照着诗人心灵种种复杂情感的光影,使我们依稀看到诗人在痛苦中无力挣扎、在幻灭中茫然追求。C当你以自由潇洒、美丽动人的文笔写下这一切,就有了散文。D5月13日,多位来自国家发改委与全国著名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广东省惠州市,就惠港服务业合作相关事宜进行研讨。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
3、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属,以寻找心灵的寄托。这个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在那里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ABCD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7题。(15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
4、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
5、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风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
6、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5怎样理解画线处“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4分)答:6作者两次
7、联想到了有关采莲的内容,你认为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5分)答:7文段中,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任举一例,并试着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答:(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0题。(15分)我的家在哪里?冰心梦,最能“暴露”和“揭发”一个人灵魂深处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向往”和“眷恋”。梦,就会告诉你,你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地方和人。昨天夜里,我忽然梦见自己在大街旁边喊“洋车”。有一辆洋车跑过来了,车夫是一个膀大腰圆、脸面很黑的中年人,他放下车把,问我:“你要上哪儿呀?”我感觉到他称“你”而不称“您”,我一定还很小,我说:“我要回家,回中剪子巷。”他就把我举上车去,拉起我走。走过许多黄土铺地
8、的大街小巷,街上许多行人,男女老幼,都是“慢条斯理”地互相作揖、请安、问好,一站就站老半天。这辆洋车没有跑,车夫只是慢腾腾地走呵走呵,似乎走遍了北京城,我看他褂子背后都让汗水湿透了,也还没有走到中剪子巷!这时我忽然醒了,睁开眼,看到墙上挂着的文藻的相片。我迷惑地问我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玙和以后进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去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云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麻市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
9、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这时,我在枕上不禁回溯起这九十年来所走过的甜、酸、苦、辣的生活道路,真是“万千恩怨集今朝”,我的眼泪涌了出来前天下午我才对一位年轻朋友戏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是无权可夺,无官可罢,无级可降,无款可罚,无旧可毁;地道的无顾无虑,无牵无挂,抽身便走的人。”万万没想到我还有一个我自己不知道的,牵不断、割不断的朝思暮想的“家”!8文中作者的“梦”,“暴露”和“揭发”了作者的什么隐秘?(4分)答:9梦醒后,作者居然连最亲近的人丈夫文藻都不认识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10文章结尾处说:“我这人真是一无所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6分)
10、答:(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3题。(15分)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那些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的疼我呢。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有一年,过腊八节的前一天,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树
11、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因为长在太高的枝子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了。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灶糖的老汉老去了。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可是我却哭了。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后来我常想,他为什么疼爱我呢?无非我是个贪吃的、因为丑陋而又少人疼爱的孩子吧。等我长大以后,总感到除了母亲,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
12、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我常常想起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不知被我扔到哪里去了。11作者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请结合选段,谈谈“我”依恋“卖灶糖的老汉”的原因。(4分)答:12当“我”长大后,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疼爱有没有改变?为什么?(5分)答:13选段文字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16题。(15分)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
13、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
14、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平方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记不清都是在它的哪些角落里了,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
15、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14“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4分)答:15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5分)答:16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死亡的感觉后,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用文中的话回答) (6分)答:三、语言运用(8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贯通,语句通畅。(4分)21岁瘫痪,30岁患肾病,1998年
16、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在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做贡献。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18题解是对文章的题目和作品进行概括的解释。它一般用来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对作品作出评价或按照读者对象的不同作出具体的分析。其目的是用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与把握作品内容。请你从下面提供的课文篇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则题解。(100字左右)(4分)朱自清荷塘月色张洁拣麦穗答:四、作文(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东家长,西家短
17、”“家人”“家事”“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给人的感觉是多么温暖,可有时家给人的感觉却又是那么复杂。身为家庭成员的你,对家一定有一番特殊的感受吧,对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更是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还记得妈妈的那双茧手吗?还记得父亲的背影吗?还记得要求:请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A.y,hu/hu,gng/gng;B.gn/hun,p/q,wng/wng;C.zh,zhn/chn,b;D.mng,chu/t,chng/chn。2导学号:75820025解析:选A。A.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
18、大。使用对象有误。B.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C.不免:免不了;难免。D.希冀:希望。3解析:选D。A项,“自”与“于”语意重复;B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看到”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在“追求”后加“的形象”等;C项,成分残缺,介词“当”缺少与之搭配的宾语,可在“这一切”后加“时”或“的时候”。4导学号:75820026解析:选B。文段主要谈的是文人的“舟居情结”,引出话题,提出观点,故排在最前;写文人选择“舟居”的原因,根据中的“高蹈世界”和中的“这个世界”,可以排出;总结下文,排在最后。5解析:从表现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角度分析即可。答案:这句话看似写作者内心的寂寞,实际上写作者内心的“动”,
19、写作者心里越发不宁静。在时代大动乱面前,作者不知如何是好,是以静写动。6解析: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及作者不满于黑暗现实的情感等方面作答。答案:表达对江南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为了慰藉自己苦痛寂寞的心情,同时也寄托着作者的追求,希望并幻想眼前的黑暗能够烟消云散。7导学号:75820027解析:对所举例子一要指出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二要指出写出了怎样的景致,三要点明表达效果或作者流露的情感。答案:第一段中“微风”句是由嗅觉引发的听觉的联想,第二段中“塘中的月色”是由视觉引发的听觉的联想,这两例都是在写景。在这里,月光下的荷叶、荷花的清香和斑驳的月色,由于通感的作用,变得既可意会,也能言传,形象而又不
20、失朦胧,细致而又不觉小气。8解析:梦中“我一定还很小”“我要回家”等语句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可据此作答。答案:文中作者的“梦”表现了作者对“家”的牵挂,虽然作者说自己无牵无挂,但作者内心依然有割舍不掉的人间真情,对童年所代表的人性的真、善、美依然有着眷念和追求。9解析:从表达技巧、作者情感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这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作者沉浸在梦中不能自拔,从而表现出作者对中剪子巷的家的眷恋、怀念。10导学号:75820028解析:作者的“一无所有”另具含义,也流露出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某种情绪。指明这两点即可。答案:作者说自己“一无所有”是指自己没有去追逐虚名微利,一生坦荡,冰清玉洁。但在情感上
21、,作者却是富有的,她一直拥有着纯洁、美好的情感和追求。作者这样说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充满夺权、罢官、降级、罚款、毁旧的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厌恶。11解析:根据文中老汉对“我”关爱的举动总结即可。答案:“我”在这个世界上少有人疼爱,而老汉却不因为“我”贪吃、丑陋而改变对“我”的关心疼爱,老汉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更是一个让人尊敬的人,这就是“我”越来越依恋他的原因。12解析:根据文中“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我是他的小媳妇了”等语句总结。答案:老汉对“我”的疼爱没有改变,但疼爱的方法与以前稍有不同。在“我”懂事知道害臊之后,不再称“我”是他的小媳妇,但是仍带一些小礼物给“我”,这是对“我”自尊心
22、的保护。13导学号:75820029解析:可指明作者对老汉的情感,概括作者对纯真人性、对人生形式的感情倾向。答案:寄托了作者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14解析:由于身体的残疾,作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就想逃避他眼前的社会,而想进入另一种状况的社会。答案:“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另一个世界”是指作者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15解析: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作者借小昆虫来抒发当时心中的感觉。答案: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以此来抒发当时心中的郁闷感
23、觉。16导学号:75820030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这里问的是一种转变,由“笼罩在心头的死亡”转变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寻找时应该找类似的句子。答案: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17解析:先理清段落层次,后根据层次意义和相互关系填写适当的句子。答案: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18导学号:75820031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扣紧题目,有的放矢地把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告诉读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精神。答案:(示例1)朱自清荷塘月色: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时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的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这篇散文,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迷惘和挣扎。题目由两个名词组合构成。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而“荷塘月色”则概括了全文的主要景物。全文也正是扣住这两个写作对象来写的。(示例2)张洁拣麦穗:拣麦穗是作者以描写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它通过对农村姑娘拣麦穗、“备嫁妆”的描写,以及自己与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纠葛”,充分展现了人世间那种朴素的、令人动容的真情。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