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宾市质量提升协同责任区高2012级高三上半期联合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单项选择题)。共6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27分)注意事项: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2.本部分共3大题,9小题。每题3分,共27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倔强挖掘鳜鱼精神矍铄奸诈诡谲B腈纶粳米菁华 泾渭分明数茎华发C. 女红 躬亲 供状 曲肱而枕 觥筹交错D. 鹄望 湖畔 弧度
2、 囫囵吞枣 深孚众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煊赫 一傅众咻 萎靡不振 集思广益B亲睐 伶牙俐齿 贻笑大方 真知卓见C松弛 为非做歹 谈笑风生 屈意逢迎 D商榷 倜傥不羁 莫衷一是 相辅相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拿摩温”为着要对东洋婆表示他管督的严肃,打得比平常格外着力。B、即使这里只是辽阔孤寂渺无人烟的帕米尔高原上一座偏僻的哨所,然而,战士仍然把春节过得那么热闹、隆重。C、所有人都知道贸易保护主义和以邻为壑最终会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但有些西方国家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仍然采取了这种饮鸩止渴的经济政策。D、交易厅内全没有股市风云变化莫测、全神贯注、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
3、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值得一提的是,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B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突出宜居要求,强化宜居意识,通过加快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我们的宜宾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城更美。C随着公德建设的不断深入,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D台风“莫拉克”使台湾遭受了5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已导致500余人死亡或失踪,大陆人民积极捐款捐物,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扶
4、贫济弱、大爱无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折杨柳)“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
5、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沈佺期)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
7、树叶”或“落叶”的不同,也正在此。“树叶”可以不用多说,在古诗中很少见人用它;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原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而之不能单凭借概念,也就由此可见。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难道不怕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先我
8、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而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谢庄、陆厥、柳恽、王褒、沈佺期、杜甫、黄庭坚,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这就不是偶然的了。例如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树”是不是可以呢?当然也可以;曹植的野田黄雀行就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这也是千古名句,可是这里的“高树多悲风”却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显然是落叶的景况了。前者正要借满树叶子的吹动
9、,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这里叶子越多,感情才越饱满;而后者却是一个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所谓“扫高木”者岂不正是“落木千山”的空阔吗?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节选自林庚说木叶)5. 下列关于对“木叶”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木叶”这个词语的奥秘来自于屈原的惊人发现,此后的诗人一用再用,熟能生巧,并在原来的形象基础上有所创新。B. “木叶”从字面上讲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
10、”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C中国诗歌的语言丰富多彩,“木叶”是其中的小小一例。D“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叶”字。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完全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B作者引杜甫登高诗为例,主要是为了说明诗歌语言的创新是不会停滞不前的,诗人们将会根据“木叶”这个词创造出更多新的诗境。 C从诗歌语言上看,“木叶”就是“树叶”,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D“高树多悲风”并没有落叶的形象,而“寒风扫高木”则是落叶的景况。“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
11、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7从选文提供的信息看,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木叶”这个词语,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无论是谁,都在描写秋景的诗歌中运用“木叶”这个词来描写落叶,直至今天。B古代诗人无论使用“树”还是“木”,是为了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词语去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C吴均的答柳恽说:“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这里用“高木”比“高树”更好,“高木”显得空阔,写出了叶子越来越少的局面。D作者之所以说“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是因为诗中的“枯桑”这个意象,比较容易让人联想到秋风吹落叶的画面
12、,与“木”的艺术特征相近。三、(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统性刚毅而好法律。初仕州郡。更始二年,召补中郎将,使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会更始败,赤眉入长安,统与窦融及诸郡守起兵保境,谋共立帅。初以位次,咸共推统,统固辞曰:“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遂共推融为河西大将军,更以统为武威大守。为政严猛,威行邻郡。建武五年,统等各遣使随窦融长史刘钧诣阙奉贡,愿得诣行在所,诏加统宣德将军。十二年,统与融等俱诣京师,以列侯奉朝请,更封高山侯,拜太中大夫,除四子为郎。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乃上疏曰:臣窃见元、
13、哀二交轻殊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自是以后,著为常准,故人轻犯法,吏易杀人。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刑罚在衷,无取于劝,是以五帝有流、殛、放、杀之诛,三王有大辟、刻肌之法。故孔子称“仁者必有勇”,又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高帝受命诛暴,平荡天下,约令定律,诚得其宜。文帝宽惠柔克,遭世康平,惟除省肉刑、相坐之法,它皆率由,无革旧章。武帝值中国隆盛,财力有余,征伐远方,军役数兴,豪桀犯禁,奸吏弄法,故重首匿之科,著知从之律,以破朋党,以惩隐匿。宣帝聪明正直,总御海内,臣下奉宪,无所失坠,因循先典,天下称理。至哀、平继体,而即
14、位日浅,听断尚寡,丞相王嘉轻为穿凿,亏除先帝旧约成律,数年之间,百有余事,或不便于理,或不厌民心。谨表其尤害于体者傅奏于左。伏惟陛下包元履德,权时拨乱,功逾文、武,德侔高皇,诚不宜因循季末衰微之轨。回神明察,考量得失,宣诏有司,详择其善,定不易之典,施无穷之法,天下幸甚。事下三公、廷尉,议者以为隆刑竣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统今所定,不宜开可。统复上言曰:“有司以臣今所言,不可施行。寻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窃谓高帝以后,至乎孝宣,其所施行,多合经传,宜比方今事,验之往古,聿遵前典,事无难改,不胜至愿。愿得召见,若对尚书近臣,口陈其要。”帝令尚书问状,统对曰:闻圣帝明王,制立刑罚,故
15、虽尧、舜之盛,犹诛四凶。经曰:“天讨有罪,五刑五庸哉。”又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孔子曰:“刑罚不衷,则人无所厝手足。”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春秋之诛,不避亲戚,所以防患救乱,全安众庶,岂无仁爱之恩?贵绝残贼之路也。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因循旧章,不轻改革,海内称理,断狱益少。至初元、建平,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间者三辅从横,群辈并起,至燔烧茂陵,桂见未央。其后坤西、北地、西河之贼,越州度郡,万里交结,攻取库兵,劫略吏人,诏书讨捕,连年不获。是时以天下无难,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势,犹至于此,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
16、;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统愿陛下采择贤臣孔光、师丹等议。议上,遂寝不报。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统在郡亦有治迹,吏人畏爱之。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酒泉太守 拜:授予官职 B诏加统宣德将军 加:加封C权时拨乱 权时:审度时势 D遂寝不报 寝:睡觉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昔陈婴不受王者,以有老母也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 C谨表其尤害于体者傅奏于左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乃上疏曰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注意
17、事项:1.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2.本卷共4大题,12小题。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4分)(2)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4分)11第卷文言文中,传主梁统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5分)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故 画 竹 必 先 得 成 竹 于 胸 中 执 笔 熟 视 乃 见 其 所 欲 画 者 急 起 从 之 振 笔 直 遂 以 追 其
18、 所 见 如 兔 起 鹘 落 少 纵 则 逝 也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数 日 宋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注】病夫,病人,诗人自指。庭芜,荒芜的庭院。林疏,叶子落了,树林变得稀疏。 (1)赏析诗歌中“欺”“放”两字的妙处。(4分)(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4分)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 ,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轲刺秦王)(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3)开荒南野际, 。(陶渊明归园田居)(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9、)(5)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诸葛亮 出师表)(7)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8)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井鲍尔吉原野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
20、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
21、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固、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
22、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大姑娘、小媳妇是井台的风景。大姑娘挑水走,人看不见水桶,只见她腰肢。女人的细腰随小白手摆动,扁担颤颤悠悠。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与美目盼,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可煎药
23、除病。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里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1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
24、恰当的两项是 (4分)A文章围绕“井”展开,以小见大,赋予了“井”深刻的内涵。B“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井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井与村庄人的密切关系。C文章写星空和动荡的月亮,反衬出井的小,形象地写出井如一个城。D第九段多用短句,语言质朴自然但又不乏雅致。E文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突出强调了井的重要作用;也点明主旨,表现了人们安土重迁的小农意识倾向。16为什么说“井是村庄的珠宝罐”?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6分)17解释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1)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2)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
25、,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18作者说“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请结合全文,就“一方水土”与“一方人”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6分)六、(10分)19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对联。(4分)故国有思,常感秋风怀杜曲 千古此诗王 知交只陇右词臣,咸阳节度 五陵孰年少 流寓遍襄阳烟水,蜀道云山 京华在望,每因泪雨忆长安上联: 下联: 20仿照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请从李白、孔子、屈原、毛泽东、贝多芬几个人物中选取两个,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6分) 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言词。“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就是 (1);就是 (2)。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七、(60分)21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立于天地间,一撇一捺构成人,人字为何一撇一捺?这是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话题。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