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71629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维设计》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一、全球气候变化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人类活动等。2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1)地质时期:总体状况: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周期约为十万年(最近几十万年以来)。当前状况: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2人类历史时期我国 寒冷时期15、17、19世纪温暖时期16、18、20世纪 交替3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依据: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与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2)结论:近百年来的全球变暖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温室效应有关。4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幅度预测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 1.45.8,海平面将上升 0.090

2、.88 m。温馨提示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全球海平面的上升。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3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易错提醒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并不完全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沿海低地被海水淹没与海平面上升有很大的关系,但不一定完全是海平面上升导致的。有些地方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了地面沉降,而被海水淹没,如我国的上海、天津等城市,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沿海的低地被海水淹没。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变化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15 万年

3、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材料二 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时,通常将气候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目前地球处于气候变化的哪一时期?提示: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分布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阶段: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气象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三个阶段。地质时期:气候总体表现为冰川广布的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的交替。历史时期:气候也有明显的变化,比较寒冷的时期与比较温暖的时期交替出现。近代:气候虽然也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现代间冰期。(2)从材料二看出,

4、19502000 年,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和气温有何变化?二者有何关系?提示: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各年气温变化幅度看,整体呈现波动,但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增温趋势十分明显。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与全球气温变化之间呈正相关。(3)据材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何影响?提示: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核心要点掌握好 全球变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图,回答 12 题。120 世纪 60 年代后()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减少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 5 倍C全

5、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与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C近 5 000 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 2 以内D1970199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解析:1.C 2.D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9701995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知识点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一 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

6、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 年1990 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 5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材料二 温室效应影响图。(1)主要温室气体有哪些?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哪一种气体?提示:CO2、氟氯烃、CH4、N2O。CO2。(2)结合材料二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及亚寒带某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提示: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气候

7、将更加干旱;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降水减少,耕地可能退化成草场;亚寒带某些地区降水增加,温度上升,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作物产量将会增加。(3)结合材料二分析,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缺粮严重,人地关系紧张,生态环境脆弱,“温室效应”对西部地区的缺粮问题会带来什么影响?提示:温室效应会加剧我国西部地区的干旱程度,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减产,使西部地区的缺粮问题更加突出。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影响3对工业的影响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全球气候变暖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

8、气体排放量增多,其后果影响到诸多领域。据此完成 13 题。1全球气候变暖将可能导致气候的变化和气候带的变迁,受其影响()A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加剧B亚寒带针叶林退化为苔原C温带草原变化为热带草原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冰川总量增多2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不会影响到()A海陆间水循环B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C台湾海峡的宽度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3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是()A保护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B城市郊区建设防护林带C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替代传统能源D将火电厂建设到森林茂密的地方解析:1.A 2.B 3.C 第 1 题,全球气候变暖后,北半球高纬度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会增

9、加,而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则因蒸发增强而变得更加干燥。受其影响,黄淮海平原蒸发量增大,因而该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第 2 题,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台湾海峡的宽度将扩大;海平面上升,珠穆朗玛峰海拔将会发生变化;海平面上升将影响水循环过程;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由两地的距离决定,与海平面上升无关。第 3 题,二氧化碳气体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形成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将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读下图,回答 13 题。1图示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是()A地质时期 B历史时期C近代D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2从距今 10 000 年到距今 2 000 年,

10、全球气温约升高了()A0.4 B0.2 C2.0 D0.6 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B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解析:1.B 2.C 3.D 第 1 题,图中时间尺度是距今 10 000 年,属于人类历史时期。第 2 题,从图中两个年份的气温坐标差得出。第 3 题,全球气候变化是指一个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下图为全球气候示意图,读图完成 46 题。4如果人类继续任其发展,产生的后果可能是()A部分岛屿的

11、面积可能减小B中亚地区湿度增加C南极地区紫外线增多D北欧地区雪线下降5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B导致海平面上升C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增加D对农作物的地域分布不会带来影响6人类控制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是()A减少能源的使用B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C加快常规能源的开发D实现经济全球化解析:4.A 5.D 6.B 第 4 题,全球温度升高,会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干旱地区更加干旱。故选项 A 正确。第 5 题,气温是影响农作物地域分布的主要因素,故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地域分布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第 6 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

12、二氧化碳所致。解决的主要措施是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故选项 B 正确。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右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 78 题。7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交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交化C暖干暖温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8在 M 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7.B 8.C 第 7 题,年轮反映出的是树木生长的快慢,年轮厚说明树木生长快,反映出气候较为温暖;反之则说明生长慢,气候较为寒冷。第 8 题,M 时期属于寒冷期,而 A、B、D 反映的是温暖期的现象。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

13、迁”。读图,回答 910 题。9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10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沉降解析:9.A 10.B 第 9 题,读图可知,“环境变迁”涉及的地区均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沿海地区,应该是由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变化。第 10 题,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一、选择题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 550 年至公元 18

14、30 年野象活动北界()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 1 月份 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解析:1.B 2.C 第 1 题,读图可知,公元前 550 年至公元 1830 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第 2 题,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温度不断降低,而现代则是温度上升,所以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不吻合;现代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全球陆地面积缩小;由于该历史时期气温不断下降,故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该历史

15、时期我国 1 月份 0 等温线的位置南移。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读全球海洋 CO2 和pH 值变化图,回答 34 题。3根据材料推测,全球海洋 pH 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B火山喷发的 CO2 溶于海水所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D人类排放 CO2 溶于海水所致4上题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的是()A台湾海峡宽度B珠穆朗玛峰雪线C火山喷发D海陆间水循环解析:3.D 4.C 第 3 题,由图可知,随着 CO

16、2 浓度的升高,海水 pH 值减小。第 4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变暖则会对海峡宽度、雪线高低、水循环等有影响。(福建高考)下图示意 19722011 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2)。读图回答 56 题。5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暖 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6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解析:5.A 6.C 第 5 题,从图上可以看出,该流域朝向南面、东南面的冰川面积大大缩小,而朝向东面、偏北面的冰川面积增大。这是因为气候变暖使得该流域偏南面冰川融化,造成

17、冰川面积缩小。冰川面积变化与地壳抬升无关,也不是受流水搬运、风力侵蚀等的影响。第 6 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的水源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冰川面积缩小会使河流的流量减少,使得地方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冰川面积减少,冰蚀作用减弱,绿洲的面积将缩小,流域面积也会缩小。当今,全球有变暖的趋势,一些科学家预测:“21 世纪末世界将没有冬天。”据此回答 78 题。7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天山博格达峰的雪线下降 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BCD8下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

18、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间的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规模解析:7.A 8.D 第 7 题,气候变暖山地雪线会上升,故错。第 8 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关键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国际间技术等的合作,而大量削减工业生产规模是不合理的。二、综合题92015 年 12 月 7 日8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近 30 年气温变化图。材料二 中国近 50 年增温速率图。(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 30 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温度地带?(3)全球气候

19、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4)全球气温升高与 CO2 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试分析大气中 CO2 浓度升高的原因。(5)有哪些措施可减少 CO2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近 30 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2)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影响农业生产和水循环。第(4)题,CO2 浓度升高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有关。第(5)题,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是减少 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举措。答案:(1)近 30 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纬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造成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4)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CO2;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大气中 CO2 增多。(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