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45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学案(人教版):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三)【学习目标】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2、抓住典故,分析内容观点学习重点:抓住典故,分析内容观点学习难点:怎样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知识准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归纳:(一)忧国伤时:1.反映社会的黑暗;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3.反映离乱的痛苦;4.同情人民的疾苦;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二)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山河沦丧的痛苦;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 。(三)思乡怀人:1.羁

2、旅愁思;2.思亲念友;3.边关思乡;4.闺中怀人。(四)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五)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自主探究】求仙探访类也可以称为游仙诗,历代文人被压抑的情况下而产生的不平则鸣的文艺成果。在浪漫的想象之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建构理想中的仙境,以寻求对现实环境的解脱。宣泄心中的愤懑不平,表达对时局的无可奈何与失望之情,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和离经叛道的气质。(二)抓住诗眼,领会观点态度“诗眼”是一首诗

3、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如陆游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再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上阕:“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其中的“愁”字,就是上阕的诗眼。一“愁”字,词意就陡然变化,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

4、,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典题导航】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引秋景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 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释】华表:是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也指设在宫殿、城垣、桥梁或陵墓等建筑物前作装饰用的巨大石柱。(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发一种什么情感呢?写出了秋的什么特色?请结合词的上片谈谈。答:_ (2)全词隐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想法和情感呢?哪一句词最能显示?答:_【参考答案

5、】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愁情。上片写秋天寥廓,秋声悲切,秋鸟分开,秋风寒冷,秋月凄凉,一派悲秋景象。作者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耽搁,而虚度了多少欢娱安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和愁怨的表露。最能显示的句子是:“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2、(2010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答:_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6、(4分)答:_【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 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解析】杜甫此诗为写景抒情,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服务,情由景生,景为情设,二者从理论上应是和谐统一的,故而前两联应与“孤”“忧”相和谐。首联从写法上看是运用了对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可以看出这个对比只能理解为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怆。颔联,以想象奇特的“坼”“浮”写出了洞庭湖水浩瀚无边的巨人形象,这壮阔雄浑不能理解为诗人由此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不能肤浅地理解为 诗的感情基调就转为昂扬振作了,此处应是反衬的写法。孤老

7、病弱之人在无边的天地间不停游荡,在浩瀚的江湖上接连漂泊,这宽阔宏伟更反衬出诗人的无尽悲怆和悲凉。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诗中有寄托、感慨、讽喻之意,有伤离感乱之情,对于现实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巩固提升】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四)“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教后反思: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