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10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名校推荐》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综合训练:第三、四单元(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生活与哲学三、四单元综合训练1一、选择题1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A. B. C. D.22015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说,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开放。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

2、,上述需求把握了事物发展的主流 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告诉我们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的方式是改革开放 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A. B. C. D.3某市在当地医院部分科室试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试行期间未发生过一起逃费、欠费的情况。在总结试行经验的基础上,该市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该市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矛盾特殊性通过矛盾普遍性表现A B C D4我国正在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主要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要提前若

3、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而要让公众、特别是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二是要分步走,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这一政策的内容是基于以下哲学道理基于实践活动,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计划性和目的性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过程是渐变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力量具有不平衡性,要善于抓重点A B C D5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

4、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A B C D62015年5月,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正式投入生产,该产品取材于猪眼角膜,这将改变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中角膜供体来源奇缺的困境,为无数角膜盲患者带来光明。这表明通过实践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5、要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创造联系 辩证的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A B C D7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砒砂岩和沙子,它们一个保水,一个漏水,一个板结一个透气。据此,我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的合配方,将沙漠改造出大片良田。沙漠变良田的成功佐证了人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的联系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客观事物A B C D8秸秆是玉米、油菜等的副产品。传统的“秸秆焚烧”处理方式不仅污染空气,增加雾霾,还影

6、响交通。2014年,河北农民发明了“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河北农民对秸秆处理方式的这一创新再次证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要善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矛盾双方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废”与“宝”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矛盾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性,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A B C D9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下列习近平所引用的古典名句与其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 B C D10“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 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 B C D11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

8、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告诉我们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重点 部分制约整体,对整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看问题要力求全面,要抓主流 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 B C D12“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引领民族复兴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

9、整体功能起着决定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坚持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A. B. C. D.13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A. B. C. D.14

10、“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要坚持绿色消费 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要遵循价值规律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 B. C. D.15匈牙利记者比罗某次写稿时不小心划破了稿纸,他想,要是把笔尖换成圆珠就好了。于是,他请教一名化学家,化学家说:“笔尖换成圆珠没问题,可是圆珠的周围能漏出墨水才可以写字呀!”比罗想,如果让圆珠转动的时候控制墨水的流量不就行了吗?经过反复试验,他终于发明了依靠圆珠的转动送出墨水的圆珠笔。圆珠笔的发明过程进一步印证了在实践中敢于突破惯性思维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批判旧事物的基础上寻找新思路是实现创新的内在要求不断质疑原有

11、的经验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把握偶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现实需要的必然联系A B C D16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基于此,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和肩负的任务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现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贯彻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推动事物的发展A B C D1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

12、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这一要求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 体现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告诫我们要高度重视量的积累 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A. B. C. D.18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审慎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无论财政多困难,惠农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支农资金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表明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 B C D19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13、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待财富的态度从“不敢富”到“求富”;对待人的态度从“物大于人”到“以人为本”: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思维方式的变化 B政治体制的变化C社会存在的变化 D社会意识的变化20两名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生命垂危的美国医疗援助人员在服用一种名为ZMapp的药物后病情开始好转,但该药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还未进行人体安全测试。对于是否应该对病危感染者使用这一新药,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该争议的出现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不同正确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客体的全面认识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需要一

14、个过程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A. B. C. D.212014年,日本方面认为美国某出版公司的教科书传统与遭遇;环球视角看过去中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鉴于教科书中的内容和历史事实相符,该书作者明确拒绝了日方的“请求”,由此可见 尊重历史事实是形成正确价值判断的前提 价值判断因具有主体性质而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历史事实随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深受历史观的影响 A B C D 22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15、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习近平的讲话体现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的根本衡量尺度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2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许多国家都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因为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 历史与现实的主体都是人民群众现实就是历

16、史的重复和再现 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A B C D242015年8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依据决定要求,我国将在全国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在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同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人中小学教材和课堂教学。这一决定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变革上层建筑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 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A B C D25“大道多歧”,人生难免要面对抉择、做出取舍,这就需

17、要我们根据主观需要制定客观对策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从普遍真理中寻找特殊规律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A. B. C. D. 二、非选择题26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18、,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27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

19、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

20、果。”(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28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发送,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虽然资源丰富、经济文化底蕴

21、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1)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2)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29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材料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以“建设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总目标,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这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

23、、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律体系中的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1)结合材料,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此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生活与哲学三、四

24、单元综合训练1答案1B【解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立足于客观现实,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所以要求我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题选B。错误,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而生的,事物的发展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原有事物的扬弃,所以认为“突破一切传统观念”的做法是错误的;世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世界上没有终极真理,错误。 【考点定位】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高考警示】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原因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

25、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3)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

26、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2B【解析】材料中通过分析得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是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这体现了我们要分析和把握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体现了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选B。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发展的观点【高考警示】从社会发展到人的成长,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办事情要循序渐进,做学问应日积月累,量变与质变尽显生活的智慧。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始终是高考重点关注的知识点。(1)看不到曲折中有前进,更不会有意识地“退一步”蓄势而为,是缺少辩证法的表现;看不到前进中有曲折,盲目乐观,不能正确应对难

27、以避免的挫折和困难,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2)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理解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在认识上,不能用质变的重要性否认量变的重要性;在实践上,不能忽视量的积累。3B【解析】“率先试行,然后推广”,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和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正确,选B。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意味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错误,矛盾普遍性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本题选B。【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高考指津】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28、、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4A【解析】题中“要提前若干年预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体现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正确;“要分步走,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滑过渡”,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9、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辩证否定观以及主次矛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和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高考警示】正确理解发展与量变、质变的关系(1)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2)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叫发展。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0、3)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因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上升性的根本变化;另一种是倒退性的根本变化。发展属于第一种质变,不能把任何质变都看成是发展。【答案】B【解析】错误,主动创造性是人的意识的特点,植物没有意识;紫露草被密封在玻璃瓶内,是人为的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自己否定自己,说法错误;紫露草被密封在玻璃瓶内,是绝对静止,但其内部诸要素根据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该植物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即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本题选B。【考点定位】联系的观点

31、【知识再现】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体现: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3)方法论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6A【解析】联系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材料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就是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表现,说明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选A。错误,创造联系要抓住本质

32、联系而不是表明联系;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实践的特点【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实践的基本特点及其关系(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手段是物质性的工具,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的这一特征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

33、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4)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7D【解析】说法错误,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错误,意识的作用再巨大也要受到物质的制约,该观点违背了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沙漠变良田的成功说明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正确,故本题选D【考点定位】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相关

34、知识【误区警示】有关规律的几个易错易混点(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秸秆发酵菌棒生物质燃料”的处理方式说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创造条件促进双方的积极转化,适合题

35、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做好量的积累,是错误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事而制,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错误的;对应正确,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10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角度是唯物辩证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首先排除;对中国的认识,要多个方面考

36、虑,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在认识客观事物时要坚持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说法正确;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该题选A。考点:全面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1A【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告诉我们想问一下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同时要抓住关键部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题肢适合题意;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题肢说法错误;题肢与题意无关,排除;故答案选A。考点:抓主要矛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37、“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强调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即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适合题意;“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调了抓事物的主要矛盾,适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主次矛盾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这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适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但不是支配作用,是错误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是错误的;故本

38、题答案选A。考点: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文化的多样性14B【解析】试题分析:公益广告作为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自然也有着广告设计宣传理念的属性,它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广告语设计有听觉冲击力,更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啰唆、含糊,拗口。题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即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由此可见,项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价值规律以及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问题,两项不合题意;没有买卖是由杀害向保护转化的条件,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项适合题意;故

39、本题选B。考点:正确的消费观、矛盾双方的转化15A【解析】题肢说法错误,因为立足实践是是实现创新的根本途径,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应该是把握必然联系才能创造出符合需要的偶然联系,故排除。题肢说法正确,同时也符合题意,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名师点睛】创新观知识答题模式(1)创新的原因第一:创新的哲学依据A唯物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B、辩证法的依据: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

40、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C、认识论依据: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认识也要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创新的意义:总的作用: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16C【解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的统一,故题肢正确;“要求自贸区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

41、革难题”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故题肢正确;题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名师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无论事物怎样特殊,总包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拱形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7D【解析】上述材料中的“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必须抓早抓小,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违纪走向违法”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同时也能说明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关系,作

42、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故题肢正确。题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8C【解析】试题分析:题肢说法错误,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农村变革的先导,故排除;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试点应该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题肢正确;题肢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社会基本,矛盾、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9C【解析】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根本原因”。题中“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人们思想观念发生转变的

43、根本原因是社会存在的变化,因此答案C正确;选项ABD均不是根本原因的角度分析的,因此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0A 【解析】试题分析:是否应该对病危感染者使用“ZMapp”这一新药,医学界存在较大争议,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会有所不同,使用“ZMapp”这一药物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正确的价值判断离不开对客体的全面认识,正确。本身说法均对,但与题意不符。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21B【解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以是正确的,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标准需要我

44、们尊重客观实际,另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立场、知识构成和历史观、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形成,材料中日方有关“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内容与其立场“有出入”,要求修改说明了该观点,正确。错误,否认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判断标准;错误,历史事实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考点定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名师点晴】不能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但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是否自觉站在了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答案】

45、C 【解析】试题分析:“无限的创造力”在材料中体现,讲话强调的是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表述错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23B【解析】试题分析:翻开那过往的历史册页,能够使人们更好认识今天的现实,这是因为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必然联系,历史也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正确且适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是其原因,排除;现实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现实也将成为历史,是错误的认识;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社会历史的规律24B【解析】试题分析:调整上层建筑使之与先进的经济基础相适应,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错误;题文中进行的是教育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而非生产关系,故排除;国务院依据我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

46、的客观实际做出了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决定,而这一决定对于发展我国民族关系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发展起重要作用,故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考点: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5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非从主观需要制定政策,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应该从特殊性中寻找普遍性,故错误;人生面对选择,做出取舍,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要做出取舍就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故符合题意。答案选择B。考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7、;两点论和重点论。26(1)传统古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促进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4分)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高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3分)(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3分)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分)辩证的否定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与古为新,

48、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3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3分)(3)个人与社会是统一的,保护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保护古建筑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定保护古建筑的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在奉献中保护传统古建筑。(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但不能超过4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题意,此题需要阐述传统建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传统建筑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而保护和发展传统建筑有利于更好地传承中华文明

49、;“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载体”,传统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可以展示民族文化的个性。(2)本题知识限定范围小,需要对知识点细化作答,因而其主要要点有:辩证否定的定义、与联系、发展的关系、实质,再结合“与古为新”的意思加以阐述。(3)依题意可知,本题知识限定在必修4第12课,包括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树立对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的正确观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求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付出个人的劳动和奉献;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要求要以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条件

50、进行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在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中要主动参与脚踏实地。27(1)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文明交往行为和方式,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2分)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实现文化创新。(2分)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分)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并激发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2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分)(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传统文化既不能全

51、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克服其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做到与时代精神的结合。(4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传统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做到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3分)辩证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要有创新意识,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传统文化的发展要通过创新实现,只有立足于时代的发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3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题。意义类的解答题

52、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从文化塑造人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组织答案,进行分析说明。(2)本题考查“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设问指向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属于措施类的题。解答时认真解读、获取和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本质及要求的角度,精心组织答案,规范答题。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文化自觉与自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3、;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28(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分)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商业贸易能够促进商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传播,(2分)通过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能够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2)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4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离不开古丝绸之路创造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基础和条件。(2分)但联系是变化的、多样的、有条件的,(4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各国利益协调等难题,需要我们发挥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2

5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背景,限定范围为“文化传播”,设问指向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作用,属于意义类试题。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把知识过渡到文化传播上,然后分别从文化交流传播的途径、媒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软实力等角度回答。(2)本题属于评析类的材料题,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

55、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本题中首先要求我们回答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并结合一带一路的建设分析其合理性;然后运用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分析我们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性,调整原有联系,建立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合作关系,并分析观点的不足;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考点: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播的途径、联系的特征29(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举措,都是围绕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展开的。(3分

56、)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要统筹考虑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体系的综合配套。(3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3分)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实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3分)(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法治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的继承交流中推动法治文化融合与创新。

57、(3分)立足法治建设实践,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文化活动,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3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建设法治文化传播主阵地。(2分)(3)以法治文化熏陶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树立法治信仰等。(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结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如何贯彻系统优化智慧的,属于如何做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坚持系统优化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的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

58、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到相应的措施,然后结合者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具体说来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坚持正确的方向、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角度进行文化创新。(3)本题要求考生就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文化层面提出两条具体做法,考生在提出具体的措施时,要注意“从文化层面”的模块限定。因此考生可以从文化影响人的角度提出营造氛围;可以从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法律知识等等。【考点定位】系统优化法、文化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影响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