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16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5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创新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专题整合+专题规范专项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思想+高考命题角度练+失分防范练)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整合专题思想一、把握一条线索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到美苏两极格局,再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二、构建知识网络三、专题拓展: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形成: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

2、大军事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2美苏争霸: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20世纪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3走向多极化: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4两极格局解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

3、局终结。5多极化趋势加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历史讲堂选择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技法(二)四、逆向型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或错误的选项。关键词有:“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意,正向和逆向思维并用。具体讲:首先根据题意用正向思维,找出符合史实的选项,然后再用逆向思维,把符合史实的选项删除,剩余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选项答案以后要再复核一下,以防止未按照逆向选择要求答题。【例4】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间修筑了一道“柏林墙”,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如果以柏林墙为题,写一

4、篇有关二战后国际关系的论文,论文反映的主题肯定不能包括()。A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 B国际局势的紧张与缓和C欧洲联盟又将增加新成员 D大国关系对时局的影响解析“柏林墙”的产生是“冷战”的产物,反映了东、西德之间的对峙。论文的主题肯定可以包括A项。柏林墙的出现是国际局势紧张的产物,而它的推倒也是国际关系缓和的表现。答案C五、组合型组合型选择题一般有三个组成部分:表述某种关系的题干;带序号的事件;由不同序号组合的选项。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密、范围大、角度广、层次多、综合性较强。解题对策:(1)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2)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

5、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有的题目经过一次排除可能还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则须经过多次排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3)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4)选基顺藤摸瓜法。即根据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以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例5】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跌宕起伏,复杂多变。造成“国际形势跌宕起伏”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A

6、B C D解析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不安定的因素,有可能导致地区冲突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故选C。答案C六、探究型探究型选择题是伴随新课改而流行的一类选择题。此类题目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怀疑、批判、探究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能力。探究型选择题的特点是通过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提出问题,解

7、决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先阅读材料,再结合探究情景挖掘有效信息,最后把握主题找出答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探究型的题目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新材料只是依托,或者说是一种形式,历史学科知识点与能力的考查才是本质与核心,所以解答这类新题目关键在于抓住本质与核心的东西。【例6】有人曾这样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走,现在可以到世界各地旅行。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位年轻旅行者的国籍是()。A法国 B苏联C土耳其 D民主德国解析由“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可

8、知,该国家曾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再由“最近又换了一种钱”可判断该钱币为欧元,德国是欧元区国家。答案D七、综合型综合型选择题是多种类型选择题的复合。有的是材料型与因果型的结合、有的是目的型与表述型的结合等等,解答此类选择题的方法可谓不拘一格,比较灵活。【例7】“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约成立 D华约成立解析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欧洲的手段。从材料中的关键语

9、句“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即可得出答案。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故选B。答案B时空坐标专题规范专项练(六)专项一高考命题角度练角度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1两极世界解体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意识形态的对抗B世界大战的策源地C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D依靠军事组织维护各自的利益解析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其产生的基础是资产阶级狭隘的国家主权与利益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狭义的冷战思

10、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答案A2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独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不结盟运动的理解能力。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裁军,销毁核武器。答案B3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

11、根康弘在演讲中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反映了()。A中国的崛起已经引起日本的关注B经济实力增强使日本政治诉求提升C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政治影响D日本已经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解析审题时注意题目中的时间“1983年”,此时的日本已经是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材料信息日本“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反映了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的诉求。故选B。答案B角度二从历史起因、条件

12、、规律、趋势、影响角度命题4下列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A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 B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解析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A项错误;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趋向多极化,C项错误。故综合四个选项,D项最佳。答案D5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美苏

13、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关系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故排除C;拉开冷战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故排除D;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撤回导弹美国胜利而告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排除B。答案A6“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促进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B加快了欧洲的复兴C是美国冷

14、战政策的具体表现D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马歇尔计划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欧洲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促进了欧洲的合作,这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D。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D角度三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7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明确:“我认为,那种以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和俄国人坐下来解决问题的想法是错误的。只有当西方具备了坚不可摧实力的时候,斯大林才会来听听美国的谈判条件是什么。”下列事件体现了艾奇逊观点的是()。A德国被一分为二 B中美关系正常化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美国从越南战场撤兵解析首先从时间上可

15、以排除B、D两项。B是在1972年,D是1975年。材料反映美国要联合西方建立强大武装实力,对抗苏联,故C正确。答案C8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解析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了“铁幕”演说。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1948年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

16、织,简称“北约”。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二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了若干协议,雅尔塔体系确立。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被一分为二。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故C项正确。答案C专项二失分防范练防范点一对材料信息解读不准确9赫鲁晓夫在黑海海滨度假时突然意识到,在黑海另一边的土耳其境内,部署着美国的导弹。他遂对手下说。“我要放个刺猬到美国人的裤子里。

17、”此后赫鲁晓夫()。A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美国B联合中国与美争霸C开展了以农业为核心的改革D在古巴部署了导弹解析根据题意分析,材料所述的核心内容是美苏两国的直接对抗。“我要放个刺猬到美国人的裤子里”应该指的是赫鲁晓夫针对美国在土耳其境内部署导弹的事件而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排除C项;A、B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答案D防范点二对“冷战”的影响认识不全面10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解析苏联和东欧国家之间的出口比例很大,这说明两

18、者的联系较强。再结合时间“1953年”为二战后初期,所以B、D两项错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黄金时期”,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最终选择A项。答案A防范点三对多极化特征理解不准11陈同学在研究某时期的世界历史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如果要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你觉得应该是()。A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C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第三世界的崛起解析欧洲联合、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上国家和组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答案C防范点四对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把握不准12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19、。第33课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第35课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第36课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第37课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第38课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3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解析从材料中的“启动”、“扩展”、“探索”,“英国”、“欧洲”、“北美”、“东亚”、“苏联”等关键词可知此单元主要讲述的是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答案A专项三大题定分限字练13冷战是20世纪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事件之一,冷战史研究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为什么会发生?上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学术界在冷战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正统派”。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卷入越战并触发对外政策危机和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西方学术界也因此发生内在分化,“修正派”挑战“正统派”,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进入70年代以后,冷战初期的有关档案资料在美国等国开始解密,“后修正派”开始崛起,“后修正派”学者指出美苏两大国都对冷战的发生负有责任。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及一些西欧国家的档案资料进一步开放,同时来自冷战“另一方”的新资料使得西方学者第一次有可能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冷战起源,“冷战史新研究”这一学术新潮流逐步涌起。但仍未形成定论。摘编自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

21、”的起源、学术特征及其批判等(1)根据图一中所示,结合相关重大军事行动,概述法西斯德国灭亡的过程。(8分,限50字)(2)从图一到图二,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8分,限50字)(3)根据材料二,简述西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并指出哪些因素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8分,限60字)解析第(1)问,观察图,根据德军在二战中逐渐走向崩溃的重点战役及战略变化归纳。第(2)问,观察对比两图,可以总结出来美苏关系的转变;其原因可以从社会制度或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美苏两国的野心等方面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归纳西方学术界对冷战起源问题的观点演变历程;影响

22、因素可以从社会意识形态、时代局限、西方国家自身利益及史料的论证等角度归纳。答案(1)过程:库尔斯克会战后,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1944年,德军被迫退出苏联,其仆从国相继退出战争;诺曼底登陆战后,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被动境地;柏林被苏军攻克,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2)转变:从同盟转变为对峙。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的矛盾冲突;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加剧(美国力图领导世界,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美国遏制苏联,苏联予以反击。(3)历程:认为冷战发生的责任在苏联方面;将冷战发生的责任归于美国方面;认为美苏双方都负有责任;从双边乃至多边视角审视这一问题,但未形成定论。因素:意识形态、社会现

23、实(时代背景)、内外政策、档案资料等。14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形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材料二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

24、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20世纪世界史材料三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材料四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回顾时间事件1990年9月4日朝鲜政务院总理延亨默率领代表团参加在汉城举行的朝鲜南北方第一次总理会谈。这是朝鲜半岛分裂45年后南北双方举行的最高级别会谈2008年2月韩国李明博政府推行“对朝政策三原则”,放弃了前两任总统的“阳光

25、政策”,导致朝韩关系不断恶化2009年8月16日朝鲜金正日会见了韩国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随后,朝韩联合发表了关于组织离散家属团聚、尽快重开金刚山旅游、恢复开城旅游并搞活开城工业园区等5项交流事业的协议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韩国西部海域因发生爆炸而沉没。韩国要求朝鲜就“天安”号事件道歉,表示将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朝韩经贸合作和交流(1)材料一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4分,限30字)(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限60字)(3)根据材料四指出,近

26、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态势?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具有什么特点?(6分,限40字)(4)面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在经济和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8分,限40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第(1)问,“特点”是从两极格局分裂对峙加以归纳。第(2)问,美日关系的变化由唯美国马首是瞻变为经济对抗,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是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折射出国际格局的变化是:从二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第(3)问,近年来朝韩关系发展呈现的态势可以根据材料四的表格内容从当即世界总体趋势:缓和与紧张共存,折射出当今世界形势是政治上多极化趋势加强,时代主流。第(4)问

27、,应对结合新时期中国外交:多边外交;区域合作关系;经济:经济体制的完善;顺应全球化。答案(1)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2)变化: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实力相对削弱。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态势:和解与冲突交织。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多极化趋势加强。(4)应对: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模块一政治文明演进角度练(

28、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角度一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1(2014河南焦作模拟)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解析“王而不藩”是指实行君主制却不会造成分裂割据。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是典型。这指的就是以上四人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宗法分封制度在西周后期造成分裂割据,排除B项;王位世袭制不能阻止国家分裂,故

29、排除A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集权的一部分,故排除D项。作为封建政体:中央集权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C2(2014四川雅安诊断)一位历史学家曾说:“类似西方的分权制衡的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似的制度”。他所指的制度是()。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明朝内阁制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长官都为宰相但具体职能不同,他们之间是相互牵制的关系,在提高办事效率这一点上,与西方的分权制衡政体有相似之处。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答案C3(2014四川内江诊断)宋史志第一百一十四_职官一记载:居其官不知其职,十常八

30、九。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故仕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责途,而不以阶、勋、爵邑有无为轻重。这一现象说明了()。A科举考试使官员剧增 B社会腐败现象严重C行政效率降低 D中央集权削弱解析根据材料“居其官不知其职,十常八九”说明行政效率低下,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故选C项。A、B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错误,宋朝时期中央集权是加强的,而非削弱。答案C4(2014四川乐山诊断)史书新乐山“山川秀发,商贾喧阗”。“乐山”曾名南安县(秦朝)、犍为郡(汉朝)、嘉定路(元朝),明朝设嘉定州和沐川司,清朝升嘉定州为嘉定府并置乐山县,“乐山”之名沿用至今。“乐山

31、”名称的演变不能说明()。A秦汉在乐山推行了郡县制B元朝嘉定路隶属四川行省C明朝废除了西南的土司制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解析根据题干,乐山县在秦汉时分别叫南安县和犍为郡,可知秦汉时推行郡县制,A项正确;根据元朝的行政区划,省下设路、府、州、县等,B项正确;明朝时设嘉定州和沐川司,说明当时仍保留土司制度,故C项表述错误,适合题干要求。答案C5(2014四川成都诊断)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32、。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解析题干是站在历史文明发展演变的角度,肯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进步性,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必然,因此,B项正确。答案B6(2014四川双流中学诊断)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解析从题意中可以理解麦迪逊的观点是指雅典直接民主将会导致一事无成,B、C、D三项说法错误,与麦迪逊的思想观点不相符合。答案A7(2014南京模拟

33、)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A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B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C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D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解析柏拉图的问题是题干材料的核心,治病是需要“民众”还是“大夫”说明了直接民主的弊端。C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8(2014长沙模拟)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

34、到君主立宪”。对这种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反复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曾建立的共和国实际上只是夺取胜利的途径D君主立宪制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归宿解析马克思认为英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必须经过残酷的斗争和共和国政府形式的途径,这一过程说明了曲折和反复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共和国实际上只是夺取胜利的途径,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故A、C、D三项说法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没有废除君主制,但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地位,已结束了君主专制,B项“没有实现预定

35、的目标”说法错误。答案B9(2014四川南充调研)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C近代德国的君主立宪制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解析关键信息:旧瓶里装了新酒、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题干所述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君主立宪制的,A、B两项排除;C项德国的君主立宪制,实为专制,因此,D项正确。答案D10(2014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模拟)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并统率武装部队,行使行政权”,而且

36、“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创议法律之权”,同时又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启蒙思想深入人心B法国人民艰难曲折的斗争C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D法国君主制的传统十分浓厚解析A、B、C、D四项都是法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但题干反映的总统权力较大,但又受限制,如需各部长一人之副署,那么,这是因为共和派与君主派的妥协,C项正确。答案C角度二从民族危机到民族复兴11(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

37、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解析从材料信息“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可知该战争使清王朝被迫卷入到世界之中,中国被迫开放,被动地步入近代世界。故该战争是中国新的社会转型的开端。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2014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

38、美国的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鸦片战争时期广东人抵制洋货C鸦片战争严重打击了广州的中外贸易D清政府加强限制广州对外贸易解析从时间可判断出上述现象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中国由以前的广州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广州失去作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优势,广州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因此导致这一城市对外贸易绝对值下降。答案A13(2014山西省高三第二次诊断)马关条约签订后,梁启超等人在呈光绪帝的上书中指出,割台湾的严重后果是:(1)“外夷久存觊觎之心,而吾又以台鼓舞之,诱召之”,“是吾割肉而自毙也”。(2)“欲割台以全内地、保都城而

39、地更瓦裂,都亦必惊。”梁启超等人的观点()。A虽有夸张,但对国人有惊醒作用B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C认识到了台湾对国防的重要作用D意在谴责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解析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侵华的野心,此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等人对割台湾后果的认识很快被以后列强侵略事实所证明。故选B项。A项中的“夸张”与史实不符;C项并非是梁启超的主旨;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答案B14(2014四川眉山中学诊断)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40、”这在本质上表明()。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解析本题材料的主旨是“通商口岸的租界的社会秩序由中国政府保护”。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后,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帝国主义日益干涉内政,清政府与列强公开勾结,维护外国列强在华利益。答案B15(2014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列强从对中国侵略的主要目标由

41、攫取经济利益转变为对中国领土的瓜分B中国反动势力由对列强妥协退让变成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C条约内容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这种变化是列强对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为主的一种表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辛丑条约签订说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的统治工具,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A项正确。答案A16(2014四川广元中学诊断)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上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

42、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C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解析从材料看出,马克思是从太平天国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产品公有的角度,认为其“共产主义性质”,蒋介石是从其“抗满清”民族主义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两者都符合革命史观,但是角度不同。故选A。答案A17(2014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时期领导阶级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重大斗争19世纪中期农民阶级平均主义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末资产阶级兴民权、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农民阶级扶清灭洋义和团运

43、动20世纪初资产阶级三民主义辛亥革命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解析不管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其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C项正确;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这与农民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不一致的,A项错误;民主自由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从表格看,经历了由反侵略(太平天国运动)到求民主(维新变法运动)再由反侵略(义和团运动)到求民主(辛亥革命)的转变,因此D项表述错误。答案C18(2014安徽示范高中高三月考)图

44、一、图二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史料。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解析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三项。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项。答案C19(2014福建厦门调研)2014年2月12日,是清政府宣布下诏退位102周年,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覆灭,某班同学以“君主专制的功过是非”为题展开

45、研讨,下列研讨观点正确的是()。A其覆灭是中国实现近代民主化的标志B是封建文明发展的最大障碍C是小农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D雅典民主之路优于中国专制之路解析A项错在“实现近代民主化”;君主专制在封建社会的后期越来越显示其阻碍作用,B项说法不妥;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和雅典的民主政治都符合其国情,不能比较其优劣,D项也是错误的。答案C20(2014河南六市模拟)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

46、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解析从材料初小四年级课本以及“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可知临时政府重视公民意识教育。A项仅从材料不能反映根本变化。答案C21(2014河北保定模拟)有爱国人士指出“今日的国民党应该挺身出来,找寻那些呼唤的声音,去宣传去组织,树起旗帜来让民众反抗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的民众,是工人、是学生、是农民、是商人,都集合在国民党旗帜之下,结成一个向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作战的联合战线。”下面能够体现该讲话精神的是()。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B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西安事变爆发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解析由材料中爱国人士对国民党寄予很大希望,以及革命的对象

47、“军阀与外国帝国主义”等即可判断为国民大革命,选择B项。答案B22(2014湖南长郡高三月考)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百团大战胜利解析B、D两项可以首先排除,全面抗战路线和百团大战是共产党抗战路线和成果。C项在时间上大致相符,但是与题意不符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的抗战,为中共在敌后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答案A角度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3(2014四川绵阳诊断)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

48、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解析从越南胡志明主席的文告,看出此次会议解决了越南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日内瓦会议,而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排除;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是万隆会议

49、,排除;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接见印度缅甸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答案D24(2014湖南永州模拟)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其观点核心是()。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 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从材料“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说明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答案A25(2014安徽示范高中高三

50、第一次月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干涉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的宗旨。材料不能明确体现A、B、D三项。

51、答案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4分)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52、)(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2分)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4分)(4)道路创新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是如何创造性地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的?(4分)(5)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解析第(1)问,列举史实时应围绕五四精神爱国主义,从五四运动爆

53、发的原因、斗争的目标和口号及五四运动的结果等方面归纳。第(2)问,“简述历程”首先要依据材料理解“两个文化体系”指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其次,注意时间限制五四运动前,回答“态度”时,注意是新文化运动前期,当时知识分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的看法。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选择了“俄国式革命道路”,其原因可从当时的具体形势分析。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5)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签和约等。(2)历程:从维新思想到民主革命思想再到民主、科

54、学思想(新文化运动)。态度:全盘否定(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道德)。(3)道路:俄国式的革命道路。理由: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4)实践:毛泽东发起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理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5)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继承传统文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将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27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北风与太阳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腹脏

55、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1)材料中“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4分)问题二撼动与挑战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2)简述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4分)问题三联合与曲折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合众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20

56、09年11月19日首位“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诞生,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实现了欧洲历史乃至人类政治文明的一个飞跃。(3)有人说“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的诞生只不过是欧洲政治家所进行的一场政治游戏。”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问题四和平与发展多极化全球化改革开放机遇与挑战(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4分)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第(1)问,解读问题一的材料可知,“北风的直接胁迫”指的是战争,“太阳的间接的温和

57、办法”指的是“冷战”,由此回答出“冷战”政策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即可;第(2)问,实际上是要回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主要表现;第(3)问,该观点表明了欧洲政治家对欧洲合作的作用的认识,回答时注意选取角度;第(4)问,理清四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前两个是当前的国际形势,后两个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这种大的国际形势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答案(1)战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实力的增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美苏自身实力的削弱等。(3)观点一:同意。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欧盟各国的分歧和矛盾仍然存在,“欧洲合众国”的形成仍然任重道远。观点二

58、:不同意。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虽然还不能起到支配整个欧盟的作用,但是他们的产生无疑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观点三:辩证看待。理由综合观点一、二。(4)答题要点: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趋向缓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28(2014山东滨州模拟)战后持续40多年的冷战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紧接着,美英等国开始了紧锣密

59、鼓的筹备,着手建立更大范围的更牢固的防御体系。材料二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冷战与中国材料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1)材料一中英美等国后来建立的防御体系是什么?结合

60、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国家为什么主张建立这一体系?(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6分)(3)你如何看待材料三的观点?(6分)解析第(1)问,根据题干信息“1948年”“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可知该防御体系是后来建立的北约;“原因”从外部苏联威胁、内部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西欧与美国社会制度相同等方面回答;第(2)问,“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独立自主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美苏的拉拢和对抗从中美、中苏外交关系发展史实回答即可;第(

61、3)问,涉及对冷战的评价,冷战对世界产生消极和客观积极两方面的影响,材料三只看到了消极的一面,其观点具有片面性。答案(1)体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原因:战后欧洲自身实力的衰落;来自苏联的安全威胁;西欧国家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2)特点:独立自主;灵活性。拉拢: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对抗:中苏关系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遏制中国。(3)材料中的观点是冷战威胁世界和平,这一观点是片面的。消极: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积极: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冷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美苏之外的力量为了自身安全,努力寻求发展,促进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