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202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云南省高一历史教案 神权下的自我 人民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云南省高一历史 神权下的自我 华东师大版教案 华东师大版一、内容解析:1、内容: 知道文艺复兴的含义,发生的背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知道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2、解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智者运动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从神权和教权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文艺复兴发生的背景、性质和旗帜,人文主义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2)宗教改革的背景、性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宗教改革的结果和意义。(3)认识文艺复兴

2、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2、解析:(1)通过展示11世界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化的材料和图片,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感受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加深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认识,从而理解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2)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和表现,主要通过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体会当时对于人的歌颂和赞扬,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完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文艺复兴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对人文主义的延续。三、教学方法及设计思想1运用大量的图片和历史资料、材料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下的学生为主体的

3、探究式多媒体教学。2、课堂上教师引导与学生主动探究相结合,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合作学习相结合。采取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做到师生共同总结、提升与拓展。3、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教学情境设置(一)教学基本流程导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二)教学基本情景导入:问题探究: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一、古典文化的 “再生”(文艺复兴14世纪17世纪)走近史料;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

4、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不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请回答:材料中的“纱幕”指的是什么? “烟消云散”指的是什么?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义萌芽,发生文艺复兴概况了解:历史条件基督教的神权统治;经济复苏发展,城市兴起,建立自己文化的诉求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表达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性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旗帜人文主义矛头基督教神学二、人性的复苏1.意大利文艺复兴前 三杰(1)但丁(1265-1321),彼特

5、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但丁与神曲,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哀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带有喜剧的因素。神曲全长14000多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彼特拉克热爱生活,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反对中世纪教会长期以来宣扬的禁欲主义。他喜欢游览,尤其喜欢登高远眺,领略自然风光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

6、著名作家。(3)薄伽丘和十日谈:1348年,鼠疫(人称“黑死病”)肆虐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人口锐减,大有世界末日来临之感。教会借机用禁欲主义的说教攻击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的要求,形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一次逆流。此时,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它以对现实幸福的大胆追求,给禁欲主义神学以迎头痛击,受到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感受名著: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

7、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薄伽丘十日谈思考:(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2)材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3.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米开朗琪罗,达 芬奇,拉斐尔。(1)达 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2)意大利米开朗琪罗广场大卫塑像(3)“画圣”拉斐尔:西斯廷圣母4.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大文豪,他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

8、王、麦克白等剧情再现:“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 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英国莎士比亚文艺复兴的发展;开始高潮表现形式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人性人性的高尚 和尊严代表作品十日谈哈姆雷特代表人物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自主探究:人文主义的内涵?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

9、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因为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者的启发,欧洲随之而来的是宗教改革,商业革命,政治革命,并且开创了一个理性的时代,世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宗教改革是16、17世纪在西欧多数国家中发生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运动,于16世纪首先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西欧,规模宏大,意义深刻。它由新兴资产阶级所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积极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1、背景:(1)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日益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渐趋强烈。 (2)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受罗马教廷剥削和压迫,德国尤其严重; (3)导火线:

10、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搜刮人民。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能升入天堂。2、概况:(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 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者,亦是基督教路德宗(又称信义宗)的创立人。 他提出最有力的论点是“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他是第一位将圣经翻译成德语的人。加上活版印刷的推波助澜,各地开始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将圣经平民化和普及化。(2)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针锋相对,在教堂门口站出

11、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 (3)具体主张: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人人有权读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把圣经翻译成德文.君主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巩固: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的核心的观点是( ) A、 废除修道院制度 B、圣经代表人的理性 C、反对赎罪 D、信仰得救探究:结合马丁路德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12、。 3、性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4、实质:人文主义的延续。 5、结果:打破了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冲击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新教产生和发展。 (了解一下新教)6、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传播、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准备;为欧洲走向资本主义社会创造条件。五、课堂小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西方智者运动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觉醒,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把人从神权解放出来,宗教改革把人文主义继续延续,把人从教权下解放出来。六、目标检测题1、文艺复兴的背景是什么?2、文艺复兴是一场文

13、化复古运动吗,为什么?马丁路德提出了怎样的宗教改革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后果?配餐作业A组题1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其实质意义(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C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D为德意志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 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做异端处以火刑,其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 )A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B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C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

14、诸侯的保护D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马教皇分庭抗礼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问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无理性的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D人是伟大的4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诵读古典文化;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倡导思想自由学科网A B C D学科网5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

15、、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场革命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6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围绕着敦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A.蒙昧主义思潮 B.人文主义思潮 C.理性主义思潮 D.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组题材料解析11.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做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仁 之心。先王有不忍仁之心,斯有不忍仁之政矣。”材料2:荀子认为“今人

16、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贱生而。忠仁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材料3: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4: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洪水一样困难。聪明

17、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1)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荀子认为怎样才能使人“善”?综合材料1、2,比较荀子与孟子观点的异同。(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莎士比亚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对人性持如此乐观的态度?(4)据材料4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材料2、4,比较汉密尔顿与荀子观点的异同。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所给的观点,能够做到有效的提炼、归纳、总结,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回答第(3)问时注意莎士

18、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应该反映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答案:(1)人性善。(2)礼仪教化。异: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同:目的都希望实现善。(3)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开拓进取,对自身充满信心。(4)人性恶。三权分立。同:人性恶。异: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们加以引导(三权分立亦可);荀子主张通过礼仪教化使人向善。C组题 完成教辅上的相应练习学案设计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班级: 学号: 姓名 专题六 第二讲神权下的自我 一、学习目标:知道文艺复兴的含义,发生的背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知道宗教

19、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二、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再现,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场文化运动;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2、解析(1)通过阅读文艺复兴时期的相关文学作品,和宗教改革时期一些材料和史料来分析归纳总结人文主义的含义。(2)通过阅读教材、教师的讲解,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来理解文艺复兴运动。(3)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主张要结合课文及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内容来进行理解。三、目标检测题1、文艺复兴的背景是什么?2、文艺复兴是一场文化复古运动吗,为什么?3、马丁路德提

20、出了怎样的宗教改革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后果?配餐作业A组题1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主张“只要有信仰就可以成为义人”,其实质意义(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绝对权威C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D为德意志宗教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2 1600年,因为坚定不移地同罗马教会、神学作斗争,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称做异端处以火刑,其为科学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令后人敬仰。但在此之前,马丁路德同样反对罗马教皇却免遭其难,主要原因在于( )A因反对赎罪券和简化宗教仪式而得到人民的拥护B因向罗马教皇忏悔而获得宽恕C因主张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权力而得到德意志诸侯的保护D因创立了路德教派同罗

21、马教皇分庭抗礼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问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表明他认为(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无理性的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D人是伟大的4伏尔泰认为,文艺复兴的重要意义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文艺复兴的“创造”主要表现在( )诵读古典文化;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倡导思想自由学科网A B C D学科网5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

22、,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场革命指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运动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6文艺复兴时期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对课程的设计围绕着敦育学生快乐而健康地生活,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公民。这主要体现了当时的( )A.蒙昧主义思潮 B.人文主义思潮 C.理性主义思潮 D.空想社会主义思潮B组题材料解析11.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做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仁 之心。先王有不忍仁之心,斯有不忍仁之政矣。”材料2: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

23、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贱生而。忠仁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材料3: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说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 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材料4: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认为:“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洪水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

24、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1)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荀子认为怎样才能使人“善”?综合材料1、2,比较荀子与孟子观点的异同。(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莎士比亚时代的人们为什么对人性持如此乐观的态度?(4)据材料4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美国1787年宪法对政府进行了怎样的“内在的限制”?综合材料2、4,比较汉密尔顿与荀子观点的异同。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材料所给的观点,能够做到有效的提炼、归纳、总结,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回答第(3)问时注意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张应该反映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答案:(1)人性善。(2)礼仪教化。异: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同:目的都希望实现善。(3)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欧洲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开拓进取,对自身充满信心。(4)人性恶。三权分立。同:人性恶。异:汉密尔顿主张通过法律对人们加以引导(三权分立亦可);荀子主张通过礼仪教化使人向善。C组题 完成教辅上的相应练习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