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单元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技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古代中国的艺术独具东方神韵。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京剧成为中华文化的国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灿烂辉煌。现代中国文化事业曲折发展,人民教育事业也历经曲折。科学技术方面,“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银河”系列计算机、“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突出成就。第30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
2、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4.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思维升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中西方的影响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欧洲,火药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它未能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这是由中国国情
3、决定的。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轻巧识记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思维升华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汉赋辞藻华丽、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功能强。(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
4、,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界的描绘。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使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如宋元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文学作品不断出现。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轻巧识记1出神入化的书法艺术2书法艺术可
5、归纳概念阐释1汉字七体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它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2“中国画”或称“国画”,是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易误指正1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思维
6、升华文人画的主要特征(1)追求抒情写意是其主要特色。(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3)反映了从注重写实到注重意境的变化。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中国画又称国画,包括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文人画区别于民间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其突出特点是写意,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
7、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京剧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最高成就。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史论形成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重要因
8、素。主题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意大利天文学家格里高利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1582年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1281年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1279年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1277年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1266年根据上述史料,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有哪些特点?史论形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
9、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主题三明清小说的特点 据上述史料,分析明清小说有何特点。史论形成明清小说的特点(1)数量繁多,体裁广泛,表现手法丰富。(2)反映社会生活宽广,思想内容复杂。(3)艺术水平高超。(4)通俗化、平民化明显。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题源材料摘自2013年海南高考T26 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
10、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问题设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答案提示将天象变化与现实政治相联系,天人感应思想;注重实用性,理论探讨不足。归纳升华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题源材料摘自2008年江苏高考T21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
11、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问题设置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答案提示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归纳升华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
12、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史法研究(十一)判断史料的可信度方法阐释历史研究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充分的史实为依据。准确真实的、全面的史实是正确结论的前提和基础,
13、因此,判断史实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时必须具备鉴别历史史料真伪和可信度的常识。一般而言,实物比文字可信;史学资料比文学资料可信;影像资料比纯文本资料可信。但凡保留过去信息的东西,都有史料价值,关键能否从正确的角度清晰正确的解读和使用。运用感悟史料在高考题中的广泛引用,反映了历史教学理念的回归:即尊重历史的客观性、真实性,让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实事求是。高考命题的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将对教科书的编写与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史料一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史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14、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史料三纪录片习仲勋最近在央视热播,获得观众好评。全片共分烽火陕甘纵横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集,完整回顾了习仲勋同志作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奋斗历程。通过聚焦习仲勋各个阶段精彩的人生片段,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该片以朴实的风格,生动的叙述,全面展现了习仲勋作为一位老一辈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达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无私无畏的崇高品格。判断史料可信度:史料一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反映唐朝的雕版印刷的成就,
15、是真实的可信的。史料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宋词的成就,苏轼是豪放派词人是真实的可信的,但对三国时周郎的评论已有个人的看法,会与史实具有不一致的地方。史料三是纪录片习仲勋,属于纪实性影像资料,它以原始影像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习仲勋的革命生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属于真实可信的历史史料。典题印证(2012浙江高考)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
16、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解析诗歌是特定时期社会风貌在文学领域的反映,它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A项错误;但其真伪不由作者身份地位决定,排除B项;以诗证史,是中外史学家广为采用的研究方法,排除C项;应综合“多重证据”谨慎判断,故选D项。答案D五年考情统计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5年39考)科技成就(10)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15)文学成就(10)京剧等剧种(4)考点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例1(2013海南高考)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石氏星表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汉代。抓关键: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第二步:析
17、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错误选项B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错误选项C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正确选项D石氏星表成书于唐错误选项考题演练1(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题提示:关键信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答案:C2(2013山东基本能力)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A耕作B采矿C铸造 D炼丹解题提示:关键信息:
18、火药发明来源。答案:D3(2012上海高考)公元1500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A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解题提示:回答词:直接得益于;关键信息:公元1500年左右,图书大量出版。答案:A考点二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例2(2013海南高考)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
19、念影响深入 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唐朝。抓关键:唐玄宗并没有因为宫女私写情诗而降罪反而把宫女嫁给了该士兵。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佛教因缘观念不是故事的主题干扰选项B材料所表达并非是爱情错误选项C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兴衰错误选项D材料讲宫女给士兵写情书,皇帝成全士兵和宫女,说明当时思想风气比较开放和自由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13四川高考)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解题提示:抓题眼:写意性;关键信息:“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20、。答案:D2(2013新课标全国卷)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题提示:回答词:表明;关键信息:小说“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答案:C3(2013新课标全国卷)“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
21、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解题提示:抓题眼:京剧;思维切入: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在京剧脸谱中,其图案是程式化的。答案:B(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年6月26日9时41分许,神舟十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神十”任务主着陆场结束为期15天的太空之旅。我国使用火箭的历史源远流长,这一名词最早可能出现在下面哪部著作中()A史记B唐史C明史 D资治通鉴解析:选B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已开始用于军事中,故选B项。2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此语实
22、际上()A证实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B说明了路德认同基督教的上帝造物说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材料理解能力。“使得福音更能传扬”是说印刷术对宗教改革的作用。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3.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
23、展解析:选D古人用雌黄改字的技术与“信口雌黄”典故的由来,都与纸的应用有关,说明纸的应用客观上带动了相关技术与文化的发展,故选D项。4(2014潜山联考)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这发生在()A宋朝 B元朝C明朝 D清朝解析:选B注意利用时间1279年和人物郭守敬,即可得出是元朝。5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
24、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关键信息“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A项“八大篆书字体”说法错误;B项题干没有反映出来;C项“汉代”说法错误;D项对材料的解释是正确的。6.苏轼对右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A追求布局严整B富于色彩美感C受印象派影响D注重诗情画意解析:选D苏轼强调胸中先有竹意(有人认为这是灵感),再起笔描画。图中则体现出画中有诗,以诗画委婉表意的特点。两个材料都强调画家心中之意,体现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画中有诗的特点。故选D项
25、。7(2014定远测试)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A国粹京剧 B李白诗篇C绘画技艺 D书法艺术解析:选C“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绘画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8(2014南昌联考)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多元兼容、
26、雅俗共赏B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解析:选B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因此,具有多元兼容、雅俗共赏的特征,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与逐渐平民化、世俗化,但并不是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9梁启超称诗经的许多篇章乃是“中国最初之史”。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为研究夏商社会生活留下了宝贵素材B以华丽的文采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气度C反映了周朝从建立到结束的兴衰过程D提供了研究前11前6世纪的重要资料解析:选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风貌,可作为历史研究
27、资料,故选D项。10.(2014来安质检)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小说的世俗性重商观念形成A BC D解析:选D本题宜用排除法。材料信息的主要思想是,通俗音乐与小说的受欢迎程度远超过了经史、八股文与雅乐,的说法与此关系不大,故选D项。1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
28、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解析:选A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孙悟空要把紧箍咒儿打个粉碎的想法反映了人们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思想,故A项正确。1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选A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这与当时城镇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是分不开的
29、,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
30、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1)材料一、二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6分)(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6分)(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分)(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4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提供信息可以判断。第(2)问回答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第(3)问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第(4)问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之所以产生不同用途,是由
31、于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的。答案:(1)战国。生产(采玉)、导航。(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4(2014北京丰台区期末)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材料一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材料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请回答:(1)依据两组材料,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8分)(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4分)(3)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材料一清明上河图的说书情景、突火枪、罗盘针和活字印刷术说明宋代科学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而材料二信息说明了宋代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宋词的兴起。第(2)问,可从政治、经济、民族交流三个角度分析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第(3)问,考查四大发明、理学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城市中出现了娱乐
33、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2)儒、佛、道三教合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学生答出文化事业发展,军事斗争需要也可以得分)(3)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后世及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课程标准1.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34、,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概念阐释“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辉煌伟业的标志性成就。思维升华新中国四大科技成就及重要意义(1)国防:“两弹一星”打破了核垄断,巩固了国防。(2)农业: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饥饿问题。(3)信息:计算机技术加速国家信息化发展。(4)载人航天技术:促进经济、民族振兴。轻巧识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易误指正“科教兴国”战略不是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而只是重要原因。“科教兴国”战略属于政策层面,对科技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从
35、根本上说,科技发展要依赖于经济基础。“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防安全,而且有利于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的航天技术迅速发展。轻巧识记“双百”方针辨析比较“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双百”方针中的
36、“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为学术问题的全面发展。“双百”方针的实质是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方针,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促使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易误指正两种教育制度“两种教育制度”是两类形式不同的教育制度,不是性质不同的新旧教育制度。刘少奇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是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
37、学校两种教学形式不同的教育制度,它们都是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而实行的,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概念阐释科教兴国战略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前提是政局稳定,拨乱反正;重要保证是教育立法。自
38、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主题一 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据上述史料,分析研制“两弹一星”有何重大意义?史论形成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主题二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据以上史料分析,“双百”方针的正确贯彻有何重大意义。史论形成正确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
39、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
40、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一、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题源材料摘自2009年广东高考T28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据新华社电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据新华社电问题设置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答案提示材料一,政
41、治;材料二,经济。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归纳升华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和条件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4主观因素(1)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2)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
42、、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题源材料摘自2013年四川高考T14问题设置上图所示材料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答案提示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归纳升华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43、,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热点关注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了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张晓兴、王亚平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汇对接,王亚平在太空授课,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发展的关键地
44、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关注社会现实、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是新课改形势下时考时新的热点问题。历史回声从“向科学进军”“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党中央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教兴国战略,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传承,又体现了作为执政党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1新中国科技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都展示了我国科技的飞速发展。2改革开放以
45、来的教育事业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等。典题印证(2013四川高考,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
46、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答案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五年考情统计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5年7考)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教育事业的发展(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2)考
47、点一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例1(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定时空:新中国成立之初。抓关键: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 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材料列举的相关的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结合“新中国成
48、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正确选项B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干扰选项C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中面对高校情境无关干扰选项D只是表面理解错误选项考题演练1(2014武汉调研)1951年10月,中国的政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把技术学校、专科学校列入正规的学校教育系统。同时对高等学校的院系也进行了调整,特别是高等工业院校得到很大的加强。中国进行上述学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解题提示:抓题眼:学制调整;关键信息:时间“1951年”,“特别是高等
49、工业院校”等信息。答案:C2(2009浙江高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题提示:关键信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答案:A3(2008海南高考)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A
50、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解题提示:回答词:目的;抓题眼:高等院校调整。答案:D考点二 “双百”方针例2(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题规范第一步:审题干抓关键:“双百”方针的内涵。第二步:析选项选项判断理由选项定位A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实行单一化,且强调革命性不符合“双百”方针的要求错误选项B实质言外之意是反对学术争论,反对“双百”方针错误选项C样板戏是“文革”时期“双百
51、”方针遭受严重挫折的表现错误选项D“双百”方针是提倡科学和文艺多种形式健康发展的方针,“三不”政策全面体现了这一特点正确选项考题演练1(2009海南高考)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文艺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题提示:回答词:“旨在”即“双百”方针的目的;关键信息:“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2(2014浙江五校联考)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
52、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解题提示:抓题眼:1956年5月;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关键信息: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答案:B3(2014安徽八校联考)“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解
53、题提示:关键信息:从材料中的“中央文革小组”推动可知这一文艺形式是“文革”期间的“样板戏”。答案:C(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大通期末)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的是对生命一个核心过程的研究核糖体将DNA信息“翻译”成生命。核糖体制造蛋白质,控制着所有活有机体内的化学D。因为核糖体对于生命至关重要,所以它们也是新抗生素的一个主要靶标。其实中国在建国后就对核糖进行研究,中国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种成就是在下列哪个时期()A过渡时期B十年建设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析:选B1965年9月17日,在世
54、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当时属于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故B正确。2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C“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解析:选C人造卫星是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故C项正确。A、B两项明显不相符,D项时间较晚。3.(2014雨山期末)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
55、期取得的C“文革”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解析:选A本题依据时间信息来排除。A项说法正确,时间也一致;B项“时期”说法错误,时间不对;C项“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说法错误;D项“时期”说法与史实不符。4“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B“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C“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D“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解析:选D“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所以应选择在1995年以后取得的成就。“两
56、弹一星”的研制是在六七十年代,所以A项不正确。“南优二号”水稻研制是在1973年,所以B项不正确。“停课闹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所以C项不正确。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进入互联网是在1994年,基本普及在21世纪初,所以D项正确。二、无产阶级的新教材的编写,是一桩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我们正处在摸索和尝试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殷切地期望各地革命委员会广泛征集革命的学生、革命的教员、革命的工人提出意见和批评。5下文摘自某书局发行的教科书前言,据此判断该教科书出版时期为()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C19661976年 D19781988年解析:选
57、C从材料信息中的“无产阶级”“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新事业”“革命委员会”等,可以判断是“文革”时期的教科书,故选C项。6.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中等学校80 993所14.1倍1 432万人6.9倍小学1 681 000所4.9倍11 626.9万人3.9倍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解析:选A本题考查图表分析和知识的迁移运用。采用排除法,关键信息“1965年”,根据所学知识,B项提出于
58、20世纪80年代,C项提出于1995年,D项实现于50年代末。7(2014韶关二模)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解析:选B本题用排除法最简易。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反映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情况。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反映了“文革”时期的情形。故B项正确。8.下面是新中国成立至2008年我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统计表年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49年117 0000.029%1998年3 400 00
59、05%2002年17 000 00015%2008年20 210 00023.3%上表说明()1949199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最低的时期 19982002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 20022008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最快的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长近0.5%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解读表格材料及对计量史学题的初步分析、理解、运算能力。通过计算可知,叙述正确,当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1%;叙述正确,这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年平均人数增长340万人;20022008年53.5万人,故表述不正确;表述不
60、正确,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增长率为0.39%,不到0.5%。9(2014蚌山二模)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选D注意题干给定的时间“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文革”时期,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样板戏”一统天下,排除A、B、C三项。答案选D。10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61、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解析:选AB、C两项均不利于文化建设,D项出现于新时期以来。选择A项,“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建设。11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万象更新图,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在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
62、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创作背景相同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解析:选C据题目信息“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创作时代背景应该相同,A项错误。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与万象更新图创作背景截然不同,B项错误。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因此D项错误。1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了众多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科学技术是第
63、一生产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阶级斗争为纲A BC D解析:选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是在1956年;“以阶级斗争为纲”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依据时间先后排列,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2014济南模拟)山东教育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教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语中记载了许多的孔子教育言论,“有教无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当仁不让于师”。材料
64、二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省立大学堂,于1901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创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要通解经史,文理明顺。”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如图为“山东大学堂西学教习合影”)。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欧美和日本留学有59人。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材料三下表反映了1949年和1998年山东教育的相关信息学校数(单位:所)在校学生数(单位:万人)小学中学高等学校小学中学高等学校1949年27 47666411933.891.771998年3
65、4 4804 635303(含两所民办高校)951571.551.4王怀兴主编山东历史(1)表格中的言论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主张?(6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东大学堂体现了怎样的办学特色?大学堂的创办有怎样的历史意义?(8分)(3)据表格中的数据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教育的主要变化。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8分)解析:本题地方色彩比较明显,主要考查山东地区古今教育发展的史实。第(1)题根据表格材料,逐条提炼即可。第(2)题的“特色”要从材料中分析概括得出,“意义”要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概括。第(3)题的“变化”要根据表格进行归纳,“因素”要从经济、政策等方面入手来分析。答案:(
66、1)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勤奋学习;独立思考。(2)特色:注重聘请西方教师,把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意义: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人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推动了教育近代化,对中国近代大学的创办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3)变化:学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都有大幅度的增长,民办高校出现,人们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断提高。推动因素:改革开放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14.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
67、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大学名称调整前总人数调出人数留校人数调进人数调整后总人数清华大学655213114北京大学5241112031南京大学27189312浙江大学2624202协和医学院15213114交通大学139437上海医学院103707北方交通大学54101私立岭南大学6600取消金陵大学(私立教会大学)5500取消小计(所/人)10/22410/1648/605/318/87其他(所/人)39/9032/6814/2258/14465/166总计(所/人)49/31442/23222/8263/17573/
68、253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材料二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
69、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摘编自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影响。(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理工科教授的变化来看,整体理工科教授人数下降,特别是如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下降最多,而岭南
70、大学、金陵大学等私立大学则被取消;从材料二分析可知,政法科在校生急剧下降,而理工科在校生则呈现上升趋势,以及产生许多专门院校。第(2)问,依据时间信息联想时代背景与相关重大历史事件,从政治、经济、外交和思想四个方面归纳背景。第(3)问,依据前两问的变化的特点和背景,从人才结构上的问题分析对国家经济、教育事业发展等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答案:(1)综合性院校(或者著名大学)中理工科教授人数急剧下降;取消私立大学,偏重工科,严重削弱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创建了许多专业工学院等。(2)政治上,人民政府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教育事业的自主权;经济上,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社
71、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计划经济体制即将展开,需要大量工业建设人才;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方针。(3)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严重削弱了人文社会学科和综合性大学;大学由“通才教育”变为“专才教育”,人才培养过于专门狭窄,阻断了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可能性。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 一、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1地位中国古代,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思想文化,均领先于世界: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辉煌的书法和绘画,风格多样的戏剧,卓越不凡的中医中药无一不是辉煌的成就。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同时受到西方文
72、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了西方思潮、科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2影响(1)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有着强烈的魅力,如茶文化;但不少传统文化已经失传,如中医的一些神奇药方;不少正在消失,亟待拯救,如提线木偶、皮影戏等;应尝试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如京剧现代化、中西医结合、汉字与电脑输入法等。(2)传统的手工工艺、书画艺术具有欣赏价值与文明价值,将会不断被挖掘,越来越丰富;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精神如“天人合一”思想会在未来广泛应用;一些旧传统会消失,一些会继续存在,甚至有所发扬,一些已经失传的技术可能被重新发明,如透光镜的制造技术。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异同名称比较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73、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同科学领域都属于自然科学国际地位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异特点实用性理论性与实用性紧密结合经济影响经济效益不明显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力量民间行为国家支持国内外影响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1)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3)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提高国防实力(1)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持(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
74、以后(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2)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3)改革开放日益深化(1)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2)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艺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要表现时间阶段特点主要表现19491956年深受苏联影响(1)建国初,扫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整19561966年探索中前进(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1956年提出“双百”双针,科技与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19661976
75、年遭受严重挫折(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到“文革”的严重冲击(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到批斗(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全面发展(3)“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常用七大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学常识编写缘由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雅俗共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
76、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在科教兴国、文化强国的今天,高考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文学艺术成就的考查,为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特对常用七大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史学常识进行补遗。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四大发明(1)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2)唐朝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变革。(4)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5)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2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的国家。(3)中国的算盘制作简单、运算灵活、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77、3天文历法(1)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慧星的记录。(2)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一年中的季节都已经测定。(3)东汉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重要仪器浑天仪;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 700多年。(4)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了地球子午线长度。(5)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欧洲早800多年;其著作梦溪笔谈在我国古代科技史上具有重要价值。(6)元朝郭守敬编成授时历,同现行公历一年周期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主持天文测量工作,最北的观测点是北海,在今西伯利亚;最南的观测点是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二、中
78、国历史上的“五圣”(1)史圣:汉武帝时代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自幼读史,20岁后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博览广闻,历尽艰辛,终于写成不朽的历史名著史记。(2)医圣:建安时期的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伤寒杂病论,成为后世医学家必读经典,被称为“医圣”。(3)书圣:东晋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创造了独特的书法风格,被后人称之为“书圣”。(4)画圣:盛唐吴道子擅长佛道画,所画人物“毛根出肉,人健有余”,他画中人物奇形异状,无一相同,被时人称为“画圣”。(5)诗圣:和吴道子同时代的伟大诗人杜甫。其诗“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一生写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被后人尊
79、称为“诗圣”。三、宗法伦理(1)三从四德: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2)三纲五常:三纲是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3)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4)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5)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6)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四、文学典籍(1)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
80、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标准教科书。(3)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4)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5)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启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
81、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6)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五、史学著作1著名史书(1)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2)春秋
82、三传:左传公羊传穀梁传。(3)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丰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4)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
83、,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2史书编写方式: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六、数字中的文化常识(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2)五牲:五种动物,一般指牛、羊、猪、犬、鸡;六畜: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3)四书、五经、六艺:四书:论语
84、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五湖四海:五湖一般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青海湖、洪泽湖。四海指现今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古时人们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被泛指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5)六朝:因为都城都在今天的南京,所以将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及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七、戏曲“生、旦、净、丑”的由来“生、旦、净、丑”是京剧的四个行当。其名称的由来,传说是取其反意。(1)“生”,是生疏的意思,而演员演戏最忌讳的就是生。取“生”字,意在要求生角的演出要老练成熟。“生”有“小生”(书生)、“武生”、“须生”
85、(文的挂黑胡子,武的挂红胡子)、“老生”。(2)“旦”,指旭日东升,代表阳,指男性。而旦角演的是女性,女属阴,反其意为“旦”。“旦”有“青衣”“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亦名婆旦)。(3)“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满脸涂彩的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不干净的反面就是净,因而得名。“净”有“花脸”“架子花脸”“小花脸”“二花脸”“铜锤花脸”“黑头”等。(4)“丑”,按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即成了“笨”的代名词,取“丑”字,意在提醒演员不要像牛那样笨。“丑”有“文丑”、“武丑”和“小丑”。“丑”以类分有一类丑(表演正面人物)、二类丑(表演花花公子)和三类丑(表演小市民)。(时间:
86、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选A本题考查材料阅读与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中国古代科技是服务农业、手工业的经验总结,并且“贯穿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道”“气”等概念,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缺乏理性精神。2相对于欧洲的“黑暗时代”,元朝的文化和科技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下列史
87、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简仪B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加以改进C将王守仁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D元杂剧的代表作有王实甫的西厢记解析:选C题目限定语是元朝,本题属逆向选择题。而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朱熹编写的,故选C项。3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年代科技发明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
88、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 BC D解析:选B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而据表可知这个时期中国科技发明依然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地方,排除;明清时期中国基本实行闭关政策,不是因为受到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而发展迟缓,排除。故答案选B。4(2014岳西测试)中国文学发展的每个时期都有代表这一时期特有的表现形式,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
89、莫能继焉者也。”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念奴娇等词牌B继承了唐代以来词的发展C出现女词人李清照D苏轼是南宋豪放派代表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D项中苏轼是北宋文学家,说法错误。其余选项符合史实。5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解析:选D文学作品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但不是原始资料;盛泽镇在南方;材料的描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
90、政策是否瓦解,排除A、B、C三项,选择D项。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究“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是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绘画注重表现精神风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解析:选B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而风俗画生活气息强烈,表现的是市民生活风俗,B项说法错误。7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
91、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B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C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D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备受鼓舞解析:选C本题关键信息“银河”“神机妙算”。80年代我国研制成功第一台每秒计算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1号”,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8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B项是1970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
92、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的开始。A项是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属于中国国防实力的体现。C项是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D项是2003年,杨利伟成功遨游太空,标志着中国是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9. (2014阜南期中)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对邓小平的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对国家国际地位有重要影响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是科技竞争“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A BC D解析:选D题干强调了“两弹一星”工
93、程对中国的重要性,这一工程也是高科技发展的工程,正确,故选D项。1019782007年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三个面向”方针的推动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开始确立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A BC D解析:选B注意时间“19782007年间”, 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确立的时间是1952年,排除含有的选项即可。11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
94、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解析:选C整个材料介绍的是留学归国的学者为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选择C项。12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向科学进军”“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95、BC D解析:选B四个口号分别出现于1968年“文革”时期、1956年全面建设时期、1978年高考恢复时期、1983年新时期,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每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不同时期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从建国以来每个时期的语文课本中,我们能读到时代的变化,更能感受到60多年来社会发展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关于革命领袖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冀中的地道斗争等。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景象的,如新中国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另外课本还大量选用了苏联文学作品,如契诃夫的小公务员的
96、死和高尔基的海燕等。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根据有关研究者提供的材料,当时浙江省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31篇文章中,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章占15篇,其余16篇记叙文中,有13篇是乡土教材,其中有6篇是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的,有2篇是表扬大炼钢铁的,有4篇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的。材料三 材料四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
97、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一些学者认为,爱情题材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为当前教育补充了情感与人文的元素”。在外国作品的选编方面,新世纪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视野更加开阔、包容。根据研究者的统计,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分别有92篇和89篇,占所有课文的20%和16.8%,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广阔的文化视野”。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50年代后期的语文教材内
98、容与以前相比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4分)(3)通过这两张图片可看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们的思想有何进步?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4)根据材料,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出现的新变化。(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可知,建国初期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热衷于宣传革命家的活动、党的活动,同时选用了苏联文学;第二小问回忆新中国诞生时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特点回答“原因”。第(2)问由材料二中“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和“报道农业生产大跃进、农村水利大发展”增加可知当时文章以政治时文宣传经济建设为主;结合当时国内经济建设情况回答“原因”
99、。第(3)问图片内容反映了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由重视重工业到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变化。第(4)问材料信息反映了语文教材内容对人文、情感的关注,从语文教材的内容特点、内容选材、内容精神等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向苏联学习。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对外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2)特点:政治时文和工业建设文章大量取代原先的优秀文学作品。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3)环保意识增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重工业为主
100、的工业化到强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综合发展。(4)增加经济、人文、励志类型的文学作品;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爱以及美好事物的追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4(2014黟县一模)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时间401年1000年1001年1500年1501年1840年中国科技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70%58%29%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
101、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三中国经济现代化必须抓住机遇,我们在历史上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报告2005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成为能制造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8
102、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材料五1978年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1 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中国近现代史下册(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材料二中论及的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遭到了某同学的反驳,请为他提供反驳词。(8分)(2)材料三认为中国“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材料四却告诉我们此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103、成就,两者相互矛盾吗?请说明。(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就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谈谈具体做法。(6分)解析:第(1)问,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在世界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反驳材料二的观点应辩证分析我国科技的两个重要阶段,以明清为界,从领先世界到落后世界的转变说明。第(2)问,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与发展的原因,实际上本问考查的是“文革”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本问既要从国内外因素分析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技术转移的机遇,也要从国内因素分析“文革”期间创造的科技成就的原因。第(3)问
104、,考查影响科技发展的因素,本问有限制条件:社会因素,其因素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归纳。答案:(1)趋势:中国逐渐失去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优势(或由领先世界转为日渐落伍)。反驳词:中国科技在明清以前一直领先西方,期间儒士大夫和儒学一直居于中国社会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国科技开始落后于西方,而明代则是儒士大夫和儒学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开始衰落的年代。(2)不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封锁,“左”倾错误,“文革”动乱,我国错失第三次科技革命转移的机遇;但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卓绝努力,独立自主地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3)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国家政策支持、教育水平、时代
105、需要。做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通史滚动检测(四)中国现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自建国后,中国大陆的电影开场前会都会播放10分钟的新闻简报;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下列场景不可能在新闻简报中出现的是()A过渡时期,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宣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C“文革”时期,报道“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D改革开放时期,报道农民承包土地解析:选A从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阶段特征来看,过渡时期是从1949年至1956年,而人民公社应是在1958年开始的,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从1956年开始,而
106、“一五”计划于1956年提前超额完成;“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是在1970年,正处于“文革”期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1980年开始,处于改革开放时期。A、B、D三项不符合题意。2(2014广德调研测试)下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解析:选A注意图片中的院系调整以及时间信息“1953年”,1953年后,与工业有关的院系大批量设立,客观上反映了国家工业化的迅速兴起,故选A项。3(2014涡阳学情调研)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
107、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解析:选C从材料“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可看出两岸已出现了缓和之风,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此情景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故选C项。4(2013天长二模)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
108、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求同存异解析:选B“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5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
109、,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解析:选C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表明中国对外政策更多的是谋求国家利益,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意识形态的对峙。故选C。6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下列有关党的代表大会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参加了会议B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中
110、共“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析:选DA、B、C三项的说法都符合史实,但D项说法不准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春天提出来的。7(2014西安一模)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人民日报为这封来信所加的“编者按”明确指出,当时已经出现“三级所有,包田到组的地方”,应当“坚决纠正”。这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制订的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尝试遭到质疑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解析:选B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
111、意,从题干意思中我们能看出对于“包田到组”还遭到一部分人的反对。A、C两项说法错误,D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这一时期还没有全面展开。8下图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析:选D由表名可知表格反映的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变化,而数据反映的趋势是国有经济的工业生
112、产总值所占比例减小,个体经济和其它经济比重上升。依据教材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A、B、C、D四项都是变化产生的原因,但能涵盖这一时期特征的主要原因只有D项符合。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解析:选C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对小农的经济行为的肯定,符合这个观
113、点的是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A、B两项不属于小农的经济,D项未涉及小农的经济。10(2014湖北稳派强化训练)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受西方学术影响,社会史研究在中国兴起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社会史研究的视角相对于以前主流的政治史有很大的不同,有学者总结:如果说以前的政治史是“眼光朝上看”的话,那么社会史则是“视线的下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时令风俗等等都成了研究的重点。导致中国史学研究转型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改革开放的促进C政治的大众化和民主化推动D市场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
114、息“受西方学术影响”可知对外开放促进国外社会史理论传入,为国内史学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同时国内改革导致现实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史学领域的思想解放,推动历史学者把目光转向普通社会群体和社会生活,这样带来了社会史研究的复兴,故B项为最佳选择。11在纪念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时有人写道:“30年前的12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那一次史无前例的中华第一考。当我从公社党委办公室拿到那张盖着鲜红印章的准考证时,我一下子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我意识到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到了。”这表明高考制度的恢复()A使我国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备B激发了社会成员的求知热情C使社会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D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解析:选B197
115、7年底恢复高考,从“麻木的惯性中惊醒”“改变命运”说明激发了人们求知的热情。 12.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文艺领域出现了好戏连台、异彩纷呈的局面。郭沫若蔡文姬、吴晗的海瑞罢官、杨沫的青春之歌、老舍的茶馆等文学作品相继问世。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D文艺界出繁荣局面解析:选A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使我国在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出现繁荣发展的局面,故答案为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文艺繁荣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故当时仍落后的经济不是文化大繁荣的主要原因,B、C两项
116、不正确;D项是结果不是原因。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原料(配方)产地1磅无籽葡萄澳大利亚1磅带籽葡萄干南非1磅红糖西印度群岛1把布丁香料印度6盎司苹果泥加拿大8盎司面粉英国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材料三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 1960
117、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节选)(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8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4)材料四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
118、量较少,为什么?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抓住关键信息“朱子”“人欲”“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第(2)问由材料二“圣诞节布丁”的配方中的原料产自世界各地,说明世界市场整体性、密切性;其因素围绕加强世界各地联系这一中心分析,从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现代中国60年代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现象,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须注意的是自然灾害的因素不符合问题中的“主要原因”之要求。第(4)问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50年代与21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的阶段特征,因此,材料四反映出两个阶段现象的原因都应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来分析归纳
119、。答案:(1)认识:饮食上禁欲(或反对贪吃)。(2)趋势:世界市场逐步成型(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交通与通讯的进步。(3)原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苏关系恶化;“左”倾思潮的泛滥。(4)中餐馆少的原因:美苏冷战影响;美国对新中国孤立封锁;中国经济相对落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制公民出国。中餐馆增加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全球资本和人口流动快;中国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西文化相互交融。14(2014明光二模)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120、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材料二我的这个理想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挺身屹立,真正实践它的这一信条,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三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易中天中国梦(1
12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4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诉求是什么?结合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简要分析。(7分)(3)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5分)(4)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4分)解析:第(1)问可结合关键词“近现代历史”“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等来思考,如1787年宪法、罗斯福新政、福利制度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马丁路德金的话概括,如国家挺身屹立(国家富强
122、)、人人生来平等。注意马丁路德金演讲的时间是1963年;据此再联系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等史实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先从材料三中概括当代中国梦,即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再归纳中美两国梦的共同点。探索和抗争,依据所学知识列举出18401949为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事件即可。第(4)问可变换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社会进步、富强、个人幸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开启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如答到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也可酌情给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制度。(如答到国家干预,福利制度也可酌情给分)(2)诉求:国家富强,人人平等。背景:政治:西欧、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美苏冷战(或争霸)。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制度的完善。(3)共同点:追求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探索和抗争: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4)举措: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加快城市化进程。文化:实行义务教育;制定实施863计划;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高校恢复招生考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