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3 P 31 S 32 Fe 56 Cu 64 第I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8个小题,共48分;其中每题都为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B. 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C. 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 单液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答案】A【解析】分析:A.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放的热量;B.浓硫酸溶于水伴随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过程;C.中和反应均放热;D
2、.在单液原电池中由于电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故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详解:反应热不一定指放出的热量,吸收的热量也属于反应热,A错误;浓硫酸溶于水伴随有能量变化,但该过程不属于化学反应,B正确;中和反应均放热,C正确;在单液原电池中由于电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故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D正确;正确选项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的沸点高于H2S,是因为O的非金属性大于SB. NaHSO4固体溶于水,既有离子键的断裂,又有共价键的断裂C. 由于二氧化碳的碳氧键形成时会释放大量的热量,由此可利用干冰易升华的原理制造舞台的“雾境”D. N2、CO2和PCl5三种物质都存在共价键,都是由分子
3、构成的物质,且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AH2O的沸点高于H2S 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A错误;BNaHSO4固体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共价键和离子键都发生断裂,B正确;C干冰易升华的原理制造舞台的“雾境”,是利用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未发生化学键的断裂,C错误;DPCl5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答案选B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元素可以与W元素形成XW2和XW3两种化合物B. Y
4、元素的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O2、N2、CO2反应C. 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4价D. X与Y、Z与W都属于同一周期【答案】D【解析】【详解】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故W为S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原子序数大于O元素,故Y处于第三周期,故Y为Mg元素,Z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Z为Si元素;A. X为氧,W为硫,可以形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两种化合物,故A正确;B. Y为镁,其单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O2、N2、CO2反应,故B正确;C. Z
5、为硅,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形成化合物时一般为+4价,故C正确;D. X为氧,在第2周期;Y为镁,Z为硅,W为硫,在第3周期,故D错误,故选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3(C2H5)CHCH(CH3)2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3乙基丁烷B. 苯甲酸的结构简式为C. 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酒后驾车D. C5H10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烯烃的有6种【答案】C【解析】【详解】A. CH3(C2H5)CHCH(CH3)2的主链含有5个碳原子,系统命名为2,3二甲基戊烷,故A错误;B. 是甲酸苯酯,苯甲酸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C.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被Cr2O72
6、-氧化,因此可以利用乙醇的还原性以及Cr3、Cr2O72的颜色差异来检验酒后驾车,故C正确;D.相应烯烃有CH2CH-CH2-CH2-CH3、CH3-CHCH-CH2-CH3,CH2C(CH3)CH2CH3;CH3C(CH3)CHCH3;CH3CH(CH3)CHCH2,共有5种(未考虑立体异构),故D错误;故选C。5.已知: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取实验生成的溶液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ClOI2SO42-B. 上述实验中的白色沉
7、淀是BaSO4,一定不含有BaSO3C. 实验中硫酸的作用是作氧化剂和酸化剂D. 实验证明SO3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A【解析】A、中溶液变蓝,则NaClO将KI氧化为I2,所以氧化性ClOI2;中蓝色逐渐消失,则Na2SO3与I2发生反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实验中SO32-被I2氧化为SO42-,则氧化性I2SO42-,所以氧化性ClOI2SO42-,故A正确;B、中滴加过量的Na2SO3溶液,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有Na2SO3和Na2SO4,Na2SO3与Na2SO4和BaCl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C、中的反应方程式NaClO+2KI+H2SO4=I2+NaCl+K2SO4+
8、H2O,H2SO4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变化,所以硫酸的作用是酸性,故C错误;D、中的反应方程式Na2SO3+I2+H2O=Na2SO4+2HI,Na2SO3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D错误。故选A。6.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铁电化学腐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可以减缓铁的腐蚀B. 若X为铜棒,开关K置于N处可以加快铁的腐蚀C.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M处,则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则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答案】D【解析】【详解】A.K置于M处是原电池,X为碳,铁比碳活泼作负极,铁失去电子,加速铁的腐蚀,A错误;B.K置于N处
9、是电解池,铁作阴极被保护,可以减缓铁的腐蚀,B错误;C.K置于M处是原电池,Fe比碳活泼,铁作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这不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若X为比铁活泼的金属,则铁作正极被保护,才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错误;D.开关K置于N处是电解池,铁作阴极被保护,这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故答案为D。7.用0.1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10mL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质用HA表示),利用导率传感器绘制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电导率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质导电的性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曲线I为盐酸,曲线为醋酸溶液B. a点、c点均为滴定终点C. c点:c(Na+) c(A)
10、 c(H+) c(OH)D. b点pH值大于1【答案】C【解析】分析: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加入氢氧化钠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HCl是强电解质,随着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溶液体积增大,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当完全反应时离子浓度最小,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根据图知,曲线I代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10mLHCl溶液的滴定曲线,曲线代表0.1molL-1 NaOH溶液滴定10mL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代表盐酸,曲线代表醋酸溶液,选项D正确; Ba点、c点均
11、为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0mL,恰好完全中和达到滴定终点,选项B正确;Cc点是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c(A-)c(OH-)c(H+),选项C错误;D曲线为醋酸溶液,所以b点pH值大于1,选项D正确;答案选C。点睛:本题以电导率为载体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等知识,明确混合溶液中溶质及其性质,溶液导电性强弱影响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2SO2(g)+ O2(g)2SO3(g),H0。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并在4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容器I、中平衡常数相同B. 容器
12、II、中正反应速率始终相同C. 容器、中的反应达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IIIIID. 容器I中SO2的转化率与容器中SO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答案】D【解析】【详解】A.容器是绝热容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容器、中平衡常数不相同,A错误;B.容器是恒压容器,反应过程中压强大于容器,反应速率大,容器、中正反应速率不相同,B错误;C.容器是恒温恒容,是恒温恒压,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压强大于容器,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三氧化硫含量增大,故SO3的体积分数:,C错误;D.若容器恒温恒容,容器也是恒温恒容时,达到相同平衡状态,SO2转化率和S
13、O3转化率之和为1,但实际容器是绝热恒容,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O2转化率减小,因此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与容器中SO3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第II卷 非选择题(52分)9.过氧化钙晶体(CaO28H2O)常温下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常用于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等。过氧化钙晶体可用下列方法制备:CaCl2H2O22NH38H2O=CaO28H2O2NH4Cl。用如下制取装置制备过氧化钙晶体。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仪器X的名称为_;Y是_。为提高CaO28H2O产率,装置B的温度需控制在0,可采取的
14、方法是_。测定产品中CaO28H2O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准确称取0.5000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晶体,再滴入2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步骤二: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逐滴加入浓度为0.200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体枳为20.00 mL。求产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 已知:CaO28H2O2KI2H2SO4CaSO42K2SO4I210H2OI22S2O32=2I S4O62【答案】 (1).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 分
15、液漏斗 (3). 稀硫酸 (4). 将装置B置于冰水浴中 (5). n(Na2S2O3)=0.200 molL120.00 mL103=0.004 mol,由关系式“CaO28H2OI22S2O32-”可知,n(CaO28H2O)= 0.50.004mol=0.002 mol,m(CaO28H2O)=0.002mol216gmol1=0.432 g,则样品中CaO28H2O的质量分数为:(CaO28H2O)= =86.4%。【解析】【分析】根据装置图可知,A是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氨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仪器的结构和性能确定仪器X的名称;利用反应Ca2+H2O2+2NH3+8H2OCa
16、O28H2O+2NH4+,在碱性环境下制取CaO2,常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在0左右,其可能的原因为:温度低可减少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过氧化氢的利用率,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8H2O产率;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O2+4H+2I-Ca2+2H2O+I2,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CaO28H2OI22S2O32-”,并以此进行计算。【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知,A是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加热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仪器X为分液漏斗,Y
17、是稀硫酸,用于吸收挥发出来的氨气;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稀硫酸;装置B的温度需控制在0,可采取的方法是将装置B置于冰水浴中,故答案为:将装置B置于冰水浴中;(2)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O2+4H+2I-Ca2+2H2O+I2,I2+2S2O32-2I-+S4O62-,可得关系式CaO22S2O32-,n(Na2S2O3)=0.200 molL120.00 mL103=0.004 mol,由关系式“CaO28H2OI22S2O32-”可知,n(CaO28H2O)=0.50.004mol=0.002 mol,m(CaO28H2O)=0.002mol216gmol1=0.432 g,则样品中CaO
18、28H2O的质量分数为:(CaO28H2O)= =86.4%。【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含量测定、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应用等,充分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10.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X,发生反应:pX(g) Y(g)+Z(g),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X(g)Y(g)Z(g)3870.200.0800.0803870.400.1600.160T0.200.0900.090回答下列问题:(1)若容器中反应经10min达到平衡,则前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v(Y)=_。容器和容
19、器中起始时X的反应速率v(X)_v(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已知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T_387(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3)反应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p的取值为_,容器中X的平衡转化率为_。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1molX、0.15molY和0.10molZ,则反应将向_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判断理由是_。【答案】 (1). 0.0040mol/(Lmin) (2). 小于 (3). 小于 (4). 相对于容器,容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降低温度(或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温度降低) (5). 2 (6). 80% (
20、7). 正 (8). 根据容器中数据可计算得到387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1.54,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计算,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1)容器I中(Y)=0.0040mol/(Lmin)。容器I和容器II温度相同,容器II中X的起始浓度为容器I中的两倍,则起始反应速率(X)I小于(X)II。(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容器I和容器III温度不同,X起始物质的量相同,平衡时容器III中Y、Z物质的量大于容器I中,容器III相对于容器I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T小于387。(3)容器
21、II和容器I温度相同,容器II中X起始物质的量为容器I中的两倍,容器II相当于在容器I基础上将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平衡时容器II中Y、Z物质的量为容器I中的两倍,即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p=1+1=2。反应的方程式为2X(g)Y(g)+Z(g),则容器II生成0.160molY消耗0.320molX,容器II中X的平衡转化率为100%=80%。容器I中生成0.080molY消耗0.160molX,容器I平衡时X、Y、Z物质的量依次为0.04mol、0.08mol、0.08mol,平衡时X、Y、Z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02mol/L、0.04mol/L、0.04mol/L,387时反应的化学
22、平衡常数K=4,此时的浓度商为=1.5OC (6). 化合物乙分子间存在氢键 (7). 分子 (8). TiCl(H2O)52 (9). 12 (10). g/cm3或g/cm3【解析】【分析】(1)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价层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d能级上;根据金属晶体堆积模型进行分析判断;(2)VSEPR模型的判断是键与孤电子对数的和,根据信息完成即可;(3)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且IIAIIIA、VAVIA,据此分析;都属于分子晶体,先看有没有氢键,若没有氢键,从相对分子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4)从晶体类型的物理性质上分析TiCl4属于哪种晶体;根据配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
23、5)根据晶胞的结构和均摊法进行分析;【详解】(1)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IVB族,价层电子包括次外层d能级和最外层电子数,即Ti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24s2;根据晶胞结构,钛的堆积方式为六方最密堆积;(2)硫酸氧钛的阴离子为SO42,价层电子对数=4=0,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钛酸的化学式为H2TiO3,因此反应方程式为TiOSO42H2O=H2TiO3H2SO4;(3) 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且IIAIIIA、VAVIA,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是NOC;化合物乙中NH2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化合物甲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化合物乙的高于化合物甲的沸点;(4)TiCl4的熔点
24、为-37,沸点为136,熔沸点较低,所以TiCl4为分子晶体;1mol该晶体恰好与含2mol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1mol该物质中有1molCl与Ti形成配位键,Ti的配位数为6,则该配离子为TiCl(H2O)52;(5)根据晶胞结构,每条边长的中点是一个氧原子,共12个氧原子,该晶胞中Ca原子个数是1,Ti原子个数为=1,氧原子的个数为=3,其化学式为CaTiO3,Ca与Ti最近的核间距为apm,则体对角线的距离为2apm,根据勾股定理,晶胞的边长为pm,晶胞质量为,根据密度的定义,钙钛矿的密度为或 g/cm3或g/cm3。【点睛】易错点是化合物甲乙沸点比较,一般从是否含有分子间氢键,若无分子间氢键,就从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比较,构成分子间氢键:含有H原子,且H原子与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元素(N、O、F)形成共价键;H原子与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元素(N、O、F)形成氢键;化合物乙中含有NH2能与另一个化合物乙中的氨基形成分子间氢键,化合物甲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