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高一年级语文学案总第1期班级 学号 姓名 设计:杨福利 校对:袁梓芳课题:寡人之于国也【导学】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归纳“数、发、直、兵、胜”等多义词的义项;掌握“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 等句式的特点。 作者及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 背景资料: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2、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导思】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河内凶: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3)邻国之民不加少: (4)王好战,请以战喻: (5)弃甲曳兵而走 : (6)直不百步耳: (7)无失其时 (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导练】对文章结构进行划分: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 。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 。 第三部分(第5段至第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 。 【内容探究】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王好战,请以战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