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75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机读卡上。2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1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在葵丘会盟诸侯,并订立盟约第一条指出:

2、“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维护宗法制传统C企图取代周天子 D规范诸侯的行为3资治通鉴唐记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说明了( )A唐朝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决断B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C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D权力部门相互掣肘效率较低4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 献文 字 记 录史记秦始皇本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汉旧仪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通典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

3、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5.元代规定,正三品至正七品官员,由中书省选任,行省只能会同朝廷使者一起商议和自行委任部分低级官吏。由此可知,行省制度利于( )A.增强地方自治能力B.加强中央集权C.完善国家选官制度D.防范丞相专权6.票拟作为内阁的一项基本职权,皇帝可以干预,但不能废除;皇帝可以改票,但他在形式上还是要尊重内阁票拟。内阁常常在与皇帝意见不一时,有一票、再二票三票,乃至四五票,而不是皇帝亲自票拟批出。以下内容与材料符合的是( )A.票拟对谕旨形成有一定约束力 B.票拟使内阁取得等同宰相的权力C.内阁是皇帝

4、的顾问与决策机构 D.内阁是明太祖基于政务繁冗而设7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但阁臣的品阶较低,常为五品以下,于是形成了职位之重与官位之卑的鲜明对比。由此可以推断( )A阁臣位高权重,可比肩宰相B阁臣辅助朝政,且便于控制C内阁统筹政务,居六部之上D内阁深受信赖,可遇事裁决8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9.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具有宗法性特征和专制性特征,其中宗法性特征导致中国文化

5、形成伦理型范式,这一范式给文化带来的负价值不包括( )A.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 B.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C.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心理 D.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温情10.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九州”的出现说明( )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民心所向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11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历史解释”的

6、是( )A修骊山墓,伐南越,戍边疆等其他徭役,每年征发200万人B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与分封制相比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D1684年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1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31841年12月,

7、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该看法(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说明了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C夸大了文化观念的影响 D强调了中英冲突的偶然因素14遂宁某学生在参观学校的百年中国主题活动中看到一句名言:“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该学生对此作了如下理解: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需要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你认为理解合理的是( )A B C

8、D15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 )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C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16.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 )A.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B.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C.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

9、轨D.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1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B.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18.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C.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9.有人在评价

10、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C.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 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0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

11、差异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C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21太平天国制定了繁琐的“礼乐制度”;对诸王及其妻子儿女、亲戚和各级官员的称呼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各级官吏之间,上下的等级界线也十分严格。这说明太平天国( )A追求合理社会秩序B崇尚绝对平均主义C认同封建等级观念D效法西方礼仪制度22.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 (1851)8440962850852995699107379581咸丰二年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咸丰三年5415246

12、475339784717461696897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D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23.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该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B结束了封建社会历史C结束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24.“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最大的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下列理解最符合论者本意的是( )A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目标B优

13、待皇室是尊重清王朝,南方这种妥协是为国家为未来作出的牺牲C清朝的妥协是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放弃了“万世一系,皇权永固”D各方的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建秩序与和平25.钱穆在讨论中国政治变迁得失时说:“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他意在强调( )A.必须辩证看待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B.变法和革命缺乏必要性C.引入根植于文化传统的制度才有效D.中国政治变迁失大于得26.1930年代,对于五四运动,国民党一方面认为它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

14、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它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上述材料体现出( )A国共两党阶级矛盾在逐渐加深B国民党否定五四运动学生革命精神C政治立场是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D五四运动是由国民党组织领导的27.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盖无可疑者”。这一论述( )A.认识到国共合作的紧迫性 B.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D.发展了新三民主义的理论28.“秋收起

15、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29.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掌握了领导权,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 )A中共“三大”的召开B遵义会议的召开C八七会议的召开D中华人民共

16、和国的成立30.1940年8月,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在电讯中写道:“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此电文所述战役( )A.坚定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B.根本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C.取得了自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D.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31.下图为1943年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比例示意图。当时参会代表的这种比例结构(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行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有利于民族战争的开展 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32.1945年4月,美国国务院向杜鲁门总统递交对华政策的基本

17、方针指出:有效地共同对日本作战;从长远观点看,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中国是远东所必需的主要稳定因素。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帮助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压制战后的日本殖民势力 B.稳定远东局势,建立世界霸权C.对抗社会主义苏联的扩张 D.扶植国民政府,建立亲美政权33.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新中国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村民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34.2008年,四川成都规定在农村建立村民会议、村民议

18、事会、村民委员会。其中村民议事会负责日常决策,村民会议负责最高决策,村委会是一个执行机构。这一机制的出现反映了( )A三权分立原则在农村确立B依法治国方略已落到实处C人民代表大会深入村一级D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35.据统计,1965 年西藏自治区的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仅 7600 余人,到2006 年底,西藏全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达62211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69.36%。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推动了民族平等的实现C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D促进了祖国统一的大业36.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

19、:“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 )A 联美抗苏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D不结盟37.1982年廖承志写信给台湾主政者蒋经国:“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实现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率先提出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建议C.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终于打破 D.国共合作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38.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过去的一些

20、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体制着手。”这一认识源于( )A.“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39.“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多边外交战略40.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1954年宪法目录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

21、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据表中的变化可知,1982年宪法新在( )A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宪法原则B确立依法治国为国家体制改革重点C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41.阅读下边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 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建交国家495469878895103107110中国外交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中美关系逐步

22、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 BCD42.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43.从田中内阁成立到完成田中访华的准备工作,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从7月7日田中声明到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建交联合声明,只用了82天。这是国际政坛上闪电般的速度,就连日本国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感。促成该现

23、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D.日本对华友好政党的推动44.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C.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新思路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45.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

24、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6.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征是( )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睦邻友好的周

25、边国家关系47.傅斯年指出,“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因为历史事实都是聚象事实。然而直接用起统计方法来,可须小心着,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材料说明傅斯年认为( )A.历史的残破不全不值得人们研究 B.历史统计都存在着严重主观因素C.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实演绎历史 D.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48.“曹操墓在安阳”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问,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基本依据应该是( )A.正

26、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实地考古发掘的成果C.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情况相结合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49.针对英国摄影师汤姆森的中国和中国人照片集,英国摄影史杰夫里评论说:“实际上,他的书并不是公正无私的调查,它倒更像是一本为了商人和殖民者的使用而设计的说明书。在沿着长江旅行的时候,他一直留意着轮船的路线和殖民地的位置。”中国也有专家认为汤姆森是在通过镜头“用英国社会的眼光解读中国、评价中国、判断中国”。由此可见( )A.照片是否真实取决于摄影者的身份 B.服务于殖民侵略照片是不真实的C.作为史料研究对这些照片要有所取舍 D.汤姆森的这些照片都带有主观性50.黄仁宇认为:“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

27、贬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据此判断,下面符合其历史观的阐述是( )A.应该长时期、宽视野地研究历史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C.历史注重呈现个人经验毫无道理D.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决定作用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题(25分)51.(25分)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强的发达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非常重要。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中美关系发展史自中

28、美在1844年签订了两国之间第一个条约即望厦条约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社会科学(1996年09期)(1)根据材料一,请用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经历的“痛苦”、“效仿”、“合作”、“对抗”。(8分)材料二 2018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95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称赞他“为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40多年前,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访问巴基斯坦期间,借机实现秘密访华,叩开中美之间尘封二十多年的大门。新华网不畏浮云遮望眼

29、写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2)1971年基辛格访华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3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此阶段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有哪些?(6分)材料三 2018年4月4日,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相对的,国务院关税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战一触即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美国对华进行贸易威胁时,中国态度为什么能越来越强硬?(3分)你认为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5分)射洪中学2020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1-10 DBDCB ABDDA 11-20

30、BDCCB BBCAA21-30 CDADC CBCBA 31-40 CBBDA AAABD41-50 BCCCA CDCCA51. 答案:(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门户开放政策);效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亦可);合作:共同反法西斯抗日;对抗:抗美援朝。(8分)(2)变化:由对抗走向缓和。(3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需要;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6分)(3)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3分)中美间要增进了解和信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加强合作,互利共赢。(5分)射洪中学2020级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31、历史答案1-10 DBDCB ABDDA 11-20 BDCCB BBCAA21-30 CDADC CBCBA 31-40 CBBDA AAABD41-50 BCCCA CDCCA51. 答案:(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门户开放政策);效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等亦可);合作:共同反法西斯抗日;对抗:抗美援朝。(8分)(2)变化:由对抗走向缓和。(3分)维护美国国家利益需要;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6分)(3)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3分)中美间要增进了解和信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加强合作,互利共赢。(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